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致命性战略失误,关羽败亡之谜的破解

 兰黛公主 2011-05-23

 
 
 
关羽北伐樊城,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败亡,是蜀国一大失败,从此国力不振。由于历史记载简略,使此事件中有许多不解之谜。
 
一,关羽北伐是刘备派遣,还是他自己出兵的?《三国演义》七十三回中说,关羽是奉刘备的“王旨”进攻樊城的,这没有史实根据。很可能是他自作主张的,有以下四条理由:
1,从时间上看,刘备在217年开始攻汉中,218年曹操到陕西南部与刘备争夺,219年五月,刘备占领汉中,战役结束。延续两年的战争是很残烈的,战后军队必须有一段时间休整,这是军事常识。对于新占领地区需要时间来巩固,何况在占汉中后还需要派兵、派官员占领邻近地区,这都需要不少时间。
史书没有记载关羽北伐樊城是何时开始,只记载他水淹七军大破干禁,是在219年八月。按古代的军事效率而言,要发动一场大战,所花的准备时间是相当长的。从准备粮草开始,把兵力调往北边,对方也派将军领军迎战,双方接触开打,直到一方取胜,几个月时间是需要的。所以,很可能关羽是在汉中之战结束前就开始准备北伐,最晚也是在刘备刚占领了汉中,也就是六、七月份就大打起来。这才能在八月份取得大胜。
刘备在汉中之战未取得全胜之前,是绝不会下令关羽同时攻樊城的。他绝没有那样的实力,同时在两场战役中和曹魏拼消耗。在刚占领汉中,不顾军队需要休整及占领地需要巩固,就立即下令攻樊城傻事,也不是刘备这个狡猾的枭雄会干的。
从战役时间上看,关羽北攻樊城应是自作主张。
2,史书上记载
按《春秋》的传统,中国古代史书是很讲究用字遣词的,以表达褒贬。
在《三国志》中,对于关羽北伐的记载是“(关)羽率众攻曹仁”。而在几乎同时,刘备派孟达攻房陵的记载则是“令孟达从秭归北攻房陵。”派刘封进军上庸的记载则是“(刘备)遣(刘)封自汉中乘沔水下,统(孟)达军,会攻上庸。”由史书记载口气上看,关羽是自作主张攻樊城的。
3,关于刘封不听关羽将令
胜于禁后,关羽和曹仁、徐晃相持,感兵力不足,他令调驻上庸的刘封领兵参与围攻,刘封拒绝执行,说:“山郡初附,未可动摇。”刘封是对的。五月刘备在打下汉中后,令刘封沿汉水进取上庸,至此最多不过两、三个月,骤然离开新占领地是不合宜的。
不过,战争中,是否有理是次要的,服从命令是必须的。刘封敢违抗关羽,只能是刘备并没有把刘封的部队指挥权交给关羽。也就是说没有授给他前线及附近兵力全权指挥调动权,而这是为在一次大战役中取胜,主帅所应有的权力,由此也可推论,刘备并没有并没有下令关羽大举北伐。何况,如刘备下令关羽北攻,刘封就不敢不执行关羽的命令。
至于后来处死刘封,则另有原因。《三国演义》讲关羽临败亡前向刘封求救,刘封见死不救,这是编的故事,不是史实。
4,关羽的谥
景耀三年(260年),后主为蜀汉一些开国功臣追封。张飞谥桓侯,马超为威侯,黄忠为刚侯,庞统为靖侯等。这些人的谥号皆不错,唯有关羽得恶谥为壮缪侯。“缪”作为谥号是“名与实爽”(见《史记》),即名美,而实际上不是那回事。这样的恶谥只能解释为关羽曾犯过极大的错误。细思蜀立国历史,这个大错只能用关羽自行发动北伐,因而丢失了荆州,使蜀汉国力大减来解释。
会不会是以此来掩盖刘备误下令攻樊城的错误?不大可能。关羽的儿子关兴、关统及孙子关彝都在蜀汉朝廷任高官,关统还是附马,追封时,他们不可能都已经死光。如果谥号无理,他们会反对的。何况丢失荆州时的年轻人那时还有活着的,可能仍在朝廷内掌权,他们不会不知道这段历史的。
从谥号上看,关羽应对这一对蜀汉国力损伤极大的战役负责。
后来乾隆下令将《三国志》中关羽的谥号篡改为忠义侯,有些版本是按乾隆篡改版本印刷,如中华书局影印武英殿本。不可误信。
 
