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灵光”一闪,决断两秒间

 yagi1 2011-05-30

   为什么有些人天生就是充满睿智的决策者,而其他人却错误频出?为什么有些人跟随直觉的指引便能抵达成功的胜境,而有些人却在艰难的泥沼中不能自拔?再有,为什么有些英明的决策常常是那些无法向人解释的决策呢?

《决断2秒间》是一本关于“不假思索”的著作,是一本让我们无需冥思苦想、在转瞬之间便作出决策的著作,不过,这个过程并不简单。在办公室,在教室,在厨房,在卧室,你的大脑到底是如何运转的呢?

《决断2秒间》让我们见到了这样的心理学家——只需观察几分钟的时间,就能预测一对夫妇是否能白头偕老;我们还遇到了这样的网球教练——在网球与球拍接触之前,就能断定这次发球是不是双误……

当然,《决断2秒间》也让我们看到了“灵光一闪”的恶果——它“造就”了美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总统,它让“新可乐”成了商业史上最大的笑柄之一,它让一个无辜青年葬送在警察的枪口下……

《决断2秒间》揭示出,最优秀的决策者并不是那些掌握最丰富信息资源的人,不是那些殚精竭虑、终日冥思苦想的人,他们到底是些什么样的人呢?

“灵光”一闪, 决断秒间

决断2秒间-Blink

你能在2秒间做出正确的判断吗?

人们在一眨眼瞬间做成的决策,其内涵远比表相来得复杂! 

雕像疑云

一九八三年九月,艺术品交易商与美国加州的盖提美术馆接洽,宣称他拥有一座西元前六世纪的大理石雕塑的「少年立像」, 由于开价极高,盖提美术馆谨慎以对,馆方暂时借来这座少年立像,展开深入查证。 

在展开科学分析、查证经过一年又两个月后,馆方终于同意买下雕像。 

然而,这座少年立像有一个问题:它看起来不太对劲。 

柴瑞、荷莉森、霍温、邓塔斯和众多艺术史家观看这座少年立像时,萌生出一股「直觉的排斥感」,经过再次查证检验,先前的科学分析报告竟被推翻! 

就在观看过程的前两秒钟、在惊鸿一瞥之中,这些艺术史家对这座雕像本质的了解,超越了盖提美术馆专家团队耗时十四个月的努力。 

那两秒钟发生了什么?

人类大脑能够以跳跃方式获取结论的部位,科学家称之为适应潜意识。这个新观念可以视为一部庞大的电脑,能够迅速且不动声色地处理大量资料,让我们的生存得以正常运作。

每当我们初步邂逅某人、与某位求职者面谈、因应某个新理念、被迫快速做出决定,我们都会运用这部电脑。

人类之所以能够生存至今,原因就在于我们发展出另一种决策机制,只凭藉着非常稀少的资讯就能够在一转眼间拍板定案。

当我们处于一种风险极高的状况,事态瞬息万变,必须在短时间内掌握纷至沓来新讯息的情况时,我们的大脑会以两种截然不同的策略掌握周遭状况。

第一种策略:有意识的策略

我们思索过去的学习经验,设法找出解决之道。这种策略井然有序、稳扎稳打,但却缓不济急,而且需要大量的资讯。

第二种策略:完全是在潜意识的层次运作

它迅捷且慧眼独具,几乎立刻就发现问题。然而,它藉由间接而奇特的管道发送讯息,例如手掌皮肤下方的汗腺。在这种系统中,我们的脑部做出结论时,并不会立刻通知我们的意识。

我们总认为收集的资讯越多,思考的时间愈长,对我们的帮助就越大;我们只信赖有意识的决策。

然而,生活中总有某些时刻,尤其是在压力沈重的时刻,我们的瞬间判断与第一印象是帮助理解周遭状况更好的工具。

与深思熟虑做出的决定相比,转瞬间的决定亳不逊色!

婚姻实验室

一对年轻夫妻到西雅图华盛顿大学造访心理学者高特曼的实验室。两人坐入两张放在突起平台上的办公椅,相隔约一.五公尺。两个人的手指与耳朵上连接着电极与感测器,可以测量心跳、流汗、皮肤温度等讯息。椅子下方的平台有个「摇晃计量表」,记录他们坐立不安的移动幅度。此外有两具摄影机分别对着夫妻两人,录下他们的一言一行。接下来的十五分钟,其他人全部退出房间,摄影机开始运转,他们接受指示,要讨论婚姻中任何曾经引起争端的话题。

想一想,观看这卷十五分钟的录影带,对于苏珊与比尔的婚姻状况能够有多了解?

