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参考 课本研读
文言翻译
教学争鸣
作家资料
趣味语文
语文教参
新课程改革综论 阅读教学研究
写作教学研究
综合性学习研究
名师教育教学
课堂教学艺术
多媒体教学研究
人教版高中教案 苏教版高中教案
外国小说欣赏 教案
语言文字应用 教案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专题教案
高中课堂实录
高中名师阅读教学
人教版初中教案
苏教版初中教案
初中专题教案
初中课堂实录
初中名师阅读教学
写作指导 写作素材
热点作文题
高中写作教学设计
高中优秀作文
初中写作教学设计
初中优秀作文
高考考点辅导 高考试题研究
高考考试技巧
中考复习指导
中考试题研究
中考考试技巧
诗歌理论 汉魏晋诗鉴赏辞典
宋词鉴赏辞典
唐诗鉴赏辞典
现代诗歌鉴赏
鉴赏杂文选录
汉语常识 咬文嚼字
文学常识
对联文化
红楼梦专题
计划总结 教育方法
学生评语
班会设计
家长会
管理杂文
演讲致词 报告总结
晚会文艺
领导讲话
祝福赠言
文章高级搜索 文章标题文章作者录 入 者关键字
所有栏目备课参考 ├ 课外参考 ├ 课本研读 ├ 文言翻译 ├ 教学争鸣 ├ 作家资料 ├ 趣味语文 └ 语文教参语文教研 ├ 新课程改革综论 ├ 阅读教学研究 ├ 写作教学研究 ├ 综合性学习研究 ├ 名师教育教学 ├ 课堂教学艺术 └ 多媒体教学研究教学设计 ├ 人教版高中教案 ├ 苏教版高中教案 ├ 外国小说欣赏 教案 ├ 语言文字应用 教案 ├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高中专题教案 ├ 高中课堂实录 ├ 高中名师阅读教学 ├ 人教版初中教案 ├ 苏教版初中教案 ├ 初中专题教案 ├ 初中课堂实录 └ 初中名师阅读教学作文教学 ├ 写作指导 ├ 写作素材 ├ 热点作文题 ├ 高中写作教学设计 ├ 高中优秀作文 ├ 初中写作教学设计 └ 初中优秀作文考试备战 ├ 高考考点辅导 ├ 高考试题研究 ├ 高考考试技巧 ├ 中考复习指导 ├ 中考试题研究 └ 中考考试技巧读书时间 ├ 文海拾贝 ├ 江南诗韵 ├ 名家诗集 ├ 历史钩沉 └ 电视散文诗歌专题 ├ 诗歌理论 ├ 汉魏晋诗鉴赏辞典 ├ 宋词鉴赏辞典 ├ 唐诗鉴赏辞典 ├ 现代诗歌鉴赏 └ 鉴赏杂文选录文化百科 ├ 汉语常识 ├ 咬文嚼字 ├ 文学常识 ├ 对联文化 └ 红楼梦专题教育管理 ├ 计划总结 ├ 教育方法 ├ 学生评语 ├ 班会设计 ├ 家长会 └ 管理杂文应用文萃 ├ 演讲致词 ├ 报告总结 ├ 晚会文艺 ├ 领导讲话 └ 祝福赠言同步训练 ├ 高中一册 ├ 高中二册 ├ 高中三册 ├ 高中四册 ├ 高中五册 └ 高中六册 |
文章中心首页 | 备课参考 | 语文教研 | 教学设计 | 作文教学 | 考试备战 | 诗歌专题 | 文化百科 | 教育管理 | 应用文萃 |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语文 >> 文章中心 >> 教育管理 >> 管理杂文 >> 正文 优秀班主任的好习惯(上)
作者:万玮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828 更新时间:2010-8-8
习惯一——大脑预演
形成: 现在,每当我要做一件没有把握的事情时,会不自觉地把这件事在脑子里过一遍。 最初的时候,我还没这习惯,许多事情也处理得并不完美。在经历过之后回头反思,就觉得自己实在是很愚蠢,完全没有处理好。如果当时有人在一旁指导,结果会好很多。但是,指望有人在旁边手把手地教是不现实的。只能靠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挫折的历练,自己也逐渐变得成熟。而成熟的表现之一,便是我会在实施一项很重要的行动前,首先在脑子里预演一遍。 我不是一个表达能力特别强的人,做教师之前很少在大庭广众下讲过话。走上讲台之后,为工作性质所迫,慢慢地适应了在学生面前讲话不脸红。