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阆苑仙葩——林黛玉的深度剖析

 美∮丽 2011-05-14

 

 

《六》幽默可爱

 

图片

 

     如果说黛玉终日是以泪洗面,哭哭啼啼的,我估计没有几个人会喜欢她的。虽说她是来偿还眼泪的,但人总有七情六欲的吧?所以说,她也有很搞笑的一面。别看黛玉平时不怎么说话,她一旦开了口来,不是叫你哑口无言就是惹你开怀大笑。如果她能一直开心快乐下去,那该多好啊!可是黛玉就是黛玉,与众不同的一代佳人。

    在梨香院宝钗那里,当李嬷嬷要黛玉劝宝玉不要喝酒,黛玉却冷笑道“我为什么助他?我也不犯着劝他。你这妈妈太小心了,往常老太太又给他酒吃,如今在姨妈这里多吃一口,料也不妨事。必定姨妈这里是外人,不当在这里的也未可定。”宝钗听了忍不住笑了,伸手把黛玉腮上一拧说“真真这个颦丫头的一张嘴,叫人恨又不是,喜欢又不是。”当我们看到这里的,仿佛看见了黛玉那偷偷抿嘴而笑的可爱神情。怪不得当初“脂砚斋”看到这里的时候,忍不住写了四个字的批语“我也欲拧”。(注:脂本红楼梦,算是最早批注点评此书的一种版本。读《红楼梦》一书,若不看脂本的,是较难读懂的。至于“脂砚斋”其何人?今仍是众说纷纭。)

    宝玉来到黛玉的房中,偏说黛玉有什么奇香,非要拉着闻。黛玉笑着说“我有奇香,你有‘暖香’没有?” 宝玉不解。黛玉叹笑道:“蠢才,蠢才!你有玉,人家就有金来配你,人家有‘冷香’,你就没有‘暖香’去配?”有人说黛玉尖酸刻薄,得理不饶人。其实你们错了,黛玉是一个心直口快,内心情感极其丰富的人。同时她又是一个极其敏感的人,很多事情她心知肚明的。在大观园里,形形色色的什么样的人都有,她处于这样的环境之中,为了自尊,她要保护好自己不受别人的冷眼和欺负,为了和宝玉纯洁的爱情,她也要加固好他们的爱情堡垒。所以一旦出现有对她和宝玉不利的言语,她会立即反驳。哭也是为了宝玉,吃醋也是为了宝玉,耍小性子还是为了宝玉。是啊,人家宝钗有金璎珞,湘云也有金麒麟什么的,而自己没有什么来和宝玉相配对的,她心里怎么舒服呢?怎么不酸酸的呢?所以她就说自己有奇香的,而你宝玉没有暖香来和我相配,这可不怪我啊,很可爱地把责任“推”到宝玉身上了。

     看戏的时候,宝玉和宝钗两人说说笑笑的,黛玉心生醋意,于是说了一句经典的话“安静看戏罢,还没唱《山门》,你倒《妆疯》了。”这一语双关的话,令湘云在旁边也笑了。从这点也可以看出黛玉的机敏诙谐,难怪写起诗来总是才思敏捷的。脂砚斋在这里有批语“趣极!今古利口莫过于优伶。此一诙谐,优伶亦不得如此急速得趣,可谓才人百技也。一段醋意可知。”

   对宝玉这个人物,说实话,我总觉得他有些不大正常。大家都知道,宝玉有一个怪癖,那就是爱吃女人嘴上抹的胭脂。大观园里的姐妹,没有他不喜欢和不欣赏的。所以有的人说黛玉小心眼,爱吃醋,你现在再来仔细想想,换成你是黛玉,你能不生气不吃醋吗?宝玉还和袭人之间偷吃了禁果,黛玉也只能是诙谐地唤袭人一句“嫂子”。这一称谓当中,你可知包含了黛玉多少委屈,多少无奈和醋意的,有谁能懂呢?作为黛玉,我觉得她已经够容忍的了。正如宝玉他所说“女人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 我见了女儿觉得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只因他这一句话啊,也不知赢来了天下多少女人的欢心和喜爱。他还有一个奇怪的念头,那就是“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曹公在几百年前就借宝玉的嘴,为此书做了这么好的广告宣传语,如果作为一个女人看了这番话,不知还有什么理由不去看《红楼梦》。(玩笑)。