然而高特曼证明了一件事:在一连串计算结果的基础之下,高特曼达成了不起的成就:只要分析一对夫妻一个小时的对话过程,他就能够预测这对夫妻十五年后是否仍继续厮守,准确度高达95%;如果将分析的对话缩短为十五分钟,准确度也逼近90%。 

『薄片撷取』理论

薄片撷取意指我们的潜意识有一种能力,只凭藉些微的「经验薄片」,就能够掌握情境与行为的模式。窥一斑而知全身

薄片撷取一方面是潜意识引人入胜的特质所在,但另一方面也让快速认知饱受质疑:人们怎么可能以如此短暂的时间搜集必要资讯,做出内涵复杂的判断?

答案是,我们的潜意识所进行的薄片撷取,其实就像录影带分析和方程式运算,只不过是在潜意识中浑然不觉地快速运作。

一段对话是否就足以了解一场婚姻?

答案是肯定的,其他看似复杂的情境也是如此。

当机立断的秘密

如果我们想增进自己的决策品质,就应该接纳瞬间判断的神祕本质。我们必须尊重一项事实:我们确实可以在浑然不解其中缘由的情况下,掌握世事的真相,而且这么做经常是效果更好。

然而,

我们过生活的方式,其实多半有如飞机的自动驾驶;我们思考与行为的模式-尤其是当下立即的反应,受到外界力量的影响程度远超出我们的认知。

例一:

心理学家巴孚设计出『预先设计实验』,他们在巴孚研究室的长廊,找来一群大学生进行实验,每个人发一张文句重组测验纸。测验内容分为两种,第一种带有「粗鲁」、 「侵犯」等字汇;第二种则加入「尊重」、「体谅」等字彚。每当一位学生到研究室时,实验负责人就忙着与他人交谈并站在门口,挡住学生的路,以比较两组分别被「礼貌语彚」与「粗鲁语彚」预先设定的学生,会等候多久,才打断实验负责人的对话。

预先设定为粗鲁的学生,平均等候时间为五分钟,预先设定为礼貌的学生,高达82%不曾打断对话!

例二:

两位荷兰学者做过一项研究,要学生回答益智棋盘游戏『追根究柢』的四十二个高难度问题。学生分成两组。

第一组事先花五分钟想像自己是大学教授,并写下心中浮现的所有事物,这组学生答题的正确率是55.6%。

第二组学生先坐下来,想像自己是疯狂足球迷,结果他们的答题正确率只有42.6

「大学教授组」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准和「疯狂足球迷组」其实是一样的,前者并没有比较聪明或认真,他们只是处于一个「聪明的」心态背景,显然就让他们在面对高难度的益智问题,更能脱口而出正确答案。

哈定谬误-快速认知的黑暗面

尽管薄片撷取是如何威力无穷,其关键原因在于:我们有能力在顷刻剎那之间看透事物的表象。然而,这样的快速思考连锁反应会不会乱了步调?要是我们还没有看透事物表象就遽下断论,那会有何后果?

『哈定谬误』突显出快速认知的黑暗面,同时也是诸多偏见与歧视的根源。正因如此,选贤与能才会如此困难。

内隐联想测验

一群心理学者开始深入探讨潜意识的联想在人们的信念与行为中扮演何种角色。这些研究有一大部分是借重一种巧妙的工具『内隐联想测验』。它的理论是:两个观念如果已在我们心中产生关连性,那么将两者联结的速度,会比联想两个陌生观念快得多。

内隐联想测验之所以令人不安,原因在于它揭露的潜意识心态,可能完全悖离我们自觉陈述的价值观。例如你对黑人与白人的潜意识观感。

黑白分明的匆匆一瞥

五万多名曾经接受种族内隐联想测验的非洲裔美国人,其中约有一半像我一样,对白人的正面联想要强过对黑人。

其实我们是身不由己。生活在北美洲,周遭充斥着将白人与正面事物联系的文化讯息。

你并非主动选择对优势族群作正面联想,而是被迫如此。看看你身边,优势族群总是与美好的事物配对。你翻阅报纸、打开电视,完全无法避开。

主动掌控第一印象

我们的第一印象是萌生自经验与环境,因此,改变构成这些印象的经验,我们的第一印象与薄片撷取方式也都会跟着变化。

如果你是白种人,期望自己在每一方面都能够平等对待黑人,对黑人的联想和对白人一样正面,那么你不能只是在理念上保持平等,你还必须改变生活方式,让自己经常接触少数族裔,与他们自在相处,了解他们文化的精华。

