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定律(Murphy's Law)在西方、在管理学界极为盛行,举凡大到世界层次、社会层次、人生层次、工作层次,小到日常生活层次的大小事,几乎无所不能适用。但是,在管理上,我们最多是藉用它的一种启发性的警世作用来提醒我们,而不能把它作为主要原因,因为它很容易成为失败错误所推诿的理由,用来“合理化”一些管理上所发生的不合理与不公义。当人们遇到时事、工作或日常琐事的挫败时,往往会自我解嘲地说:“有什么办法?这是墨菲定律嘛!”这时,我们就应该追究一下所谓的墨菲定律到底是一种巧合,一种魔咒,还是一种铁律?难道真有难以逃避的道理存在,还是我们应该归咎于人谋不臧所造成的责任?我们要从其中的吊诡之处寻求破解或平衡。
让我们先探究清楚,如此盛行的墨菲定律是什么。一种比较通行的说法是,墨菲确有其人,他的全名是Edward A. Murphy,生于1917年,职业是航空工程师。他在1949年参与美国空军一项火箭发射计划,测试一个人的身体对速度增加能有多大容忍极限。测试之一,是用一套16个“加速仪器”装在被验者身体的各部分。这些仪器都各有对与不对的两种装法,果不其然,负责装配的人,却把这16件仪器统统都装错了。于是墨菲先生,就领悟出这个颠扑不灭的“真理”:“凡是可能出错的事,准会出错。”不出几个月,这句话传遍了航空工程学界,成为科技文化里的至理名言,后来自然而然普及成美国人的日常话语。1958年“墨菲定律”的条目,被收入《韦氏大字典》。
我们姑且不论这种说法的真伪,墨菲定律的厉害之处是“它会随着时间的发展与情境不断的演变,持续的扩大解释与适用范围,直至最后变得如此的无所不包”。许多人于是开始错误地衍生运用或不当地去解释墨菲定律,到最后连是不是墨菲定律也弄不清楚。其实,墨菲定律的精髓就在于“越是……,就越会……”这个句式表述中。例如,“凡是可能出错的事,准会出错”(原文:If there are two or more ways to do something, and one of those ways can result in catastrophe, then someone will do it;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方法去做一件事,其中之一会导致大祸,保证有人会做错。),其实就是“越是可能出大错的,就越会有人出错”。后来在其他科学定律中墨菲定律开始有了新的推论:“大凡事物,听其自然,就会每况愈下”(Left to themselves, things tend to go from bad to worse),这与海尔的“球体斜坡理论”(“球体斜坡体理论”在海尔集团被奉若神明,大家称其为“海尔发展定律”,意思是,企业在市场上所处的位置,如同在斜坡上滚球,它受到来自内部员工的惰性以及外部竞争而形成的压力,如果没有制动力,就会不断下滑,如果没有牵引力,球就不会上升;制动力就是强化内部基础管理,牵引力就是创新能力)或“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出一辙,它其实就是“越是不盯紧点,就越会每况愈下”。
其他墨菲定律的衍生,例如:“如果你自己觉得很得意,别忙,你的感觉很快就会成为过去”(If you're feeling good, don't worry, you'll soon get over it),其实就是“越是得意的,就越会快速失意”;“抄近路是两点之间最长的距离”(A short cut is the longest distance between two points),其实就是“越是贪图快速的,就越会花更多时间”(也像俗话所说的“欲速则不达”的意思类似)。既然我们已找出墨菲定律的文字逻辑就在“越是……,就越会……”,那么它在管理上有何启发呢?它可以协助我们及早进行风险识别,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来进行风险管控,因为墨菲定律告诉我们,组织中, “越容易忽略的作业细节,越难解决的棘手问题、越重要的关键、越输不起的订单、越得罪不起的客户、越需要现金周转的时候、越不能流失人才的节骨眼,……” 它们就“越会出问题掉链子”。
组织须必须通过风险管理体系来实现风险管控的要求。在组织的营运过程中,风险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无所不在,它们像病毒一样无法回避且防不胜防。而由于组织庞大、管理层次众多和经营方向多元,势必使得对风险的嗅觉敏感度降低,造成风险识别的匹配能力下降。其实要开展风险管理的机制并非复杂的难事,它的精髓主要包括三个步骤。
步骤一:风险识别
组织存在的风险极其多样,包括环境风险、策略风险、财务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营运风险、信息技术风险、授权风险与操守风险等等。有经验的管理者或是稽核人员,虽然具备风险识别上较高的能力,然而墨菲定律告诉我们,“越是有经验的管理者,越会犯下疏忽的大错”。
步骤二:进行风险评估(风险矩阵)
建立分别以“对企业的冲击风险影响度”及“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为纵轴和横轴的矩阵,并以0到10为范围,0代表最低,10代表最高,然后自右上(纵轴横轴都高)往左下(双轴都低)开始排定风险的重大性顺序。
步骤三:设定风险承担能力指数与行动计划
将通过步骤二识别出来的风险的纵轴乘以横轴所得的评估分数,即为该项的风险指数,再按其指数高低排定的顺序,拟订行动计划。
企业经营体质的健康与否,和人体的健康状况极为类似,人会从健康恶化到疾病,不及时医治会再恶化乃至于导致死亡;企业也会从管理黑字恶化到赤字,不施以正确管理手段,也会逐步恶化乃至歇业倒闭。所以,除了要善用风险管理体系来实现风险管控的要求以外,也必须时时诊断企业的健康状况,及早发现问题,及早解决问题。许多企业漠视了刚开始出现的业绩退步、预算跳票等现象,也就同时轻忽了它们背后所潜在的更大更可怕的危机与风险,包括管理与执行能力的涣散、质量管理的漏洞、价格昂贵却依然没有办法获利、业务人员怠惰却又集体跳槽、新产品的研发一再延后却仍不断暴增研发成本等等,它们都在一步步腐蚀企业的竞争能力。这些的风险如不及时改善,轻则付出昂贵的机会成本,重则导致公司经营危机。当企业发生任何一个不合理征兆时,就必须追根究底、找出症结,采取有效的对策,才不会野火燎原,最后一发不可收拾。
亚洲首富李嘉诚及众多企业家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都非常重视失败因素的管控,愿意将九成以上的时间,花在诊断并找出可能影响成功的失败因素防范上,这是具前瞻性规划的成功模式。全球金融机构在2009年这一波金融海啸当中,许多逃过这次劫难的金融机构,其实并非因为它们做好了应该执行的风险管理,而只是因为保守到一味规避风险,所以幸运逃过一劫。这样因噎废食的做法(不知风险而躲过,是幸运;深知风险而管理得宜,是策略选择—两者截然不同),距离真正的管理风险,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如果能认真地分析报表,善用走动与实时管理,了解客户实际销售及库存数量,时时关注竞争对手的策略,立即更新对销售预测数字的判断,你就很可能会体会到企业的人才、产品、服务与资源等要素,或许已发生不合理的配置,如果视而不见,未来就会岌岌可危。
总之,身为企业高层的管理者,你的投资人、股东、董事会、老板,绝对没有兴趣听你说一套归咎于墨菲定律的理由,管理者始终会因其疏失所犯的错误,被冠上人谋不臧的骂名。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则无患;见微知著,未雨绸缪的风险管理,才是经理人的天职与努力方向,也才能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