   这不,宝玉看见宝钗雪白的手臂,不禁看得发呆,这让宝钗都不好意思了。恰巧黛玉正要进门时看见了,黛玉只是咬着手帕子一个劲地笑。曹公此处写的“咬着手帕”这四个字,我觉得实在是写得太妙了。吃醋了,怎么办?总不能说黛玉此时咬牙切齿吧,写咬手帕多有情趣啊!一是为了遮住嘴角的笑,二是手帕暂代替了醋瓶了。我觉得有点可惜的就是,当年的脂砚斋和畸芴叟两位点评人,在看到这里的时候都没有作批语,黛玉如此可爱的神情怎能错过批语呢?紧接着,小说展开一段精彩滑稽的文字“宝钗道‘你又禁不得风吹,怎么又站在那风口里?’林黛玉笑道:‘何曾不是在屋里的。只因听见天上一声叫唤,出来瞧了瞧,原来是个呆雁。’薛宝钗道:‘呆雁在那里呢?我也瞧一瞧。’林黛玉道:‘我才出来,他就‘忒儿’一声飞了。’口里说着,将手里的帕子一甩,向宝玉脸上甩来。宝玉不防,正打在眼上,“嗳哟”了一声。” 我们看,此时的黛玉是多么有趣和诙谐的啊!

   四十二回里,宝钗拿着绘画需要的单子准备念,而宝玉就在一旁提笔而记。当宝钗念道“实地纱一丈,生姜二两,酱半斤”的时候,黛玉忙道:“铁锅一口,锅铲一个。”宝钗不解地问要这些东西干什么,黛玉却笑道:“你要生姜和酱这些作料,我替你要铁锅来,好炒颜色吃的。”众人都笑了起来。接着她又看了宝玉记下的单子,笑着拉探春悄悄的道:“你瞧瞧,画个画儿又要这些水缸箱子来了。想必他糊涂了,把他的嫁妆单子也写上了。”探春“嗳”了一声,笑个不住。急得宝钗啊把她按在炕上,又要拧他的脸。宝钗说不过黛玉,几回都要去拧黛玉的脸。如此看来,黛玉的脸也真真儿是逗人喜爱。宝钗对她恨又不可爱又不是,这就是颦儿可爱的另一面。

     黛玉说话还有精彩的一次就是,晴雯和袭人有回拌嘴,宝玉左也不是右也觉得不是,急得掉泪。晴雯和袭人见了,也都哭了。恰好黛玉来了,她进门就说““大节下怎么好好的哭起来?难道是为争粽子吃争恼了不成?”一句话就把宝玉和袭人逗笑了。接着黛玉就拍这袭人的肩叫道“好嫂子,你告诉我。必定是你两个拌了嘴了。告诉妹妹,替你们和劝和劝。”这句话中明显的就带有讽刺宝玉和袭人那次云雨之事。袭人很尴尬,忙推开黛玉说:“林姑娘你闹什么?我们一个丫头,姑娘只是混说。”黛玉不以为然,仍然笑着说:“你说你是丫头,我只拿你当嫂子待。”袭人听了,便说“林姑娘,你不知道我的心事,除非一口气不来死了倒也罢了。”偏偏这时的宝玉也来插话说“你死了,我作和尚去。”这可好,一下又让黛玉逮住了话柄,只见她将两个指头一伸,抿嘴笑道:“作了两个和尚了。我从今以后都记着你作和尚的遭数儿。”因为宝玉上次在黛玉面前说了同样要做和尚的之类的话。曹公在这里把黛玉的言行描写得,那真可谓是惟妙惟肖的。他把黛玉的另一面幽默诙谐,可爱顽皮的鲜明形象,在不经意间向我们展示开来。《红楼梦》这部小说,且不说其它的成功之处,只说在人物的刻画这一方面那是相当成功的。当我们读这本书的时候,就感觉里面的人物全是活的一样。

    再看有次当刘姥姥说了一句“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这样的话后,那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直唤嗳哟。刘姥姥的这句话算得上是书中最搞笑的一句话了,令在场的所有人无不是笑态百出,也令读者忍俊不禁。宝玉过生日的那次,众人在怡红院抽签行酒。当湘云抽了一签,上面有句诗是苏东坡的一句“只恐夜深花睡去。”黛玉看了便笑道“夜深’两个字,改‘石凉’两个字。”乐得大家都笑了。因为湘云在白天曾经喝多了酒,结果醉眠花石之中。

     不过,我个人觉得黛玉最可爱的一次,那就是黛玉见宝钗在薛姨妈怀里撒娇,心中又是妒忌又是羡慕的,这时薛姨妈也对黛玉说其实自己是非常疼爱她的。于是黛玉便说:“姨妈既这么说,我明日就认姨妈做娘,姨妈若是弃嫌不认,便是假意疼我了。”(她这么一说,好比是将了薛姨妈一军)所以薛姨妈顺着话说““你不厌我,就认了才好。”谁知宝钗对黛玉开了一番玩笑话,说薛姨妈不能认黛玉做女儿,因为他哥哥薛蟠到时候要娶她。黛玉听了,便也一头伏在薛姨妈身上,说道:“姨妈不打他我不依。”曹公真是厉害,这次又把黛玉那番可爱撒娇模样,淋漓尽致地刻画在我们面前。一句“我不依”,读来如感娇声软语就真在耳边飘来,让我们立即浮现出黛玉温柔娇嗔,小鸟依人的一面。不觉之中,也让我们心生怜惜之意。也难怪,在大观园中,黛玉唯一能撒娇的对象除了贾母就是薛姨妈了。