有一次,学校领导布置我一项任务,让我在星期一的升旗仪式上发表国旗下的讲话。我无法推辞,只能接受。我自感站在全校师生面前讲话会很紧张,脑子可能会一片空白,于是事先把发言稿写好。在国旗下讲话照着稿子读是一件不太明智的事情,于是我把这篇发言背了下来。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周末我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面向墙壁,假想自己面对观众发表演讲,虽然是背稿子,但是尽量背得自然一些,不让别人看出来。这样从头至尾讲了几遍,心里便有了底。第二天上台讲话,很成功。在一些不熟悉的老师心目中,留下了很会讲话的印象。后来又有几次机会在全校教师面前发言,都事先做了充分准备,每一次发言都保持了我第一次的形象。 尝到了预演的甜头,我便在班主任工作中也事先做更多的准备。我会在脑子里模拟事情发生的场景、我将会采取的措施以及学生可能的反应,这样模拟之后,就会发现我原来设计的一些问题,于是加以改正,再预演一次。几次之后,方案就趋于成熟,成功率也提升不少。 行动: 我的一位编辑朋友曾经这样告诫投稿者:一篇文章,至少要修改五遍,才能去投稿。这句话我是深为赞同的。通常来说,第一遍写的文章,不管是手写,还是电脑输入,总需要时间,因此是断断续续完成的,写的时候不觉得,自己读一遍,一定有字词不连贯或语意不连贯的地方,因此,总要作一些修改。自己写的文章,自己一定要做第一读者,把自己放在读者的角度,这样修改出来的文章才会好。 把这个概念迁移过去,要做好一件事,脑子里至少要预演五遍。 通常第一遍,我会对这个事情设想一个大致轮廓,例如明天要针对一个问题在全班进行教育,怎么教育?是我讲还是组织学生讨论,有一个大致的概念。 第二遍一般都在晚上睡觉前进行,我会把我第二天要讲的话和要做的事在脑子里过一遍。如果是发言,就在纸上列一个提纲,然后打一个腹稿。 第三遍就到了第二天早晨,再把前一天晚上的想法在脑子里想一遍,会发现一些问题。第二遍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想法里,第三遍便会客观很多,能够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问题了。就好像写完一篇文章之后马上去读,只能改正字词的问题,隔一两天去读,就会更接近读者的角度了。 第四遍会将第三遍发现的问题作修正,如果第三遍预演仍坚持第二遍的想法,那么,多半是可行的。 第五遍是在实施之前,脑子里迅速地再过一遍,心里有底了,自信就会在脸上写出来。人也会显得沉稳从容许多。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正是这个道理。预演越充分,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其实,形成习惯之后,预演常常是不由自主发生的,不受意志的控制。学校的同事有时会发现我一个人走路或者坐在办公桌前自言自语,那不是在做白日梦,那是在预演。有那么一两分钟,我会完全进入状态,周遭的环境成为混沌一片,我在自己设计的剧本中,对外界的变化浑然不觉。 案例: 出乎意料的批评 我班里有个男生一次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这名学生平时比较调皮,我在他身上花了很多心血,总是鼓励他,给他机会,给他希望。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虽然知道自己有很多坏习惯,有时候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这一次,在班级即将申报市级优秀班集体的时候,他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导致警察都到学校里调查,于是优秀班集体的申报不得不终止。全班同学都很愤怒,我当然也是如此。 