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夕次盱眙县(韦应物)

 那时花开222 2011-05-11

夕次盱眙县    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1)       首联中与“夕次”的“次”相照应的词语有哪些?(3分)

答:落帆、停舫(2分);逗、临(1分)。

2)颈联运用了怎样的写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3分)

答:反衬(对比或者衬托)(1分)。夜幕降临,人雁归宿反衬作者客居不眠的惆怅(1分)景中寓情(借景抒情)(1分),借人归雁下表达羁旅乡思之情(1分)。【色彩明暗对比】

3)从全诗来看,作者“未眠”原因有哪些呢?(4分)

答:作者漂泊异乡(羁旅漂泊)(1分);所见孤驿秋景萧索凄凉,触景生情(1分);倍感孤独寂寞(1分);夜听寒钟,思念故乡(秦关)(1分)。

【赏析】次:停泊。盱眙(Xū Yí)现江苏省淮安市

首联: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落帆:卸帆。逗:停留。淮镇:淮水旁的市镇,指盱眙。舫:船。临:靠近。驿:供邮差和官员旅宿的水陆交通站。意为:卸帆留宿淮水岸边的小镇,小舫停靠着孤零零的旅驿。首联点题,交代时间地点,自然引出下文停船所见景物的描写。 “孤”含有孤寂之意,奠定全诗感情基调。

颔联, “浩浩”写出水势广大的样子,写出了疾风劲吹,江面波涛汹涌的景象;“冥冥”昏暗,写出了日渐西沉,暮色昏沉的景象。承接首联,傍晚因路途风波,不得不停舫孤驿,交代停泊的原因,也写出羁旅奔波的艰辛。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暮色昏暗,以旷野苍凉凄清的夜景,烘托内心漂泊异乡的凄苦心情。

颈联描写停舟靠岸后放眼所见景象,人归句,为了音韵的需要倒装了,调整为“山郭暗人归”意为日落城暗,人也回去休息了。芦洲:芦苇丛生的水泽。“白”芦花飞白,已经是深秋,秋日深夜本就寒气逼人。遥望见山昏城暗人们都回家安憩,雁群落到芦苇丛生的开满芦花的水洲栖息。日落黄昏,是人回家鸟回巢的时刻,眼见人们回家尽享家的温馨以解一天的疲惫,鸟儿们也有温暖的巢得一晚的安眠,反观自身却是孤身一人,流落天涯,有家不能未回,无限酸楚顿上心头,颇有“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之味。此处精选意象,运用色彩明暗对比渲染了凄冷的意境,景中寓情(借景抒情),借人归雁下表达羁旅乡思之情。夜幕降临,人雁归宿反衬作者客居异乡的凄苦惆怅。

尾联,直抒胸臆,秦:今陕西的别称。因战国时为秦地而得名。客:诗人自称。意为:夜晚孤独我不禁想起长安(思念家乡),听到岸上钟声我怎能入睡?“独夜”“无眠”写出乡思客愁之深。

这首诗写旅途中的客思。诗人因路遇风波而夕次孤驿,在孤驿中所见全是秋日傍晚的一片萧索的景象,夜听寒钟思念故乡,彻夜未眠。一片思乡之情和愁绪全在景物的描写之中。诗的妙处,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本诗对旷野苍凉凄清的夜景极尽渲染,把风尘飘泊,羁旅愁思烘托得强烈感人。全诗富有生活气息,侃侃诉说,淡淡抒情,看是写景,景中寓情,情由景生,景令动情。读来颇为动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