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虽然对于现代人来说,其远不及诗词、散文、小说那样脍炙人口。但在古代,特别在汉唐时诗与赋往往并举连称。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随着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提倡白话文,写赋的人已经很少了。近年来,随着文化的繁荣,国学的兴起,一批文坛志士重新挥笔作赋,赋坛逐渐繁荣起来,涌现出一大批赋坛名家,同时也创作出一大批思想内容健康,艺术性很强,以歌颂祖国大好河山、讴歌改革开放的赋作。
辞为楚声,赋谓汉章。辞赋文体,语句华美,对仗工整,气势磅礴,最宜颂盛世,歌太平。赋的兴起和兴盛有赖于当时的帝王将相的推崇。“赋”字用为文体的第一人应推司马迁。真正把自己作品称为赋的作家第一人是司马相如。赋自诞生之日便带有浓厚的文人气息。西汉时期解读辞赋成为一种专门学问。因此,汉代的文人也以辞赋家居多。
赋的特点:
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在两者之间,赋又更近于诗体。一般一来说,诗大多为情而造文,而赋却常常为文而造情。诗以抒发情感为重,赋则以叙事状物为主。清人刘熙载说:“赋别于诗者,诗辞情少而声情多,赋声情少而辞情多。”
从赋的结构、语言方面看,散体、七体、设论体、及唐代文体赋又都比较接近于散文,有的完全可以归于散文的范畴。赋的似诗似文的特征,与现代文学中的散文诗有些相像。它主要有三个特点: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排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
赋的种类:
赋的种类很多,除以时代划分为大赋(主要为汉代)、骈赋(主要为南北朝)、律赋(主要为唐代)、文赋(这要为宋代)之外,从内容、形式、长短等方面划分:骚体赋,这种赋主要是在体制上模仿“楚辞”,并且以名为篇的作品。还有俗赋、咏物小赋、七体赋、刺世小赋、连珠体等。还有些本属赋体,或接近赋体的,但不以赋命名者。如称“檄文”的,像骆宾王的《讨武檄文》。称“序”的,像王勃的《滕王阁序》。称“铭”的,像刘禹锡的《陋室铭》。称“颂”的,像刘伶的《酒德颂》。称“箴”的,像扬雄的《酒箴》。称“祭吊文”的,像李华的《吊古战场文》、韩愈的《祭十二郎文》。称“辞”的,像陶渊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