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中山“累战累败,累败累战”的十次起义的历史意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2011-04-19

     

孙中山累战累败,累败累战”的十次起义的历史意义

                                作者 江硕朋

 

1 前言

    

      辛亥革命在20世纪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满清政府腐败买国抑郁多年的义愤大爆发。不但推翻了满清王朝而且埋葬了中国2100多年的君主专政,建立共和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巨大的进步。 可是有些人贬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只是宣传,累战累败;不过是赶走一个黄帝。。。。。。”林伯渠对此曾感慨地说“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制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为怪,因为他们体会不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事。”
    
笔者认为孙中山领导的十次起义,不是失败,而是给辛亥革命成功筑下了坚固的基础。这种不朽的业绩,是应该大书而特书的。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他年轻的时候,也曾幻想过以改良的手段来挽救中国。1894年6月,他曾上书清廷直隶总督李鸿章,陈述治国之大经,强国之大本,但遭到李鸿章的拒绝。上书的失败,才使孙中山丢掉幻想,彻底清醒,知和平之法无可复施。然望治之心愈坚,要求之念愈切,积渐而知和平之手段不得不稍易强迫。从这以后,到1911年武昌起义推翻清朝统治之前,孙中山共领导了十次浴血舍身的武装起义:主要指挥者孙中山。这些起义大部分都是付出巨大的牺牲,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在中国历史上开创了第一次腾飞,树立了不朽的伟业,奠定了伟大的历史丰碑。

                 

2   十次起义的坎坷经历

 

一、乙未广州之役(189510月),也称广州起义,主要指挥者孙中山,是孙中山所亲自领导的十次起义的第一次。

  这次起义的计划相当周密,广州城内由孙中山坐镇,发号施令。香港方面,由杨衢云布置一切,率领若干名会党(洪门兄弟,在九月初八日晚间乘坐轮船北上,预计于次晨到达广州码头,取出藏在水泥木桶中的枪械,分别进攻各衙门。这时候,埋伏在城内、城郊,及水上的同志与会党。一齐响应。散布在北江、惠州、潮州、顺德、香山等地的同志、会党与绿林,分别在1026日起事,向广州会合。旗帜,用陆皓东所拟定的青天白日旗。口号,用除暴安良四字。檄文,由同志朱淇起草。不料,在起草檄文之时,被他的哥哥朱湘发现。偷向清吏缉捕委员李家焯告密。两广总督谭钟麟对此事件一笑置之,并未立刻搜捕孙中山与其他的同志。倘若杨衢云能按照原定的计划,如期在九月初八日晚间把香港的同志与武装送上轮船,第二天的早晨可操胜算的。然而,他作事缓慢,耽误了时机。他打电报到广州,说要延迟两天。
   
就在这两天中间,出了岔子。他所装运的六百枝枪,被香港的海关发觉。他的行动,也被驻在香港的清吏密探韦宝珊注意。韦宝珊打电报报告清吏,清吏报告谭钟麟。谭钟麟在九月初十命李家焯捉拿党人,在王家祠与咸虾栏等处机关捕去了陆皓东、程奎光、程耀宸、程怀、刘次、梁荣。
   
孙中山立刻打电报给杨衢云,叫他立即撤退。杨衢云接到电报,回电说:接电太迟,货已下船。到了次日的早晨,香港开来的保安号轮船到达广州码头,码头上已经布满了清兵。丘四、朱贵全等四十几位同志被当场逮捕,其余的二百余人于纷乱之中逃散。外县的同志,由于获得孙中山的通知,及时撤退,故不曾受到波及。
    
谭钟麟在阴历九月二十一日将陆皓东、丘四、朱贵全杀害,用军棍逼供程奎光,当场打死。其后,程耀宸病死在监牢里。孙中山与杨衢云、陈少白等十几位领袖,被谭钟麟指名通缉。

 

