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网络课程设计

 哈皮六人行 2011-04-21
1,定义
 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
 “网络课程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基于Web的课程,其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   
  应当指出的是,由于教学内容包含教学资源,所以网络课程通常应当包括教学资源在内(至少应当包括部分教学资源);只涉及教材本身的网络课程不是理想的(至少是不完整的)网络课程。但是,在实际开发过程中,为了便于开展工作(例如分工或并行运作的需要)有时也把教学资源独立出来,甚至将它与网络课程并列——称作“网络课程与网络资源开发”。不过,这时应当特别注意:这种区分只是开发的需要,而网络课程原本是应当把网络资源包括在内的。
     网络课程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1)、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
   (2)、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主要是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
   (3)、在网络教学支撑环境下实施的教学活动。
     
2,网络课程开发的基本过程
   (1)确定教学大纲
   (2)确定教学内容
   (3)总体设计与原型实现
             总体设计时,应注意: ①内容组织②内容表现③内容导航
   (4)脚本编写:脚本编写要求、脚本类型
   (5)素材准备
   (6)课件开发
   (7)教学环境设计
             包括:①讨论论题及内容设计 ②设计课程疑问及解答 ③计划在线交谈话题 ④设计课程资源 ⑤设计测验试题
   (8)教学活动设计
   (9)运行维护与评价
 
3,我国网络课程的现状

很多高校提供的网络课程开发仍是传统教育的流程。这主要表现在,不管学习者的原有经验水平如何,也不管是什么科目的课程,总是先以静态或动态的方式告知课程计划和教学目标。也就是说,针对特定的学习内容 ,这些既定的目标组织课程活动,如P PT讲稿的展示、流媒体视频的讲解、B B S的讨论等,学生的最后一步学习活动,不约而同地都是依据客观测试题去检验学习结果是否达到了课程的目标。学生如果要进行课后复习的话 ,也只能针对课程内容的重点及难点进行知识点的查询。在这里,一切课程活动总是要向特定的目标靠拢。

4,网络课程设计的几个维度:内容 教学设计 界面设计 技术方面
 
(1)内容

名称

描述

课程说明

明确说明整个课程的目标、所属领域范围、学习者群体、典型学习时间。

内容目标一致性

课程内容充实,范围和深度与 课程目标相一致。

科学性

课程内容科学严谨,且能够适当反映、渗透该领域的最新进展。

内容分块

每个段落意思集中。按主题把内容逐级划分为合适的学习单元或模块,每个页面主题明确,

内容编排

针对学习者的心理特征,按照 各主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合理地组织编排课程内容。

内容链接

针对共同涉及到的核心知识点建立页面间的链接;互相链接的资源在意义上密切相关。

资源扩展

提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有学习价值的外部资源链接。



 (2)教学设计
 

名称

描述

学习目标

各学习单元都有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各主要单元有高层次的学习目标。

学习者控 制

学习者能按照自己的需要选择和组织学习内容,控制学习进程。

内容交互 性

课程提供了充分的交互机会,引发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积极投入、操纵和思考。

交流与协 作

结合主要课程内容设计需要学生讨论或协作解决的问题及相应的要求。

动机兴趣

采用适当策略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激发和维持学习者对课程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信息呈现

采用两种以上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向学习者传达新信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媒体选用

适当运用文本、图表、 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媒体形式来表现课程内容。

学习指导

针对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提供有价值的学习指导、建议或帮助。

练习与反 馈

课程提供了不同层次的 练习,学习者在练习中 能得到有意义的反馈。

追踪

追踪记录学习过程,包括各单元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形成学习者可以随时查看的报表。



(3)界面设计
 

名称

描述

风格统一

课程在格式、风格、语言上具有内在一致性,避免给学习者造成不必要的分心或认知负担。

屏幕布局

屏幕设计简洁美观,文本、图形等可视元素搭配协调得当。

易识别性

课程中的文字、图形等对象的大小合适,颜色对比适当,在 800×600分辨率下清晰易辨。

导航与定向

学习者能方便地进入课程的各个模块,向前进,向后退,保存操作,回到主菜单,或退出,并且在课程中能确认自己当前的位置。

链接标识

链接明显易辨,有明确的标签,学习者在打开链接以前能知道所指向的主题内容。

电子书签

能标记学习者学习到的位置, 当学习者再次登录时能自动定位到上次结束时的位置,并允许学习者对特定内容做标记。

内容检索

能通过关键词检索到以各种媒体形式表现的有关内容。

操作响应

对学习者的操作做出反馈,利用视觉效果变化或听觉提示等表明操作已经生效。当连接或下载需要较长时间时,在屏幕上提示用户需要等待的时间或所下载文件的大小。

操作帮助

针对课程的导航方式、技术应用或特殊功能等提供明确的指导说明。



(4) 
技术方面
 

名称

描述

系统要求

网具体地说明课程向用户完整、 运行所需的基本硬件要求、 络配置及软件名称和版本。

安装与卸 载

课程无需安装,或能顺利安装和顺利卸载,无须专门技术帮助。

可靠运行

课程能正常可靠运行:能可靠地启动和退出,各功能按钮能正常工作,没有链接中断或错误,没有明显的技术故障。

多媒体技 术

网络传课程中所采用的媒体格式符合有关技术标准,适合输要求。

 

