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标点符号大全

 月下看海 2011-05-31

        并列词语和顿号、逗号

 

顿号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例如:“在人类发展史上,产权载体已先后出现了自然物、劳动产品、商品、货币、债券与股票等多种形式。”

 

  但是并列词语间并不一定都要用顿号。两项并列可以只用“和、与”等连词,多项并列中间可以用顿号,而最后两项常用“和、与”等连词,用了连词就不再用顿号。并列词语如果结合较紧,一般说起来中间也没有什么停顿,就不能用顿号,如长江中下游、春秋天、上下班、父母亲、男女青年、离退人员、中小学生、城乡差别、红白喜事、吃饱喝足、一遍又一遍等。

 

  并列词语间如果有较长的停顿,或为了突出并列各项,也可以在并列词语间用逗号。例如:“严格的教育,严格的训练,严格的管理,使交警支队成为济南城市文明的一个标志。”

 

  并列词语内如果又包含有并列关系的词语,那么上一层要用逗号,次一层用顿号,还可以和连词“和、与、以及”等配合着用,目的就是避免结构层次的混乱。例如:“政局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在国际舞台上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是使两国关系向前发展的良好基础。”主语部分是一个两重并列的结构,第一层用逗号,第二层用顿号。

 

  下面一个例子顿号使用有误:“城市发展的近期和远景规划,包括土地的开发与利用、基础设施、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环境的治理与保护、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应用、吸引投资的网络组织、营销方式和鼓励措施等。”例中短语的并列也有两层,但用的都是顿号,层次显得不清晰。应把第一层并列短语间,即“利用”后、“管理”后、“保护”后和“应用”后的顿号都改成逗号。并列项内部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两项之间可以用“和”,不一定非用顿号。调整后可以是:“城市发展的近期和远景规划,包括土地的开发与利用,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环境的治理与保护,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应用,吸引投资的网络组织、营销方式和鼓励措施等。”

 

 

问句做标题要不要加问号

 

标题要力求简洁,因此问句做标题不加问号为好,例如:

  1.现在还有人读长篇小说吗 (是非问)

 

  2.谁丢了笔记本电脑 (特指问)

 

  3.是北京,还是上海 (选择问)

 

  4.她会不会参加歌手大奖赛 (反复问)

 

  不加问号,读者完全可以看出是问句。

 

  只有一类问句,即不带语气词的是非问句(由陈述句加上疑问语气构成)做标题,一定要加问号。例如:“他得了冠军?”这个句子是对“他得了冠军”这一说法提出疑问。如果不加问号,疑问语气就表现不出来了,会造成误解。

 

信封上的括号

 

 不知从何年何月开始,信封上出现了括号,并且很快蔓延开来,在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经常收到青年学生的来信。检点过去来信,信封上带有括号“()”的竟占了十分之九。社会上的通信,在信封上使用括号的现象同样很普遍。这种状况应该引起重视,如果任其发展,将成为汉语领域的顽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规定:“行文中注释性的文字,用括号标明。”以此为标准来衡量,当前在信封上出同的各种括号,几乎没有一个不是多余的。

 

  一、把收信人姓名后面的称呼括起来:如“×××(老师)收”“×××(同志)收”“×××(同学)收”等。

 

  这是在信封上出现得相当多的一种括号用法。“×××老师收”,实际上是一个主谓句,姓名加称呼这个复指短语作主语,完全没有把其中某个部分括起来的必要。如果信封上的这种称呼需要括起来,那么经常在媒体和通信中出现的“×××主席”“×××书记”“×××市长”“×××经理”等等称呼全部应该括起来,有谁会认为这样做是合理的呢?

 

  二、把“收”字括起来,如“×××老师(收)”。这是在信封上出现得最多的一种用法。南京的一家电视台,天天在屏幕上打出广告,要求观众来信寄:“××频道‘标点’(收)”。“标点”是该吧的一个专栏,电视台要求观众把信件寄给专栏,居然把“收”字也括了起来。1999年11月21日的《扬子晚报》刊载一则征婚启事,要求应征者信寄“××学校 高伟(收)转”。“收”字在这里是动词作谓语,完全不起注释作用,为什么要括起来呢?征婚广告上的“收转”共同作谓语,把“收”字括起来更是毫无道理。

 

  三、在最后落款中把本人姓氏后面的“缄”字括起来,如“××市××路××号王(缄)”。

 

  “王缄”在这里也可视作主谓短句,“缄”是谓语,它并不是用来解释“王”。“缄”是“封”的意思,表示这封信是王某把它封起来的。“缄”字上的括号同样用得岂有此理!

 

 

 

顿号使用的十大误区

 

作为常用标点符号之一的顿号,在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频频亮相。也是平时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1990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重新发布了修订后的<<标点符号用法>>,对顿号的用法作了如下解释:

 

  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用顿号。

   (1)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2)正方形是四边相等、四角均为直角的四边形。

  顿号属于句内标点,顿号是用在并列词语之间的,它所表示的是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并列关系。本文在此就顿号的使用作一整理,生活中关于顿号的使用有以下十大误区。

 

  一、概数之间使用顿号。

    例句(1)他每天必须步行七、八里山路才能到学校。

    例句(2)哪天我记不得了,我只记得他离开时大约是早上五、六点钟,天刚刚放亮。

    相邻的两个数字连用,表示大概,无须停顿,中间不用加顿号。93 年高考上海卷的“十七、八个人”,95年全国卷的“三、四里”的错误正在这儿。!