二、庚子惠州之役(190010月),也称惠州三洲田起义,主要指挥者郑士良

因孙中山及其革命党人在香港筹划的庚子惠州之役,其起义地点是惠州府,故又称之为惠州三州田起义。它是兴中会领导的第二次武装起义。
  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避居日本,在这5年中革命事业正处于困难时期。但孙中山愈挫愈奋,再接再厉,鼓动风潮,造成时势,并于18994月间命陈少白回香港,创办《中国日报》,以鼓吹革命;命史坚如到长江流域,以联络会党;命郑士良在香港设立机关,招待会党。于是才有了长江流域的会党和广东、广西、福建的会党合并于兴中会之事。
   
  19006月,义和团运动在京、津地区蓬勃发展,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逃往西安,北方陷于无政府状态。此时,孙中山认为机不可失。于是决定准备军事起义。6月,孙中山与郑士良、陈少白、杨衢云及日本人宫崎滔天、(支拉革命主义信仰者,同盟会会员,孙中山的挚友)平山周、内田良平等(日本友人)从横滨抵达香港,但被英国当局拒绝入境。9月25日,孙中山在日本黑龙会的帮助下,经马关赴台湾。会见日本民政长官之后,得到日本驻台官员承诺支持在广东举事。孙中山于是在台北建立起义指挥中心。10月8日,孙中山命郑士良等人于惠州三洲田(今深圳三洲田)发动起义,也称惠州起义、庚子革命、庚子首义、三洲田首义等。1900年10月,郑士良在惠州三洲田率三合会众六百多人起义,分东西两路进发,连胜清军,占领了新安、大鹏至惠州、平海一带沿海地区。起义军迅速发展到二万余人。为了取得海外接济,起义军向福建、厦门方向移动。日本帝国主义破坏了孙中山的接济计划。义军血战半月,终因弹尽粮绝而被迫解散。郑士良走避香港。史坚如、山田良政等被杀。孙中山被台湾日本当局送离境,回到日本。

 

 

三、丁未黄冈之役(19075月),也称潮州黄冈起义,主要指挥者陈涌波、余既成

 

1905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同盟会成立后,以武装起义推翻清朝统治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当时孙中山的战略思想是:在华南沿海地区发动起义,容易得到海外饷械的接济;先夺取两广为根据地然后挥师北上;长江南北革命党人齐起响应,必能推翻清朝统治。19073月,应清政府要求,日本政府驱逐孙中山出境。孙中山乃于3月下旬经新加坡到达越南,建立了同盟会分会,在旅越华侨中募集起义经费,并在河内设立了粤、桂、滇武装起义的总机关。之后,孙中山派许雪秋、余既成到广东潮州,派邓子瑜到广东惠州组织起义。522日,余既成,陈涌波率会党人士数百人,攻入潮州黄冈,以中华国民军的名义张贴布告。由于清军大举进攻,起义军坚持战斗数天,终因死伤过重而告失败。

  孙中山原订于525日在黄冈起事。21日,商民演戏,防兵在台前调戏妇女,捕去出面干涉的党人2名,并拟搜查泰兴杂货店总机关。负责起义的同盟会员余纪成、陈涌波遂提前行动。22日晚,余纪成聚集700余人于黄冈城外,誓师起义。陈涌波为前锋,由北门攻入,围攻都司衙门。当夜忽降阵雨,义军多为旧式鸟枪,弹药尽湿,陈涌波便改用火攻。在熊熊烈焰中,陈涌波叱咤冲突,血战一夜,攻克黄冈,生擒都司隆启等。次日,在旧都司衙门成立军政府,以陈涌波、余纪成为正副司令,总督松寿拨队防堵。25日夜,陈涌波出击黄金福军,起义军所用土炮威力不大,至第二日午,已死伤数十人,向黄冈乞援。余纪成披发痛哭,义军大受感动,身带双刀,背着湿被棉胎,准备肉搏。清军援兵赶到,义军腹背受敌,弹药告罄,不得不下令退却。27日晨,陈涌波、余纪成等决定保存实力,解散义军。余纪成等由海道逃往香港。28日,清军进入黄冈,搜获陈余等遗落的党人名册,按名逮捕,惨杀200余人。东灶乡民因曾为起义军煮粥,被黄金福用炮轰击,惨毙多命。这年是农历丁未年,此次起义又称丁未黄冈之役

