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设计指导思想
4、读写结合法: 语文学科由于自身的特点,教师不仅是课堂各种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活动的促进者,也是学生的对话者。在课堂上,不仅有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还应当使用现代教学技术。在《春》一课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教师组织、启发、鼓励、指导学生按正确的思维方向、路线、探求未知领域的知识,使学生尽可能独自去开掘知识宝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进行愉快的课堂教学。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鄂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写景的方法,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而《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春》不但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清新优美的特点。这篇作品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一曲春的赞歌。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指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理清文章思路。 ②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重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新课程明确要求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一个仿写题,以加深学生对描写景物方法的理解。 七、 媒体选择 利用课件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约化。在《春》一课中,运用了Powerpoint技术,并将从网络上下载的视频、图片应用于课件中,使人身临春之中,体味春之美。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同学们,提到春天,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春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春天的文章。(出示课题《春》) 2、了解作者(课件展示)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最优秀的散文家之一,也是著名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主要作品有散文《背影》、《荷塘月色》《绿》等。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3.出示本课学习目标: ①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理清文章思路。 ②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写景的成功之处。 ③团结合作,审查自己的阅读成果,提高阅读质量。 二、听读课文,扫清障碍,体会读法 1、你弄清下列字词了吗?完成学案一。 酝酿(yùn niàng) 婉转 (wǎn zhuǎn) 应和 (yìng hè) 薄烟(báo) 黄晕(yùn) 抖擞(sǒu) 2、归纳朗读技巧: 本课在朗读方面应用舒缓、轻快的声调来朗读,重点读出对春来临的喜悦之感,同时应注意重音处理,比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中的“偷偷”和“钻”就应该处理为重音,这样可以表达出作者对春草长出的惊喜和喜爱之情。 3、指名几名同学读读自己喜欢的片断,注意运用朗读技巧。 三、自读课文,感知内容,理清思路 1、思考讨论:文章围绕“春”写了哪几幅图景,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请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结构思路。 2.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完成学案二。 3、展示阅读成果,共同交流修正。 4、师生共同归纳明确: (一)盼春 (1) (总领全文,引起下文) (2)总绘春天 (3)春草图 (二)绘春(2---7) (4)春花图 (5)春风图 (6)春雨图 (7)迎春图 (三)赞春(8---10) 四、品读课文,感悟美点 同学们,读完了课文,相信你们一定会为那美丽的春光所陶醉,同时也会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请同学们品味本文的语言,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品味,把你的想法在课本相应段落与句子旁边作上圈点批注。 1、我认为最佳的段落。 2、我认为最美的句子。 3、我认为最妙的修辞。 4、我认为最好的词语。 5、我认为最细致的观察。 6、我认为最清晰的层次。 教师准备: 第2段: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用拟人手法勾画大自然“刚睡醒的样子”,为下文具体的春景描绘提供了美好的背景;山、水、太阳最能向人显示春天气息,作者选用“朗润”、“涨”和“红”,分别描绘山、水、太阳睡过一冬而醒来的情态,非常传神。 第3段:春草图。先正面写,第一句用拟人手法,第二句由近而远,把春草人格化,显示春草的生命力,“嫩嫩的”、“绿绿的”,从质地、颜色的角度,突出了春草新鲜的特点,“满是的”用口语显示春草生机勃勃的特点;后侧面写,第三、四句写春草给人的欢乐与感受,充满活力。 第4段:春花图。首先,这一段写得很有层次:树上──花下──遍地;其次,这一段文字注意色与味、虚与实、动与静的配合,从“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说到“花里带着甜味儿”,色彩与甜味相勾连,由花味甜联想到果实,实与虚相结合,蜂闹蝶舞与繁茂鲜艳的花儿相映衬;再次,巧用拟人、排比、比喻,写春花竞相开放。总之,画面五彩缤纷,富有立体感。 第5段:春风图。风是无形的,但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作者分别用触觉、嗅觉、听觉写春风。触觉:引用诗句,又打一个比方,让人感到春风的温暖;嗅觉:“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让人闻到春风的芳香;听觉:鸟鸣的清脆、婉转,风声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嘹亮,让人听到春风的柔和。风是无形的,但作者笔下的春风却有形、有味、有声、有情。 第6段:春雨图。引出春雨后,用“可别恼”这一口语,显得特别亲切而有情趣,接下来引导读者品味江南春雨的妙处:细密、闪烁、绵长,亲吻着“树叶儿”、“小草儿”,烘托出“安静而和平的夜”,滋润着乡间的行人与农民,这一切充满了诗情画意。 第7段:迎春图。“风筝”是春天的信使,写风筝渐渐多了,实质是写屋外的人多了,因为春天来了。全段都用短句,读来富有节奏感,让人感到精神抖擞,充满希望,充满力量。 五. 学习习作 刚才我们的同学在语言的花园里尽情地耕耘着,品味着,品出了很多精美的词语,感受到了作者笔下优美的春天。那么,我想问问,朱自清先生把春天描绘得这么美,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他为什么能写得这么好呢?(讨论,回答。) 老师准备: 1、 作者热爱春天,对春天有着深厚的感情。 2、 作者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把春天描写得形象生动。 3、 作者对春天的景物观察得特别细致,动用了多种感官,抓住了景物最主要的特点。 六.作业:相信你也能写!(如若课堂时间不够,可随机调整为课外作业。) 仿照《春》的写法,在“夏”、“秋”、“冬”三个季节中任选一个季节进行某一类景物的片断描写,注意可以用到多种修辞手法,调动各种感官。 七、课外作业: 1、完成好片断仿写训练,并在课余时间交流。 2、背诵本文,进行语言积累。 3、课外阅读朱自清先生的其它散文,感受其语言魅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