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卡拉扬:贝多芬第三(英雄)交响曲

 悠然一笑. 2011-06-01
 

图片


贝多芬第三(英雄)交响曲

降E大调第三(英雄)交响曲 作品55号
演奏乐团:Berliner Philharmooniker/柏林爱乐乐团
指 挥 :Herbert von Karajan/赫尔伯特.冯.卡拉扬
唱片公司: Deutsche Grammophon?
唱片编号:DG 429 037-2
出版时间:1963 年
 
专辑介绍:

不论是指挥、乐团或是录音效果,卡拉扬与柏林爱乐在1962年录制的贝多芬交响曲全集被英国《留声机》杂志认为是最杰出的版本之一,而在卡拉扬的四版贝多芬交响曲全集中,这也是最迷人的一套,它同时具备了洗练高雅、锐利的情感与慑人的张力。
这款录音由DG著名录音师 Gunter Hermanns操刀在柏林那稣基督教堂录制,效果相当完美和自然,整体平衡饱满,木管的音色温润光滑,堪称卡拉杨全盛时期的代表作,也树立了当时模拟录音的典范。

在罗斯小酒店的鱼宴上,贝多芬的诗人朋友克利斯朵夫.库夫纳问他,八首交响曲(此时,第九交响曲尚未创作)中,他最喜欢哪一首?
贝多芬大声说道:“啊!哈!《英雄》!”
“我还以为是c小调(第五)呢,”诗人说。
“不”,贝多芬坚决认为,“《英雄》”。

后世同意了贝多芬的看法,有些人甚至把《英雄》放在他的作品的首位,在第九之上。贝多芬对《英雄》具有特殊的情感是有着音乐以外的原因的。

《英雄》的末乐章是根据贝多芬曾在四首不同的作品中的用过的一个主题写成的.第二首是一套短小的“乡村”舞曲。第二首是他的舞剧《普罗米修斯的造物》。这个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人物公然反抗神的禁令,把火从天上偷到人间,带来了温暖,光明,智慧。他就是贝多芬舞剧的中心人物,在这里,他把这个主题用在终曲之中.他又把它作为基础用在他所谓的《英雄》钢琴变奏曲中。我们在《英雄》交响曲的一些变奏——全曲的精粹章节中又第四次遇到这个主题。

贝多芬在1803年和1804年初创作他的第三交响曲时,他心目中有着最伟大的英雄——对贝多芬来说,这个人似乎是现代的普罗米修斯:拿破仑.波拿巴.因为,到那时为止.拿破仑似乎仍然是英雄的年青天才,他的流星般的战迹使他成为法国大革命在军事上和政治上的主要捍卫者。法国大革命所宣传的“自由,平等,博爱”不仅是为了法国,也为了全人类。当他领导革命的军队打击法国的外来敌人(他们希望扑灭革命)时.拿破仑仍然被普遍地当作伟大的救星来崇拜,把他看作旧时的暴政和传统的束缚的掘墓人。很明显,当贝多芬构思他的革命乐谱时,这种理想在他的想象中起了作用。

1804年春,这部划时代的作品完成了。通过驻维也纳的法国大使馆的安排,这部交响曲被送到法国。全部总谱准备就绪,在扉页的上端写着“波拿巴”(Bonaparte),下端写着“路易吉.范.贝多芬” (Luigi van.Beethoven),只有这两个名字,其它什么也没有。但在一个晚春的日子,贝多芬的朋友李斯告诉他,拿破仑已经自封为皇帝。贝多芬闻讯大怒,喊道: “难道他也不过是个凡夫俗子,现在他也要来践踏人民的权利,只沉溺于个人的权欲。他也要把自己放在所有的人民之上,当一个暴君,”他当着李斯和另外一个朋友,也是一个可靠的见证人的面,走到桌前,把扉页从头到底撕成两半,掷到地上。

他给这部交响曲取了一个新名称: 《英雄交响曲》, “为歌颂对一位伟人的纪念而作。”因为,贝多芬所仰慕的拿破仑已经死去。过去,贝多芬把他看作自由的象征.如今,这部交响曲重新题辞,献给驾乎任何象征之上的自由精神。