 

  二、分句之间使用顿号。

    例句(3)小王是我们全班同学学习的榜样,他是那样刻苦、勤奋、严谨、永远值得大家学习。

    例句(4)赶快跑、赶快追!马上要抓住它了。

    例句(3)其实是由三个分句构成,分句二与三之间应该用逗号,而不用顿号;例句(4)的“赶快跑、赶快追!”也不是词语的并列,中间应该是感叹号。97年高考全国卷中的“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是三个主谓俱全的短句,也不是句中词语的并列,中间不能用顿号,应改为逗号。

 

  三、并列词语不同层次之间用顿号。

    例句(5)他了解的著名诗人有战国时期的屈原、东晋的陶渊明、唐宋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例句(6)大前山中学的相声、小品、李家宅中学的哑剧、戏曲联唱、白门店中学的诗朗诵、课本剧都是这次比赛的优秀节目。

    不同层次之间都用顿号,必然使得句子脉络不清,应用逗号以显示层次。以上三例中“屈原”、“陶渊明”、“小品”、“戏曲联唱”后面的顿号都应改为逗号。

 

  四、并列词语作谓语之间用顿号。

    例句(7)她高兴地跳着、唱着。

    例句(8)他衣着朴素、讲话平和、走路稳健。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例句(9)我的大嫂美丽、聪明、贤惠。

    以上三例中的顿号都应改为逗号。

 

  五、并列词语作补语之间用顿号。

    例句(10)她把房间收拾得整洁、明亮、美观,你一住进去肯定感到十分舒适。

    例句(11)这是一种名贵的兰花品种,你看这株长得多么晶莹、明丽、娇媚。

    以上例句(10)中的“整洁”、“明亮”、“美观”和例句(11)中的“晶莹”、“明丽”、“娇媚”都充当的是句子的补语,中间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六、集合词语之间用顿号。

    例句(12)全体团员、青年都要发扬不怕困难、知难而进的拼搏精神,争取在这次远程拉力赛上取得优秀成绩。

    例句(13)市长在全市规模企业干部干部大会上宣布:要尽快做好亏损企业的关、停、并、转工作。

    集合词语是紧密结构,不能用顿号分隔开来,“团员、青年”“关、停、并、转”中的顿号都是不该用的,应该去掉。

 

  七、停顿较小的词语之间用顿号。

    例句(14)他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作事情也干脆、利落。

    “干脆、利落”之间停顿较小,不应该用顿号。

 

  八、连词前面用顿号。

    例句(15)他已经和朋友商量好,准备在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到杭州西湖、或云南大理旅游。

    例句(16)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是该旅游区四大亮点。

    并列词语之间有了连词“和”“及”“或”“与”等,在连词前面是不能用顿号的。可以根据句子的不同情况,删去顿号,或者改为逗号。

 

  九、标题中的词语之间用顿号的。

    例句(17)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新学年工作思路

    例句(18)吟诵、品位、欣赏——“主体阅读课型研究”

    标题的并列词语一般不用顿号,不仅看起来简洁,读起来也更能表情达意。

 

  十、误将书名号用作顿号。

    例句(19)最近,我们大家先后阅读了《国家利益》《黑洞》《苍天在上》等反腐败小说。

    例句(20)他一年来,接连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中国教育报》等报纸上发表了关于教育问题的一系列文章。

    在书名号之间应该加上顿号,以表示有短暂的语音停顿。

 

  以上列举了在顿号使用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十种情况。了解这些,对我们掌握顿号的用法肯定会大有一些帮助的。考生应该注意的是,高考试题中关于标点符号的测试,一般都带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技巧性,因此,在复习和应试中,要特别注意把对标点的运用同对文意和语气等的理解分析结合起来,一定要结合语境来判断标点运用的正误。

标点符号一百年

 

标点符号是我国文字书写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使用,将句子断开,能比较好地表达语气和词语性质。如果文章中没有了标点符号,读者在阅读时不仅比较吃力,而且容易误解作者表达的原意。

 

  我国古代没有完整的标点符号,须由读书人自己断句,用圈和点标明,称之为“句读”。句读从汉朝用到清朝末年,历时2000多年。清末时,有人把国外的标点符号移植过来,并参入了我国原有的圈、点的符号。1897年,广东东莞人王炳耀草拟了“,”、“。”等10种符号,这是我国标点符号之始,距今只有百年。但由于当时的保守思想,这些标点符号并没有得到推行。190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英文汉古》一书,为我国最早使用标点符号的出版物。1909年,鲁迅与周作人合译的《域外小说集》,书中也引进了部分新式标点符号。1919年国语统一筹备会成立,胡适、周作人、刘复、钱玄同等人提出《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列举了12种标点符号,次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通令采用。其时,虽然一些出版物采用了新式标点,但不少的出版商并不看重它的作用与价值,在计算稿费时把标点符号除外,当时鲁迅十分反感,故意写了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文章寄去,使编辑在审稿时极为困难,只得请鲁迅补上标点,并同意标点也支付稿费。

 

  修辞家陈望道先生,对推广应用新式标点符号起了积极的作用。他于1918年5月,在《学艺》杂志上发表《标点之革新》一文,介绍西洋标点符号10种,同年5月起,《新青年》杂志就全部采用白话排印加上新式标点。它的影响很大,不到半年就有400多种报刊仿效。

 

  新中国建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曾于1951年9月公布了《符点符号用法》,包括14种符号。1990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修订本《标点符号用法》,符号增至16种,其中点号7种(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标号9种(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随后又经部分修订,于1995年12月由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列为国家标准,通称国标本《标点符号用法》,要求各机关处理文书、报刊出版物、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都要正确、规范使用标点符号,以准确、生动地表达语言。

 

  (《人民日报海外版》)

 

 

 