 

四、丁未惠州七女湖之役(19076月),也称惠州七女湖起义,主要指挥者邓子瑜

 

孙中山的起义计划是先取广东,再取广西,逐步占领南部7省,然后再北出长江,把反清火种撒向全国各地。在筹划潮州起义时,为了分散清军的注意力,孙中山派邓子瑜在惠州地区发动起义。邓子瑜曾在新加坡经营旅馆业,惠州的会党逃到南洋时,大多去投靠他。因此,邓子瑜在惠州的会党中威信很高。190762日,邓子瑜委派陈纯、孙隐等人在距离惠州20里的七女湖聚众竖旗发动起义,劫夺了清军防营枪械,击毙巡勇及水师哨弁清军多人,攻占了一些墟、村。各处旋又在八子爷打败清营管带洪兆麟,所向披靡,各处会党纷纷响应。清水师提督李准急调兵镇压,起义军声东击西,使清军疲于奔命。起义军来去飘忽,所向披靡,多次击败清军。这次起义共持续10多天。最后因为黄岗起义失败,失去声援,接济枪械未到,寡不敌众,起义军埋掉枪械,自行解散。起义失败后,邓子瑜被香港华民政务司勒令离境。领导起义的另外两个人,逃亡香港,转赴南洋,孙隐不幸于1909年被清政府广东当局杀害。

 

 

五、丁未防城之役(19079月),也称钦廉防城起义,主要指挥者王和顺

 


   19074月,广东钦州三那墟(那黎、那彭、那思)人民因官府无理关押要求减免粮捐的请愿代表,组织万人会,推刘恩裕为首领,举行抗捐斗争。两广总督周馥即派统领郭人漳、标统赵声率兵前往镇压。孙中山决定联合抗捐群众,大举起义,并争取郭、赵率新军倒戈,刘恩裕等也表示同意接受同盟会领导,共同起义。然郭部却偷袭刘恩裕抗捐民团,刘被杀害。后孙中山派黄兴王和顺潜入钦州,黄兴亲赴郭营中游说。92日,王和顺率起义军攻击防城,5日占领防城,擒杀知县宋渐元,同日,王和顺率军500人攻打钦州,因郭人漳变卦,黄兴也未能在城内响应,王和顺只得改攻灵山。后因枪械缺乏,清军反扑,起义军被迫解散,退往越南。起义失败。

 

六、丁未镇南关之役,也称镇南关起义,主要指挥者黄明堂

19079月,同盟会中王和顺因发动防城起义失败等原因,孙中山改派黄明堂为镇南关都督。122日,黄明堂、关仁甫率乡勇80人,携带快枪42杆,潜袭广西镇南关。黄明堂与守炮台的清军取得联系,约订2日由山背间缒绳直入,直取第三炮台。起义军披蒙茸,拨钩藤,跨越断涧危崖,呐喊而入。守兵百余人无力抵抗,即相率投降,接着,第二炮台、第一炮台相继夺得。3日,孙中山亲率黄兴胡汉民、日人池亨吉、法国退职炮兵上尉狄氏等至关,登上炮台,全军鼓舞,黄明堂奏乐欢迎。次日,清军开到,发起攻击,孙中山在阵地为伤员包扎,并亲手发炮,竟打得很准。他慨言道:反对清政府二十余年,此日始得亲发炮击清军耳!当日下午,陆荣廷派一樵妇持函登台,表示愿率600余人投入孙中山麾下,并告以清军大兵来援,事急万分,祈自重。孙中山便决定回河内筹款筹械,命黄明堂坚守5日,一俟饷械运到,便进取龙州。当晚,孙中山、黄兴等下山回安南。7日,军机处将失去镇南关的张鸣岐交部议处,又命他戴罪立功即日克复。清军以4000人的兵力围攻。当夜,陆荣廷向北台猛扑,黄明堂坚持数日,枪弹告罄,于8日夜弃台,退至安南燕子大山。孙中山从越南运送的枪弹在文登即被法方扣留。镇南关起义遂告失败。