      

《七》黛玉影射

 

 

 图片

 

     我们应知道,《红楼梦》一书中,作者曹雪芹运用了很多的写作笔法的。有正笔,有反笔,有衬笔,有借笔,有明笔,有暗笔,再就是先伏笔。而伏笔就是脂砚斋在小说中所评曹公的“草蛇灰线”的创作手法。最早提到“草蛇灰线”手法名词的人,应该是明末清朝的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先生,他在点评《水浒传》的时候就提到过。曹雪芹在小说中大量运用了谶语、谐音、隐射来为后面的故事伏线、伏脉,所谓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这就是他小说中的艺术特点。我们如果一不小心没注意书中的这些手法,就难免会出现有不解其故的感觉。

     尽管我们是十分的小心,但小说中仍旧有不少人和事让我们难以捉摸。书中很多时候,曹雪芹不直接写黛玉,而是利用其他人物来暗暗隐射。也就是说大观园里,有些女子会给我们带来隐隐约约中黛玉的影子,让我们辨不清是真是假,是实还是虚,感觉她们有时候是黛玉的替身一般。也许,这就是曹雪芹故意给我们带来视觉上的错觉,一如他所说“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我认为曹雪芹为黛玉隐射的人物如下:

 

    一号人物:情天情海幻情身——秦可卿。

 

图片

 

     关于这个人物,也是最令红学家头疼和费解的人物。为此,红学家们还专门为她设了一门研究话题“秦学”,可见其重要性和神秘性。为什么说她神秘呢?因为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秦可卿绝对是一个不平凡的女子。从她的房中的摆设来看,很多东西的来历十分蹊跷和神秘。她的一些器物,绝不是一般豪门贵族所能得到的。还有她死后的丧事的办理,简直就是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她死后连宫里的太监总管也要前来上祭,她所享用的却是准备留给义忠千王老千岁的樯木棺材,这些描写,实在是不得不令人深思。暂且不写深了吧,我也不愿想得那么复杂,我只说说我个人的观点,只觉得秦可卿最起码就是黛玉隐射的一个重要人物。书中所写“乳名兼美,表字可卿”。所谓“兼美”二字,是否就是说可卿也兼得有宝钗和黛玉之美?我们回过头来再看小说的第五回,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之事。秦可卿是非常受贾母喜爱的,而黛玉也是贾母特别宠爱的人。秦可卿说“我这屋子大约神仙也可以住得了。”而大观园众女子中,黛玉不是神仙下凡,还有谁敢说呢?接着看秦可卿房中的摆设那是特别的奇特和罕见。什么武则天的宝镜赵飞燕的盘,还有一件就是西施浣过的纱衾。我们此时要注意了,大观园中,对于“西施”这二字无意就是黛玉的代名词啊!接着,秦氏便分咐小丫鬟们,好生在廊檐下看着猫儿狗儿打架。(又是伏笔,猫儿狗儿打架是何意?此不用解释)而这时的宝玉已经开始进入幻境了,紧接着就是警幻仙子的出现,带领宝玉幻游仙境。宝玉来到了薄命司,翻看了“金陵十二钗”册本。正册中,黛玉和宝钗是排第一位,而秦可卿在册中是最后一位,这就造成了黛玉和秦可卿的首尾遥相呼应。接着,又走出来了几位仙子,她们抱怨警幻仙子说了一番话,我们不知系何‘贵客’,忙的接了出来!姐姐曾说今日今时必有绛珠妹子的生魂前来游玩,故我等久待。何故反引这浊物来污染这清净女儿之境?”(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我们要注意这些仙子说得话了。为什么要注意?你看她们所说的本来是绛珠仙子的生魂要来的。绛珠仙子何人也?当然是黛玉。)又接着把宝玉领进了一室内,只见壁上有一幅对联“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看到“灵秀”二字,我本能地就联想到黛玉的“林”字了,下联的奈何天,不用我说,大家也应该明白黛玉曾为此伤感的《牡丹亭》里的唱词“良辰美景奈何天”。我只想说明的是,此室实乃黛玉之房也。

