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绿山水

 老枪No007 2011-05-16
2010-12-19 18:43


青绿山水有式笔青缘和意笔青缘之分。前者以工致的笔法为特征。从六朝开始,逐步发展至唐代二李纔确立了青绿山水的基本创作特色,两宋之交前后形成金碧山水、大青绿山水、小青绿山水三个门类,在元、明、清三朝各自发展并相互影响,而以小青绿山水为盛。金碧山水重在金碧辉煌,大青绿山水长于灿烂明艳,小青绿山水妙在温蕴俊秀。后者在明末出现,以蓝瑛的没骨重彩山水为代表。后来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近现代张大千、刘海粟等创立的青绿泼彩山水。没骨重彩长于艳丽缤纷,青绿泼彩长于热烈酣畅。小青绿是在浅绛基础上,再薄施石绿色、石青色。
作青绿山水松烟、油烟两种墨皆可用。
小青绿山水要求用色薄、透明、润泽。作画时先用墨线勾出山的轮廓、脉络,然后皴出山石的起伏转折,在山根处略以淡墨混染,分出凹凸明暗,然后用浅绿、花青,染山的明亮部分,待浅绿(草绿)、花青干后,再调好石绿、石青分次罩染在上面,所用石色宜薄而润,最后用草绿、花青提注山石的轮廓和明暗面,以达到鲜泽厚润的效果。

“青绿山水”作为一种中国画的技法,以矿物颜料石青和石绿为主,宜表现色泽艳丽的丘壑林泉。大青绿多钩廓,皴笔少,着色浓重;小青绿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施青绿。青绿山水在古代绘画艺术上占有重要地位。

青绿山水始创于唐代,经几代画家发展传承,形成一种程式化的表现方法,但要画好难度很大,清“四王”之一王石谷说:“凡设青绿,体要严重,气要轻清,得力全在渲晕,余于青绿法静悟三十年始尽其妙。”换言之,画青绿没有水墨画功底是不行的。现代画家中擅长青绿山水技法的不在少数,像张大千、黄宾虹、黄山寿、吴湖帆、谢稚柳、贺天健、陈佩秋等都是画青绿山水的高手,并在画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民国时期许多画家在制定润格时,往往将青绿山水定得很高,以陈佩秋画为例,山水、花鸟、人物及仿明清各家名迹每平尺50元,双钩花鸟、青绿山水及仿宋元各家名迹加倍,另加墨费二成。其他名家吴湖帆、胡佩衡、王季迁等青绿山水也是加倍,至于金碧山水一般在青绿的基础上再加倍。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材料昂贵,绘画难度大;另一方面是青绿山水历来在市场上很受藏家的青睐和追捧,价格一般比其它作品要高得多。

上世纪90年代国内艺术拍卖兴起后,古今名家青绿山水作品很受藏家的欢迎。如2005年广东保利拍卖会上,明代董其昌的《青绿山水》受到藏家的追逐,以1375万元拍出。在2002年上海东方国际拍卖会上,张大千1947年用小青绿绘就的《仿赵大年湖山清夏图》受到了各路藏家的追捧,结果被一藏家以255.2万元收入囊中。时隔3年,当这件作品在北京中贸圣佳拍卖会上亮相时,以880万元的高价成交,3年价格翻了3倍多。值得一提的是,在2005年中贸圣佳拍卖会上,海派名家谢稚柳的精心之作《青绿山水通景八屏》格外引人注目,这件作品尺幅约合98.4平方尺,比丈八匹的巨幅宣纸还要大五分之一,最后以1760万元的天价成交,创下谢稚柳作品的市场最高价。有趣的是,此件作品在改革开放初期曾被谢稚柳以1万元的价格让给文物商店,不久文物商店又以30万元的价格售给境外人士。短短的20多年,此件作品价格能翻那么多倍,与青绿技法绘就是分不开的。 《江天春色图》宋佚名

  从上不难看出,名家青绿山水历来是藏界的热门题材。鉴于青绿山水创作的难度大、观赏性强,后市仍将会受到海内外藏家的追捧,价格迭创新高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