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陈玉琴<循经指压健康疗法> (内科29--37)

 可可雪茄 2011-05-23

29■内科-头痛

   头很痛,在后脑是肾,前额是大肠,侧面是小肠,不管是哪里痛只要他自己拿指甲去掐头皮,把上面的水掐掉了就不会痛了,也可以压心包经或用个东西顶在膻中穴上,时间久一点,同样可以不痛的。

  只要自己用手指甲在痛的地方反复掐十分钟,或用手指压自己的心包经等都可以在半小时内就不痛。头痛时就压头皮,用自己的指甲去掐头皮,那里比较软就要掐到头皮变硬,也就是说让那里的积水出去,同时压心包经,不让心包有积水现象,心包心脏不积水,心脏就会有最好的博动力,大脑得到的供血是正常的话,头是不会痛的。
  经常会头痛的人一定是头部的供血不足,压心包经可以让心脏的博动力强一点,大脑供血好一点头就可以不痛,也可以直接压头部,用自己的指甲去掐头皮,摸上去头皮是软的地方一定是痛的地方,当指甲把头皮的积水掐掉时,头也就不痛了。      

30■内科-偏头痛 

  我曾经是一个象一样靠止痛片过日子的学生,后来工作了,有很长一段时间不头痛,到了四十几岁又开始头痛,尤其到了冬天,要带二个绒线帽才好过一点。当然也看了不少次医生,都没有解决,后来因病自学中医,明白了一个道理,头痛的问题并不在头,而是人体能力不够时控制不住肠胃的细菌,当的肠胃里的病灶与头上的某一部分对应有积水时,那部分就会痛。解决痛的问题只要做二件事:
 
  一,直接用自己的手指甲反复掐痛的地方及周围,指甲掐的时候要慢慢地停留在那儿,让那儿的积水出去(可以仔细摸摸整个头皮,会发现,痛的部分的头皮比较厚,当反复压,掐那部分后,头皮里的积水出去了,头皮就变薄了,也就不痛了)

  二,压心包经的天池穴,膻中穴或心经的极泉穴,每穴压二分种,同样可以让头不痛。但这这是一种权宜之计,要彻底解决的头痛问题还是一句老话,要让人体的气血上升。只有人体的气血上升了,也就是穷人要脱贫生活才会好起来一样,人体的健康才会有保证。

31内科-头晕

  头发晕时,先坐下,压自己的合谷,然后压心包经,用自己的指甲掐自己的头皮。整个头皮都掐一下,头皮里的积水出去了,头就不晕了。

32■内科-眩晕

  眩晕可以根除,关键在于血气的提升,现在先开始自己压或确切地说是用的双手的指甲掐自己的头皮,从正中督脉开始慢慢地往两侧移动,可以梢用力,当的整个头皮变硬时,感觉就会比较舒服,同时配合压心包经和心经。但这只是权宜之计,人们一般不会去关心自己头皮的厚薄,实际上头皮的厚薄大有文章,可以先摸一下整个头皮,看看那一部分较厚,头顶,后脑勺,还是两侧,还是头部从上面往下转弯的角上。如果开始摸不清,没有关系,先去用指甲掐,第一次大概要化半小时,压完后再摸或第二天早晨摸就比较分得清了。

  不同的地方厚是反映不同的问题,但都没有关系,而且问题肯定不在大脑,不要紧张。要让人体的气血上升,关键是早睡和敲胆经,而的问题是胆汁分泌不好,试试看,敲他两周胆经同时掐头皮。掐的时候动作不要快,指甲掐下去要停留一些时间,每一条线都要掐一定的时间再向外移动。

  每天起床前,先压一会儿膻中穴,或用意念冥想膻中穴。一手指平放在穴位上。闭上眼睛,意念集中在二眼之间,然后往下想,到鼻子。到嘴巴,到下巴,到胸部,到膻中穴,如果意念不易集中。可以在膻中穴上用指甲掐一下,有点痛感,让自己想痛的地方,十分钟或二十分钟,这可以让心包积液减少,让心脏的搏动力强化。让人体在现有的条件下有最好的供血状态。这样还不够,还要用自己的双手指甲去掐自己的脑袋,双手八指从中间的督脉开始慢慢的向两侧移动。反复掐,头皮有软的地方,那就是有积水,是造成头晕的原因,当反复压,掐后,头皮会变硬,这时候才起床,就不太晕了必须敲胆经加早睡,一直到的手掌的颜色由目前的偏黄色转变为红色。

33内科-中度的抑郁症  

  中度的抑郁症是心脏有积水,试试看给自己压极泉穴及心经,时间稍长一点,左右两边都要压。压后心脏积水减少一些,体症就会减轻,不舒服就会消失。如果是抑郁症的话,压脚跟外侧的昆仑穴与两乳连线正中的膻中穴,乳头外侧的天池穴及心包经全部。是什么问题对应的穴位就特别痛,人体会给最正确的信息。

  患抑郁症的人一是从小心包外的脂肪堆积较多,造成心脏的搏动力不足,心脉经常是沉脉,多早博。二是气血步步下降。要改善自己治疗自己,只要一,让自己的气血上升。敲胆经加早睡。二,经常压或拔罐上面说的一些主要穴位。半年就可以有变化,一到二年后就不可能是内向的人了。

34内科-发烧  

  关于人体发烧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有细菌感染,人体与细菌搏斗过程中,人体的能力有点不够,会造成心包积水,要让他退热,就压脚跟外侧的昆仑穴,压心包经,压膻中穴,把耳朵贴在病人的腹部听里面的流水声,当流水声越来越响越来越流畅时,病人的左手的寸脉也一定由沉脉变平脉,这时候,他的热度就会退下去,如果身体里的白血球与细菌的搏斗还没有停止,热度到第二天还会上来,但没有关系,就再照样做,一直到热度退尽为止。

