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鱼鱼苗培育

 寒耕热耘 2011-05-16
 
                                                      金鱼鱼苗培育
                                                                   
       刚孵出的仔鱼体细、透明如针,各鳍尚未出现,惟体表和眼球有浅色,头部附着在缸壁或水草上,行内源性营养,仅能垂直游泳。2~3天后,经短暂的混合营养,鱼纷纷离开鱼巢,行水平游泳,开始外源性营养,主食轮虫和无节幼体。

  8~10天后,摄食量增加,饵料的规格增大,鳞和鳍开始发生,游泳能力进一步增强,此时可在晴天移去鱼巢。操作时,将缸中水草逐株摆动,然后提出水面,放人盛有清水的盆内摆动,使鱼巢中的鱼苗全部进入盆中。再用汤匙把盆中的鱼苗带水放回原水体中。
  约15天后,鱼苗体长达l.5厘米左右,尾鳍开始分叉,腹部有一条明显的裂缝,内脏器官显露,如果受震荡,鱼体即会畸形。此时期,有人称为鱼苗破肚尾鳍分叉期。此时的鱼苗在运动与消化机能方面都胜过仔鱼时期,已能捕食小型水蚤,如果饵料缺乏,即会出现个体之间相互残杀现象。因此,要根据鱼体大小而稀释鱼苗放养密度。同时,要保持水体清洁及充足溶氧量,以预防缺氧而浮头。    换水时,应注意新旧水的温差不能超过1℃,以免鱼苗大批死亡。鱼长到25--35日龄时,体长已达2厘米,腹部裂缝已愈合,各鳍已发育完全,此时称为鱼苗封肚期。自鱼苗封肚以后,要常更换水,逐渐稀释放养密度。一般是每星期换水一次,新旧水之间的温差不宜超过1℃。此时期,虽然可用网兜捕捉(脱水捕捉),但要小心,防止损伤鱼体。如果遇到连日阴雨,则不宜换水,且要注意室外鱼池溢水,尤其是雷阵雨时,需预先降低水位,以免鱼苗随溢水而跑掉。
  随着鱼苗生长与新陈代谢的加强,鱼苗的日粮也日益增加,在鱼苗培育池内应昼夜保持活的饵料。自鱼苗封肚后,鱼的外部形态已发育完全,即可根据品种的选择标准进行逐次筛选。在鱼苗培育期内,必须仔细观察与巡视,适时换水,适时适量投饵,适时筛选,为培育优良品种的亲鱼创造条件。
  筛选鱼苗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必须认真对待。金鱼有l00条染色体.即使是纯种,由于遗传性状的变异和基因分离、重组等,后代的性状也变异很大,更何况金鱼大多数是非纯种交配,其子代变异率可达60%~70%。20日龄金鱼苗的品系特征已依稀可辨,从体长l厘米到6厘米的鱼苗要经5次反复筛选,以达到存优汰劣。
      第1次:体长达1厘米时,主要淘汰单尾金鱼。
      第2次:体长2厘米时,尾鳍基本成型,凡不具4尾者一律淘汰。
      第3次:体长3厘米时,保留各鳍发育良好者,淘汰鳍残缺或无鳍者。
      第4次:体长4~6厘米时,金鱼品系的特征已基本定型,可依良种的标准,以外部形态为主进行筛选。
      第5次:体长7-8厘米时,体色接近或已似成体,其中五花、蓝、紫、墨色鱼和鹤顶红的变色已结束。此时注重色泽的选择,把转色早和颜色鲜艳的鱼留下。
  鱼苗转色是金鱼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独特生理现象。刚孵出的金鱼苗体透明,饲养20~30天,就有白色、青色和透明身上带色素点的体色出现。金鱼体色的形成是真皮中黑、黄、蓝色反光层组织,在鱼苗各个发育阶段中的不同组合或转变及消长而引起的。其转色的程度与速度,因品种、发育阶段、环境条件和饲养管理等的差异而不同;开始转色的年龄,也因品种而异。一般情况下.3~4个月龄即可完成转色,但是个别鱼体也可延续至l~3年,这种个体就不能作为亲鱼采培育。亲鱼的色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子代的体色,但鱼苗的转色活动是受水质、温度、光照及饵料等因素影响。一般来说,饲养水温越高,转色越快.反之则慢;饲养于清水中的鱼苗变色迅速,但变色后的鱼体色素淡而不艳,若新、绿水交替饲养,鱼体变色虽慢,但较为鲜艳;含矿物质较多的井水、泉水和河水也有益于金鱼体色的鲜艳和稳定。
      光照直接影响鱼苗的变色。养在露天鱼池中的鱼苗变色比较理想;养在水族箱中的鱼苗,虽四面受光,但光照较弱,影响鱼苗变色。经常换水能加速鱼苗变色,但色泽暗而不艳。多给鱼苗投喂活饵和含天然色素的小球藻等饵料对金鱼变色较有利。
      金鱼的变色一般先从腹部开始,再延伸到头部、脊背和各鳍的末梢端。夏季水温高时是金鱼变色的季节,天气转凉时变色即停止,所以必须加强饲养管理才能搞好金鱼的变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