关于标点符号使用的两个问题

 

 现就您提出的关于标点符号的两个问题,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我们在写文章时,有时需要引用别人的话(不仅是口里说的,也有心里想的)。引用,有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直接引用是把别人的话引录下来,不加改动。那么,这段引录的话就要用引号标明,为的是和作者自己的话区别开来。还有一种是间接引用,即并不照录别人的原话原文,只是把他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转述出来。那么,转述的话就不能用引号。您在来信中所举的例子,就分别属于这两种情况。有时候也有这样的情况,就是引用别人的话,一半是直接引用,一半是转述,直接引用的话就要用引号,而转述的话就不要用引号。

 

  二、标点符号在行末、行首的使用也是有一定规则的,即: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等不能出现在行首;引号、括号、书名号等的前半部分不能出现在行末,后半部分不能出现在行首。为遵守这个规则,过去的铅字排版,现在电子计算机里的文字处理软件,都采用扩大或缩小字间距的方法来避免有些标点符号出现在不该出现的行末或行首。但学生写作文,一个字占一格,一个标点也占一格,无法调整字间距,这就需要变通一下:逗号、句号等或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后半部分如出现在行首,就将它退回到上行末的格子外。引号、括号、书名号等的前半部分如出现在行末,就挤在倒数第一、二格之间。

 

以上是我个人看法,不知对否?仅供您参考。

 

 

并列的引语或书名之间可省略顿号

 

并列的引语或书名之间有停顿,照理说是可以使用顿号的。目前这样用的也还有不少。但考虑到这样许多标点紧连在一起,形式上不好看,而成对的引号或书名号排在一起本身也可以起到隔断的作用,因此,这些顿号最好省掉不用。例如:“选择关系复句常用的关联词语有‘或’‘或者’‘还是’‘要么……要么……’‘不是……就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等。”“《雷雨》《日出》《原野》都是曹禺写于30年代的重要剧作。”

 

  但是如果并列引语或书名后面还有别的东西,如括注等,为了清楚准确地表示并列词语的关系,中间的顿号就不要省略。例如:“唐代诗人李白有‘白发三千丈’(《秋浦歌》)、‘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的诗句,前一句话说的是白发很长,后一句说的是头发白得很快。”“《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和《红楼梦》(曹雪芹)被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前例引语后注了出处,后例书名后注出了作者,中间的顿号都没有省略。

 

  如果是很多个自都加引号的单个的词并列,觉得写着看着都很繁复,也可以采用下面这种处理方法。例如:“‘都、全都、统统、一齐、一概、总共、只、仅仅’都是表示范围的副词。”

到分号处算不算一句话

 

分号,是表示一句话中间并列的分句之间的停顿。那么,是到分号处算一句话呢,还是到句号处才算一句话?

  有人说:低年级没有学过复句,几个分句合起来算一句话;在高年级已学了复句,每一个分号就表示是一句话。这个问题我一直有疑惑,请赐教。

                                      湖南省长沙市五一中路小学 袁义文

 

  分号,它是介于逗号、句号之间的一种符号。它主要是用来分开并列分句的。如:

  a.池边还有小泉呢:有的像大鱼吐水,极轻快地上来一串水泡;有的像一串明珠,走到中途又歪下去,真像一串珍珠在水里斜放着;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水泡,大、扁一点,慢慢地,有姿态地,摇动上来,碎了。(老舍《趵突泉》)

  这里用两个分号,表示三个分句并列,写出了各个小泉流水的不同的动态。

 

  分号也可以用于表示递进的分句前。如:

  b.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分号还可以用于表示转折与承接的分句前。如:

  c.倘若不和实际的社会斗争接触,单关在玻璃窗内做文章,研究问题,那是无论怎样的激烈,“左”,都是容易办到的;然而一碰到实际,便即刻要撞碎了。(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

  d.我在花园里踱来踱去,一阵微风吹来时,我发现一件值得注意的事:白杨树上完全成熟了的花絮绽裂开来,随风飘荡,它的包着种子的绒毛到处飞舞,像雪花似地飞满天空,把大地和整个园子都铺满了;漫天飞舞着银白色的绒毛看起来样子真是神秘!([德]卢森堡《狱中书简》)

  例c中,分号后面表示转折;例d中,分号后面表示承接。

  一个分号,表示一个分句的结束,或者说,是一个小句子的结束。(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即称“小句”)因为这里的“分号”“小句子”都是相对于语法上所指的复句来说的。上面的a、b、c、d四例就是四个复句。现代汉语中所说的“句子”,是以句末停顿的标点为标志的。

 

  在教学中,的确可以根据教学对象的年级不同而作不同的处理。对低中年级学生,我们常是这样说,“这是一个大句子,这两个(或几个)是大句子里面的小句子……”对高年级学生,我们不仅可以告诉他们,这是一个复句,里面包括了几个分句,而且应该告诉他们,这几个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句意,并且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但是一定要注意,即使在高年级,也切切不可将有关复句的语法知识作为各种语文测验、考试的内容。分号的用法,复句中分句之间各种复杂的关系,对于中学生来说,也只是要求有所理解,而并不要求全面掌握,千万不要为难小学生。

 

 

反问句末尾能不能用叹号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革命烈士诗两首·囚歌》中有这样一句:“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这句话是不是反问句?我发现有些参考书上认为是反问句。但有些老师认为它不是反问句,因为在这句话中没有“?”。敬请编辑同志帮助解答为盼!