  二、是风寒问题引起的,压风池穴一到二分钟,再用手摸一下病人的额头,如果有点凉下去,那么就是风寒问题,就压胸前的肺经别(只要压痛的一边,人体自己开始处理身体里的问题,他一定是只处理一半的脏器,所以只要压一半就够了),要求同上,还可以压风池,尺泽,鱼际等穴。

  三、有时候从表证看很象是在赶风寒,但风池与大杼都没有明显的痛感,试压肺经别与大肠经别也没有很痛的感觉, 也没有水声,如果有小便黄,夜尿,睡眠多梦等症状,那样的话,问题在肝脏,是肝热逼肺。以压肝经为主,尤其是右边的肝经,是肝热造成的肺热现象。

  四、是由于情绪造成的,压一下是太冲穴痛还是背部的膈俞穴痛,太冲穴痛是有生气压太冲加心包等,膈俞穴痛是有闷气压膈俞穴加心包等,所以要压的地方是膈俞,太冲,脚后跟的昆仑,然后是心包经全套,要压到心包里的流水声流畅,不要重,而要长时间。同时要吃三天到五天的青皮10 +陈皮10 +水三杯浸泡半小时,然后煮开就好,当茶喝。用来破气与利气。

35■内科-风寒

  与上面治疗发烧的情况相似。

  人体感受风寒后的反应可以有三种情况(其实风,寒,暑,热,湿,细菌,病毒侵犯人体时,都是三种状态),最佳状态就是打几个喷嚏把寒气赶走了,其次,就是要赶寒气但能力尚不够就会比较缠绵,甚至头痛发烧,第三种情况则是人体完全无抵抗能力,任寒气入体表入经络入腑入脏。第三种情况人体没有任何不舒服感觉,没有任何生病迹象,但是对人体的伤害是长期的(外邪束肺),第二种情况的解决除了服中药外,香江愚医先生介绍了灸法,用指压法也可以退烧,去风寒。具体做法如下:

  一。压风池穴,如果风池穴痛,发烧是因为风寒造成的,左右各压二到三分钟,如果风池穴不痛或不太痛,那么发烧并非因为风寒造成。

  二。压肺经别,大肠经别(只压感觉明显的一边),压到不痛。

  三。肺实者压尺泽,鱼际。肺虚者压中府,太渊。上述只能解决外感风寒。

  症状:流鼻水与打喷嚏,说明肺里有风寒,同样的症可以由不同的因素造成:

  一、肺的能力上升,人体直接发动去风寒的工作,那么事情在肺与大肠,可以试压他脑后的风池穴与下面一点的大杼穴,风池痛是肺为主,就压肺经别与肺的穴位,而且是压痛的一边,如果是大杼穴痛就以大肠经别与大肠的穴位为主。一定还可以看到其他的一些表症,例如晚上不易入睡,早晨醒得早,口易干,大便较干等。而大肠的问题时,孩子会有肚子痛,拉稀,放短屁,有一边的脖子比较凉等。

  二、如果是血多了进了右叶肝脏时,也会造成上面的症状,金克木是常规,当肝脏偏旺时,也会有木侮金的现象,那么就是肝为主了,压右边的肝经,也有一些现象可以供参考,孩子的小便比以前黄了,骚味重了,晚上睡觉到2--3 点时会很不安稳,踢被子,要起来小便,摸他头顶百会穴的温度会比其他地方热,小手也会有点潮热等.

  三、心与肺的关系是火克金,在正常情况下是没有什么症状的,但如果人体去修理心脏,使心火更盛就会有火乘金的现象,也会有流鼻水与打喷嚏现象,但这时候肯定以压心经为主,可以看到的其他体症是口苦,舌尖很红,脾气较浮动,心脉偏快,早晨赖床,白天也想睡等。肺热与肺寒,肺实与肺虚,我是这样理解的,他们都是有寒气入侵肺脏,只不过有重轻之分,人体的能力也有强弱差别。当肺还能与风寒相争之时为肺热,肺实,。他的体表特征为口干,皮肤较白,脸上毛孔较粗,便秘,早晨醒得早等,反之皮肤较黑,小便量少,但一喝水很快就要小便,人体往往瘦而干等。          

36■内科-咳嗽 

  咳嗽是有痰的压肺经,无痰的压肝经加压太冲穴。

37■内科-干咳无痰

  我知道的有这样两种,一种是喉咙有点痒痒的感觉,咳的时候也一直在喉咙口,这种人吃东西的时候不咳,睡着的时候不咳,但躺下去时与早晨三,四点的时候会咳得厉害一点,平时一直会咳,太冲穴压一会儿,喉咙口的痒痒感觉没有了,就不想咳了,是生气造成肝气上逆,平肝可以止咳。另外一种是肠咳,没有预警的突然有一股气从腹部冲上来,患者就会咳一阵子,过后又没有什么感觉了,但咳的时候有的人很辛苦,有的时候有点象呛的感觉。患者自己可以知道气是从腹部哪个方位冲上来的。那是因为患者腹部大肠或者小肠有一个病灶有水肿,堵住了肠里气体的排放,达到一定腹压的时候,气体要冲出去,下面不通,就往上面来了。按照患者提供的部位,不难找到病灶所在,轻轻地推压那个部位,可以使那个病灶的积水出去一点,也就是肿的情况改善一点,使肠里的气能从下面出去一点。咳就会好一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