   宝玉听完曲子,已是朦胧恍惚想睡觉了。警幻仙子便将宝玉带进室中,只见“早有一位女子在内,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不是黛玉还会是谁?)警幻仙子接着还对宝玉说了一番话“。。。再将吾妹一人,乳名兼美字可卿者,许配于汝。今夕良时,即可成姻。不过令汝领略此仙闺幻境之风光尚如此,何况尘境之情景哉?。。。”说毕便秘授以云雨之事,推宝玉入房,将门掩上自去。在此我又得要说声请注意了!关于警幻仙子所说“再将吾妹一人”这句话,我们要好好分析分析,琢磨琢磨了。请问大家,神仙姐姐的妹妹叫什么?你们就当我出的是脑筋急转弯的题目吧。如果您的答案是“神仙妹妹”,那么,恭喜您,您答对了!答完题后,我们再来想一想,这神仙妹妹应该是谁啊?我们还记得小说的第三回里,宝玉因黛玉没有一块和他可以来相配的玉,于是急得摘下玉就当即摔了,还说:“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看到这里,我们应该幡然大悟了吧?黛玉就是实实在在的神仙妹妹,而秦可卿则是虚幻飘渺的神仙妹妹。可卿只是黛玉的一个影子,一个暂时的替身罢了。还有一点,那就是秦可卿的死。可卿之死,仍旧是个不解之谜。十二金钗的册子上,关于秦可卿的,是画的一个美人悬梁自尽。其实就这一点,我在《上》文中已推测过,黛玉真实身份可能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女子,而在这里也正好和秦可卿的身份之特殊吻合。秦可卿是上吊自杀,那么,也反证了黛玉判词里的“玉带林中挂”,暗指今后黛玉之真实死因,这又是一个吻合,而这些绝不是巧合。小说中更为巧妙的是,当黛玉的父亲仙逝而去,黛玉赴扬州奔丧了,而恰在此时,秦可卿就丧命了。这些情节的安排,正是曹雪芹故意错开了黛玉和可卿两人。可卿之死,却能令梦中的宝玉听说后,连忙翻身爬起来,只觉心中似戳了一刀的不忍,哇的一声,直奔出一口血来。为什么秦可卿对宝玉来说这么重要呢?可以说,可卿的死,也就是暗伏了日后黛玉之死。

  我们都知道,曹雪芹的愿意就是注定了宝黛之恋为悲剧的,黛玉此生只是来偿还眼泪给宝玉的。他们也只能是心心相印,有真心相爱之缘,而无同床共枕之份的。这是多么残忍而又令人于心不忍的事情啊!怎么办呢?不用担心,聪明的曹大才子是有办法的。于是乎他就用了乾坤大挪移之功,移花接木之妙手,障眼之法术,隐射之神笔,借可卿之仙身,把宝玉和黛玉的肌肤之亲隐晦而写,险些把我们都骗过。唉,只要有文字在,我们还是能够寻出蛛丝马迹的。此时的我们,不得不佩服才高八斗的曹雪芹老先生了,您当年可真是用心良苦的了!

  二号人物:谁知公子无缘——袭人。

 

图片

 

   曹雪芹的《红楼梦》一书,可谓是千古奇书。他的风格不落俗套,独具一格。明清小说当中大多都是以什么“各位看官”之类的话来互动读者,再就是什么“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等等。曹氏小说之隐射乃是:花开一朵,香散他家。小说人物虽多而不乱,密而不繁,有条不紊。看似毫无关系,实在瓜葛相连,真假虚实之间,眼虽花,而心犹静。

   宝玉给两个人取过名字。一个是黛玉,送字为“颦颦”。另一个就是袭人了,她的原名本叫作花蕊珠的。宝玉从陆游《村居书喜》诗中“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竹识新晴。”摘取“袭人”二字,将她更名的。我们还知道,袭人是大观园中唯一和黛玉同一生日的人,她们的生日是二月一十二日。另虽有香菱,晴雯,宝钗和她是同庚,但不同辰的。《铸鼎余闻》卷四引《昆山新阳合志》云:“二月十二日,为花朝花神生日,各花卉俱赏红。”曹雪芹为什么要把黛玉和袭人的生日写成是同一天呢?这个我觉得还是有一定原因的。我们再来回顾宝玉这个痴人说过的话吧。三十回中,宝玉问黛玉道:“你往那去呢?"林黛玉道:“我回家去。"宝玉笑道:“我跟了你去。"林黛玉道:“我死了。"宝玉道:“你死了,我做和尚!"林黛玉一闻此言,登时将脸放下来,问道:“想是你要死了,胡说的是什么!你家倒有几个亲姐姐亲妹妹呢,明儿都死了,你几个身子去作和尚?”这话黛玉听来虽然责怪宝玉不要胡说,但心里头一定是甜滋滋的。没过多久,当袭人对黛玉说:“林姑娘,你不知道我的心事, 除非一口气不来死了倒也罢了。”林黛玉笑道:“你死了,别人不知怎么样,我先就哭死了。”宝玉笑道:“你死了,我作和尚去。”这是宝玉说要去当和尚的第二次话。我们想想,是因什么样的人离去了,才能让我们的情种宝玉要去当和尚啊?除了黛玉,也就是袭人了。纵观这些事,绝不是什么巧合,这都是曹雪芹刻意的创作,精心的安排,只是他的最终目的和寓意又是什么呢?