                                       福建省光泽县李坊中心小学 吴长添

 

  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内容的修辞手法,叫反问(也叫“诘问”或“反诘”)。这种句子,叫反问句(也叫“诘问句”或“反诘句”)。

 

  反问句所表达的意思与它的字面意思正好相反:字面上是肯定的,意思是否定的;字面上是否定的,意思是肯定的。如:“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字面上是肯定的(没有否定词),意思是否定的,即:“我不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又如:“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字面上是否定的(有否定词),意思是肯定的,即:“……,这是真理。”

 

  反问句之所以在字面上和意思上存在着反差的特点,是由于句末的问号(全句的语调)在起着调节作用,所以,反问句末尾一般用问号。然而,反问句不同于一般的疑问句,它是无疑而问,寓答案于问句之中,它除了含有疑问的语气外,还含有感叹的语气,因此句末也可用“?!”“!?”或“!”。例如:

  ①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方志敏《清贫》)

  ②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周恩来《为东南死国难者志哀》)

  ③那黑暗的岁月里,哪里有科学的地位,又哪里有科学家的出路!(郭沫若《科学的春天》,在全国科学大会闭幕式上的书面发言)

  ④人们怎能有热爱这个风光旖旎的南国花市,怎能不从这个盛大的花市享受着生活的温馨呢!(秦牧《花城》)

  例①兼反问和感叹,表示讥讽的语气,抒发憎恨、鄙视的强烈感情,故句末用“?!”。例②是周恩来于1941年亲笔为重庆《新华日报》写的“题诗”,表达了极大的义愤和无比的沉痛,表示了强烈的抗议和严厉的责问,故最后一句用了“!?”。例③是对“四人帮”破坏我国科学事业、迫害科学家罪行的强烈控诉。例④是抒发作者赞颂南国花市的感情,因它们的语气十分强烈,故用“!”。

 

  《囚歌》中的那一句,字面上是肯定的(没有否定词),那么意思就是否定的,即:“人的身躯不能从狗洞子里爬出!”由于它十分强烈地表达了决不向敌人屈膝投降的革命者的崇高气节,因此句末用了“!”。可见,只要用字面上与意思上的反差特点去检验,答案已寓于问句之中,就可以判定它是个反问句,哪怕它句末用叹号。

 

 

 

 

关于省略号的用法

 

在教到省略号的用法时,练习中出现这么一句:“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学生提出前两个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后一个则表示话未说完。我认为有一定的道理,但我翻了许多资料之后,发现答案仅仅是“表示说话断断续续”,我感到不解,很希望贵刊能帮助我解决这个问题。

                              浙江温州市鹿城区西城路小学 张小环

 

  在中华人民工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1996年6月1日起实施)的“用法说明”中,省略号用法谈了三点:

  1.引文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例如:

  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2.列举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例如:

  在广州有花市上,牡丹、吊钟、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

  3.说话断断续续,可以用省略号标示。例如:

  “我……对不起……大家,我……没有……完成……任务。”

 

  以上三点是原则性的提法,在实际的运用中可以灵活掌握。一般地说,遇到下列诸情况需要用省略号:(1)表示引文的省略;(2)表示列举的省略;(3)表示重复语句的省略;(4)表示说话断断续续的省略;(5)表示意在言外的省略;(6)表示语意难尽的省略;(7)表示语言中断的省略;(8)表示含糊其辞的省略;(9)表示沉默的省略;(10)表示数字延续的省略;(11)表示语音延长的省略;等等。

 

  “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这一句中前两个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第三个省略号属意在言外的省略。所谓“意在言外的省略”,是指在行文时,当有的文句的某一部分可以包含某种意思时,有意不把这一部分文字写出来,而用省略号表示,可以给读者以回味,让读者自己去悟出被省略的意思。如上例中“将来”后面所省略的内容无非是“为四化建设作贡献”之类文字。这种用法的省略号,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并不鲜见。如:

  △我觉得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金色的鱼钩》)

  此例中的省略号所省略的文字是“吃草根和伤病员吃剩的鱼骨头”。由于这一内容上文已有交代,因此这里用省略号读者完全能领悟其所省略的意思。

 

  △“生活?生活当然……”猩猩犹豫着,“不过,乐在其中,那个‘乐’字总有点刺眼。”()狱中联欢》)

  此例中的省略号所省略的文字是“很苦”。

 

  这种“意在言外”的省略,说白了就是“话未说完”。小学生能说出省略号的这种用法,我们应该鼓励,应该表扬。

31.书报的版本、版别放在书名号之内,还是书名号之外?

  书报的版本、版别,如书的“英文版”“修订版”“重排本”,报纸的“海外版”等,一般不是书报名称本身而只是一个注释说明,因此应该把它们放在书名号之外。通常的做法是用括号把它们括起来,紧放在书名号之后;也可以不用括号,直接跟在书名号后面,或在书名之前事先说明。例如:

  黄伯莱、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二版)

  《北京大学学报》(社科版)

  《咬文嚼字》(学生版)

  《读者文摘》中文版

  中文版的《读者文摘》

  法令、规定、方案、条例等的草案、试用稿等,因与书名结合紧密,往往用括号括起来放在书名号里面。例如: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试用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

  有的还脱去括号被纳入正题,这就成了文稿名本身了。例如: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初稿》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人民日报·海外版》”之类的写法是不对的。

 

  32.在中文文章中使用外文,如何使用标点符号?

  如果仅仅夹用一些外文单词、短语,整个句子仍为中文,那么要按中文的规定使用标点符号。例如:

  (1)不时有些人谈起DOS,或者说是谈起那些DOS一样的旧日情怀。虽然大家都开始淡忘DOS繁琐的指令,然而它曾经是Windows通行之前常用的Disc Ope-ating System(磁盘操作系统)。(《南方周末》2000年3月17日第18版)

  如果是整句整段地引用外文,引用部分要按有关文种的规定使用标点符号。例如:

  (1)据说人生就是这样。我不知道。快乐是人想像出来的:

  Heap on more wood!-The wind is chill;

  But let it whistle as it will,

  Well keep our Christmas merry still.