贝多芬亲手写的总谱已不复存在,但他自己用的总谱(这是别人抄写的,贝多芬指挥时用的就是这份,其中有许多贝多芬亲手作的修改和增添)却保留了下来。扉页上原来用意大利文写的字样是:

Sinfonia Grande 大型交响曲
intiolata Bonaparte 取名波拿巴
del 作者
Louis van Beethoven 路易吉.范.贝多芬
在写得很漂亮的意大利文字迹下,贝多芬用大字写了“根据波拿巴而创作” (GESCHRIEBEN AUF BONAPART)的铅笔字样。贝多芬的字虽已擦去,但现在仍依稀可见。第二行由抄谱人写的“波拿巴”的名字,显然由于他情绪激动,用力过份,在擦抹时留下了一个破洞,这个充分说明问题的残缺扉页,以及用它覆盖着的经常翻阅标注得很多的总谱至今仍可在维也纳音乐之友博物馆的藏书室里看到。

这部作品曾在罗布可维兹亲王的宮殿里举行的私人音乐会上演出过几次,其中至少有一次由贝多芬本人在1804年9月指挥过。到1805年4月7日才在维也纳剧院举行的第一次公开演出,也由贝多芬指挥。大多数关于《英准》的早期评论都是抱怨它过于冗长以及贝多芬故意制造出来的混乱的风格和曲式。但在重要的出版刊物上也有对它热情支持的评,因此,那种认为起先无入识出《英雄》伟大之说略经调查研究就站不住脚了。


曲目:

I. Allegro con brio
第一乐章:有活力的快板

II. Adagio assai
第二乐章:很慢的柔板(葬礼进行曲)

III. Allegro vivace
第三乐章:活泼的快板

IV. Allegro molto
第四乐章:很快的快板




卡拉扬:贝多芬第三(英雄)交响曲 - kklaodai - kklaodai的博客


制作:chenyuu   改编:kklaodai



 
 
 
 
 
 
 
 
图片

 