   在六十三回中,怡红院里宝玉过生日,袭人抽了一签,签上是一副桃花画,诗曰“桃红又是一年春。”象薄命如桃花这般的谶语,照说应该是和黛玉的命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的。而在此时,桃花命运的签却被袭人所抽到了,曹雪芹在此时的创作之意又是什么呢?最后特别友情的提醒一下,袭人是大观园里所有丫鬟当中出场次数最多的一个,也是宝玉唯一真实和女性之间有过云雨之事的人,(秦可卿也只是幻境中和宝玉有过肌肤之亲),而袭人确是现实中的。所以说,通过作者这些刻意的描写和隐射,我们不能不说袭人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物。也许,宝玉对袭人只能是肉体上的深入,反过来说袭人是永远走不进宝玉内心世界的人。真正能走进宝玉内心的人,那只可能是唯一的一个人——林妹妹。袭人也只会是一个和秦可卿一样,都是作者为了把宝黛恋情的演绎更深一步而将黛玉隐射的一个影子和替身而已。

 

   三号人物:多情公子空牵念——晴雯。

 

图片

 

   说实话,在《红楼梦》这部伟大的小说中,除了黛玉招人喜爱,还有一个身份低贱的丫头也能博得天下人的喜爱,她就是“心比天高”的晴雯。她的机敏尖刻和黛玉差不多,她的为人真诚和黛玉也一样,就连她的相貌也和黛玉几分相似。关于对晴雯的描写,还是在第七十四回当中,从王夫人对王熙凤所说的话中得知。她问凤姐道:“上次我们跟了老太太进园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象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骂小丫头。”还有王夫人对晴雯说“好个美人!真象个病西施了。你天天作这轻狂样儿给谁看?”书中有意无意的说晴雯相貌酷似林黛玉,也是一个病西施,这些话也不知是在暗示我们一些什么东西呢?

   晴雯,“情文”乎?是否暗示宝玉最终注定为了情而要写文吗?寻找答案其实并不难,晴雯被王夫人撵出了大观园,最后凄惨的死去,宝玉为之恸哭而写了一篇《芙蓉女儿诔》的祭文。在古代封建社会里,生者为逝者撰写祭文是常事,但作为主子为奴才丫鬟而写祭文的,恐怕没有。芙蓉,荷花之别名。小说第六十三回中,黛玉在酒宴上抽得一签。签上画的正是芙蓉。题有四字“风露清愁”,一语点破黛玉之神韵性情。还有一句欧阳修的诗一句“莫怨东风当自嗟。”其实诗的前面一句是“红颜胜人多薄命。”此乃曹雪芹故意掩饰,又是用一谶语而设伏笔。这与黛玉在前面写的葬花词中的“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正好吻合,烘托出了黛玉冰清玉洁的美好形象。奇怪的是,作为身份和黛玉天壤之别的晴雯,书中也以芙蓉作为她的象征,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遐思了。

   晴雯在金陵十二钗又副册里,首当第一。这与黛玉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第一正好相同。论美貌和才气,黛玉在群芳中也算是首屈一指的。而晴雯在众多丫鬟当中的才貌也是第一,无人能及的。晴雯的美貌,作者是运用了反笔来衬托出来的。也就是说通过其他人物的口中,特别是从不喜欢她的人那里来描叙晴雯的美丽。你想啊,连不喜欢她的人都说她漂亮,可想而知在一般人的眼里,晴雯是什么模样?晴雯只是一个出身和姓名都无从考据的丫头,在宝玉和作者的眼中,她的地位已经明显强过了温顺而忠心的袭人。我们都知道,导致晴雯最后悲剧最的原因,那就是晴雯骨子里的反叛精神。身为丫鬟,她却没有半点奴颜婢膝。在宝玉面前,她也不忌主奴之分,她也是唯一敢在宝玉面前顶撞的丫鬟。晴雯具有很强的叛逆心理,也具有很高的人格意识。宝玉恰恰就喜欢她的这种天真任性,直来直去的性格。宝玉对她说“比如那扇子原是扇的,你要撕着玩也可以使得,只是不可生气时拿他出气。”晴雯得到娇宠,便说道:“既这么说,你就拿了扇子来我撕。我最喜欢撕的。”宝玉听了,便笑着递与他。晴雯果然接过来,嗤的一声,撕了两半,接着嗤嗤又听几声。宝玉在旁笑着说:“响的好,再撕响些!”正说着,只见麝月走过来,笑道:“少作些孽罢。”宝玉赶上来,一把将他手里的扇子也夺了递与晴雯。晴雯接了,也撕了几半子,二人都大笑。”只要晴雯喜欢,只要晴雯不生气,宝玉就娇惯和依从于她。看见晴雯说手冷,忙笑道“我忘了,你的手冷,我替你渥着。”说完变伸手携住她的手。