  不但是圣诞节,一年到头都应该这样,外头真冷;我是越来越怕冷了,只好多躲在家里。

  (《董桥散文》第175页,浙江文艺出版社1996年)

 

  33.引用历史文献时如何使用标点符号?

  引用历史文献时,为了便于阅读,应该按现代的标点符号用法加上标点。不同的作者标点同一段古书,结果可能会有出入,这是允许的,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如果是从别人的著作里间接地引用历史文献,就要照录别人的标点,不得改动。如果引用的文献原来就有标点,引用时也应照录,不得改动。

 

  34.数词表示历史事件名称时该怎样标点?

  应该在数词外加引号,数词间加间隔号。例如:“一二·九”运动、“九·一八”事变。加引号是因为这些数词具有特殊含义,它们是某月某日的省略写法,指的是特定的日子。使用间隔号是为了避免误解,如“一二九”,如果不用间隔号,也可以理解为1月29日。如果事件比较有名,不加引号或省略号也不会妨碍理解,也可以不用引号或省略号,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五四运动。

 

  35.所有的历史事件的名称都要用引号吗?

  由月日数字命名的事件名称一般要在数字外用引号,以旧历年号和地名命名的历史事件的名称,使用时一般无须加引号,因为它们是历史事件命名的通例,人们并不把它们视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但是,如果前面有“叫作”“称为”“发动了”“制造了”等词语,该事件成为“着重论述的对象”,就要在它们外面加上引号。

 

  36.序次语后面如何使用标点符号?

  “首先”“其次”“最后”“第一”“第二”等的后面,用逗号。

  “一”“二”“三”等的后面,用顿号。

  “1”“2”“3”等的后面用小圆点。

  数字外面如果有括号或圆圈,后面就不再加标点。

  拉丁字母的后面用小圆点或空一格。

  表示结构层次的序数,可以只用阿拉伯数字,在不同的层次间用小圆点隔开。例如:

  1.1 l.1.l.2

  1.2 1.2.1 1.2.2 1.2.3

  在只有两层时,中间也可以是短横。例如:

  l-1 1-2 1-32-1

 

  37.怎样使用示亡号?

  示亡号是一个长方框,套在已经去世的人的名字的外面,表示这个人已经去世。

  示亡号多用在书籍的封面、内封、目录、标题等处涉及作者、编者姓名的地方,正文中涉及已经去世的人,一般不用示亡号。去世已久的人,读者都知道,不说也不会引起误解的,也不加示亡号。

 

  38.缩写号是怎么来的?

  英文中常用缩写号,例如is not缩写为isn’t,will not缩写为won’t,1980年缩写为'80。中文的缩写号由此借来,由于在中文中,它多用于标示年份的省写,人们又叫它省年号。用了缩写号后,后面可以不再写“年”。

  缩写号是一个逗点,写在紧靠十位数字前的左上。

 

  39.标点符号应该放在哪儿?

  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等点号可以放在一行的末尾,但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半个不能放在一行的末尾,后半个不能放在另一行的开头。省略号和破折号各占两个字的位置,不应分作两截分放在上行的末尾和下行的开头。

 

  40.竖排文稿怎样用标点符号?

  竖排文稿时,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要放在字下偏右;破折号、省略号、连接号、间隔号要放在字下居中;双引号改用『』,单引号改用「」;着重号标在字的右侧,专名号、浪纹线书名号标在字的左侧。传媒中常常见到把问号排成“?”,把叹号排成“!”,这是不规范的。

12.分项列举时,各项之间为什么有时用逗号,有时用分号,有时用句号?

  分项列举时,如果各项结构都较为简单,各项之间的停顿比较短,那么各项之间可以用逗号。例如:

  (1)根据我们的最有功绩的文学老师的说法,有如下性质的语言是文学上最好的语言:(一)明确,(二)朴素,(三)简洁,(四)音乐性,(五)和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

  如果要使各分项的性质显得突出,或者各项结构比较复杂,需要用不同的标点符号区分结构,那么各项之间可以用分号。例如:

  (1)该文介绍了北京市语言学会和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联合举办的《计算语言学系列讲座》的主要内容。即:一、计算语言学产生的背景——计算机和语言学发展的需要;二、中文信息处理、计算机自动分词与计算语言学;三、计算语言学的发展和实践证明传统语法的许多结论是正确的,仍具有生命力;四、面对计算语言学的挑战,现代汉语研究中应注意的思想和原则。(《语言文字应用》1999年第2期第103页)

  但如果要强调各分项的相对独立性,那么每一项也可以视为一个独立的句子,这时各项之间可以用句号。例如:

  (1)这里对于隐喻词语的释义就有三种方式:l.【暗淡】先解释字面意义,再用符号标出隐喻用法的例句。2.【缩水】只有字面意义,没有关于隐喻用法的标示或说明。3.【黑暗】先解释字面意义,对于隐喻用法专设独立义项加以解释。(《语文建设》且999年第1期第29页)

  如果有的分项中已经使用了句号,那么各分项之间就不能用逗号或分号,而只能用句号,因为逗号和分号表示的停顿小于句号,不能用逗号或分号来管句号。

 

  13.句中能不能不用逗号径直用分号?

