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顿丘名实浅考

 wr-ll 2011-06-13













西顿邱旧迹(图片来自网络)




    吾村名西顿丘,自古丁兴业旺,贤良辈出,更以文风兴盛播誉海右。曩时尝以“顿丘”之名询诸族中长老,多乏详明。自此,暇时披读,每有留意,现就积年浅知贡拙于下。前为释名,后为考实。

何谓顿丘?前人对顿丘之意多语焉不详,颇费索解。《尔雅》曰:“山一成谓之顿丘”。《释名》谓:“一顿而成丘,无高下小大之杀也。”《说文》释:“丘,土之高也,非人所为也。”因此,“丘”释作小土山,应无歧意。“顿”作何解,遍查典籍文献,尚难定论。然就《尔雅》、《释名》所指,顿丘应指山形初成,海拔极低,地势平缓之土质丘陵山地。此说似可成立。

顿丘之为地名,成于何时?《尚书大传》曰“(舜)贩于顿丘,就时负夏”,此为顿丘之最初记载,故知舜时已有顿丘。《竹书纪年》载:“晋定公三十一年,城顿丘。”故以顿丘名城邑应不迟于晋定公三十一年(公元前481年),此时乃春秋末叶,距战国时期仅四年。

顿丘所指为何地?检诸文献方志,所指约略有三:一在今河南省清丰、浚县一带。春秋时顿丘为卫邑,《诗·卫风·氓》有“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句,《帝王世纪》曰:“颛顼葬东郡顿丘城南,广阳里大冢者是也。淇水又北屈而西转 ,径顿丘北。”故最初之顿丘应在淇水以南。舜贩于顿丘,应指此地。史载西汉置顿丘县,属兖州东郡。王莽时改名顺丘,东汉复名顿丘。西晋泰始二年(公元266) 置顿丘郡,治顿丘县。《宋书·州郡志》载,“顿丘,二汉属东郡,魏属阳平,晋武帝泰始二年,分淮阳置顿丘郡,县属焉。”可为佐证。北齐郡县俱废,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复置顿丘县,属魏州。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以顿丘为澶州(今河南省濮阳市)治所。唐贞观初年,州废,顿丘县仍属魏州。唐大历七年(公元772年),复为澶州治。后晋天福三年(公元938年),置顿丘镇。以上所指顿丘即在今河南省清丰、浚县一带,现今浚县淇河畔尚存顿丘村。一在今安徽省来安县一带。东晋时侨置顿丘郡 ,属北徐州。《晋书》载:“元帝渡江之后……是时,幽、冀、青、并、兖五州及徐州之淮北流人相帅过江淮,帝并侨立郡县以司牧之……又置顿丘郡,属北徐州。”可为左证。东晋安帝时又设顿丘县,隶雍州秦郡,后废。其治所在今安徽省滁州市,现今安徽省来安县施官镇尚存顿丘村、顿丘山。一在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境内。史载此地西周属谭国,春秋入齐,西汉属土鼓县(今章丘市明水镇),西晋废土鼓县。西晋末年,黄河流域战乱频仍,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北方流民率多渡江南逃,晋成帝在京口(今镇江)一带侨置南兖州、南青州等安置北民。《宋书·州郡志》载:中原乱,北州流民多南渡,晋成帝立南兖州,寄治京口。时又立南青州及并州。武帝永初元年(年),省并并南兖。……南东平郡领范、蛇丘、历城凡三县。东晋义熙五年(409年),大将刘裕领军北伐,在青州、兖州、徐州等地重建汉族政权,中原汉族民众大量流入。刘裕建宋后,在济南一带侨置东平原郡、东清河郡、广川郡。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又在济南侨置并州太原郡,孝武帝又增置东魏郡,济南郡升格为齐州,治所在历城(今济南),州辖济南郡、东平原郡、东清河郡、广川郡、太原郡、东魏郡等六郡廿九县,其中东魏郡下辖蠡吾、顿丘、肥乡、聊城、卫国、博平、安阳、东魏、临邑等九县。《山东通志》载:“顿丘县故城在县(指章丘县)西七十里,赵山之北.刘宋侨县,魏封窦瑾为顿丘卫国侯,今三顿首庄。”《续山东考古录》载,济南府章丘县“西南五十里,鸡山西,有东西南三村,皆指顿邱,俗讹顿首庄。盖刘宋两县治,一郡治,后魏并作一县也。”可见顿丘县治所,即今历城区孙村镇西顿邱, 东顿邱,南顿邱一带。故知安徽、山东之顿丘为东晋、南朝侨置郡县而得名,皆属后出。天津市武清区东蒲洼街道现有大小顿邱村,未详其由来

另,清雍正时因避孔子讳,以“邱”代“丘”,故现今以顿丘为地名者多“丘”“邱”通用,尤以民间为甚。

典籍方志所载,千头百绪,抵牾交错,加之不佞学浅,难免错讹,幸有方家垂教为盼。

             丁亥小暑后学王瑞于唧泥山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