  

七、戊申马笃山之役(19083月),也称钦康上思起义,主要指挥者黄兴

 

19083月,孙中山派黄兴率领旅越南华侨中的同盟会员200多人,组成中华国民军南军,攻入广东钦州。在钦州、廉州、上思一带几十个村镇之间,转战40余日,义军队伍发展到600多人,战斗中先后击败清军一万人。后因弹药不继,义军宣布解散。

1908327日,黄兴根据孙中山指示,以旅越华侨中的同盟会员二百人组成中华国民军南军开入钦州起义。29日抵小峰,遇清军六百余人堵击,黄兴采取以退为进的战术,分三路猛攻,清军大败。42日进抵马笃山,击溃清军三营,毙管带龙炳堂。旋乘胜取道那楼、大录等地向桂边进攻,队伍增至六百余人。清兵数千人尾追不舍,革命军在钦、廉、上思一带转战四十余日,后因孤军深入,没有根据地为依托,弹尽粮绝,无法坚持下去。黄兴等走越南,其余退入十万大山。

 

八、戊申河口之役(19084月),也称河口起义,主要指挥者黄明堂、王和顺、。

 

河口是滇越铁路的交通孔道,在镇南关起义同时,孙中山亦筹划在河口起义,以此为依托,以图云南1908年,孙中山派黄明堂王和顺率领从镇南关撤出的起义军100余人,开赴云南边境,汇合当地会党、游勇,在孟坝寨设立前敌指挥部,伺机发难。430日(四月初一)凌晨,黄明堂率军向河口发起攻击。清军防营一部闻讯,击毙其管带蔡正钧,起义响应。革命军与反清义军会合,攻占河口。51日(四月初二),革命军又经过激战,毙清边防副督办王镇邦(玉藩),夺取河口炮台,黄明堂以中华国民军南军都督名义,布告安民,严申军纪。

  云南人民久受清政府残酷压榨,纷纷响应起义,清军亦倒戈迎降,革命军数日内增加至1000余人,声势大振,遂分兵出击。至53日,连克南溪、新街、坝洒,直逼蛮耗、蒙自,队伍扩充到300余人。55日,孙中山委任黄兴为云南民军总司令,节制各军,立即赴前线督师。黄兴赶到河口,投诚清军拒不听从调遣,黄明堂、王和顺亦不服其指挥,黄遂于510日折回河内,拟另组敢死军投入战斗。512日,黄兴在越南老街遭法警截留,旋被驱逐出境。越南法国殖民当局又应清政府要求,封锁中越边境,阻禁革命党及粮械进入云南,并加迫害、驱逐大批旅越革命党人,使河口革命军陷入孤立无援困境。

  云贵总督锡良在起义爆发后,一面调兵镇压,一面向清政府告急,清政府即派刘春霖帮办云南边防事务,令广西提督龙济光率防营增援,又命两江总督端方、湖广总督陈夔龙接济饷械,四川、贵州地方亦派军往援。革命军与清军在老范寨、泥巴黑、羊子街等地相持二十余日,最后被清军击败。526日(四月廿七日),清军占领河口。黄明堂率600余人撤至越南境内,被法国殖民当局勒逼缴械,强行遣散。河口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其影响却是深远的,为辛亥云南起义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九、庚戌广州新军之役(19102月),也称广州新军起义,主要指挥者倪映典