一开始,我真想狠狠地批评他一顿,毕竟,这次申报机会十分难得,对班级和我个人都有很大的好处,可是,多年的工作经验使我很快冷静下来,思考我这样的教育方式是否真的对学生有好处。我把自己设想为这名男生,事到如今,男生一定会很懊恼,也很害怕,而且,他已经料想到我一定会狠狠地批评他一顿。当一个人已经预感到某事发生的时候,他一定会做好准备,就好像一个人预感到暴风雨即将来临的时候,他一定会准备好雨伞、雨衣。当男生做好了心理上的防备,而我的批评如期而至的时候,这样的批评就不会产生预期的效果。经过这样的预演,我知道简单地发泄我的愤怒,不是一种好的教育方式。于是,我决定采取另一种方式来教育他。这个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反其道而行之。计划在脑子里预演了好几遍,不断完善之后,开始实施。 上午第一节是我的课,之前,我一直没有正面接触过他。进了教室之后,教室里的气氛很压抑,而我看起来却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我注意到这名男生在悄悄地观察我,但我就是不去看他。这样平静地上完了课,我什么话也没有说就离开了教室。接下来的一天,我跟班干部讲了优秀班集体泡汤的事情,也讲了其他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但是对他的处理只字未提。 我知道我越是这样,他越是紧张。他知道我很生气,但是想不到却是这样一种漠然置之的态度,到了第二天,他终于主动来找我承认错误,于是我对他说,我等了你整整一天。然后,把他以前写的所有的检查、说明书都拿出来,和他回忆我是怎么一次次帮助他教育他宽容他鼓励他的,那天他痛哭流涕,发誓要控制自己并改正以前的种种不良行为。 由于预想充分,这名男生之后的所有行为都在我的预期之中,针对他可能出现的几种反应,我都准备好了应对的措施。事实证明,我的教育很成功。男生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一直记得这件事情,在自控力稍弱的时候,只需我一个眼神的提醒,便马上作出改正。 上面这个案例是我亲身经历的,下面这个案例则来自于一位不知名的网友,但是故事十分精彩。 第二十只放大镜 四年前,我带初一的学生。一次生物实验课后,学生刚从实验室回到教室,实验员便告知我,实验室少了一只放大镜,怀疑是我班学生刚才带走了。 由于生物课后的这节课正好是我的,于是临时决定先查清此事。据我判断,拿走放大镜的学生一定是觉得好玩,肯定不会中途丢弃。并且生物实验室与我们教室相距两个楼层,其 中没有可供藏匿的地方。其次,放大镜有一个较长的手柄,拿走放大镜的学生多半会将其藏在书桌里而不是口袋里。 首先想到的办法是:先告诉学生实验室丢失了放大镜,一定是我们班爱开玩笑的同学拿走的,而且根据老师小时候上学时的经验,这个放大镜会偷偷藏在别人的抽屉里,搞别人一个恶作剧。接下来就请大家找一找自己的抽屉。这样很可能会将放大镜找出来,但是由于目标太集中,而初一的学生是非观念不太强,又缺乏理性思考,日久之后,找出放大镜的学生很可能会被别人嘲笑或者诬陷。另一种可能是永远也找不出来了——因为我又不可能对全班进行搜查,这是违法的。经过这一番折腾后,因为没有查出来,即便是拿了放大镜的学生也会想方设法地毁灭证据。 一只放大镜不易查出来,那么几只呢?十几只呢?灵光一闪。想到了第二个办法。 先要求学生由班长和体育委员组织,在走廊上静立五分钟,我则趁此机会到生物实验室借了十九只放大镜。丢失的一只还没找回来,又来借十九只,实验员满腹狐疑。 将学生关在门外,我独自一人在教室里操作,实际上就是将这些放大镜胡乱藏在学生们的抽屉里或者书包里。然后让学生进教室坐好,但先不要动,听我讲话。 我说:“同学们,刚才我们在上生物课时,有一位同学不小心拿走了一只放大镜。这样一只放大镜,它只值五元钱。但是如果找不回来,这件小事就会被放大镜放大,别的班级甚至整个学校都会知道这件事,就会认为我们十班很差劲,因为我们有人乱拿实验室的公物。我们的班级荣誉就会受到损害。