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门一脚说高考-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搜狐空间

 超级华肇 2011-05-16
 离高考还有两个多月,与其说孩子学习紧张,倒不如说家长个个都像热锅上的蚂蚁,这种比喻可能不太恰当,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孩子的成绩下滑时,家长决不会袖手旁观。

    沈健系北京某市重点中学的高考生,看上去,他是那种人见人爱的大男孩儿。他的父母也是那种典型的老实人——妈妈温柔,爸爸厚道。

    “孩子非常争气!”妈妈说,“他过去在班上一直是前几名,可不知怎么了,高三下半学期,也就是刚过完寒假,他的名次一下跌落到全年级第三十多名,这和他的一类本标准相差太远了。”

    孩子点头表示同意妈妈的话,我问他哪门功课学起来较为吃力。他回答道:“外语最次,然后是生物,化学也有点拉分。”他比较强的科目,第一是数学,其次是语文、物理。也就是说,他是强弱各半。

    我问他:“请你告诉我,外语、化学和生物有什么共性?”

    他想了半天,说不出来。我继续问道:“这三门是不是都比较强调符号,而且推算性较弱,缺少那种‘探索后的快感’,还有,这三门都有点儿‘给你安排好’的意思,概念多,主动性弱,比如外语的生背单词,生物的众多概念,还有化学的许多符号,是那么抽象,远不如数学和物理那样可以推算,可以创新,是自己推敲的成果。”

    他很聪明,点点头表示同意。他的父母也频频点头,然而,这并不是我想要告诉他们的最终结果。

    “你是不是不太爱背概念,或是不太爱听命于别人,愿意主动思维和创造?”我问。

    沈健乐着点头,他的母亲也认可。

    “那么,你是不是喜欢作主?”

    他爸爸点头,刚想说什么,我暗示了一下,继续对沈健说:“你到了作主的年龄吗?”

    “没有!”他低头,有点不好意思。

    我笑了,“可你为什么想作主呢?”

    沈健看了眼身边的母亲,又笑了。看得出,他和母亲感情很深,妈妈也很爱他。

    “是不是你平时见到爸爸的机会不多?”我突然迸出的这句话,让这一家三口同时愣住。之后就是面面相觑,几秒钟后,沈健告诉我:“叔叔,您太神了,我就是一个月才能见到我爸一次。”说完,他又低下头,好象有些无奈。

    妈妈说:“他爸爸在外地工作,每个月只回家一次,待上几天,又得走,从初中到现在,一直是这样,不过,”他看了眼儿子,“是这个原因吗?”

    沈健忽然说:“叔叔说的对,还记得上个学期春节前吗?我爸有几周在北京,我的成绩就是越来越高,那次寒假模拟,我就考了全年级第三,没错,不过,”看看我,“我怎么一点儿也没意识到?”

    “没意识到什么?”我笑道,“是不是爸爸在你心中怎么那么重要?”

    他点点头,扫了眼爸爸,此时,沈健的爸爸有些恸容。妈妈说:“那可怎么办?他爸就是这种工作状态,没办法,我就不能代替一些吗?”

    我摇头,“这种事您真的无法代替,我打个比方,如果一个小男孩子正在跟对手较量,此时,他的爸爸站在身后,您说,他会怕吗?再者,如果身后换成妈妈,他又是什么心情?”

    “肯定不一样。”沈健说,“爸爸在身后,我知道有人帮我,那是一种力量,可妈妈站在身后,我会怕她担心,反而缩手缩脚。”

    “对,就是这种不同,”我说,“现在孩子临近高考,也像在跟对手打拼,也需要赢,所以爸爸在,他就有力量,胆子就壮,这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韧性和临门一脚。爸爸的陪伴,让一个男孩子可以没有顾虑地去冲,去冒险,这是男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就像指挥官到了战场,将士们一定充满斗志,可如果母亲到了战场,将士们的唯一想法,就是保护母亲,当然也可以去拼杀,但精力和注意力会大打折扣,这个没有办法,因为你们的儿子很懂事,非常有责任感,让他不惦记母亲是不太可能的。”

    沈健的爸爸点头,“可他为什么不爱给我打电话?有一次我打给他,他都不接。”

    “那是我没考好,怕你担心。”沈健说。

    我摇摇头,“你到底怕的是什么?难道你爸爸因没考好而为难过你吗?”

