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文化的猪头

 Nanio 2011-05-23
  直到今日都还有人用猪头来骂笨头笨脑的人,或者不论怎么干都干不好一件事情的人。但它虽笨不等于不好吃,不等于它头脑里没有“货”,因为神都爱吃。
  猪头肉历来为祭祀之上品,范成大在祭灶神的《祭灶诗》中写道,古代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猪头烂肉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迄今新开张的餐馆还有用猪头来祭灶神的仪式。
  古代乡镇窑土在祭拜陶业守护神范蠡时,有由老板出资集体会餐的规矩。但会餐时只能吃猪头,不可吃猪脚。因为猪头预兆头窑顺利,窑火旺盛,猪脚表示炭头多,断砖多,诸事不顺,甚至塌窑。1977年在我国发掘出一只陶制猪头,而裴李岗遗址距今已有七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这说明猪头有其深远的历史文化背景。
  而从我有记忆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人们是没有把猪头当肉看的,其卖价基本被列入下水之列,一般只在过年前弄一头来做成腊猪头或风猪头,待除夕之夜和下水腌腊制品一起煮熟,摆一大拼盘上桌合家欢乐。
  其实,猪头满脑袋都入味,从其核心的脑花儿到表面的脑顶,就看你拿来怎么摆弄着吃,生长在肥硕猪头上的耳朵自不用说,那种糯和脆的完美结合,是半斤以上烈酒鬼的最佳口感。你把猪头骨用来炖罗卜试一试,加上盐、米酒、海带、陈皮和老姜,那萝卜散发出的厚实香味,是猪身上其他骨头难以熬出来的。
  猪脑花儿除了用来涮烫火锅以外,还可用肥瘦猪肉粒加豆瓣、甜面酱炒香加汤一起烹制成“臊子脑花”,此菜细嫩鲜香,咸中带微辣。脑花还可做成“糖醋脑花”、“酸辣脑花”和“鱼香脑花”等。猪舌头是猪头中好吃的部件之一,小名叫“口条”,多用来卤制,然后切片蘸椒盐碟或葱花醋碟,有一种不知是谁的舌条在吃谁的舌条之妙感。最下酒的是舌条的舌根部位,除了带些肥香油气外,还有些嚼头,往上吃到舌尖处时便有了接吻的感觉,缠绵有味而又入口化渣。
  而在头骨与头皮之间有一层纯瘦肉,由于其形状像一个个聚在一起的核桃而被称为“核桃肉”,一般跟整猪头一起卤制,与卤拱嘴(猪嘴)一起,一度成为上世纪80年代四川诗人的主要下酒菜。
  有一道几近失传的四川传统名菜豆渣猪头。失传的原因并不是说这道菜不好吃,而是迄今为止还是没把猪头当猪肉看,此菜的烹制有章有法:刮洗净去耳整猪头,由下面劈成两半(只劈断骨头)用水煮透,捞入凉水内洗一遍。豆渣1千克蒸熟用布挤干水分。用25克干贝少量水泡透,250克火腿切成块。锅烧热下豆渣用小火炒到酥香时起锅待用。锅里垫上箅子放入猪头(皮向下),火腿、干贝(布包好)、葱、姜、切块油鸡一只、50克口蘑(连原水)、清水、盐、糖色、料酒、胡椒面调好味色。用大火烧开撇净沫子。先用武火炖使肉上色,然后移到小火焅烂四小时。连箅子提出捡出配料,将猪头拆去骨头,皮向下扣入碗内,浇上少量原汁,上屉熘上。将焅猪头的汤汁滗入锅内,下入豆渣、味精焅入味,取出猪头,翻扣盘内,滗出汁,掲去碗,浇上豆渣即可。成菜酥、烂、鲜、香、肥而不腻,此菜值得继承和发扬光大。
  前不久去罗江,吃到了清人李调元《酥园录》中的蒸猪头,可以说这是我迄今为止吃到的最好吃的猪头。其做法非常简单:将一只整猪头对半分开,明火烧去毛,然后放入滚水中刮洗干净,晾干,用炒过的盐擦猪头表面,放花椒(炒过)、白酒、醪糟、盐、姜、蒜浸泡腌制3天3夜,之后下水煮透,捞起上蒸锅,蒸4个小时,直到极烂,上桌时配以醋和少许蒜泥做的蘸碟。这蒸猪头用筷子一碰即能脱骨,入口黏糯有余。
  猪头皮肉还有许多做法,和八爪鱼一起红烧,和蒜苗一起炒回锅肉。卤制之后和酸萝卜、泡姜、泡椒做成煨锅,边煨边吃。我还把猪拱嘴先腌制,再用木炭火烤干水份,然后再卤制,切片与小尖椒加米酒合炒,那柔中带脆,那韧而黏之香,下酒下饭下四十岁以后的人生。猪拱嘴是肥肉和瘦肉在猪身上最完美的融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