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修已与说话艺术

 蜂采百花书屋 2011-06-14
修已与说话艺术
作者:彭宗德 文章来源:工程训练中心 点击数:834 更新时间:2010/6/17 10:25:00         ★★★

感谢学校党校的安排,感谢你们给了我们这次难得的机会,在让我们学多很多管理知识、了解学校很多相关情况的基础上,让我们这些难以静下心来研究个人修养、研究哲学的人,再一次将注意力,放到了个人修养与管理哲学方面。

有感于刘校长的领导干部个人素质总结:修已、安人。

在儒家思想中,修身(即修已)与治国、自我管理与国家管理是密不可分的,儒家把管理者的自我管理看作是一切管理活动的起点,由此可见,“修已”对于一名领导干部来说是何等重要。但是,如何“修已”呢?“修已”主要在那些方面呢?儒家经典《大学》提出的融修身与治国于一体的简明公式,即“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一些大道理,与我们的实际工作、生活有一定距离。个人认为,作为一名中层干部,修已可以理解为提高个人修养,包括:人生观、世界观,以及讲话(说话)方式、工作方式、为人处事的方式这些个人素质的修养等。

一提起个人修养,又想到讲话艺术。刚参加工作时,由于辅导员工作岗位的需要,经常研究一些个人修养问题;到机关工作后,沉溺于纷繁的事务性工作,再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满足自己的“雅兴”;目前,到基层工作后,越发感觉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其中,感触最深的当数与“讲话艺术”等同的“说话艺术”。暂且不论“讲话”与“说话”的关系,仅当是涵义近似,表现场所不同而已。个人从未怀疑,讲话是一门艺术,说话更是一门艺术;说话艺术是个人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说话是反映领导者综合素质的一面镜子,也是下属评价领导者水平的一把尺子;它不仅影响同事关系、班子团结,也直接影响工作成效,甚至影响到所在单位的发展。

说话艺术相信已经有人总结并形成成条目了,但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个人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一是要到什么山唱什么歌。以前当辅导员时,出于对学生的爱护,对学生的说话口气非常温柔,处处给学生讲道理,教会他们去怎样认识问题、处理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尽可能地指出判断依据,让他们自己去判断行还是不行,基本不说“NO”。到机关工作后,慢慢发现说话方式和要求有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对来办事要求解决问题的人员就必须给个明确说法,“行”还是“不行”,不清楚的必须请示,特殊情况可以商议,但绝对不能有模棱两可的意见,让他们自己去判断;如果“行”告诉他们应该怎样办,有什么程序和手序;如果“不行”,就准确地告诉他们,什么文件、什么规定“不行”;当然,对于一些可能有较大影响的事件,即使不行,也要向上汇报,妥善处置。到基层单位工作后,已经体会到,说话的方式又必须改变,所有的“话”必须围绕教学科研工作来说。从思路上来说,教学工作需要的就是“行”,即使文件、规定中已明确“不行”的,也得想办法解决;相反,教学工作不需要的,就是“不行”,再“行”也“不行”。想一想,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二是要把握好说话的角度。生活中的大多数人都喜欢听赞扬的话,喜欢别人的赞美。作为领导来说,该批评时不能客气,更多的时候,还是要学会赞扬,学会通过赞扬来调动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理论上来说,多谅解、多鼓励肯定是正确的,作为一名管理者,能让下属每天都高高兴兴地来,积极、高效地工作,心情愉快地离开,那是谁都努力追求的事情,但有时候也很难做到。可以想象,赞美别人也是一种学问,如果你赞扬得体,抓住了关键,一句话就会把下属的情绪和积极性调动起来。当然,象我这种长期在机关科室工作的人来说,嘴笨、反应慢,要学会赞美别人,也不是容易的。有人说:要赞美别人,脑子必须活络,得会使用哲学,善于在对方身上全方位找到长处,多角度发现成绩。甚至还举例说:如果单位取得了优异成绩,就应该真诚地说,是下属工作努力,集体奉献的结果,要表现出与已关系不大的风度来,这一点,我估计都能做到;如果没有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或一年下来,业绩平平,找不到可圈可点之处,就应该说,是自己工作不好,没领导好,同志们已经很敬业了,已经把工作做到最好程度了;如果单位里不出事故,就说是下属抓安全防范政绩实出,堪称楷模;如果单位出了事故,就说下属在事故处理上坚决果断,雷厉风行;如果下属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就说下属业绩突出,实至名归。总之,在下属面前,要找到各种由头来表达的赞美之情,让下属感到舒服、满意。这些例子有些极端,工作中不可能都去那么做,至少我还没做到;但我想,这也应该是一种思路,那就是把下属往好的方面想,多给一些赞扬,以此鼓励他们去做得更好。

三是要说话要做到言之有物。所谓言之有物,就是领导者在下属面前讲话,不能空话连篇,套话成堆,要尽量做到实话实说,让大家能经常从领导者的讲话中,能获取一些新的有效信息,能听到一些新的见解,能受到一些新的启发。我也和普通大众一样,经常听会,经常在台下当听众,非常非常不愿意或反感听那些空话、套话,所以当我在发言或讲话的时候,我就非常注重与实际工作的结合,尽可能言之有物,但往往的结果是,给人一种“不能讲”、“对工作思考不够”的印象。虽然如此,个人认为,还是必须坚持不讲那些空话、套话。

四是不能官气十足。个人感觉,领导者在下属面前讲话,需要点作为领导的气势(也可算作官气),不能太随意,否则,会给下属一种工作不认真,工作没有魄力的感觉,于工作不利。但是,也不能官气十足,信口开河,拿大话来压人,讲道理时搞空对空,甚至条理不清、语无伦次。应注意情理相融,通情达理,多讲些大家眼前最关心的问题、大家心里最想的问题;讲道理时要与下属的思想、工作、生活等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力求以理服人,尽可能做到言之有味;最后是一定要提前准备,理出大致条理后再讲,以让人感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最高境界是领导者在下属面前讲话时,语言要带点甜味,要有点新意,要有点幽默感,小平同志有一句话大家耳熟能详,“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这话说得形象生动,意味十足。当然,想一想,上面这些还都是理论上的;要求别人肯定容易,自己做起来,就只能算是一个努力方向了。

上述提及的说话中应注意事项,仅仅是个人认为较为重要的几个方面,其中,有我自身的一些感受,也有一些理论层面的要求。我想,说话是谁都可以说的,但能否说好,能否收到应有的效果,那就涉及说话艺术问题了。把话说好是一门学问,如何在工作生活中,把握好说话的艺术,也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研究的问题。在此一味地强调说话的艺术性,可能是因为我自己不善言谈、不会讲话之故,但不管怎么讲,对于一名管理干部(更不用说领导干部)来说,加强个人修养,特别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包括权力观、地位观,把握好说话艺术,这是我们开展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我们当好领导、带好职工、建设和谐单位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希望能以此共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