       说道贝多芬的这部《第三“英雄”交响曲》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拿破仑。在十九世纪初,欧洲大陆最风云的人物当属这个法国人,从某种程度上,你甚至可以把拿破仑当作这部鸿篇巨著的主角。当然,也不能完全那么理解,且听我慢慢说来。文章的前面我就提到过,贝多芬十一岁的时候就因为热爱音乐而辍学了,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学习新知的机会。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他很早就接触了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20岁不到的时候,贝多芬进入波恩大学学习过一阵子伦理哲学,当时也正逢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时期,“自由、革命”的口号充斥着校园,作曲家从那时起就打心眼里向往这种精神和宗旨,并逐渐成为贝多芬的一种人生理想。就此,他成为了一个时刻关注革命、
向往自由的人。在去维也纳学习、落脚并且稳固地位以后,随着自己的名气越来越大,他经常来去于皇室、权贵的“高雅”圈子中。即便如此,贝多芬骨子里面那种崇尚革命的理想,依然时刻让他对自己生活的这个社会感到极度不满。可见在贝多芬身上有一种不被“不公平”社会所同化的可贵精神,这也是我非常敬佩他一个理由。而这种精神也逐渐渗入了贝多芬的音乐作品中,所以后来有人称他为“革命音乐家”。向往自由的音乐大师,从法国大革命中看到了“自由”的曙光,同样他又从一个法国军人身上看到了“共和”的希望,那个人正是一代风云人物——拿破仑.波拿巴。拿破仑向欧洲封建帝制发起了最强烈的冲击,并且几近获得成功。所以贝多芬一度把拿破仑视为偶像、英雄乃至神的化生。就是在这样一个情形下,1798年的时候有一位非常赞赏贝多芬音乐才华的法国将军登门拜访他,而交谈间贝多芬也表达了对拿破仑的敬重,所以那位将军便提议,是不是可以写作一首名为“波拿巴”的交响曲,贝多芬自然欣然应允。但是直到1803年,距离上一部《第二交响曲》一年不到,贝多芬才开始正式写作这部策划已久的交响曲。这年夏天,作曲家来到维也纳郊外杜布林中的一个葡萄园,在一间农舍中开始了创作。宁静的田园几乎与世隔绝,就在这样的封闭环境下,一部大作悄然问世。《第三交响曲》的篇幅大大超越了前两部,最终长度是仅次于《第九交响曲》的超长作品,而在艺术成就上也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这个我们等一会儿再说。因为此时,发生了一个变故——拿破仑背叛了革命。
       熟悉世界历史的朋友都应该知道,拿破仑推翻了法国封建王朝之后,并没有实行人们期盼已久的“共和”,而是重新恢复帝制,自己当上了皇帝。更加丑陋的是,在加冕典礼上他自己为自己戴上了皇冠。这种背叛革命的行为,使得所有向往自由的革命志士痛心疾首。而这个消息传到贝多芬这里的时候,作曲家已经完成了《第三交响曲》的创作,并且特意命名为《拿破仑.波拿巴大交响曲》,还恭恭敬敬地写了献给拿破仑的题词。此刻,当得知拿破仑如此卑劣的行径之后,简直无法表述自己当时愤怒的心情,贝多芬冲动的撕下了写有题词的交响曲总谱首页,大骂拿破仑是“凡夫俗子、野性暴君”。经过了这次打击,贝多芬对拿破仑的好感似乎一下子烟消云散了,据说为此还病了一场,所以也就耽误了《第三交响曲》的发表。一直到1804年4月才在维也纳第一次上演,1806年总谱出版发行,而这部曾经是为拿破仑“夺身定做”的交响曲标题也被改为了“《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大人物而作”。后来有人分析说,虽然拿破仑不再是贝多芬心中的“神”,但是在某些方面贝多芬依然尊重他。虽然拿破仑背叛了革命,《第三“英雄”交响曲》的主角似乎一下子从“伟人”变成了“叛徒”,但是这丝毫不能掩盖这部作品的伟大。虽然这是为拿破仑而作的交响曲,但是其中到处洋溢着贝多芬向往自由,向往革命的精神。这部长达40多分钟的作品,可以说塑造了一群为革命理想而奋斗的英雄雕像。曲调中时刻洋溢着战斗的气息,自由的理念。我不想花过多的笔墨去逐个乐章的描绘,因为这部作品的内涵应该是广义而非狭隘,应该是宏观而非微观的。包括专业乐评家都对很多细节持不同的意见和看法。但不可否认的是,《第三交响曲》中崇尚的英雄主题、自由气息,是这部交响曲给后人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第三交响曲》总是给我一种永不放弃的精神激励,黑暗中一缕英雄的旋律,整个乐团就立即接竿而起,鼓励人们不放弃自己的志向。——权衡桂籍 注)
      贝多芬曾经说过,《英雄交响曲》是他最钟爱的作品之一,不难看出这部交响曲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事实上,最初公演的时候,它并没有受到听众乃至当时同仁们的广泛认可。为什么呢?因为《英雄》的与众不同!正是在这部大作中,贝多芬完全发挥出了属于他独特个性的非凡艺术气息,无论在乐章的编排上还是在旋律的构造上,他都完全突破了以往莫扎特、海顿所开创的传统模式,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而这种艺术构思的来源,可以说恰恰来自作品主题所蕴含的“自由、革命”精神!真是偶然中的必然,必然中的偶然!作品将法国大革命这场人类历史上永载史册的大众运动,以及其中涌现出来的风云人物用交响曲这一艺术手段进行了记载、加工乃至升华,所以不得不承认《第三“英雄”交响曲》注定将是名垂青史的!也正因为这部作品,贝多芬的交响曲风格开始趋于成熟,也走入属于他自己的轨道,一部又一部更加精彩的作品在作曲家的心中孕育、产生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英雄》!一个里程碑!

                                                                                         (转自古典音乐沙龙,谨向文章作者致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