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胜拖拉 (豆瓣书摘)

 浮生一梦望沧海 2011-05-07
战胜拖拉 [美]尼尔•菲奥里
  
  第一章 为何拖拉
  大多数认为自己是拖拉者的人都在最后期限赶完了任务,并且没有受到严重的惩罚。
  我们真正的痛苦,来自于因耽误而产生的持续的焦虑,来自于因最后时刻所完成项目质量之低劣而产生的负罪感,还来自于因失去人生中许多机会而产生的深深的悔恨。
  
  害怕失败、害怕有缺憾(完美主义)以及害怕无法实现的预期(茫然)
  害怕失败:意味着你相信即使是最为微不足道的错误,也都能证明你是一个一钱不值、不可救药的人。
  害怕有缺憾:意味着你很难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所以你会把别人做出的任何批评、反对和评判都理解为是你对把握完美状态的一种威胁。
  害怕无法实现的预期:亦即害怕即便已经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实现了为你而设的目标,你唯一的回报也只是越来越高、越来越难的目标,没有停留、没有时间去回味你的成就。
  
  害怕被人评判,是当一个人对工作中自己是谁、对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价值发生身份认知时,所产生出来的关键性的恐惧。随着这种恐惧而来的,是追求完美的反效率的驱动力、严厉的自我批评以及你必须要剥夺自己的闲暇时间,以迎合某些看不见的评判的一种恐惧心理。
  
  拖拉者有一个共同的原因:拖拉可以带给人们暂时的释放压力的快感。因为拖拉的办法可以有效地减轻她面临评判时的恐惧。
  
  吹毛求疵的要求->对失败的恐惧->拖拉->自我批评->焦虑并抑郁->失去信心->对失败的更大的恐惧->更需要运用拖拉的办法进行暂时的逃避。
  
  要学会承认自己完全是一个凡人。
  
  第二章 拖拉是如何进行的
   给三天中的每一种活动做一个记录,是掌握我们的时间流向的方法之一。
  
   拖拉与焦虑通过五个步骤起作用
  1. 赋予自己用某项任务或某个目标决定自我价值和幸福感的权力。
  2. 用完美主义把任务抬高到离地100英尺的地方,这样任何错误就等同于死亡,而任何失败或拒绝都不能被容忍。
  3. 当自然压力反应系统产生肾上腺素,以应对生命威胁时,你发现自己在焦虑中一动不动。
  4. 运用拖拉来逃避矛盾,从而让最后期限越来越近,由时间所产生的压力会激发出更多的焦虑和更加紧迫、更加骇人的威胁。
  5. 你运用某个实际威胁,比如一场大火或一个最后期限,把自己从完美主义中解放出来,以十足的动力投入行动。
  
  成功人士往往经历过很多波折和不幸,但他们能迅速地重新振作起来;但失败者失败一次之后,就会让这次失败成为他或她的自我价值、自我人格的一个评判。
  向自己保证:“不管发生什么,我的自我价值仍然存在。我会让自己更安全。”
  
  第三章 怎样进行自我对话
   “我选择”、“我决定”、“我愿意”这样的信息,能把能量导向某个单一的目标,并使个人对其结果负起明确的责任。
  
   学会说“不”
  
   拖拉者区别于高效者的句式转换
  我不得不做。 我选择做。
  我必须完成。 我什么时候开始?
  这个项目大且重要。 我能走出一小步。
  我必须做到十全十美。 我完全是一个凡人。
  我没时间玩。 我必须花时间玩。
  
  第四章 无忧休闲,高质量工作
  工作狂与拖拉者往往都会:
  •认为自己的生活“停滞不前”,只有一个微弱的希望:某一天,他们会变得有序而成功,从而可以真正地享受生活。
  •认为人类都很懒惰,需要压力才能产生动力。
  
  第五章 克服行动的障碍
  •三维思维与逆向日程
  •忧心处理
  •坚持不懈地开始
  
  这些的焦虑会让你湮没其中:
  1. 坚持要知道从哪里着手开始才是正确的。
  2. 不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给自己设定时间学习、在每个步骤中建立自信并向别人寻求帮助。
  3. 自责于仍处于开始状态的现实,并且告诉自己:“我应该已经完成了。”
  
  当你不断地为一个项目的失败和失去一份工作而担心时,作为忧心处理的一部分,请向自己问一下这六个问题:
  1. 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是什么?
  2. 最坏的情况真的发生之后我该怎么办?
  3. 如果最坏的情况真的发生,我将如何减轻痛苦,并拥有尽可能多的快乐?
  4. 我将拥有哪些替代性的选项?
  5. 为了降低这种可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眼前我能做些什么?
  6. 有没有任何我现在就可以做的事情,来增加实现目标的机会?
  
