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虽然挤进世界百强,中国品牌与国际品牌有三大差别

 昵称535749 2011-05-27

话说日前BrandZ发布2011年最具价值全球品牌100强(BrandZ Top 100 Most valuable global brands)榜单,苹果超越谷歌,排名第一。 

虽然挤进世界百强,中国品牌与国际品牌有三大差别

最令国人关心的是还是中国品牌的地位,这次中国有12个品牌名列BrandZ百强榜,品牌总价值占100强总价值的11%,遥遥领先于巴西、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市场。BrandZ百强榜的11个新上榜品牌中,有5个来自中国。而且在亚洲前十名中,中国公司目前占了8个。 

具体来说,这12家挺进2011年百强榜的中国品牌是:


1.排名第9:中国移动(China Mobile)
2.排名第11:中国工商银行(ICBC)
3.排名第24:中国建设银行(China Construction Bank)
4.排名第29:百度(Baidu)
5.排名第33:中国人寿(China Life Insurance)(首次上榜)
6.排名第37:中国银行(Bank of China)
7.排名第43:中国农业银行(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首次上榜)
8.排名第52:腾讯(Tencent/QQ)(首次上榜)
9.排名第78:中国石油(PetroChina)
10.排名第83:中国平安(Ping An)(首次上榜)
11.排名第91:中国电信(China Telecom)(首次上榜)
12.排名第97:中国招商银行(China Merchants Bank)
 

把上了百强榜的中国品牌和其他榜上有名的国际知名品牌比较,我注意到有三个明显区别: 

第一,中国上榜的12个品牌,有10个带有“中国”字样,说明这都是“国”字号,国家是大股东,主要集中在银行、保险和电信等高度倚赖人口数量的业务。而其他国际品牌则鲜见用国家冠名的,多是各个行业的私营跨国公司。 

第二,中国上榜的12个品牌之所以上榜,不是因为他们在国际上的地位,而是他们在中国国内的影响力。正如编制Brandz排行榜的明略行(Millward Brown)大中国区主管Adrian Gonzalez所言:“一个重要的现实是:这些品牌还只是中国品牌,而不是全球品牌。”,“大多数上榜的原因,在于它们在中国本身的规模。” 

第三,中国品牌的都有英文名,但是除了腾讯(Tencent)以外,其实大部分是简单的意译,如“XX银行”就是“Bank of XX”,或者就干脆是汉语拼音,如Baidu,Ping An。相比之下,而外国品牌的中文名字往往有不少考究,比如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谷歌”、“可口可乐”、“家乐福”、“赛百味”、“高露洁”、“万事达”、“宝马””、“帮宝适”等等,借由字音字义在中国消费者中建立了特有的市场形象。 

当然,貌似也有几个特别牛的百强品牌至今没有钦定一个朗朗上口的中文名,比如排名第3的IBM,排名第7的美国AT&T、排名第23的SAP、排名第35的Facebook、排名第62的欧洲零售商H&M、排名第65的北美零售商Target、排名第82的eBay、排名第86的欧洲服装品牌Zara等等。等哪一天,中国品牌不要洋名,也不需意译了,直接就用汉字名走向世界,到那时中国及其品牌才真正的崛起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