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传统的养生思想与现代“熵”定律

 芝诺 2011-05-21

 

中医传统的养生思想与现代定律

作者:牟重临


  人们希望自己健康长寿,总是千方百计地寻求最佳的延年益寿方法。其实我们的祖先早已摸索出了简捷的养生大法。现代物理学的热力学定律已为世界所公认,它充分证明了我国中医养生思想合乎科学道理。
  
  一、人类活动受控于定律
  
  大家都知道,热力学定律一直在控制着宇宙间所有事物,包括人的生命活动。对热力学第二定律,即定律的了解,与我们的生活关系重大,这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生存。定律规定,在所有过程中熵的增加(热的传导)是不可逆的。它控制和指挥宇宙所有运动过程继续进行的方式、途径,并明确说明自然界所有过程都是不可逆的。所有自然过程中,无论生物是处于高级还是低级,其组织结构复杂还是简单,都是不可逆的增熵过程。宇宙间万物,包括宇宙本身都会变老。熵如同时间的箭头,我们不可能停止衰老,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都受控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无情的增熵。我们的生命活动过程:生、长、壮、老、已,是不可抗拒的规律。
  一个生命有机体要延长自身的生命,需要消耗一定的功,产生熵。一个生命体,以不断做功的方式,持续地与分子无序行为作抗争来维持其组织结构,同时伴随着生命有机体延续的是不断增加熵,生命有机体随着时间的消逝而老化,是因为他(它)们的熵在增加。所以整个生命的活动过程,也就是不断增熵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流逝,最后导致熵增到最大值而陷入死亡。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普里果金说:生命是与熵产生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它也与不可逆过程联系在一起。生物体为免于自身死亡的这场抗争,使其必须从它的外界环境中吸收高度有序的——低熵,同时生物体要向外界环境释放大量退化形式——高熵的物质,这便是生命有机体为维持和进化而进行的高熵与低熵之间的交换。
  当生命体感到不安时——病变与衰变均会出现——它的熵生成量会增加,但是,生命体通过某种方式来进行调节,使其熵降到最小值。比如发热,体温升高,此时身体会出现一些病理反应,就会出现增熵反应;如果体内起动降温机能,生命有机体是通过不断消耗能量以弥补自身紊乱的方式与熵定律抗争的。在抗争过程中,他们的熵逐渐增加,最后他们败于自身的无序而死亡。有些物种为了幸免一死,进行一种再生活动抗争,用再生更新他们的整个组织,但再生也不能幸免,物种最后只能屈服于熵定律,即它的不可逆性
  
  二、疾病、衰老与熵的关系
  
  疾病与熵的关系极为密切,人体一旦沾染上任何疾病,原则上都会使熵增加。犹生命离不开热,即疾病也离不开熵概念。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包涵的基本哲学概念,它落实在人体的生理病理上主要是寒与热,中医学认为致病因子有寒与热,症状表现有寒与热,病机亦有寒与热,治疗大法也有寒与热。在热与寒的这对矛盾中,寒是相对的,热是绝对的。热力学告诉我们“‘涉及所有的自然过程。中医辨证理论奠基之作《伤寒论》论述的伤寒,实即热病。人体的热病主要表现在热变化,它与熵存在密切的关系。人体一旦得病,产热机能便旺盛,产热做功便可使熵增加,相当于增热熵;清热是消除热熵,使机体回到低熵状态。中医学许多病理可以用熵理论来解释,阴虚火旺可引起增熵。
  疾病是增熵,衰老也同样。衰老是机体由低熵定态向高熵定态的渐变过程,是不可逆的积累过程,这种熵的长期累增可造成衰老。美国医学家马克·拉普在《医学的进步:重申疾病的起源》中说:生命有机体为维护自身的生存一直在与来自衰退和熵的压力进行不懈的抗争。所以说生命有机体的延缓衰老的抗争,是与增熵的抗争,即想方设法减慢增熵速度。延长人类的寿命,归根到底在于缓慢人体内的增值速度。
  尽管我们一直在努力想控制衰老过程,但却一直未能做到,我们每个人仍随着熵的增加而不可逆地走向衰老。我们得病时常常不惜代价地采用药物等治疗,为了尽快地使机体康复,控制增熵,但是有时后果往往适得其反。因为每一种药物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就是被大家青睐的多数保健品、强壮剂,未必带来抗衰老效果,恰恰相反它们的副作用带来增熵。1997年《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指出:1980年以来,已有13种药物因安全问题而被召回,其它还有许多药物尽管具有潜在致命的副作用仍还滞留在市场。据美国审计总局统计,被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核准认可的药物中,有50%未被检验出来的、具有相反药效的药物已为老百姓所服用。
  可见,我们对防治疾病与保健抗衰,如果采用的方法不对路,反而会促使熵值的增加。是药三分毒,最好的药物都会有副作用。那么如何远离药物,选择防治疾病与保健抗衰的有效方法?二千多年前中医学家提出上工治未病,意即高明的医生在病人没有得病的时候即对其进行保健预防,这才是低熵的方法。
  