我们建设优秀的十班,可能要做非常多的好事,可是毁掉十班的形象,只需要一件小事就够了,因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因为‘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所以我们一定要使这只被带出实验室的放大镜完璧归赵。在这里,老师想了一个办法。因为老师小时候也很调皮,经常把一些东西放到别人的抽屉里,我想,现在,这只放大镜一定被拿走它的同学放到了别的同学的抽屉里。但是又担心这个同学因为怕别人误会,不敢拿出来,所以刚才老师从实验室里借了非常多的放大镜,就藏在某些同学的抽屉和书包里。现在请大家找一找,找到的同学就请将镜子放到桌面上,由老师来收。” “一,二,三,四……十八,十九,二十。”第二十只放大镜出现了! 接下来,我感谢全班同学对班级荣誉的珍惜和爱护,我坚信我们班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班级,因为同学们的行动给了我信心。 这是我十分欣赏的一个教育案例,其精彩之处就在于,教师能够在短时间内想出对策,而且为了确保成功,并没有马上实施,而是在自己的头脑中作出了预演。预演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预演的实施,教师对自己的教育设计进行了修正,尤其是设计了预先放十九只放大镜的环节。如果没有预演,只是匆忙进行教育,结果很可能就是没有找出来。而这时候再进行任何补救措施,只怕都没有效果了。 习惯二——随时积累 形成: 我刚工作不久,就当了班主任,与学生整天生活在一起,免不了要经常讲话。一开始,有一肚子的话想对他们说,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就发现,该说的话都说完了,再说,就重复了。换句话说,脑子里面储备的那些东西已经不够用了。怎么办?只能补充。否则,原来的水再多,也是一桶死水。 从小,我就有摘录笔记的习惯。读中学时,我曾经有好几本剪报本。做老师的最初几年,我仍然坚持做剪报。读到好的文章把它们剪下来保存,定期翻看,往往会有新的收获。有一次,我上课的时候发现不少学生开小差,提醒了好几次都不奏效。突然想到不久前看过的一个故事,于是索性停下来,用了几分钟跟他们讲了这个小故事。没想到学生听故事听得特别专注。这个故事讲了做任何事情都需要集中注意力的道理,讲完之后,我无须解释,学生便都明白了我的用意。接下来的半节课,大家都很认真,几乎没有人再开小差。 我从中受到启发,从此便热衷于收集一些这样的小故事,并且尝试着在教育的过程中使用它们,结果屡试不爽。 工作的最初几年,在有感而发的时候,我会写日记。当沉浸在情绪中时,常常是下笔如有神,数千字不知不觉就写好了。有时也会懒惰,尽管当天激情澎湃,但是自己对自己说留到明天再写。真的到了第二天,已经没有了写的热情。又过了一段时间,便淡忘了。 《班主任兵法》的出版也是我随时积累的结果。当我回忆过往的班主任工作,突生灵感的时候,才发现把当时的想法和做法随手记下来是一个多么英明的决定。要是当时什么都没有记录,这样的一本书也不会那么顺利就诞生的。 行动: 普通班主任常常会碰到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不知道怎么跟学生讲道理。同一件事情,说来说去,温柔的话说过,威胁的话也说过,学生还是没有改变,老师反而无话可说了。要是不断重复,学生就会不耐烦。事实上,很多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都是很烦的。不仅教师,家长也好不到哪里去。有一位老师告诉我,他的一名学生曾经受不了父亲的唠叨,跑到爷爷那里去,对他说:“你看看你儿子,烦不烦啊?!”第二个问题,不知道该如何写作。往往做了很多事情,可是提起笔却写不出来。写文章首先要有想法,然后根据想法组织文字。可是很多班主任在有想法的时候没有写,等到想写的时候已经没有了想法。实在要写,就只能写一些老生常谈的话。 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随时积累。 