5,网络课程的基本特性

开放性是指网络课程的体系和内容能够让教师方便地进行调整和更换;

交互性是指网络课程不仅要有人机交互,更重要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要通过网络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教与学的交互;

共享性是指网络课程要通过链接等多种方式引入丰富的动态学习资源;

协作性是指网络课程可以让教师、学生通过讨论、合作、竞争等形式完成一个确定的学习任务;

自主性是指网络课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6,网络课程的基本构成

教学内容系统:包括课程简介、目标说明、教学计划、知识点内容、典型实例、多媒体素材等。

虚拟实验系统:包括实验情景、交互操作、结果呈现、数据分析等。

学生档案系统: 包括学生密码、个人账号、个人特征资料、其他相关资料等。

协商交流系统:包括电子邮件、电子公告牌、聊天室、讨论室、教师信箱、问答天地、疑难解答等。

开放的教学环境系统:包括相关内容、参考文献、资源、网址的提供等。

7.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

A,资源环境的开放性原则

B,学生主体的参与性原则

C.课程呈现的个性化原则

D,课程内容的价值性原则

E,课程情境的关联性原则

分别阐述:

资源环境的开放性原则

网络课程具有覆盖的民主化、课程单元的模块化和实施的交互化等特点。从它所具有的这些特点可以看出,网络课程开放的动态的系统和后现代课程观中课程要具有开放性的观点是统一的。网络课程不只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载体,而且课程的内容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所以网络课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知识被看成对人的兴趣、价值和行动的反思,它是建构的而不是灌输的。网络课程不是单方面呈现或传输,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探求知识的过程。所以,网络课程的建设需要开放性和灵活性。 

学生主体的参与性原则

学生主体性仍然被剥夺,成人权威暗默地主导课程。

这种情境下,对于学校课程而言,主体性的讨论将会引导至一种两难的情境。一方面,我们认为接受国民教育的孩子没有能力决定自己应该要学习些什么,他们需要成人的引导帮助他走过学习的历程;毕竟孩子是人类长期文明累积结果的继承者,放任他在冰河期的智慧迷宫中游荡,是件荒唐的事。然而,另一方面,我们若因此而认为「囝仔人有耳无嘴」,只单方面的想要学生接受我们所教导,反而可能使得孩子在离开学校后并不理会我们曾经教导过的,那么教学不但是徒劳无功,学校也难保不会被当做另一种形式的监狱。

课程呈现的个性化原则

广播电视是单向媒介,它的教学包是单向传递,教学过程中较少回授,而网络是交互媒介,既可以借助一定的交互了解学习者的主体特征与学习发展,提供个性化的帮助,控制学习过程,改进教学,又可以允许课程设计在客观教学资源一定的情况下,向尽量满足学生个性化需要的方向发展。关于网络课程的其它一些问题,将在下面的网络课件一节内继续阐发。

多尔认为,每门课程都有其自身的历史背景、基本词汇,所以不同的学科都有其特殊的方式展示其丰富性。在数学网络课程的设计,我们要向学生展示它各种图式发展;而在物理、生物等自然学科则要利用虚拟环境,让学生进行假设、探索知识;在人类学、历史学、心理学及社会学等社会科学,我们要利用多种媒体展示其发展背景,利用交互技术让学生和老师以对话和协商的方式共同学习。

课程内容的价值性原则

网络课程内容的价值性:网络课程教学内容既要遵循一般教学内容的规律也又要体现因网络带来的变化。其价值性就在于为知识传授与学习者有效学习的实现提供良好载体,它的价值因教学内容与网络的结合而得到体现。

(1)教学内容选择上,基础性与启发拓展相结合。

(2)教学内容组织上,渐进与自主选择相结合。

(3)多种媒体形式有机结合呈现教学内容。

课程情境的关联性原则

后现代课程观强调课程关联性,建构课程母体时要考虑一整套关系,文化的关系虽然在课程之外,但会形成一个更大的母体。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在构建关联式网络学习环境时,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呈现,还要考虑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创设,并把情境创设看做是网络教学最重要内容之一。在网络环境下学习,必须要更加自主地进行意义建构,因此情境的创设尤为重要。

8,网络课程设计的方法

常见的网络课件开发设计方法有四种:自顶向下的方法、自下而上的方法、增补更新的方法、参照仿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4956e8f32172404162f18f8dd50a8bb48559599f533e676d865665d60eaebb5155b537e12dfedf18f0cb812592dec5a3d84322cc44040a978180
4d771edd1f810340e7&p=8649c64ad3d80be744bd9b7c55&user=baidu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