我们应该严肃看待自己的快速认知能力,体会第一印象在生活中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惊人力量;但前提是我们要主动出击,设法运用和掌控这些第一印象。

决断2秒间的启发

对于心灵感官剎那片刻的运作,我们太容易安之若素;对于从潜意识涌现的思维印象,我们似乎不太能够掌握。

其实只要我们能够控制快速认知的运作环境,我们就能够掌握这种心智活动。

我们的瞬间判断与第一印象能够加以训练且驾驭操控!

蝉联《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10周 作者:(美)马尔科姆•格拉德韦尔

【书摘】讲述的障碍

(摘自第二章 锁闭的门:快速决断的秘密

不久前,一个令人神清气爽的春季夜晚,24个人聚集在曼哈顿一家酒吧里,他们都是来参加一个人们称之为“快速约会”的奇异聚会的。这些人都是年轻的职业人士,二十多岁,他们中有在华尔街初出茅庐的人,有医学院的学生,有学校教师,结伴而来的四位女士来自附近的安妮•克雷因珠宝公司(Anne Klein Jewelry)总部。所有的女士都穿着红色或者黑色的套头衫、穿牛仔裤或者深颜色的裤子。除了一两个人之外,所有的先生都穿着曼哈顿的职业上装,深蓝色的衬衫,黑色休闲裤。活动刚开始,人们相互之间的交流还有些拘谨,大家紧紧抓着手中的饮料。后来,晚会的协调人——一位个子很高、相貌姣好名叫凯莉茵(Kailvnn)的女士将大家召集到一起,并让大家做好准备。

她说,每位先生与在场的每位女士有六分钟的谈话时间。在整个晚会期间,女士们要坐在靠墙的长椅上,长椅沿着墙壁围绕着整个房间,先生们依次与每位女士交谈,每当凯莉茵以铃声示意的时候,先生们就要去与下一位女士交流,铃声是六分钟已到的信号。每位参加者都得到了一个胸牌,上面写有号码,此外,每个人都有一个需要填写的表格,上面有填写说明,说明上写着,六分钟的交谈以后,如果他们喜欢某个人,他们要在表格中与他或她相对应的号码打上对钩,如果他们打了对勾的人也给自己打了对勾,那么,这两个参加“快速约会”晚会的人要在二十四小时之内相互告知电子邮件地址。交谈开始前,现场充盈着人们的低语声,有几个人利用最后一点儿时问冲向卫生间。

凯莉茵按响了铃。

先生们和女士们各就各位,一时间,整个房间立刻涌起了谈话的声浪。

先生们的椅子离女士们坐的长椅很远,男女双方交谈时不得不身体前倾,他们都把胳膊肘撑在膝盖上面。有一两位女士在坐垫上则是上下移动着身体调整姿势。在三号桌旁,正和女士交谈的那位先生将啤酒洒在了女士的腿上。在一号桌旁,一位名叫梅利莎(Melissa)的褐发姑娘急切地想让她的同伴开口说话,她连珠炮似地问他:“如果你有三个愿望,那些愿望都会是什么?你有兄弟姐妹吗?你自己生活吗?”在另一张桌旁,一个非常年轻的金发小伙子戴维问他的伙伴为什么她要来参加这个晚会。 “我二十六了”,女士回答,“我很多朋友都有男朋友了,他们在上中学的时候就彼此了解了,他们要么已经订婚,要么就已经结婚了,可我,现在还是单身一人,所以,我想……哈哈哈……”

凯莉茵靠吧台站着,吧台直抵房间的另一面墙。 “如果你喜欢你的谈话伙伴,时间会过得很快,可如果你不喜欢,那可是你一生中度过的最长的六分钟。”她一边看着紧张交谈着的男女们一边说:“有时候,这种活动会发生些奇怪的事情。我总也忘不了那个情景,那是十一月的一天,有个从皇后区来的小伙子,拿着十二朵红玫瑰来了,他给每一位和他交谈的女孩子一朵,不偏不倚,做得很得体。”凯莉茵笑着说:“他已经做好要把一位姑娘带出去的准备了。”