积累什么呢?第一,在工作中产生的一些领悟、灵感。它们往往是稍纵即逝的,一旦产生,我会马上就近拿一张纸记下来。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如果不记下来,过不了多长时间,肯定忘光。第二,就是一些有利于用来说理的小故事、案例、数据、观点等等。我非常喜欢读文摘类的报刊杂志,因为里面常常有一些短小精悍清新隽永的短文,非常适合用作教育的素材。 我的电脑里有两个文件夹,其中一个记录灵感,另一个记录素材。前者记录一些偶然闪过的观点,当时没有时间展开思考,于是只能先记下来,有可能只有一两句话甚至一两个词。等有了时间,以这些观点为主题,往往就能写出促人深思的文章。后者则收录了很多文摘,这些小文章就好像我的资源库,为我的教育工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炮弹”。 对于普通教师来说,积累灵感进行写作的要求较高,但是积攒一些小故事还是可以立马做到的。这些故事如果在网上读到,可以立刻保存;如果是在报刊或者杂志上读到,只要到网络上一搜索,通常都能找到。以往信息技术不是那么发达,我会做一个剪报本,而现在,笔记本电脑和互联网那么发达,保存在电脑里便成为一个最佳选择。 把故事保存好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判断这个故事可以在什么地方使用。不同的故事有不同的含义,有一些故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解读。许多人也积攒了一些故事,但是事到临头,却想不起来,就是这一步没有做好。例如,我曾经读过下面一个故事: 许衡小的时候曾与很多人一起外出赶路,正是盛夏时分,烈日炎炎,烤得人火烧火燎。恰好看到路旁有一棵大梨树,树上的梨子已经成熟,众人都纷纷去摘梨吃,唯独许衡端坐在梨树下,目不斜视。有人问他:“你这是何故,难道不口渴吗?”许衡答道:“长辈曾经教育过,不是自己家里的东西,不能随便去拿。”那人解释说:“现在到处打仗,一片兵荒马乱的,老百姓都在逃亡,这是一棵没有主人的梨树,但吃无妨。”许衡却正色说道: “梨树无主,难道我的心也无主吗?” 读完之后,我立刻觉得这是一个好故事,于是将其保存在电脑文件夹内。这个故事的用途我也已经想好了。其实每个班主任都知道,当批评一些学生违反纪律的时候,他们会说,我又不是第一个,某某某也做了,等等。老师如果只是简单呵斥他,“别人是别人,先管好你自己。”学生并不一定服气。如果老师能够不慌不忙地给学生讲一个类似的小故事,那么,教育效果就会好很多。 考虑好了故事的用途之后,可以将故事分门别类地存放,这样将来找起来也方便。这是第三步。至于怎么分类,全凭个人需要和喜好了。分类完了之后,别忘了做第四步,那就是经常温习一番。如果过一段时间不看,有些故事可能会淡忘。多温习两遍,肚里有粮,心里也就不慌了。 案例: 去年教初三,一次月考结束之后,初三年级组长请我在年级大会上给学生讲一番话。准备的时间很短,讲什么呢?我突然想起来不久之前读过的一篇冯友兰的《人生的境界》的课堂教学实录。当时,我就有一个灵感,可以用这篇文章的观点来描述学生学习的状况。没想到,这么快就派上了用场。于是,我就结合我了解到的学生实际,作了“学习的境界”的主题演讲。讲完之后,不仅学生深受启发,老师们也十分赞同,他们从中也学到了很多。 学习的境界 今天利用这个时间,跟大家谈一谈学习的四个境界。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有一篇著名的文章,叫做《人生的境界》。他说,人生有四个境界,分别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在我们的学习中,也存在这样的四种境界。 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一上课就想睡觉,请他起来回答问题牛头不对马嘴。作业本常常找不到,因此也就经常不交,期末考试考个位数。老师跟他谈话,要么抓头,要么就是傻笑。