   正是因为宝玉在平时表面上的爱宠和内心的呵护,使得晴雯有些得意忘形,所以她说话做事也补注意和忌讳,渐渐地得罪了不少人,这也是她埋下悲剧的根由。当宝玉叫她去打水来帮自己洗澡的时候,她能立即一口回绝。这就是晴雯,一个和黛玉一样,天真无邪,内心纯净的女子。她们两个要的都只是宝玉的真心,而不是求荣华富贵。最令人扼腕流泪的场景,莫过于宝玉和晴雯生离死别的第七十七回。当晴雯躺在芦席土坑之上已奄奄一息,忽看见宝玉来看她最后一面,于是流下泪水,掏心窝子对他说了一番肺腑之言“只是一件,我死也不甘心的:我虽生的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私情密意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死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我太不服。今日既已担了虚名,而且临死,不是我说一句后悔的话,早知如此,我当日也另有个道理。不料痴心傻意,只说大家横竖是在一处。不想平空里生出这一节话来,有冤无处诉。”说毕又哭。接着就伸手取了剪刀,将左手上两根葱管一般的指甲齐根铰下;又伸手向被内将贴身穿着的一件旧红绫袄脱下,并指甲都与宝玉道:“这个你收了,以后就如见我一般。快把你的袄儿脱下来我穿。我将来在棺材内独自躺着,也就象还在怡红院的一样了。论理不该如此,只是担了虚名,我可也是无可如何了。”宝玉听说,忙宽衣换上,藏了指甲。晴雯又哭道:“回去他们看见了要问,不必撒谎,就说是我的。既担了虚名,越性如此,也不过这样了。”我们看到了一个敢爱敢恨,内心充满了无比委屈抱憾的个性鲜明的女子美好形象,怎不令人伤感惋惜?

   宝玉在芙蓉花前作《芙蓉女儿诔》一文,正祭奠晴雯的时候,曹雪芹便神笔一挥,故意构思出让黛玉从花丛中走了出来。吓得丫鬟喊道“不好,有鬼。晴雯真来显魂了。”宝玉还须仔细看了,才看出是黛玉。这“仔细”二字就能说明,晴雯和黛玉的确长相十分酷似。当宝玉听取黛玉意见而修改词句,便改了文中一句为“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黛玉听了后,顿时是忡然变色啊!为什么?很简单,因为晴雯是黛玉的影子。表面是对晴雯说“我本无缘”,实质是寓意着宝玉和黛玉无缘。也就是说,晴雯之死就是暗伏黛玉之死。黛玉还说了句“等我的紫鹃死了,我再如此说,还不算迟。”脂砚斋便批语“明是为与阿颦作谶,却先偏说紫鹃,总用此狡猾之法。”

   “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正因为晴雯是一个心灵手巧,天真无邪,同时又嫉恶如仇,没有心计,而且还能得到宝玉的宠爱,所以逃不了别人的妒忌和诽谤。在别人的诽谤中,王夫人听信谗言。她说晴雯是狐狸精,成天勾引着宝玉,所以恨晴雯入骨,将她从病床上拖下,赶出了大观园。晴雯最后悲惨的死去,是作者对封建社会的一次血与泪的控诉,是一次向封建社会站起来的呐喊和抗争。晴雯的不,只是一个在大观园里看不见刀光剑影的残酷斗争中,所产生的一个牺牲品的代表,这也是封建时代一个小小的缩影。晴雯的不幸,也将意味和预示着黛玉今后命运的不幸。这就是曹雪芹费尽心思隐射的第三个女子。

  黛玉虽具有反抗精神,但她没有行动表示出来;黛玉深爱着宝玉,但她也不会胆大热烈地向宝玉说出口。作为一个品行相貌和黛玉相似的晴雯,作者只好又借她来暗暗烘托出黛玉没有做出来的实际行动。这既维护了黛玉纯情玉女的美好形象,又达到了能折射出黛玉敢于向封建礼教站起来反抗的坚贞不屈的精神,岂不是一举两得了?

 

四号人物:湘江水逝楚云飞——史湘云。

 

图片

 

   在《上》的文章中,我曾就说过,黛玉人物的来历非同寻常的。因为我怀疑她的原型是一皇妃,最起码也是非常尊贵的王爷夫人或者爱妾,这里就不多说了。湘云,作为曹雪芹为黛玉隐射的第四个人物,她原型的来历也应该和黛玉差不多的。

