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为何说不可能有一套可长期稳定获利的交易系统

 happyngkmw 2011-05-16

浅谈为何说不可能有一套可长期稳定获利的交易系统



我知道用“不可能”这个词会引起很多朋友的争论,实际上我也认为理论上应该说是“极小可能”,但能实现这个“极小可能”的人或方法我至今仍未听说,姑且坐井观天、现实处理吧。


写这个贴子是源于一位朋友的另一个贴子,见:http://bbs./dispbbs.asp?boardID=4&ID=9051

从预测的角度,对于根本性金融资产(不含可套利衍生品)的市场走势,要知其然,可用传统技术分析、金融工程及各种数理金融方法,要知其所以然,则需研究基本分析、行为金融、微观结构理论。从操作的角度,预测只是提供了试错的信号,更重要的是试错过程中的头寸调整,这又是博奕论和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以上这些,基本构成了设计交易系统的理论基础。如果从理论上说,要证明不可能有一套可长期稳定获利的交易系统,与证明可能有一套可长期稳定获利的交易系统同样困难。不过即使是经典的有效市场假说也并不否认超额收益的存在,但是它认为超额收益或者是概率中的偶然,甚至有可能有人“偶然”一辈子,或者是解释为超额收益是对其获得者付出超额研究或天才眼光的回报。

现实地说,为何不可能有一套可长期稳定获利的交易系统,我认为至少有这几点理由:

1、市场规则在变。远得不说,近的如1996年12月国内A股实行涨跌停板制度,经常做Back-Testing的朋友可能会有体会,在此前此后时段分析做测试经常会有明显不同,特别是在细致考虑了信号能否实现的情况下。另外典型的是做市商制度,几年之后国内很可能也会实行。

2、市场品种在变。权证与股票的不同就不用说了。就说股票,三十年代的股市中钢铁、汽车是主流,九十年代IT、生物是主流,钢铁公司与软件公司的企业发展曲线、生命周期、波动性有极大的不同,因此不管是基于技术分析的还是基本分析的交易系统,都不太可能一吃到底。

3、市场主体在变,主流投资理念也在变。还是说近的,国内A股的机构投资者中90年代以券商自营盘最威,接着基金壮了起来,然后是社保、商保、年金、QFII。券商自营盘自然选择了与上市公司、媒体勾结做庄,基金选择了所谓的价值投资,三保选择了B&H,QFII作为过来人稳准狠地盯住当前市场的弱点。另外私募经历几个起浮,散户队伍越走越散。青木的跟庄技法、陈浩的筹码分布在九十年代曾经很有用,但现在已成历史。

4、人的行为模式在变。不管是散户还是机构经理,人都有时代性,特别是八十年代PC出世之后,技术条件对人的行为模式的影响非常之大。现在看来,我们似乎对软件已经基本满意,但谁能预测5年后的软件是什么样子?

5、宏观经济在变。对于我们新生市场来说,资金环境对市场的影响很大。比如,02年十六大后,国内对金融腐败的查案开始动真格,这是导致股市长期翻不过身的重要原因,让数浪专家们大跌眼镜。资金环境中,较从根本上改变市场运行规律的是资金方面的制度安排。国际影响也越来越大。

以上简单罗列了五个理由,或者可能是原因,抛砖引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