  逗号、分号虽同为句内点号,但停顿的时间有长短之分,一般情况下,应该先用停顿时间短的逗号,再用停顿时间长的分号,不能乱了秩序。下面的例句应把分号改为逗号:

  (1)当前要注意解决新闻不新的问题;针对性不强的问题;缺乏准确性的问题。

  只有当分项列举时,为使列举的各项突出,才用分号。

 

  14.冒号的提示范围有多大?

  一般说来,冒号用在句子内部,它的提示范围到一个句子完了为止。但是,它的提示范围有时也可以超出一个句子,管到几个句子,甚至是几个段落或成篇的文字。如人们写信时在开头收信人的称呼后用的冒号,又如讲话稿一般在开头写“同志们:”“朋友们:”“同学们:”等。这种情况多出现在会议纪要、工作计划、演说词等中。

 

  15.同一个句子中能否有两个冒号?

  在同一个句子中,一般只能用一个冒号,不能用两个,否则便会面目不清。下面的例句中,第一个冒号应该改为逗号:

  (1)我向大家保证:今后我一定做到三件事:第一,不迟到;第二,上课不说话;第三,按时完成作业。

 

  16.在“某某说”的后面如何使用点号?

  这要根据“某某说”的位置而定。

  如果“某某说”在引语前,它后面一般用冒号,也有人用逗号。例如:

  (1)同伴让我一起去看看,我心情黯淡地说:“算了,不看了,你们去吧。”(《中华散文》1999年第2期第5页)

  (2)我说道,“爸爸,你走吧。”(朱自清《背影》)

  如果“某某说”在引语后,它后面要用句号。例如:(1)“让大家笑笑,有什么不好?我又不少了些什么。”他说。(《中华散文》1999年第2期第28页)

  如果“某某说”在引语中间,它前后的引语是一个人的话,它后面要用逗号。例如:

  (1)“他不信,”砌成台子的全体石块一齐说,“马上给他看看,把他扔下去!”(叶圣陶《古代英雄的石像》)

  如果“某某说”后面不是直接引语,而是转述“某某”话的大意,“某某说”的后面一般用逗号。例如:

  (1)女朋友去看了回来报告说,最喜欢那套短打紧身的悬短花色皮衣,很孩子气的。(《南方周末》2000年3月17日18版)

 

  17.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混合使用时,如何使用引号?

  直接引语是直接引用的话,也就是把别人的话或现成的语句照原样录下来。为了跟作者本人的话区别开来,直接引语要加引号。间接引语是把别人的观点用自己的话转述出来,仍是作者本人的话语,所以不必用引号。当我们引用别人的话,一半是直接引用,一半是间接引用的时候,仍是直接引用的部分用引号,间接引用的部分不用引号。例如:

  (1)他指出,科学是没有地区性局限的,“真正具有普遍性的是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以及形成这种科学技术的哲学思想”。(《标点符号用法解说》52页,语文出版社1990年)

 

  18.连续引用一篇文章的几个段落时,如何使用引号?

  连续引用一篇文章的几个段落时,一般要在引文的每个自然段的开头加上前引号,而只在引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结尾才使用后引号。

 

  19.引文末尾的标点放在引号之内,还是放在引号之外?

  如果引者是把引语作为完整独立的话来用,那么为了保持引语的完整独立性,末尾的标点应该放在引号之内。例如:

  (1)总之,在任何工作中,都要记住:“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吴晗《说谦虚》)

  如果引者只是把引语作为自己的话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末尾不能有标点,标点必须放在引号外面。例如:

  (1)从火车上遥望泰山,几十年来有好些次了,每次想起“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句话来,就觉得过而不登,像是欠下悠久的文化传统一笔债似的。(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引语末尾的标点如果是问号或叹号,那么即使作为作者的话的一部分,一般也要予以保留。

 

  20.什么是句内括号,什么是句外括号?

  句内括号只是注释句子里的某些词语的,必须紧贴着所注释的词语,例如:

  (1)国外在侦查犯罪时,就是将语言特征(包括口语和书面语特征)作为查缉罪犯的一个重要条件,并设专门人员进行这方面的研究。(《语文建设》1991年第6期第37页)

  句外括号是注释整个句子的,要放在整个句子之外,位于句末点号之后。例如:

  (l)果戈理作《巡按使》,使演员直接对看客道:“你们笑自已!”(奇怪的是中国的译本,却将这极要紧的一句删去了。)(鲁迅《答<戏>周刊编者信》)

 

 

   21.括号内部如何使用标点?

  就句内括号说,语句内部可以使用各种标点符号,但是语句末尾不能有句号(问号、叹号例外),哪怕它已经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例如:

  (1)我先看那后记(我读鲁迅先生的书,一向是这么读法),但是看完第一面就翻不开了:书没有切边。(阿累《一面》)

  就句外括号说,它的内部如果是完整的句子,那么句子末尾可以用句号或问号、叹号。例如:

  (1)一点事情都还没有办成,就让我这样破费,你说这有多刻薄;要是我这个人有点才能的话,这对整个国家又是多么刻薄!(我要感激地说,现在我的发明总算被接受啦,而且还应用得不错呢。)(狄更斯《穷人的权利》)

  22.标明补充说明的语句用括号还是破折号?

  破折号和括号都有标明补充说明的语句的作用,但是破折号标明的补充说明性语句是正文的一部分,比较重要,需要读出来,而括号标明的补充说明性语句不是正文,一般可以不读出来。作者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用破折号还是用括号。

 

  23.破折号的前后需不需用标点符号?