河口起义失败后,感到会党组织涣散,难于节制,转而以策反新军为重点。在广州最早拟利用防营发动起义的是朱执信。朱执信(1904)留学日本,次年加入同盟会,并深入广州防营中发展革命组织。拟乘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死去之机,依靠葛谦等所能掌握的力量发动起义,因计划泄漏而失败。这次事件前不久,倪映典来到广州。倪映典(1885-1910)曾入安徽武备练军学堂,及炮兵学堂,任江南新军第九镇炮兵队官,参加同盟会,因赵声的关系得任新军炮兵二营右队二排排长。以此为掩护,暗中向下级军官和士兵宣传革命,发展组织。 

宣统元年五六月间,广州同盟会负责人赵声、朱执信、倪映典、胡毅生、陈炯明、莫纪彭等开会决定:由倪映典联系新军和巡防各各营,胡毅生联系农村会党,赵声总其成。八月以后,倪映典专门从事新军的发动工作。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同盟会在广州军队、特别是新军中的力量有了长足的进展。当时广东新军计有步兵第一、二两个标(团)、炮兵第一、二两个营、辎重兵一营、工程兵一营、学兵营一营,除第二标和学兵营驻北校场外,另有巡防新军七营。到这年冬,广州新军已有不少人加入同盟会。为适应形势的发展,同盟会在香港建立了南方支部,作为指挥南方革命的总机关。不久,倪映典自广州至香港,报告策动新军情况。南方支部遂电邀黄兴、谭人凤、赵声来港,共图大举。1910年1月29日黄兴抵达香港,主持起事大计。为保证起义的胜利,除倪映典加紧在新军中开展工作外,又命姚雨平(1882-1974)、张碌村策反省会附近之巡防营,朱执信、胡毅生联络番禹、南海、顺德之民军。二十六日倪映典再到香港共同商定于农历元宵节前后发动起义。不料这时广州发生了意外事件:新军与警察互殴,后警察拘押了8名新军士兵。兵士怒不可遏,百余人持械包围了警署,当晚,倪映典赴港向南方支部报告,要求提前发难,经商议决定正月初六举义。但倪离广州后,新军处于群龙无首,被押士兵警察如何蛮横无理,凌辱新军弟兄等情事。党人士兵闻言大愤,自动携械入城,逢警察即打,并捣毁几处警署。粤督袁树勋闻讯,立令新军协统张培爵弹压。当日张率宪兵至二标,集合兵士训话,下令禁士兵外出。。已知不放假的一标士兵于初二晨纷纷夺门而出脅击司令部、军械房、讲武堂等处取枪械及子弹,准备立即起义。初三从香港赶回的倪映典发现新军士兵已纷纷做好了战斗准备,群情愤激,难以抑制,于是当机立断,率炮兵第一营首先起义,接着步兵、辎重、工程各营士兵纷起响应,共集合3000人;公推倪映典为总司令。倪与义军对天宣誓:愿为革命战死,随即分三路向广州城推进。主力抵达牛王庙时,消防营统领吴宗禹已率所部三营在此扼守,居高临下,发炮轰击,起义军伤亡颇重。这时,巡防营帮带童常标、管带李景濂等人到阵地前,传呼请见。倪与童是安徽同乡,倪以为他们是来约自己磋商反正问题的,遂释然不疑,独自一人入清营。当倪从清营回本阵地时,清军突然开枪,当即被击毙。倪牺牲后,义军失去了领袖,造成很大混乱,但余下的部队仍坚持战斗至深夜,后因子弹罄竭,无法抵御,终至溃散。次日清军四出搜剿,义兵被俘百余人。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影响巨大。它证明清朝统治的工具新军,通过革命党人的工作,确可转化为革命的力量,从而大大增强了革命党人和广大群众对革命胜利的信心,加速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十、辛亥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19114月),也称黄花冈起义,主要指挥者黄1113孙中山马来半岛槟榔屿召集赵声黄兴胡汉民邓泽如中国同盟会重要骨干会议,拟定周密计划进行广州起义,和清朝政府决