    沈健想了想,“那倒没有,只不过在小学的时候,他逼着我学奥数,我不想去,他就打我,后来我只能硬着头皮去了,而且学的还不错。”

    “他爸对他要求比较严,那时候,每天都会过问他的功课。”妈妈补充道。

    爸爸说:“我是想让他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在小学那个班里,他没有对手,总拿第一,这样下去,我想可能会养成他自满的性格,可一到奥数班,各地的尖子都在那里,显不出他了,自然会有危机感……”

    我笑了,“这就是你不给爸爸打电话的原因吧?”

    妈妈说:“不接电话还是小事,上次没考好,居然把卷子撕了,扔得满屋都是,还冲墙打,大喊大叫的,可把我吓坏了,所以我们才商量着来请您协助。”

    看着他们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样子,我本不想揭开“谜底”,可当我看到沈健,再看看他善良的父母,也就直言相告了——

    “当爸爸看到你学数学的时候,他很高兴,因此为了让爸爸高兴,你学得蛮好,但此时也给你留下了另外一个心结,就是‘一旦我学得不好,爸爸会不高兴’,你最怕的就是这个,那个恐惧从小学一直留到现在,所以你不敢接爸爸电话,还毁掉证据(撕卷子),也就是你所谓的‘怕爸爸担心’。这说明,你对爸爸的感情很深,很在乎爸爸的情绪。”

    爸爸深深地点了点头,眼睛湿润了,欣慰地看了看儿子,那种目光是父亲特有的,我懂!

    “这就是完美主义的萌芽,”我继续说:“我倒是更担心你的将来,到了一家公司,你可能更怕上司对你的态度,为了让领导满意,你很可能让自己变成工作狂,也很可能招致对立面,而一旦有一点点错误,你不会原谅自己,那种自责会深深地折磨你,就如同现在的几次考试就快把你击垮了一样。”

    沈健点头,爸爸伸过手去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叔叔讲得没错,我们公司里就有这种年轻人,学历也很高,工作也努力,可哪有那么尽善尽美的事,遇到点儿挫折,他们就撑不住了。”然后看看我,“老师,您说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我想了想,“如果我是您,就会陪他待上两个月,当然,如果您的工作不允许您这么做,那就给儿子写写信吧,不是电子邮件,而是亲笔书写,有邮票的那种,因为是您的手迹,留得住,手写与打印的区别,你们应该很清楚,放在儿子的桌子上,就如同爸爸在身边,睹物思人,当然这也不比您真的在身边的效果,不过也可以起到相当的作用。另外,”我转向沈健,“你已经长大了,依赖感不能太重,要学学李小龙,到了美国后,父亲也不在身边,他没有因此就退缩不前,比武输了仍然没有放弃,这才是自立自强。”

    一家三口同意,我对沈健说:“至于电话,你要常给爸爸打,要知道,爸爸不是老板,将来的老板可能因你的工作失误而辞掉你,可爸爸不可能因你的成绩不佳而不爱你,家人与外人的区别,就是于此,所以,家庭永远是你的避风港。”

    进一步,我举了个马拉松比赛的例子:“一般来说,领跑者都是最累的,除非你有相当的实力,所以聪明的选手一定是跟跑,跟跑不会太累,因为你的注意力只是前面这个对手,而没有将自己的精力和能量放到终点那么远。因此,你没有必要要求自己门门第一,而只需要在第一集团就可以了,快到终点时,你要冲刺,这是后劲勃发,此时,就是要比父爱的力量,如果平时就有父亲的力量在身上,那个时候就不会太吃力,临门一脚就不会犹豫。”

 

    沈健表示,他的心结已经打开了。

    咨询完毕,他们满意地离开了,可我想到的是,有多少孩子的命运不如沈健?他的父母是那么的善解人意,可我接触到的许多父母并不是这样,相反,他们的孩子在家里得不到安全,所以只能在外面寻找归宿,那么,他们早晚也要面临高考,到那个时候,他们的问题又从何入手?

    因此,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雷萧博士说:“有些家庭是避风的港湾,也有的家庭则充满了险恶的风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