  湘妃,就是娥皇和女英,舜帝的两位妃子。如果说宝玉的原型不是曹雪芹的话,那么,宝玉就很有可能是王爷或者说皇子之类的人物。黛玉在大观园里因宝玉而针对喜欢吃醋的对象有两个人,一个是宝钗,另一个就是湘云了。可是聪明的黛玉,偏偏和宝钗、湘云的关系处理得很融洽,也很要好。小说中,象征湘云的花是海棠。还是在宝玉过生日的酒宴上,湘云也抽过一签。她签上画的是海棠花,附有四字“香梦沉酣”,点出了湘云睡美人之意。签上的诗是苏东坡的名诗《海棠》里的一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此诗句后面一句为“故烧高烛照红妆。”曹雪芹也是将这句故意掩饰掉,为湘云今后的命运伏笔。这也就是说,在小说的后四十回里,最终和宝玉结合的应该就是史湘云了。宝玉不是在他写的一首《怡红快绿》的诗中还写有了一句“红妆夜未眠”么?住的地方叫“怡红院”,也称作”怡红快绿”的。这“红”应该就是暗指红妆的湘云,而“绿”字暗含了草绿之意,也就是暗指了黛玉。宝玉不是还有一首《有凤来仪》的诗,写有“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当年的唐明皇李隆基看见杨贵妃喝醉了酒,还因笑道“岂妃子醉,直海棠春睡耳!”此典故可以看出端倪,湘云的身份实不寻常。

   黛玉居住之所,名曰“潇湘馆”,别名叫潇湘妃子,人称林潇湘。而湘云名字中也含有“湘”字,湘云的判词里还含有“湘云二字“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在幻境的红楼梦曲中,一首《乐中悲》的曲子里有一句“水涸湘江”。我们也知道,湘云的身世和黛玉一样,都是失去了父母的,用现在的话来说,那就是孤儿。湘云身上是佩戴有金麒麟的,我觉得所谓的“金玉良缘”,实质是也有暗指湘云和宝玉之缘分在里面的。湘云的性格显然有些大大咧咧,给我们的感觉是豪爽豁达,无忧无虑,有时还娇憨可爱,这与林黛玉的性格是截然不同的。是不是有人看到这里就纳闷了?如此性格迥异的女子,怎么和黛玉扯上关联呢?这就问对了,曹雪芹写作艺术表现的手法是灵活多变的,看似两人没有什么关系,其实就是暗藏玄机了。这就是曹雪芹的欲擒故纵,虚实相间。湘云和黛玉嬉闹,宝钗走来说了一句话“我劝你两个看宝兄弟分上,都丢开手罢。”这一句看似平淡无奇的话,在我读来确是有点想法。什么叫“都丢开手罢?”这分明是作者在借宝钗之嘴来劝黛玉和湘云,言下之意就是“你们两个对宝玉都丢开手吧,还是让我宝钗来抓着不放吧!”(此个人想法)你看,接着黛玉还回了一句“我不依。你们是一起的,都戏弄我不成!”又见黛玉一句“我不依”,任性娇嗔可爱模样轻跃脑海。(好个黛玉啊,我支持,就是不答应,呵呵)

   宝玉眼里看到的黛玉和湘云的睡姿也是大有区别的。黛玉是严严密密裹着一幅杏子红绫被,安稳合目而睡。而湘云却是一把青丝拖于枕畔,被只齐胸,一弯雪白的膀子撂于被外,又带着两个金镯子。宝玉见了叹道“睡觉还是不老实!回来风吹了,又嚷肩窝疼了。”一面说,一面轻轻的替他盖上。两个人言行举止鲜明反差的对比,恰好就是作者遥相呼应所隐射的另一艺术之笔。湘云本喊宝玉为“二哥哥的”,却偏偏让曹雪芹精心刻画成一个说话爱咬舌的女子,所以喊起宝玉来就成了“爱哥哥,爱哥哥”了,落得黛玉讥笑湘云数数的时候,只怕还会数成“幺爱三四五。”这不能不说作者的独具匠心,构思之奇妙,实为观止!

   湘云豁达的性格,是黛玉所无法具有的。湘云和宝玉划起拳,那可是抡起袖子不示弱。黛玉不怎么吃酒,而湘云却醉酒眠石在芍药花下。湘云醉眠青石之上,我认为这里也有深深的含义的。说到石头,我们会想到什么?当然是《石头记》了。我们知道小说的原名就是叫《石头记》的,况且宝玉本身就是一块女娲补天时没有用上的石头。还有在小说的四十九回中,黛玉看见了湘云的一身打扮,笑道“你们瞧瞧,孙行者来了。他一般的也拿着雪褂子,故意装出个小骚达子来。”这里提及到了孙行者。孙行者就是孙猴子,这个谁都知道的。可是我们仔细想想,孙悟空就是石头里蹦出来的仙猴啊!还有黛玉和湘云联诗的时候,湘云有句“秋湍泻石髓。”也带有一“石”字。这些足以可见,湘云和《石头记》作者关系之密切。我们还是看湘云究竟是如怎么样的穿着打扮?书中说“(湘云)头上带着一顶挖云鹅黄片金里大红尚烧昭君套。”注意了!!!“鹅黄”是什么?这已经够明显的了,是“娥皇”的谐音啊!其实娥皇就是暗指黛玉的。湘云是喜爱女扮男装的,这意味了什么?这当然是作者又暗伏了这位潇湘妃子的名字——女英。“女英”可化解为女性中的英雄豪杰。其实这也是暗伏了日后湘云就是因为有了女扮男装的经验技巧,才得以逃了出去之事。湘云和宝玉躲在一处烧鹿肉喝酒,黛玉笑道:“那里找这一群花子去!”这也暗伏了宝玉湘云日后真的是沦为乞丐之事。曹雪芹真可谓是设计得天衣无缝,滴水不漏啊!