  为挑战消极的自我陈述与态度做准备
  1. 在开始之前我需要做更多的准备,警惕准备变成拖拉。
  逃避做事的道路是没有的:进一步准备需要做的事情;完成整个项目需要做的事;如果你费心思试图通过拖拉来逃避同样需要做的事,那么为什么不选择再朝前迈进一步呢?
  2. 照这个进度我永远也做不完。
  记住,以后随着你对手中的内容更加熟悉,对新的环境更加自信,进度会越来越快的。
  3. 我应该早点开始。
  运用三维思维工具:开始、中间、完成
  4. 完成了这件事还会有更多的工作。
   让现在的工作与你对未来项目的判断分离开来。
  5. 不起作用。
  完美主义倾向
  作为一个高效者,你既不是要试验出一个机制看它能不能让你的项目变得轻而易举,也不是去寻找幻想中不出任何问题的完美计划;你要专注于想要的结果,并让当前的这条道路能够为你提供服务。
  6. 我只需要再多一点点的时间。
  幻想总是比现实更加安全,也更加完美
  作为凡人,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上的十全十美,可以让你经得起某些人的批评和拒绝。
  建立安全感,把自我人价值与工作分离
  从幻想的舞台上下来,走进现实的世界当中
  
  保持开始的状态,完成阶段自然会到来。
  
  第六章 逆向日程表
  逆向日程表要求你以开始时仅30分钟的时间为目标。
  
  逆向日程表从两个方面建立起你的自信:
  第一,它在每一小段工作之后,都给你及时的、频繁的回报,而不是让你只有推迟到整个项目都完成之后才获得一种成就感;
  第二,记下每一段工作的时间,向自己展示一种可见的回报,让你能够看见每天、每个星期当中,你完成了多长时间的专心而不间断的工作。
  
  如何使用逆向日程表
  1. 只安排下列时间:
  (1) 先前已经决定好的时间,比如吃饭、睡觉、开会。
  (2) 自由时间、休闲、休闲阅读。
  (3) 交往,和朋友吃午饭、晚饭。
  (4) 健身运动,比如游泳、跑步、打网球、去健身房锻炼。
  (5) 常规事务,比如沟通、上课、医务预约。
  2. 只有当你完成了至少30分钟的工作之后,再把有关项目的工作列入逆向日程表当中。
  3. 只对那些代表着至少30分钟不间断工作的工作时间段予以好评。
  4. 在每个时段的工作结束之后,奖励自己休息一次,或者是换到另一件更为愉快工作任务中。
  5. 跟踪每一天、每一个星期用于高质量工作的时间。
  6. 每个星期始终留出一天的时间,用于休闲和处理候任何你希望处理的杂务。
  7. 在决定前往参加某项休闲活动或者公益活动之前,拿出仅30分钟的时间用于项目中的工作。
  8. 集中于开始。
  把所有有关完成的思想都去掉,换成对可以何时、何地、以何事开始的考虑。
  9. 着眼于小处。
  10. 保持开始状态。
  11. 别在最后“倒下”。
  
  需要安排好任务的优先次序,在紧急的任务与重要的任务之间有更多的区分,丢掉一些项目或将其委托给他人,并将更多的时间留给你的首要目标。
  
  运用逆向日程表可以带来五大好处:
  1. 现实地守时。
  2. 30分钟高质量时间。
  3. 体验成功。
  4. 自己设定最后期限。
  5. 新发现的“自由时间”
  
  第七章 喷发状态
  
  第八章 对进展进行微调
  知道保证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有墨菲定律:“能出错的,终将会出错。”
  
  一次错误不会成为世界的末日。我将爬起来,将再次努力——不管自己感到多么得窘困和疼痛。
  
  杂念至少存在有5种类型:
  1. 强烈的情绪。
   不要勉强地在工作上集中注意力,不要继续在处理这些情绪的过程中拖拉,你应该给自己留出一些时间(可以是短至10分钟),仔细思考,为了应对或改变你所在的环境,你可以做些什么事情,并把这些事情记录下来。
  2. 危险的警示。
  记住,自己还有替代性的办法顶住哪怕是最糟糕的事情发生。
  3. 想着“要做的事情”
  你可以把杂念写在记事本上,扔掉努力记住它们的负担,以后再去处理,至少是在30分钟的高质量工作之后。
  4. 逃避现实的幻想。
  决定从事短时间的工作,让工作的时间段变得可以忍受,并保证在逆向日程表上安排一些可以期盼的回报和社会活动。
  5. 模糊的创意。
  让这些模糊的创意自由地飞翔吧,别去打搅它们,或者是迅速地把它们记下来,以便以后再去考虑。
  
  1. 认清拖拉中的付出。
   丢开那种靠拖拉就能避免付出的幻想。人生中没有哪一条道路不需要人的付出。付出与努力逃避付出都是有代价的。
  2. 自由地选择整个目标。
  主动选择面对痛苦——因为把它排除掉就能让你开始从事工作中更愉快的那一部分——给你体验任务和控制拖拉倾向的方式带来极大的改变。
  3. 树立实用且现实的目标
  一个现实的目标包含了一个动词、一个最后期限以及一个成本的构成。
   如果你仅仅是守着最终的目标不放。那么对于你所需要做些什么事情,你将只有一个模糊的感觉,而且你也会有被庞大的工作量淹没而茫然不知所措的危机感。
  
  第九章 和拖拉者一起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