过去几年来,“快速约会”变得极为流行,个中原因并不难理解。这是基于简单、快速判断达成约会的经典方式。坐在每张桌子边的每个人都想回答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我还想再次见到这个人吗?得到这一问题的答案,并不需要我们花费整个一晚上的时间,我们真正需要的不过是几分钟的时间。例如,维尔玛(Velma)是结伴而来的来自安妮?克雷因珠宝公司总部的四位姑娘中的一个,她说,她对任何一位先生都不中意,而且她很快就得出了这个结论。“他们跟我打过招呼以后就没有下文了。”她转动着眼睛说。罗恩(Ron)是一家投资银行的金融分析师,他选中了两位女士,其中的一位,他在谈话只进行了一分半钟就选中了,另一位是坐在二号桌子边的莉莲(Lillian),罗恩刚在她对面坐下来就“心不由己”了。“她的声音很有穿透力。”他称赞道,“你来到这样一种场合本来以为会碰上一群律师的,可是,她完全不同,让人耳目一新。”莉莲也喜欢罗恩。“你知道我为什么喜欢他吗?”她问,“他是路易斯安那州人,我非常喜欢他的口音。此外,我把铅笔故意掉到地上,就是想看看他会怎么做,你知道,他立刻就把铅笔捡起来了。”后来证实,参加那次晚会的很多姑娘刚一见到罗恩就喜欢上他了,很多先生在他们刚刚与莉莲交流的时候也喜欢上了她。他们两个人都很有感染力,都有令人心动的活力和生气。“你知道,姑娘们非常聪明。”穿着蓝色套装的医学院学生乔恩(Jon)在晚会结束时说:“她们在双方谈话的头一分钟就知道,我是不是喜欢这个小伙子?我能把他带到家里让我父母看看吗?他是不是只是一个华而不实的蠢货?”乔恩说得很对,不过,并不只是姑娘们很聪明。当涉及利用“解读简短片段”的方法而得到约会的机会方面,几乎每个人都很聪明。

不过,如果我稍稍改变一下“快速约会”的规则,如果我要看一看人们“锁闭的门”后面的想法,而且让每个人都解释一下他们为什么那么选择,我会得到什么结果呢?当然,我们知道,我们做不到这一点:因为我们潜意识的运行总是在“幕后”进行的,但是,如果我不管不顾,非要强迫人们解释他们对他人的第一印象,解释他们做出的快速判断是什么,结果又会怎么样呢?这就是哥伦比亚大学的两位教授所做的工作,他们是希娜•埃因加尔fSheenaIyengar)教授和雷蒙德•费斯曼(Raymond Fisman)教授,他们发现,如果你要人们解释他们自己,会发生一些非常奇怪的事情,而且简直不知所云,从而,本来看似最透明的而且也是最纯净的“解读简短片段”过程,会就此转化为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迷局。

希娜•埃因加尔教授和雷蒙德•费斯曼教授是一对很特别的夫妇:希娜•埃因加尔是印第安人的后裔,雷蒙德?费斯曼是犹太人;希娜•埃因加尔是心理学家,雷蒙德•费斯曼是经济学家。让他们一起研究“快速约会”现象的惟一缘由,是他们之间关于介绍的婚姻还是自由恋爱的婚姻哪种更好的争论。 “我们孕育培养了一个长期的浪漫关系。”雷蒙德•费斯曼告诉我。他身材纤弱,看起来还像个少年,很有些黑色幽默感。“对此,我很自豪。很显然,我已经走向通往天堂的路了。”两位教授在百老汇一个名为“西端”(West End)酒吧的地方举办了一系列“快速约会”晚会,酒吧与哥伦比亚大学的校园隔街相望。那是一个标准的纽约“快速约会”晚会,只有一点与其他类似的晚会不同,晚会的参加者不只是来寻找约会的机会,不只是在他们的空白表格上给他们喜欢的人打对勾,两位教授还要求参加者在以下四种情况下填写简短的调查问卷:在“快速约会”活动开始之前、晚会结束以后、一个月以后以及晚会结束六个月以后,问卷需要参加者回答在以上四种情况下,他们要寻找什么样的潜在约会伙伴,并给他们寻求的品质打分,分值从1到10。需要评分的范围是:魅力、共同志趣、有趣/幽默感、真诚、智力和抱负。此外,在每次这类的晚会结束以后,他们都要求参加者给他们刚刚遇到的人打分,打分的范围和上述范围一样。所以,每次这类的晚会结束以后,希娜•埃因加尔和雷蒙德•费斯曼就可以得到一个每个人在晚会中的感受极为详尽的“全景画面”。不过,当你看到那些画面的时候,你的困惑也同步产生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