   好了,到了这里,两位神秘而特殊的女性身份终于被我“挖”出来了,“娥皇女英”两位妃子的名字也逐渐浮出水面而来。唉!险些被曹雪芹瞒骗了过去。所以说,我们读《红楼梦》的时候,真是要细心了。书中很多地方一眼看去没有什么,但经过一番推敲和解释,就会令人茅塞顿开的。我们接着再看这个时候黛玉的打扮,书中写道“(黛玉)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鹤氅。”我们都知道,“鹤”也是湘云的象征的。七十六回中,书里写道“二人遂在两个湘妃竹墩上坐下。只见天上一轮皓月,池中一轮水月,上下争辉。”我们在此又能领悟到什么?两人在湘妃竹墩上分别坐下,作者这已经提示我们够清楚了的吧?天上一个月,水中一个月,寓意实在是高深啊!接着就是他们俩个人联起诗来了。两个人最经典的联诗莫过于就是湘云的一句“寒塘渡鹤影”,黛玉的“冷月葬花魂。”这两句可以说是把两个人超逸的才情表现得出神入化了。两个人的联诗是多么美的意境,多么好的默契啊!“鹤”字也因此衬映了以上黛玉穿着中的鹤氅,以此来影射着湘云。

   曹雪芹的写作手法真是灵活多变,妙不可言的。湘云活泼豪爽,但不叛逆。黛玉多愁善感,却不豁达开朗。湘云几分豪气,而黛玉三分病态。湘云随和大方,黛玉却孤傲谨慎。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曹雪芹运用各种笔法和精心设计故事情节,并从各个角度来渲染和烘托这两位身份特殊的女子。黛玉和湘云之间的关系既复杂,又微妙,她们之间存在着互补和互衬,各自都有彼此的影子。就像上面说的天上一个月,水中一个月,彼此争辉相映成趣。

   林黛玉,这个一直被人喜爱的冰雪聪明的女子,不知被多少人用来自喻和追崇。因为她是美丽与诗意相结合的象征,是出之淤泥而不染的写照。不得不承认,人们喜爱她还有包含有同情和怜惜的成分在里面的。王国维说《红楼梦》一书是“乃彻头彻尾之悲剧也”。鲁迅先生也说“不过在戏台上罢了,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确如此,不管什么人,什么地位,到头来都是一场梦,一出戏剧而已。不仅黛玉是一个悲剧,更有千千万万的人都有过悲剧,或许,人生本来就是一出悲剧。

 

  最后赋七律一首  《七律。林黛玉》:

  阆苑仙葩情草身,知恩欲报入凡尘。三生有幸爱和恨,一世无缘暮对晨。

  应惜水流花葬梦,更怜香断泪沾巾。春闺多少卷帘处,曾是红楼肠断人。

 

  《后记》:听人说,如果一个人,在没有读五遍《红楼梦》的情况下,不必要发表言论及个人看法。这个说法似乎有些道理,但我还是不怎么赞成。当我看见这句话的时候,也是犹豫了一阵,因为说实话,我并没有看过五遍的。如果连同看过的电视连续剧也一起算进来的话,我也只是读过四遍。我觉得只要肯下功夫,自己接受和消化得快,有悟性,何须要五遍?但有一点是要肯定的,那就是要专心看。

  观点都是人提出来的,我们不要去说别人如何是误读或者误解了《红楼梦》,因为此书毕竟没有写完,谁也不能完全真正破译作者的真实意图。鲁迅先生曾说过《红楼梦》这本书“经学家看到易,道学家看到淫,才子看到缠绵,革命家看到排满,流言家看到宫闱秘事。”每个人的欣赏眼光不同,思考方式也不一样。我们就算是一辈子什么事也不干,一心研究于这本书,你也未必敢说你是一个真正读懂《红楼梦》这本书的人。你敢说你才是曹雪芹的知己吗?谅你也不敢。因为我相信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完全读懂了《红楼梦》。就算是脂砚斋和畸芴叟,他们在批语的时候也有疏忽和疑惑的。所以说,此文只是代表我一家之说而已,有不足之处还望指点和见谅! 《青若2010.7.22完稿》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