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是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的叶,为中医临床常用药,是我国人 民认识和使用较早的药物,《诗经》“王风·采葛”条载:“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 兮。”川其后,由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撰写的长诗《离骚)中也提到艾,云“户服艾以 盈要兮,谓幽兰起不可佩’"[2J。从这二部公元前的著名诗集中均载有“艾”的情况看,艾 叶在当时的知名度已是很高的了,说明艾在公元前就已普遍应用了,这种应用当然是以医 药用途为主的,这一点可从与《离骚》同时期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一书的记载中得到 证实。《孟子》载:“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3]《庄子》中也有“越人熏之以艾” 的记载。可见艾在当时已成为重要而常用的治病药物。 但是,艾叶真正用于治病的记载是成书不晚于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该书中载 有两个用艾治病的处方[41。我国第一部中医理论著作《黄帝内经》,对于药物的记载较 少,而艾叶却是《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为数不多的几种药物之一。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所 撰《伤寒论杂病论)中就有2个用艾的处方,即胶艾汤和柏叶汤,此二方至今仍然是中医 ·50· 临床常用之方。 令人奇怪的是作为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的《神农本草经》对当时己普遍使用的艾叶 却未收载,而对当时已不太常用的与艾同科属的近缘植物白禽却有记载,因而有人认为此 处的白篙即是艾川。笔者经过考证认为.此一时期艾叶与白蓄可能是混用的恤了1,《神农 本草经》中所载的白禽应当包括艾叶。东晋葛洪撰《肘后备急方》,书中多收载民间常用 的简验便廉之治病处方,据笔者初步统计,该书中收载有艾叶的处方6个,用治胸肋腹痛 或吐细下血;卒心痛;伤寒时气,沮病;下部生虫烂肛;掣痛不仁;白血等。用法有水煎 服(煎剂)、烟熏〔烟熏剂)或制酒服(酒剂)fsl。艾叶作为药物正式记载始见于梁·陶弘 景《名医别录》,该书对艾叶的药性理论作了较全面的论述。所载“止下痢”、“妇人诵 血,、“纽血”等应用图,一直为后世所遵循。 唐·孟洗(食疗本草》最早介绍了艾叶的食疗方法及作用:“若患冷气,取熟艾面里作 馄饨.可大如丸子许,,[’01;‘。春月采嫩艾做菜食,或和面作馄饨如弹子,吞三五枚,以饭 压之,治一切鬼恶气,长服治冷痢”[ll1。宋·苏颂《图经本草》载:“(艾叶)今处处有之, 以复道者为佳,云此种灸病为胜,初春布地生苗,茎类篙,而叶背白,以苗短者为 佳。”〔LZj书中附有‘。明州艾叶’,图,从现有的资料看,《图经本草》是最早描述艾叶植物形 态,最早绘有植物形态图和最早提出艾叶药材道地之说的本草书籍,为后世正确鉴别和确 认艾叶品种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明·李言闻、李时珍父子对艾叶研究颇为深人,李言闻曾著有《薪艾传》一卷,称赞 艾叶“产于山阳,采以端午,治病灸病,功非小补”[ll1。此书可能是第一本专门论述艾叶 的专著,惜已失传。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艾叶的植物形态有详细的描述,对前人论 述艾叶性寒和艾叶有毒的观点进行了讨论和指正,并附用艾叶治病的单、验方52个,是 收载艾叶附方最多的本草专著之一,为推动和指导艾叶的应用作了积极贡献!’习。明卢之 颐《本草乘雅半渴》载:“薪州贡艾叶,叶九尖,长盈五七寸,厚约一分许,岂唯力胜, 堪称美艾’,(l4〕,可见在明代艾叶已被作为贡品向朝廷进贡。清代,对艾叶的研究及应用也 十分重视的,大多本草著作均收载艾叶。但在描述的内容上多是继承前人论述。艾叶在清 代宫廷中的应用也是十分广泛的,是清宫医案处方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药物,主要用于妇科 疾病,还被用于治疗腰痛[l5〕。 艾较早药用,是与艾应用于巫术、祭祀、占卜等方面有关。《山海经》中有扎当草以 像人形、扎草人而疗人疾病的巫术记载,此中的“草”极有可能就是艾草,艾亦名医草、 黄草。古代民间习惯在端午节采艾扎成人形悬门窗上以祛邪驱鬼,即是受古代巫术的影 响二正如《荆楚岁时记)所载;“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攘毒气’,l31这种 习俗,流传至今。艾在古代常被用于祭祀和“代蔑策”,蔑策,是指古代占卜用的蔑草。 据文献介绍,建国前羌族、纳西族和彝族等少数民族使用羊骨进行占卜、祷告,祭祀完毕 后,要将艾叶或火草搓成颗粒,放于骨上并点燃。直至将骨烧裂。这与古代艾叶用于占卜 祭祀的情况是相似的,这种医巫混杂的情况是早期原始的医疗活动特点,也是在早期的医 巫混杂的医疗过程中人们认识到了艾叶的真正医疗价值,困而推动了艾叶较早应用于治疗 疾病。 艾叶在民俗应用上也十分普及,历代一些经史、农学书籍也多有记载。被誉为集16 世纪以前农学之大成的《群芳谱》对艾叶就有详细记载:“五月五日采艾,为人悬门户上, ·51 可被毒气。其茎干之,染麻油引火点灸,滋润灸疮不痛,又可代蔑草做烛。在端午 节,民间有挂戴艾叶及食用艾叶以“避邪”、“镶毒气”的习俗.一些经史书籍有端午节 “悬艾人、戴艾虎、饮艾酒、食艾糕”民间习俗的记载。今天,艾叶在民间的应用亦十分 普遍,在大部分地区还流行着“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阳1,由此可见,民间 对艾叶治病作用的肯定。 近代,对艾叶的研究和应用更全面深人。在艾叶的品种、成分、药理、临床就影以及 艾叶综合开发利用等方面均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和成果。 在品种方面,发现全国各地除了以正品艾叶、艾篙A.olgaris、野艾篙 A.la、lanlju坛efolia、魁篙APrinceps作为艾叶使用外,还有少数地区将菊科蓄属多种植物 混作艾叶使用,据统计达20多种〔’5]。在品质方面,大量的研究证明薪艾(产于湖北薪 春)在挥发油及微盈元素含量、燃烧放热t等方面明显优于其他地区所产艾叶[19J,是当 之无愧的道地药材。亦有研究表明「训,祁艾(产于河北安国)的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抑菌 作用强于薪艾。在艾叶采收期研究中,以艾叶的挥发抽和醉浸出物含量以及艾叶中所含化 学成分的多少为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2021],艾叶的采收期以端午节前后(5一6月份)最 为适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