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 蔡成洪 众所周知的洋思经验中“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策略是提高他们教学成绩的有利手段,再加上他们“人人都能学好”的教学理念,使洋思初中闻名全国。深究其“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策略,不泛从中可缕出一条相近的有效学习方式----“课前预习、自主学习”。 所谓课前预习,就是指上新课前利用较短的时间对学习内容进行学习。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事,主观能动性是前提。“课前预习、自主学习”的习惯也需学生主动才会有效。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的进行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呢?如何让“课前预习、自主学习”不流于形式、浮于表面、让它成为有效的学习方式呢?在近两年的中学地理预习工作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现与大家做个交流。 首先,让学生了解学习方法的不同,体会学习方法转变的重要性。升入七年级,我让学生先了解了一下中学的学习与小学的学习有什么不同,并谈谈自己在学习方法上应该如何调整自己。通过谈话,学生知道进入中学,开了许多新的科目,学习起来很吃力。小学时的一些知识比较形象、生动,看得见、摸得着,死记硬背就可以。到了中学,许多只是比较抽象,就要通过分析、理解来掌握,所以学习方法的转变是一个大问题。这样学生认识到了预习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明白了要真正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就必须从课前预习做起,进行自主学习。 其次,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熟悉预习的过程。当学生明白了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后,我趁热打铁,马上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并让学生在一定的时期内熟练预习的过程。中学的课程,最好的学习方法是课前预习、自主学习,通过课前预习、自主学习后有目的地听讲,然后复习、总结、归纳当天上课的内容再做家庭作业。这样有一个消化和吸收的过程,而课前预习、自主学习尤为重要。那么,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指导,让学生自己从课本及课外读物中获取知识。因此,我试着教给学生以下的预习方法,并让他们熟练预习的过程。 第一步:复习、巩固与新课内容有关的旧知识、概念,以保证与新知识顺利衔接。例如:在教学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时,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已学过的等温线、等降水量线、气温折线图和降水柱状图的读法及气候主要包括气温和降水。在教学《中国四大地区》、《新疆》、《东北地区及黄土高原》等区域地理时,首先要让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中国的基本概况(人口、民族、地形、气候、河流、交通、工业、农业、矿产等方面的知识)。 第二步:初步领会学习内容,找出划出自己预习中不懂的问题,标记疑惑。在预习新课内容时,学生肯定会遇到自己不易理解的问题,还可能对教材中某些解释有疑惑。这一步对学生有选择,有针对地听课有重要作用,所以在预习方法中这一步不可忽视。 第三步:根据老师给出的预习目标进行预习,并做好预习笔记。这一步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的细节问题。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预习笔记本,它可与课堂练习本连在一起,以便记录老师给出的预习目标。向我任教的地理,要求每一个学生有一整理本,我们也叫它归纳总结本。我要求学生将这个本子保存下来,到期末、初三毕业时还相当于一个复习资料,在老师没有的情况下,学生可翻阅进行自学,最终也起到了有目标学习的效果。 再次,激起兴趣,培养良好的课前预习,自主学习的习惯。兴趣就是动力,激发学生课前预习,自主学习的兴趣应该是使之成为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奠基石。所以,如果要让“课前预习、自主学习”为教学效果服务,就要让兴趣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因为兴趣是做任何事情包括学习的动力,不可忽视。 1.作为教师不能囫囵吞枣,不加分析的笼统地布置预习内容和预习目标,更不能不了了事,这样就不会激起学生的兴趣,反而成为他们的包袱乃至教师提出的课前预习方法让他们厌烦。 2.老师要精心布置课前预习,并为学生提供自学目标,学习重点及相关背景资料,向地理学科上可推荐比如教学参考书、完全解读(本章视点、新课指南)等工具书。开始阶段利用课堂前几分钟教师亲自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给予表扬指正,以督促学生预习。 3.让学生准备预习本,并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以便在课堂有针对性地听课。当学生基本养成预习习惯时,在要求课代表或小组长及时做检查,将预习情况及时记入小组综合素质评价中加以运用,并对优秀作业在课堂上向大家推荐以做交流。 第四,预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两年的实验,“课前预习、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已经形成。在这里我想再次说明的就是预习中一定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确定适度的预习目标。课前预习的目标不要订的过高,要考虑到现实的学习条件和自身的认知水平,也不能订的太低或让学生养成只是简单翻翻书的预习习惯,这样就达不到课前预习的目的。 2.合理安排预习时间及容量。有些新课难度大,需要预习时间长些,而有些课难度小比较简单,预习时间可短些。这就要求老师课前熟悉教材,精心选定预习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