这样的学习状态,便是典型的自然境界。在我们年级里,有这样一些同学,上课要么不听,要么看起来在听,作业随便应付,要么空白,要么抄袭,有时也振作一下,但是稍微碰到一点困难,就迅速放弃。自然境界的人喜欢什么样的生活?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想玩就玩。自然境界的同学都是没有觉醒的人,他们缺乏自控力,几乎没有去思考自己的将来。我刚刚提到的那个考个位数的学生到了初三之后,突然觉醒了,一下子脱离了自然状态。最后一年刻苦读书,勤奋程度能和古人的头悬梁锥刺股相媲美,结果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学校。 这次月考,有一位老师监考时发生一件事,考试结束铃声响了,一位同学还在奋笔疾书,老师喝令他停笔,他苦苦哀求说,老师,再给我7秒钟,我就可以把答案抄到答题纸上了。原来,他先在试卷上写上答案,最后时刻才去填写答题纸。监考老师当然不同意,当时就收了他的试卷。老师做得对不对,很对!同学糊涂不糊涂?糊涂!在我和校长巡考以及我们阅卷的过程中,我们时常发现一些同学试卷名字不写,最后时刻才写,或者写得很潦草,作图不用铅笔,不用直尺,随手画。客观题用钢笔或者圆珠笔涂,涂错了就打个叉,后来发现是对的,又画个箭头,写上“这个是要的”。月考中一位同学数学几乎考了满分,可是有一道题被扣了1分,因为她的结论写得龙飞凤舞,我要发扬考古的精神才能看懂。在平时的作业中,这些同学虽然能够完成作业,但是过程大多不完整,格式也不符合规范,解答题不写解,计算题不写证明,问答题不写结论。这些同学的学习要么疲于奔命,只能仓促应付,要么偷懒怕繁,草草完成任务。这类同学有一点值得肯定,他们希望能够得到一个很好的分数,但是不去深入思考好的成绩从哪里来。这样一种情况我们称之为功利境界。 另一些学生则选择了完全不同的方式。尽管,他们的基础也不是很好,他们的学习天赋也不在这门学科上,甚至,他们对这门学科也并不是十分的喜爱,但是他们仍然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上进心。有一位同学的话尤其让我感动,我不好好学习,对不起辛辛苦苦哺育我成长的父母,对不起付出那么多对我寄予厚望的老师。为了家长,为了老师,我也要努力!这是一种什么境界?这是道德境界。我们每个班级都有这样的学生,平时认真做好预习、复习工作,作业一丝不苟,学习任务再多也要想方设法完成。学习之余,集体的工作照样关心,同学碰到困难,也能伸出援助之手。这样的同学让人尊重,他们是严谨、自律的人,长大了也是能够承担责任的人。我在四班曾经读过一篇文章,是一位记者在奥运会前对中国女排训练的报道,文章的标题是陈忠和的一句话——没有人可以笑着拿冠军。对于自己所做的事情,有清醒的认识,并且愿意为之付出,为之受磨难,这是道德境界。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学习一定就是苦的。生活本身充满着欢乐,学习也充满着乐趣。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是快乐地学习。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年级有这样的学生,他不是机械地被动地学习,而是主动地灵活地学习。知识经过他的消化吸收,在他的头脑中成了相互联系的有机体,看到一道题目、一个图形,他可以联想起很多相关知识,他擅长于一题多解,得到一种解法总是不满足,还要想一想有没有另外的解法。他会尝试变化题目的已知条件或者结论,由此发现另外的世界。对于没有理解的知识,他总是要问为什么,他有刨根问底的习惯。四班有一位同学,学到三角形全等,能够联想到四边形全等,并给出了他的判定定理。同样是这位学生,把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面第7位。现在,他思考的是抛物线与x轴围成的图形面积问题,甚至涉及到数学最前沿的几何分形问题。这样一位同学对于数学的学习感觉是痛苦吗?不!那是一种享受。