  三、中医养生的宗旨与定律不谋而合
  
  最为理想的延缓衰退的办法,不是多向外界环境吸收高度有序的低熵,而是通过自我训练、自我调节,遵循正常的代谢途径,降低机体内产生的熵值。延缓熵增值,现代医学上最为热门的是采用抗自由基,包括不断向外界摄取负熵。那么在人体内究意是什么?中国传统哲学与医学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全赖于元气(阳气运动),延缓衰老就是减慢人体元气消耗速度。如何才能减慢元气损耗速度呢?中医学认为元气活动过度就会产生,而“‘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元气旺盛则火气自衰,火气盛则元气衰,那就是熵增值快。我们能够控制住势,也就是控制住。所以,古代养生术始终离不开平息气。中医学认为少火生气壮火食气。所谓少火,是指正常的阳气活动,这是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的动力,故谓少火生气;如果活动过度,火势过旺就反而会损耗元气,这就是说壮火食气。换成现代语言,就是说正常的生理代谢活动是得宜而平衡的,如果新陈代谢异常加快,容易引起增熵加速,就会影响身体健康。
  究意是什么原因引起人变老,走向必然结果——死亡,至今还是个谜。现在世界上许多科学家在破解这个谜团。我国古代医学在哲理上回答了这个问题:促使人体衰老的原因,是生命体自身的各种活动(包括生理、心理)所产生的,即元气在活动中产生出有余的火,这个有余之火,在生命活动中不断释放出来,也是产生熵的根源。人类生命活动须维护阴平阳秘,阴阳之间需要相对的平衡,在生命活动中,阳气是主导。生命以阳气为贵,养生家非常重视人体的阳气保养。认为保存得一分阳气,便多一分生机。所以人的生命终结,终以阳气亡绝为结局。挽救重危病人于存亡之间,往往在一缕阳气。最为有效的救治,就是回阳救逆,能够救得将亡之阳,便可脱险。
  但是阳气活动是一把双刃剑:人体的生命功能全靠阳气活动来完成,阳气耗阴而做,体现出机体的活力,与此同时也产生了火热,也必然地有了熵。正如人体的功能活动时,需要消耗能量,这是个氧化过程,必然同时产生氧化物;这个氧化物就是导致细胞衰老的物质。可见引起衰老的根本原因在于自身的代谢活动,延缓衰老的办法也就在于自我调控代谢活动,也就是说全靠自己救自己。那么我们既要维持阳气持久不息的活动,不能让其熄火,又不能使阳气活动过火,这就是需要把握的的尺度问题。

 

四、加速人类死亡的原因是有过之火”——增熵之祸患

    
人类是恒温动物,赖以维持生命的阳气,同时起温煦作用,即表现出正常生理作用的少火,如心火(君火)”相火命门之火等。如果人体的各种活动过度,所谓气有余便是火,便会产生病理之有过之火。这种火会促使增熵的,不利于健康。有过之火还常见为欲火、郁火、怒火、妒火、邪火等。

