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前有不少公开课气氛活跃,上得很是热闹却少见了学生高质量的思维活动 - 亮晶晶的日志 - ...

 及时小雨88 2011-05-06

当前有不少公开课气氛活跃,上得很是热闹却少见了学生高质量的思维活动

默认分类 2011-03-19 10:52:30 阅读164 评论1   字号: 订阅

正和许多老师一样,我喜欢听公开课。因为公开课是集一个学校一个地区学科智慧的课。与一般老师不同的是,我喜欢关注公开课上学生的思维活动,琢磨公开课上学生真实的"生存状态"。关注多了,作为一个一线的数学教师,我对公开课上大多数学生真实的"生存状态"忧心忡忡。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教与学的实际情况直接反映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是试验田,新的教学思想、教学策略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与验证;课堂是教师成长的舞台,教师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发展与成熟。然而,课堂又是相对隐秘的空间,在日常教学中,教学是仅限于任课教师与班级学生之间的活动,外人很难了解。公开课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特殊形式,让专家、同行、管理者甚至家长能走进教室,直观地了解教学情况。因此,公开课在教师专业发展、教学交流、教师评价等多个方面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方式,公开课具有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等优点。然而目前大多数的公开课由于过分追求华丽的包装,脱离了公开课原本的初衷

曾几何时,"课堂气氛活跃"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要素之一.有了这个指挥棒,出现了一些老师盲目追求课堂气氛活跃的现象.课堂上学生冷静地思考被认为是冷场,学生埋头写作业被认为气氛不好,公开课、研讨课,也大都选一些便于感官上操作,通过活动能热闹表现的内容.盲目追求课堂气氛活跃的种种现象已是现在公开课普遍存在的问题。公开课是中国一种特有的教学研究形式。几百人甚至上千人聚集一堂观摩教学。这种研讨形式好不好,至今学术界仍争论不休。但不管怎样,这种形式近二十年来一直经久不衰。因此,与其去追究其存在的合理性,倒不如从“看课”的角度来作一番审视。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堂公开课下来。会看的往往深受启发.不会看的甚至适得其反。一个主要原因是看课者始终以单一的评判视角来看课。反过来说,如果一堂公开课上的是死气沉沉,学生,老师没有一点活跃气氛。那么听课老师去看什么,去学什么?就如看到一部平平淡淡的电影给人留不下任何影响。这堂课自然会被所为的评课专家否定。为了展现自己的课改成果,公开课是个好平台,为了展示一节完美的课堂,教师们费尽心思,但是效果却并不都尽如人意,实际上随着改革的深化,人们对公开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很多公开课上成了表演课,老师做“导演”,学生做“演员”,教案成了“剧本”。

公开课,顾名思义,就是为了教学研究需要,在公开场合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课公开课是一种理想的教研模式,它对于同行间的交流、探讨和提高大有益处。如今,在中小学每年都要举行公开课的观摩和优质课的评选活动。诸多教师登台亮相,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堂公开课,大至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步骤的安排,小至板书的设计,语言的推敲,乃至对课堂气氛的调控,突发因素的处理,都最能表现出任课教师的功力和素养,听课者亦看得清清楚楚,并能获得启示与教益。

公开课做秀是教学及研究中的误区。不能因为公开课有人做秀就把公开课从教学研究中抛弃,"做真"的公开课依旧有价值,教学研究依然需要。要坚持"做真"的公开课,走出教学研究的误区,发挥它的本源价值。在面对教育有话要说的今天,"公开课"是一个跨越学术边界,但却引人关注的话题。近些年来,对于公开课的质疑、非议乃至批判不时见诸报端,至今还在延续。但是,公开课不以人们的好恶而存亡,只要有教育,公开课就不会"谢幕";只要有公开课,人们就会对它有话要说。过去,因为公开课存在"做秀"、"造假"现象,所以人们对公开课情绪化的责难多于理性的呵护。要让公开课重塑形象,成为课堂改革与创新的"先锋",需要通过理智而公正的讨论,需要在认识上给公开课合理定位,在操作上为公开课"出谋划策"。因此,封存公开课"做秀"的记忆,结束公开课"打假"的话题,开始公开课"建设"的讨论势在必行。

作为一种教研形式,公开课由来已久。公开课给常态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冲击,这种冲击有利也有弊。公开课为常态教学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公开课特别是代表着省市级别的公开课,仅准备工作就要花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并且收集资源的工作不是执教者一人,还包括执教者后面庞大的智囊团。可想而知,从中筛选出来的教学资源是很优秀的。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新的教育理念层出不穷,人们对公开课的需求日益增长,公开课呈现出异常繁荣的局面。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国家基础教育改革下越来越重视公开课的教学与研究功能,开设公开课成了改进课堂教学,推广新的教学方法以及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课堂教学形式。公开课作为一种课堂教学形式,它有公开的价值和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它也成了教师精神的盛宴。无论对其褒或贬,都是缘于教师难以割舍的公开课情结。公开课教学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教师,有利于教师专业素养和精神境界的提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