我在四班一直对同学们说,我们的生活需要各种乐趣,但不是那种低级趣味。有的时候我上课举例,例子里出现了小丽、小杰的人名,有部分同学会表现出一种兴奋,不断地重复小丽、小杰的名字,这就是一种低级趣味。真正学习的乐趣在学习中,但这种乐趣必须在经过最终的坚持和对痛苦的忍受之后才能获得。这样一种境界就是天地境界。 以教材为例,有的同学,经常找不到教材、作业本,这是自然境界;有的同学学过的教材也很新,里面的内容再学一遍仍然有些陌生,这是功利境界;有的同学教材学得很旧,书上的练习全部做过,还记了很多笔记,重要的地方都划上了线,这是道德境界。那么,天地境界是什么?我昨天对四班的学生说,教科书是你们验证自己猜想的工具,这是天地境界。 在老师的教导下,仍然不好好读书,这是自然境界;老师在的时候读书,老师不在,就开小差,这是功利境界;依靠老师的帮助,取得很大的进步,这是道德境界;那么,天地境界呢?没有老师,依然学得很好。并且在很多地方,可以超越老师,能够在某些方面提出自己独到的让老师赞叹的观点。 不知道自己有问题,这是自然境界;知道自己有问题,不想改正或改正的意愿不强烈,这是功利境界;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努力改正它,这是道德境界;那么,天地境界呢?他总是在寻找自己的弱点,并且在第一时间补强它。 跟所有的同学谈学习的境界,希望每一个人思考一下,我现在究竟属于哪一个境界,或者介于哪两个境界之间。如果还在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徘徊,你要猛醒了。因为未来,大家学习的路还很长,而且多数的学习是需要你自己去完成的。你如果还需要别人去提醒,甚至提醒了还不好好学或者学不好,将来怎么办? 值得欣慰的是,我们在座的超过一半的同学,至少是处于学习上的道德境界或接近道德境界的。每个班也有少部分学生已经处于天地境界中,他们是在为别人学习吗?他们是在为自己学习!他们就在我们身边,比如那些长期稳定在年级前20名的同学,他们应当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月考之后模拟考之前,在我们绝大多数同学在中考的冲刺中渐入佳境的时候,跟大家谈学习的境界,希望大家能够一鼓作气,不仅攻克中考这个堡垒,更加要开启自己光明的未来。谢谢大家! 最 新 推 荐 高考语文(2011)系统复习资料 (3560) 2010年高考满分作文之非常解 (2596) 我心中理想的教研组长 (892) 玉树不倒:我们都和玉树“在一 (470) 记叙文得分要诀 (1351) 《行路难》教学实录及评点 (648) 周国平.教育的七条箴言.教书 (3895) 高考常见意象汇总 (3747) 古代文化常识汇编 (4079) 考点辅导复习文章58篇合集 (2784) 最 新 热 门
2011年浙江省高考考试大纲(语[90] 班级系列化主题活动的实践与[443] 高考语文(2011)系统复习资料[3560] 2010年高考满分作文之非常解[2596] 做一名快乐的语文班主任[1533] 开学了,做个优秀的班主任要[543] 学期开学 班主任要做好八件事[680] 班主任开学讲话[799] 班主任如何与科任教师和谐相[544] 五个“第一”让新班入轨[484] 相 关 文 章
与年轻班主任分享成长经验 班主任工作作为主业探析 我爱语文焦点消息 大量资源等你下载
文章录入:皖系那只鹰 责任编辑:卫平宏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欢迎您对本文发表意见!
Email: QQ号: 姓名: 打分: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人评论内容评论时间打分 【tg】werfdffgggfg2010-9-22 15:40:105分 【金哥】我是金哥2010-9-1 19:00:315分 以上为部分评论,点此查看全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