    
比如说心火,中医的脏腑理论认为心的五行属性是火,心火一般指心的活动功能,如果活动异常,就会引起心火过旺,出现心烦躁热、失眠口渴、口舌溃疡、小便淋痛等症状。再说相火,对于没有学习过中医的人可能感到比较生疏。简单地说,相火维系于命门之火,在生理上与君火相互配合,推动人体功能活动;相火寄于下焦,在元气虚衰,或肝肾不足时,出现相火妄动,就会引起病变,主要表现为眩晕头痛、耳聋耳鸣、失眠多梦、五心烦热、遗精早泄等症状,是导致早衰的一个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碰到的一些不正之:最为多见是欲火,这是一个很巧妙的概念。人人都有各种各样的欲求,最主要为人生的食、色二大欲,这是人类赖以生存与繁衍的本能。但是欲求不能太过,太过则成了欲火,就会造成危害,所谓欲火烧身,就是说人的私欲太过,必定要殃及自身,自取其咎;如果是人欲横流,私欲泛滥,则会危及社会。

    
二是郁火,在诸火之中,郁火最容易伤害人体,而且最容易被人忽视。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朱丹溪对此颇有研究,提出百病皆生于郁,有产生于心理的所愿不遂,也有产生于病理的气机郁滞;机体的如不及时排解,极容易诱发各种疾病。郁易化火,其危害性就更大。所以郁证在起始时就得好好化解、排除,防止酿成病害。

    
三是怒火,一般是碰见不平之事,怒气自生,这也是很自然的现象,适当地加以发泄,于身体也无妨;但是愤怒过度,如果不加适当控制,导致肝火上冲,就会祸害身体,容易引起心脑血管意外等病变。

    
四是妒火,大家比较熟悉,古今中外许多故事向我们讲述了妒火的危害,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奥赛罗》,是描写因嫉妒使一桩令人羡慕的婚姻走向毁灭。俗话说妒火中烧,轻则致病,重则使人失去理智,甚至丧生。

    
五是邪火,又称火邪,为引起温热、火毒之类疾病的致病之因素,由于火性急迫,发病都较急剧,常表现高热、烦躁口渴、口疮舌燥、齿龈肿痛、尿赤便秘,甚至发生出血等症状。由于一系列火热炽盛的表现,最易增熵,所以急需清热泻火来控制。

    
各种有过之火,都容易使机体组织功能活动兴奋,引起能量无端地消耗而导致增熵。学习龟息百年,才能生

    
生不息,所以中国古代的养生之道要求节欲自制,防微杜渐,就是对各种气的干预。

    
五、熄措施与控是养生之根本

    
正常的阳气活动出现过度,便会产生异常之,促使熵增,有损健康。但是阳气又是维系着生命,那么如何使阳气维护在不卑又不亢的状态呢?这就是我们要把握的养生的主要环节。

    
我们要养元气,就要防止各种火气过旺,必须采取寂静,减少各种过度与无谓的活动,即减少阳气的消耗,也就是控制值的过快增加,意在延缓衰老。我国的养生之道,根源在道家。道家的宗旨:无为无欲,最能说明问题。道家的养生,在清心寡欲,节欲降火,静养元气,即减慢衰老的进程,也就是减慢增熵的速度,这对于防止欲火郁火妒火等所导致的疾病发生具有重要作用,对预防目前多发的心身相关性疾病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更有意思的是,道家将人体赖以生存的元气之写成,意即元气基于微火维持。我国古代的道家虽然不知道什么是,但是明白热进程是将我们推向死亡的魔鬼,也知道这是无法抗拒与违背的,所以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地悟出真正修炼延年益寿的功夫,是在于控制阳气活动,即减慢热进程的速度。于是采用无欲淡泊的生活来减慢这个进程,采用修身养性、气功修炼等方法,使代谢率下降到最低限度。道家提出反者道之动,这说明道家的行为真谛是在于逆行倒施,希望通过负熵对抗,实现最高的境界。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只能是接近,至少他们的行为能够减缓熵的进程。