19111月,黄兴、赵声、胡汉民在香港成立了 “统筹部”,并在当时的香港屯门青山农场策划起义,又派人到广州附近各地,联络新军、防营、会党、民军,以备响应;同时在广州设立38处秘密机关,刺探敌情,转运军火,为起义作准备。定起义时间为413日,计划十路大军攻打广州。后因同盟会会员南洋华侨温生才48日同天单独行动,枪杀广州将军孚琦,以及吴镜运炸药被捕,原定起义被迫改期。

19114月23,起义组织者在两广总督署附近的越华街小东营五号设立起义总指挥部,赵声任总指挥(留守香港),黄兴任副总指挥。兵分四路进军:黄兴率一路攻总督衙门;姚雨平率军攻小北门;陈炯明带队攻巡警教练所;胡毅生带队守南大门。

4月27(宣统三年三月廿九)下午,黄兴率800名敢死队员攻打两广总督衙门、小北门、巡警教练所和守南大门。12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衙门,决心生擒两广总督张鸣岐。不料张越墙逃遁。由于清朝部队人数众多,起义队伍得不到接应,各路队伍虽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彻夜猛攻,但都因寡不敌众先后失败。黄兴侥幸脱险。由于实际起义以黄兴率部为主,黄兴为实际起义领导人。赵声、胡汉民二十九日率200先锋队员出发,三十日凌晨抵达广州城外,但是大势已去遂返回。

事后,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多方设法收殓烈士遗骸72具,合葬于城东红花岗,后改名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1932年,查得此次死难烈士姓名达86人。由于习惯,人们仍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孙中山在《黄花岗烈士事略》序文中高度评价了黄花岗之役: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为纪念此次起义,329日后来被中华民国政府定为青年节

                 3)结束语

 

孙中山领导的十次武装起义,有人大肆贬低其功绩反扬言道

:“它没有任何明显的成就,留下的几乎全是失败的记录。其中,不乏孤军无援、枪炮破旧、钱粮不济的窘境;不乏策反清军首鼠两端、降而复叛的无奈;不乏乌合之众不听从指挥、一哄而散,撤下来无从安置、群聚孙中山住宅讨伙食的尴尬。而清廷每次均几乎不费大力,即将其镇压了。还有人用百十人烂枪泄密兵变骚乱不和各自拉山头为王溃逃等词语,”并提出疑问:“这也叫革命

笔者不才,但可以肯定地回答:这就是革命,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在这十次起义中,你可听到郑士良连胜清军,陈海波血战黄岗,活捉都司隆启,在镇南关起义军跨越断涧危崖 ,击败清兵,纷纷向革命军弃甲投降。。。。。。这些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事绩;就是孙中山领导的“屡战屡败”的起义, 壮烈的反清武装起义。因而无论有多少次失败,都体现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精神,敢为天下先、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勇气,为四万万同胞革命,流血牺牲,艰苦探索、大胆尝试直到辛亥革命成功的可贵品质,真令人仰止,义博云天。

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其中不少是留学海外、学富五车的青年才俊,在十次武装起义中,前仆后继,一次一次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唤起了武装推翻清朝的国民革命,都应值得大家宏扬的。武昌起义之所以能成功,首先有这十次起义做参照,有这十次起义对清王朝狠狠的打击和使其动摇蹦溃,使革命力量的逐渐壮大,使革命氛围的渐次浓郁。回眸反思辛亥革命不仅是中国历史的大转折点,而且是开辟了民族民主革命的新纪元,像列宁所说的那样:“辛亥革命给亚洲带来解放,使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遭到破坏。”如果我们从全世界眼光来看,辛亥革命可算是第三世界革命的伟大先导。也是它在世历史发展过程中起到的重要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