  在表示话题或谈话对象突然转变,或语意有所跃进的时候,破折号的前面常常用个句末点号,用以表示破折号前面的话语和意思的完整性与独立性。例如:

  (1)过了一会儿,又听见一个说:“怎么,你们都走啦?难得来一趟,自由自在地洗个澡,也不多玩一会儿。——哎呀!我的衣裳哪儿去了?谁瞧见我的衣裳啦?”(《牛郎织女》)

  (2)林先生猛地抬起头来,正和那老婆子打一个照面,想躲也躲避不及,只好走上前去招呼她道:“朱三太,出来买过年东西么?请到里面去坐坐。——阿秀,来扶朱三太。”(茅盾《林家铺子》)

  (3)嘿,几十层楼的高房子、两层楼的汽车,各种各样好看的好用的外国东西……老乡!人生一世,你也得去见识一下啊!——做满三年,以后赚的钱就归你啦!我们是同乡,有交情。——交给我带去,有什么三差两错,我还能回家乡吗?(夏衍《包身工》)

  表示注释性话语的时候,破折号的前面一般不用标点符号,因为它把注释语和被注释语分成两部分,人们在读到破折号的时候,自然会停顿一下,前面不用标点也不会妨碍阅读理解。

  破折号的后面不用标点符号。

 

  24.省略号到底是几个小圆点儿?

  按照《标点符号用法》,省略号是6个小圆点,占2个字的位置。但是在科技文献中,也有人用3个小圆点,占1个字的位置,这是受了西方语文省略号的影响。还有人用12个小圆点,占4个字的位置,表示整段文字的省略。虽然不能说这两种写法不对,但可以说它们是不规范的,不应提倡。

 

  25.省略号的前后需不需用标点符号?

  如果省略号的前面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应该在句子的末尾加上句末点号。例如:

  (1)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

  如果省略号前面的句子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原则上不加标点符号。

  省略号的后面一般不用标点符号,因为连文字都被省略了,再加标点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但如果省略号后面还有文字,为了表示这些文字跟省略号及省略号之前的文字关系较远,可以在省略号后面加上句末点号。例如:

  (1)现在创作上有一种长的趋向:短篇向中篇靠拢,中篇向长篇靠拢,长篇呢?一部,两部,三部……。当然,也有长而优、非长不可的,但大多数是不必那么长,确有“水分”可挤的。(《语文建设》1991年第7期第32页)

 

  26.省略号和“等”“等等”能否同时使用?

  在表示列举省略时,可以用省略号,也可以用“等”“等等”,但不能同时使用省略号和“等”“等等”。“等”“等等”是语言里的词语,可以说出来、读出来,而省略号只是书面上的东西,只能看,读不出来,所以,在需要读出来的地方要用“等”“等等”,不用省略号。

 

  27.连接号应该怎样读?

  连接号有些是不需要读出来的,如“秦岭-淮河以北地区”“氧化-还原反应”。有些读时需稍加停顿,例如:人类的发展可以分为古猿-猿人-古人-新人四个阶段。有的则需要读成“到”或“至”,例如:“北京-上海”直达快车、鲁迅(188—1936)。产品型号中的连接号可以读作“杠”,例如:FA- COM230-50型计算机。

 

  28.外国人名的缩写字母和中文翻译并用时,缩写字母后面的间隔号是中间点还是下脚点?

  外国人名的缩写字母和中文译名并用时,缩写字母后的间隔号是下脚点。例如:D.H.劳伦斯,J.穆尔。

  在有的外国人名里,下脚点的间隔号和中间点的间隔号都会用到。如,罗伯特·李、埃德蒙·S.卡彭特。

 

  29.电影电视剧名能否用书名号?

  《标点符号用法》规定,书名号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但实际使用中,书名号已大大超出了这个范围,电影名、电视剧名就常常用书名号,例如:

  (l)有一次和宿舍的女生去看《罗马假日》……(《南方周末》200年4月7日22版)

  (2)梁从诫直言:电视剧《人间四月天》是对历史事实和文化精神的双重歪曲。(《中华读书报》2000年5月10日第5版标题)

  这种用法已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此外,戏剧、歌曲、乐曲、绘画、雕塑、摄影等的作品名称也可以用书名号标示。书名号的作用已扩大到标示各类作品(包括用文字、声音、图像、动作等表现的作品等)的名称。但我们不能因此而随意扩大书名号的使用范围如将书名号用于产品名、奖品名、单位名、活动名、课程名、会议名等。

 

  30.书名或篇名的简称是不是可以用书名号?

  书名或篇名的简称也可以用书名号,因为它们也是书名篇名,在人们心目中,它们和全称是等价的。书名号的作用是区分书名与非书名,以避免产生误解。有人不用书名号,而用引号,这样一来,引号的负担就太重了。从当前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出版物对书名或篇名的简称是加书名号的。例如:

  (1)1996年6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筒称《用法》)对此并无明确规定。(《语文建设》2000年第2期第15页)

  (2)《现代汉语词典》(1978年)新增收了不少词目……当然,《现汉》的这些情况在修订本中大有改观。(《语言文字应用》1999年第1期第105页)

1.小圆点儿的句号(.)与小圆圈的句号(。)有什么不同?

   小圆点的句号与小圆圈的句号都能用来表示陈述句末尾的停顿。但小圆圈的句号是句号的基本形式,小圆点的句号只是句号的补充形式。小圆点的句号主要用在科技文献及外语文献中,以避免句号同字母o及数字0相混。

 

  2.“但是”之前可否用句号?

    用于“虽然……但是……”“只管……但是……”两种句式中的时候,“但是”之前不能用句号。其他情况下,可以用句号,也可以不用句号,视具体情况而定。例如:

   (1)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废除了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华民国。但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历史任务还没有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

   (2)文化大革命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阶段,总要总结,但是不必匆忙去做。(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3.选择问句怎样用问号?