    
其实我国古代各种养生术,尽管方法不同,基本精神是一样的。比如中医理论经典之作《黄帝内经》提出的恬淡虚无,精神内守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的养生原则以及《庄子》认为:顺其自然,缘督为经;虚静恬淡,忘我无欲;动静结合,节制食色等养生之道均是承袭了道家的养生宗旨。如儒家的养生观念,注重为人要仁,主张仁者寿和为贵,推崇中庸之道,饮食上无求饱,对于控熵抗衰具有积极意义。佛家的信念也一样,注重禅定,强调六根清净,断绝尘缘。

    
谁都知道得了疾病需要积极的治疗,西医大都采用直接的病原对抗治疗,并为提高这些药物的治疗效果进行积极的研究。但从热力学定律看,这些控制机制(过程)也是增熵的。最好的保健方法是回归自然、自我调节。中国古代十分强调治未病,以预防为主,对已病的患者治疗主张先用食疗,不愈者然后用药物,而且十分提倡非药物治疗,如针灸、推拿、气功等疗法。这些都是很合乎科学、低熵防治疾病的好方法。

    
六、回归自然的低熵生活

    
施行理想的养生之道,主要在于实行低熵生活方式,避开高熵行为。许多事实表明,实行简单的低熵行为,推行洁净、简朴的生活,可以保证健康和长寿。一般认为保健的几个黄金原则:每日三餐有规律,适量控制饮食,不抽烟,保证每晚睡眠8小时,维持正常体重,限量饮酒,定期适当运动。我们通过调节生活为手段,通过这些方法,人们将不再依赖保健药物,也不用担心副作用。

    
熵定律建议我们只在必要的时候才吃药。预防疾病、保持良好的习惯是一项低熵活动,一元钱的预防相当于100元的治疗这个格言就是一种具有低熵特性的经济价值观。美国有一项调查资料表明:对一个孕妇进行9个月的产前护理需要花费600美元,而治疗一个早产的婴儿一天就要花费2500美元;一支麻疹疫苗注射花费8美元,而一位住院治疗麻疹的儿童要花费5000美元。这与我国古代治未病思想不谋而合。

    
吃新鲜的食物能让我们养成低熵饮食习惯。例如,如果我们多吃新鲜食物,少吃加工、冷冻食品,我们能够储存能量并产生更少的熵。如果我们多吃蔬菜、水果,少吃牛肉、猪肉和羊肉,我们会减少总的熵产生。肉类来自于动物,都是以粮食和其他植物为生,所以它们是高熵食品。我们吃肉时,支付热力学定律的代价就要高得多。现实告诉我们:肉类食品的富足,带来大量的废物,增加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这是高熵行为。

    
简单的生活,能够提供低熵。营养学家衷告:食物从地里一经长出,就要在没加工、未被污染之前赶紧吃。因为食品每一道加工都会失去营养成份。当食物被反复加工、添加化学制剂,装进设计精美的包装,它内含的维生素已经所剩无几了,而带给我们的是高熵。

    
我们越要优化自己的生活,做功与耗能越加多,增熵也越剧。比如坐小轿车、吃高档宴席、置冰箱、开空调、住小洋楼等等,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人们绞尽脑汁,甚至不择手段,这些都会增加自己身体与周围环境的熵值,也等于在缩短自己的生命。人们如果摄食越多,越丰富,越营养,带来的代谢越快,身体的负担越重,熵值增加也越快。

    
人类向地球贮藏的自然资源开发越多,则我们的人类社会熵值也增加得越快。学者考德威尔·邓肯说:美国人所用的省时工具越多,拥有的时间就越少。我们的挥霍与破费,我们也将为我们的恶习付出我们的所有——身体。

    
要增寿、减灾,需要返璞归真,过简约、俭朴的生活。回归原始的社会生活,拥有大量休闲时间,远离现代那些省时装置,给今天的高熵世界树立了一个低熵的榜样。或许这是人类未来生活的趋向、目标,也可能是人类怡养天年、延缓衰老的不二途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