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雕上的戏曲

 七里山人 2011-05-25
石雕上的戏曲

2010-08-05 16:42:18

  红塔区的石雕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先辈巧匠们雕琢的艺术精品,迄今保存下来的有明、清年间的关圣宫石佛、大营石坊、上帝庙石龙、练山坡石阙、观音寺石桌、白龙祠和文明寺的石炉、灵照寺石缸、唐旗桥和红旗公园的石狮、梁王坝明姜氏始祖碑雕等。此外还有雕琢在境内名胜、寺观、民宅建筑物上的古树修竹、花鸟虫鱼、狮象麒麟、喜鹊串梅、马鹿撞钟、凤穿牡丹、凤凰朝阳、二龙抢宝、五龙穿云、八仙过海、十二生肖、二十四孝等,最有地方特色的还是戏曲石雕。

  素有花灯之乡美称的红塔区,其实滇剧演出活动也是十分活跃的。滇剧自滇代兴起,在州城、北城、研和、大营街、排山营等地先后建立了“乡绅班”进行演出。按清代和民国期间的民俗,仅九龙池、白龙潭、土主庙、关圣宫、三元宫、关索庙、财神庙等三十五处寺庙,这些“乡绅班”每年就要演出一百零五本(场)可想而知当时境内的滇剧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具有了一定的水平和影响。继而一大批滇剧剧目深入人心,很多唱段在城乡人民中传唱。同时戏曲雕刻(包括木雕)也受到重视和发展。

  建于清代的上帝庙、文兴寺、郭姓宗祠、小洛河棚礅等建筑物的石件上均可看到戏曲石雕,但因历史的原因遭到了损坏。现保存完好的是大营街镇赤马及郭井糖果厂内雕琢在花台石、柱脚石、门边石上的两组青石线雕和浮雕,作者高崇仁、拨有礼,均系县境内的工匠,于1946年至1949年雕琢。一幅幅石雕就是一出出戏曲的生动再现。

  细观《铡美案》中包公的一口黑髯,刀功精细,丝丝入扣。包公巍然屹立,悉心静听。秦香莲手挽水袖,似乎正向包大人倾诉冤情,二人神态自如,是一幅形神兼备的佳作;《彩楼抛球》中楼下的三位相公,一手执扇一手撩衫,喜笑颜开地接球,体现了王宝钏抛球招婿的喜剧情节;《穆柯寨》却表现了大宋元帅杨延昭之子杨宗保为了夺取降龙木,与穆柯寨主穆天王之女穆桂英交战的威武场面;《平贵别窑》的画面则生动再现了唐将薛平贵受其岳父王允的要挟远征西凉,出征之前回寒窑与妻王宝钏告别之情;《空城计》《孔明借箭》均系“三国戏”中的折子戏,图案简单明了,抓住了戏曲人物、景物、特点,使爱好戏曲的观众一目了然;《安安送来》是玉溪花灯《三孝记》中的一折,此剧自三十年代兴起,遍及全省很多地区。画面表现了庞三春被婆母驱至庵中为尼,其子安安偷偷背米送与三春的情节;《三娘教子》是《双官诰》中的一折,很多剧种都有此剧目,四十年代玉溪花灯艺人移植为“灯夹戏”演出。图案表现了薛琦儿听信谗言与继母王春娥(三娘)争吵,春蛾奋然断机训子,在薛宝的相劝之下,琦儿下跪认错;《牧羊卷》京剧、滇剧、灯夹戏均有此剧目,图案表现了宋成妄图谋夺朱春登之妻赵锦棠,锦棠不从,被赶至山中牧羊。此外,在这两幢建筑物上还有根据戏曲故事雕琢的青石浮雕《小放牛》、《李白醉酒》、《太公钓鱼》、《大舜耕田》、《八仙过海》等,这些雕像造形生动,布局匀称,线条流畅,工艺精湛,熠熠生辉,观者无不赞赏,实为我市境内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马云龙)

编辑:高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