二,为什么刘备不去救关羽?
救关羽就等于救荆州,刘备不想救是不正常的,他没救是因为来不及,救不了。
关羽水淹七军,大胜曹军。不止襄阳、樊城一带不少曹魏统治区官民响应,而连曹魏首都许昌都受到振动,曹操甚至有过迁都的想法。在这样情况下,刘备虽原来没有下北伐令,现在也乐享其成。
吕蒙袭荆州是十月份的事,关羽迅速失败,十一月即走麦城,十二月死。吕蒙袭荆州成功,关羽危急,消息传到成都和汉中,在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古代,需不少时日,然后,刘备想把处于川北陕南的主力调到湖北来解救关羽,又得很长时间,何况还需要准备大量的船只。关羽败亡的这样快,刘备的主力又那么远,在那个时代,根本没有办法救援。
刘备、诸葛亮如果有预见能力,当时能作的事是在吕蒙袭击之前,增强荆州南部的守备,提高当地官员的警惕性,仅此而已。关羽受东吴愚弄,干出把南部荆州的兵力全部调去打樊城的傻事,不清楚刘备知道否,按关羽的性格,不禀报的可能性也是有的。
219年年末,关羽死,孙权占领全部荆州。刘备一定恨的咬牙切齿,但是,刘备并没有立即动手,把复仇提到议事日程是在221年六月,是一年半以后;222年二月才率兵出三峡,距关羽死已经过了两年多时间。由此可见,在那个时代,像刘备这样的实力,组织军队征伐吴国是需要很长时间的。在东吴袭荆州至关羽败亡这时间里,救援肯定来不及。
不是刘备不想救,而是救不了。
 
三,为什么诸葛亮不在刘备伐吴军中?
这有两种可能解释:
一是诸葛亮是亲吴派,是坚决主张联吴的,其兄诸葛谨又是东吴大臣。东吴偷袭,可能使刘备对诸葛亮的对吴策略产生不信任感。刘备伐吴,诸葛亮劝谏无效,说若法正没死,就可劝住刘备。法正辩才当然很高,但是一定大大高于诸葛亮,实也未必。其奥妙在于法正和东吴没有任何瓜葛,说起利害来能显得客观些。诸葛亮就没有这样的条件。
刘备不让反对他伐吴的人在军中也是不难理解的。赵云也是反对伐吴的,他不在军中原因可能也类似。
另一原因则是需要有人在后方压阵。刘备以谲诈取四川,人们都服气吗?没有诸葛亮这样的人在后方坐阵,刘备是不敢率大军离国出征的。虽然在对东吴的态度上有差别,但刘备对于诸葛亮的忠诚和治理能力还应该是信任的。
刘备战败回白帝城,诸葛亮去探病。他们二人都不在成都,有个叫黄元的官员,就在邛崃一带起兵造反。可见留诸葛亮镇成都,确是需要。
何况,诸葛亮本来就是“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留在首都,作用甚大,起到定海神针作用,而带在军中未必有大用。不过,如果诸葛亮在军中,以诸葛亮谨慎有余,不敢冒险的作风,虽未必能让刘备取胜,但有可能使刘备失败的不那么惨。
 
四,刘备在关羽败亡丢荆州近程中有何错误?
1,当关羽自作主张北伐消息传来后,刘备应制止,也只有刘备才可能制约关羽。或在关羽水淹七军大胜后,应停止围攻襄樊,先消化胜利的成果。关羽军大胜是由于汉江发洪水,并非关羽学韩信胜项羽大将龙且,用计破魏军。胜利有相当大的偶然性。
刘备应该很清楚,荆州的关羽军力和曹魏是无法比的。即使是刘备的主力,在汉中山区可能得胜,开到中原,也不是曹魏的对手。刘备可能是胜利冲昏了头脑吧。在这方面,诸葛亮没有可指责的,他根本就没有权力去约束关羽。
2,没有及时增强南部荆州的守备。失败后派兵去救不大可能,但出事前,增强守备不但必须,而且完全可能。
刘备不应忘记,几年前,即215年,他曾亲自指挥关羽等率军和孙权争夺荆州,后因有曹操攻汉中的消息传来,刘备求和,划湘江而治。刘备应该最清楚孙权强烈的占有荆州的欲望,东吴也曾数次派人来交涉,要刘备把荆州交给东吴,刘备应该能想到防备东吴。是因为汉中胜利,自封为汉中王,太得意而麻痹了?也许刘备以为有他的小舅子糜芳任南郡太守,驻江陵,应该问题不大,可惜糜芳的关键时刻投降东吴了。
在这方面,诸葛亮也是有问题的。他主张联吴,这是对的,但是,对于东吴既是盟友,也是争霸对手,没有足够的认识和警惕性,则不够一个开国元勋式的大政治家的水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