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的第三种悲剧——三国人物之荀彧

 昵称1376565 2011-06-01

 
    三国,那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当问及最喜欢谁的时候,每个心中都会有着自己的答案,而对于我来说,最喜欢的人是荀彧,这是个带有悲情的人物。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万念俱灰和踌躇满志。而荀彧却是这两种悲剧之外的另一种,对于他来说,理想是很坚定的,当他获得成功时,他时刻都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从不居功自傲,但当他眼看就接近自己的梦想时,却发现自己走在一条与理想背离的道路上,无可奈何,而他又无法忘却自己的理想,关于他的死有很多种说法,有说他抑郁而死,有说他被曹操赐死,有说他被杀死。可不管哪种,可以肯定的是,那时他的心已经死了。

荀彧,他谦让有节,沉稳简朴,正直而才华出众,他心存社稷,他最早跟随袁绍,但见袁绍“终不能成大事”,就投奔了曹操,虽然曹操当时的实力还很弱,但在荀彧的帮助下迅速壮大,可谓如鱼得水。在经济上,他大力支持推行屯田制度,帮助曹操掌管朝中事务,使曹操经济实力不断壮大,并为曹操筹备了战争所需要的粮草,这时他像萧何。在政治军事上,他为曹操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划,最有名的是献计曹操迎献帝,使曹操一直处于奉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优势,占据了主动权。他还为曹操制定战略方针,军国之事大都由他调度筹划,打谁不打谁,先打谁都打谁他都为曹操想好,并为曹操镇守大本营,让他很放心让曹操可以很专注于眼前战争,不必担心根基不保。曹操虽然是英雄,当英雄也会胆怯也会退缩,英雄也需要鼓励。当面对实力更强大老大哥袁绍时,打嘛怕打不过,投降又不甘心,此时荀彧站出说袁绍必败,而曹公必胜,虽然“五胜五败说”是艺术家的妙笔生辉,但荀彧确实给曹操分析能打败袁绍的原因,这让曹操精神大振,信心大增,当即拍岸:“袁绍说个鸟,揍他。”而在官渡僵持不下时,曹操有点坚持不住,写信跟荀彧说:“你看,打了这么久了,我都快没吃的了,要不我们退吧。”荀彧当即回信:“你快顶不住,敌人更顶不住,你只要再忍忍,敌人的破绽马上会暴露出来,你就可出奇制胜,你现在要是退了,从此也就没戏了。”有了荀彧的激励,曹操选择了坚持,事情的进展一切如荀彧所料,曹操最终取得了官渡之战的大胜。正是这样,荀彧虽然不随军出征,但关键时刻荀彧总能通过书信为曹操输送一道道良策,可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时他像张良。荀彧还善于为曹操举荐人才,曹操手下出名的谋士、政要大多都是荀彧推荐来的,像戏志才、郭嘉、陈群、杜畿、司马懿等。

可在经历了一段蜜月期后,曹操与荀彧在政见上产生了巨大分歧,这是让很多人不解的,为什么曹操进位国公、加封九锡荀彧这么反对?汉王朝已经名存实忘为什么荀彧还这么维护?有人说,是荀彧愚忠,忠于一个没落的王朝。我不见得,荀彧若是愚忠,在曹操常年外出征战时,他完成可以拉拢更多的势利站在献帝这边,而他没有,而是一直与献帝保持距离,完全效忠曹操,在董承等人发动政变想除掉曹操时,他还帮助曹操铲除叛变。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既然荀彧忠于曹操,又为何这么反对曹操加封九锡,若是由于忠心汉朝,又何必辅佐曹操,这岂非自相矛盾吗?这要从荀彧提议曹操迎献帝说起,他向曹操指出:当年晋文公纳周襄王,从而使得百官侯爵相从,汉高祖东伐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播越,将军首倡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能远赴关右,然而曹公还是派遣将领冒险前往,与朝廷联络。虽然力不能及,但是足以昭示您的心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汉室,这就是将军您起兵讨逆匡复天下的志愿啊。现在圣驾无处可居,义士有存本之思,百姓感旧而增哀。正是因为在这种危难的时候,将军才应该迎奉圣上以从民望,这是大忠,而您的这种义举会使得众多的天下豪杰所佩服,这才是您安定天下的大略啊。从这可以看出,荀彧是与拯救天下为自任,一开始他认为曹操是那个能帮助他实现安定天下远大抱负的人,他为此鞠躬尽瘁,他也触摸到了自己的理想,他为曹操制定的战略方针经实践证明是对,一开始袁绍为什么强大,因为袁绍祖上是汉朝的四世三公,所以能人志士都归顺他,而后来曹操迎奉献帝后,大家又都归顺曹操,曹操变得越来越强大,还灭了袁绍,他更坚信这是一条救国之路,而他没想到曹操变了,曹操的个人野心变大了,裴松之认为荀彧一生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为魏倾汉,其晚年改节忠汉,盖出于愧疚之心,才反对曹操进魏公。对于裴松之的这个观点我是很反对的,荀彧就是那种很执着的人,他不会变,他始终都坚守着自己的理想,不放弃,正是他坚持认为曹操应该走晋文公的道路,汉王朝虽然名存实忘,献帝只是个摆设,但是汉朝的人心还在,而此时曹操刚从赤壁上败下来,国力大损,时局已初步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要想早日完成统一大业,必然要采取一系列正确的军事、政治策略和手段,而天下民心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曹操在此时晋位国公,要加九锡之尊,仪仗和起居要与天子等同,也许天下人就会相信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的形象,必将成为众矢之的,必失民心。他害怕曹操成为第二个王莽、董卓,使天下陷于混乱之中,他不想成为王莽第二的帮凶,因此,他极力反对曹操进魏公加九锡,从此两人有了分裂,曹操也不再信任他,他感觉自己走在一条与理想背离的道路上,很痛苦,而他又无法改变这一切,他不再为曹操卖力,消极度日,心情压抑苦闷自不待言。《三国志》上,荀彧是抑郁患病而死,而更受文学戏剧青睐的一种死法是曹操托人送给荀彧一只食盒,打开后空无一物,荀彧明白了曹操的用意,遂服毒自尽。这种死法看起来很有艺术,也很合理。对于曹操来说,肯定是要晋位公王的。赤壁之战后,曹操很清楚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实现统一了,更重要的是他也可能感觉到自己身体支持不了多久,他必须想他死后的问题,他的霸业需要有人来继承,只有进封公王才能世袭爵位,大权不会旁落他人,由于曹操长期远征在外,后方调度全由荀彧,他在整个曹氏集团都是有着无可替代的影响力,有荀彧极力反对,曹操是无法顺利进封魏公的,而要让荀彧不反对只能是让他消失,死人是不会反对的,但曹操也不能公开杀荀彧,所以只能用这种含蓄的方法。但这种极具戏剧又很合理的说法在我看来不一定是真实的,很可能只是坊间传说。

总之,不管怎样,荀彧这样一位才德具备有理想很执着之士,未能实现他自己平身的夙愿,不能像张良那样名重千古,不可不说是一种悲剧,让人惋惜。

 同步载自:http://user.qzone.qq.com/424439007/blog/130686360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