    一般的情况是,选择项之间用逗号,问号用在最后一个选择项之后。例如:

   (1)是那个年代更适合我们,还是我们在那个年龄上更快乐?(《为卡尔文疯狂》第44页,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

    如果选择项比较短,选择项之间的停顿也比较短甚至没有停顿,选择项之间也可以不用逗号,只在句末用问号。例如:

   (1)你是走还是留?

   (2)他是小王的哥哥还是弟弟?

     如果要强调每个选择项的独立性,可以在每个选择项后都用问号,这时这几个选择项构成一个句群。例如:

   (1)还是历来惯了,不以为非呢?还是丧了良心,明知故犯呢?(鲁迅《狂人日记》)

 

  4.用问号应该注意什么?

    第一,有疑问词的句子不一定都用问号。疑问词也可以用在非疑问句中,所以不能单凭有无疑问词来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疑问句,该不该用问号。下面的句子虽有疑问词,但不是疑问句,所以不用问号:

    (l)我不知道这件事是谁做的,但我猜做这件事的人一定对我们的情况比较熟悉。

    (2)你告诉他我们这里都有什么规矩。

    第二,倒装句中,问号应该放在全句的末尾。例如:

    (1)明天放假吗,张老师?

    下句中的问号用错了:

    (1)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因受贿被判处死刑并伏法后,人们关注着检察机关对那些给胡长清行贿的人将如何处置?(《检察日报》2000年6月23日1版)

 

  5.问号和叹号是否可以并用?

    问号和叹号是两种不同的标点,问号表示疑问,叹号表示感叹,各有各的作用,从原则上说不宜并用。但语言中的疑问和感叹有时有交叉,于是就产生了问号和叹号的并用。疑问和感叹两种语气的交叉主要出现在两种情况中:

    带有强烈感情的反问句。例如:

    (l)“什么?”男人强烈抗议道,“你以为我会随便退出娱乐圈吗?!”(《南方周末》2000年3月17日18版)

    带有惊异语气的疑问句。例如:

    (1)周朴园: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和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鲁大海:开除了!?(曹禺《雷雨》

    超出这两种情况,就不宜并用问号和叹号。

    问号和叹号的并用式有人写做“?!”,也有人写做“!?”。从规范化的角度说,最好能统一起来。因为这种并用出现在反问句和疑问句的末尾,问多于叹,所以专家们建议采用“?!”式。这种由两个符号组成的并用式是一个整体,所以在书面上只能占一个字的位置,而不能占两个字的位置。

 

  6.标题的末尾该不该用句末点号?

   标题位于文章之首,或段落的前面,一般只有一句话,它并不处在句群中,不存在句与句之间的停顿问题,所以,单纯从停顿的角度看,标题的末尾完全可以不用句末点号。但如果这个句末点号与语义的表达息息相关,不用句末点号就会产生歧义,妨碍读者理解,就得用上句末点号。例如:

  (l)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已之所欲,施之于人?(《语文建设》2000年第6期)

  (2)大幅面打印到头了?(《北京青年报》2000年6月21日46版)

  (3)今年太阳晒不得?(《报刊文摘》2000年4月6日2版)

  这三个标题,如果末尾不加问号,就表达一种与作者的原意完全相反的意思。

 

  7.公式、表格的末尾用不用句末点号?

  标点符号是帮助文字记录语言的一套符号,在数理化等自然科学中,遇到公式时,如果这个公式可以用语言读出来,我们就可以按照《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使用标点符号,不同的是常常选用小圆点的句号。例如:如果A>B,B>C,那么A>C.

  在表格中,如果只有数字、单词,末尾不用标点;如果有句子,就应该和一般文句一样使用标点。

 

  8.并列的引语之间要不要用顿号?

  从理论上说,并列的引语之间有停顿,应该用顿号,但是由于各引语已经加了引号,看起来很醒目,不会造成混淆,所以,可以不用顿号。有人愿意用,不能算错,但是以不用为好。例如:

  (1)他说话喜欢用“多”“真”“大”“挺”等词强调语气。

  同理,并列的书名之间也以不用顿号为佳。例如:

  (1)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并列的括号之间也最好不用顿号。例如:

  (1)例(l)(2)(3)都是错误的说法。

 

  9.连词前面可否用顿号?

  用连词连接的词语,中间无停顿时不用点号分隔。例如:“你或者小王来都行。”有停顿时,一般用逗号而不用顿号。下面例句中的顿号都用错了:

  (1)一本书少则数万字,多则数十万、甚至数百万字。

  (2)如果那天下雨、或者我另外有事,我就不能赴你的约会。

  例(l)的顿号可删去,例(2)的顿号可改为逗号。

 

  10.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还是用顿号?

  并列词语间如果没有停顿,就既不用逗号,也不用顿号。例如“他的父母很爱他”,“父”“母”之间就不必用顿号或逗号。类似的例子还有“(公安)干警”“中小(学生)”“(解放军)指战(员)”

  如果并列词语之间有停顿,一般用顿号表示,有时也可以用逗号表示。如果停顿比较长,就用逗号,停顿比较短,则用顿号。停顿的长短写文章的人可以自由选择。一般地说,并列词语作主语和宾语时,中间用顿号或逗号的都很常见;作定语时,中间用顿号的多一些;作状语时,中间用顿号,很少用逗号。

  如果并列短语是多层次的,就要用顿号表示较低层次的停顿,用逗号表示较高层次的停顿。例如:

  (l)最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生活质量的变化、提高,城市和乡村的垃圾不断增加,垃圾处理成为困扰全球的严重问题之一。

  (2)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她都能来上几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