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对《关云长》很失望
一路上,儿子都是兴冲冲的,因为他今天终于可以卸下那重重的书包,和我一起去看电影《关云长》了。
买到票,我让他去换免费停车证,OK,儿子顺利地拿到了一张卡,有了它,我们可以免费停五小时,儿子幽默地说:“爸爸,看来我们可以看两场了”。我笑笑,摸着他那圆圆的脑袋,让他小心保管,不要丢失。儿子很听话,连尿尿时都小心翼翼摸摸口袋。
儿子对这部电影很失望,因为影片中的关公与他从故事里听来的大相径庭,因此当儿子走出影院时显得比较沮丧。我们乘电梯来到地下车位,儿子坐在旁边还在叹气、抱怨。但我提醒他摸摸口袋,他也取出停车卡让我看,并满意地拿在手上。
·丢失了停车卡
等我把车开出来,到了收费口,便让儿子出示停车卡,儿子愣了,因为手中没有,再摸口袋,还是没有,他打开车内的照明灯,前后左右地寻找。然而,后面已经跟了几辆待出的车,车管员也催促我们,无奈,我交了13元。
车开出来,我仍让儿子寻找,儿子说,既然已经交费,再找也是无益,我知道他是想草草了事,得过且过。但我还是要求他必须找到。果然,在他的座位下面,他找到了,而且回忆起来,是他随手拿饮料时丢的。
·第一反应
我可以想象得出来,如果有些家长遇到这种事,下面的情节一定是埋怨不断,唠叨不休,一来恨孩子粗心,二来心疼钱(虽然没多少钱),因为那钱本可以省下来。在此,可别说什么家长小气,其实这种事与小不小气无关,只是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却因孩子的失误而发生了。
于是,窝火会变成愤怒,甚至会演变为肢体或语言暴力。
·我的童年经历
记得我在儿子这个年龄的时候,就有过类似经历。有一天我放学较早,那个年代的孩子没有几个不做家务,同样,我回家后的第一件事也是给炉子生火,淘米做饭,把锅放到火上,只等着它熟。
门外的同学叫我出去玩,男孩子,不玩是说不过去的,何况放学较早,家长未归。于是我禁不住诱惑,把火弄小了,就飞了出去,心想,反正还有一会儿才能开锅,只要不忘就行。
那时我同儿子的状态一样,玩起来就不顾一切,于是,我把火上还做着饭全部抛于脑后,直到爸爸站在大院中央,对我怒目而视,指着我鼻子,纠着我衣领压着我回家。
屋里全是糊味儿,我终于明白了一切,然而那时,最大的恐惧并不是火灾,而是父亲的惩罚。不出所料,我遭到了一顿耳光,就像日本军官抽下级的那种。不同的是,抽我的是我爹,而不是上级,换言之,我遭到了亲人的打骂,所以,我记了一辈子,而且受到了深深的伤害。
这件事对我影响是:恐惧父亲、怕承担后果,这导致我后来不敢,也不想在领导面前坦言,也不敢主动创业,因为可能发生的失误而逃避责任。
·小中见大
现在的孩子不必因早放学而去做饭,所以丢失停车卡这种事显得不那么严重,然而我可不这么看。因为在做数学题时,儿子有时候就是马虎,明明会做的题会做错;在下围棋时,明明能赢的棋硬是被对手反败为胜,因为,他容易自满,看到大局已定时,便放松和懈怠了。
这就是虎头蛇尾,就是粗心大意的开始。就像这张停车卡,开始保管得好好的,却在临门一脚时掉了链子。因此,这不是丢失事件,而是性格所致。
可要求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孩子那么善始善终,显然是一种奢求,连我在小时候玩的时候都那么疯,那么忘乎所以,又干吗去苛求他呢?于是,我想把坏事变成好事——
·让孩子放松
儿子在一旁默默不语,看得出,他仍然为刚才的事懊恼,并不时地用余光观察我的情绪变化,用战战兢兢来形容再贴切不过。
我看看他,目光仍像以往一样温和,那时,我觉察自己的感受:是的,我仍然全身心地爱他,没有因丢失事件而有丝毫改变,理由很简单,他是我的孩子,是我的骨肉,是这个世上唯一有权让我将全部的爱赋予他的那个人。同样,他也在关注我的情绪,那个恐惧,那个内疚,那个期待……,是的,他期待我,一个父亲的谅解、协助和接纳。
于是我伸过手去轻轻抚摸他的头,这种互动是我们父子间的专利,儿子一旦感受到它,会自然地亲切起来,放松下来。
“宝贝儿,爸爸知道你还在为刚才的事后悔,算了,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爸爸知道你已经够难受了,没关系,你还是我的好儿子,爸爸以后还会带你出来玩,像以前一样,爸爸并不怪你,只不过,你可能因此而少吃一碗牛肉面和一个汉堡包(相当于13元)。”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知道损失并承担责任,起码要知道那个责任意味着什么,但不要让它们成为包袱,不能总背着,承担后放下。第二,也是最重要的,要让孩子感受到:没有因他的过失而失去父爱,不因错误而丧失安全感的归属感,否则,长大以后,一旦在学习上出现失误,他也许会考试怯场,或者会因成绩不佳而厌学、逃学;以后在工作上若出现失误,他会自责得将自己开除出去(认为家庭不再会接受他)。
·勇于承担缘于有爱陪伴
是的,爸爸无条件地接纳他,他就会接纳自己,无论自己是力不从心或真的失误,他也不会放弃,因为那个爱没有丢失,有爱,就有勇气,包括有勇气承担责任。
很明显,他的目光柔和了起来,但眼睛里闪烁着泪花。那是一种告别,与方才那个不安的告别。这就是孩子,单纯而圣洁,只要得到爱,他们什么都能做到。
继而,“儿子,如果一个律师上了法庭,却忘了带证据,那个当事人也许就完了。如果一个战士上了战场没有带枪,就会成为活靶子。如果你下围棋时丢失了一个机会,忽略了对手的杀招,也会前功尽弃。如果考试的时候因为写错了一个数字,忘记了一个要点,就得不了高分。如果前面保管得好好的,却在交费时丢了停车卡,就会那么狼狈!”
这不是渲染,而是强化承担后果,是父亲以社会阅历来提醒儿子,再引导他从当下的状态看到将来,诣在“防患于未然”。同时也为儿子呈现出一种“父子共同承担”的状态,这是“上阵父子兵”的暗示,也是缔造或接纳合作伙伴,信任权威的心理基础。同时,不让一个孩子感到无助与无力,这就是父爱如山,将来我们不在人世了,这坐山仍然会在儿子的心中,他会因此而有信念,有依靠,有主心骨,因此,那个精子携带的不仅是基因,还有将来儿子走到世上的一切动力源泉,虽然无法替代他们一生,却可以助他们一臂之力。
儿子看看我,点点头,示意他已经明白了。
引言:
其实这就是一种心理治疗,如果因亲友的过失而导致家庭损失或其它失误,你的第一反应,绝对不能是埋怨,就算你真的很生气,真的损失巨大,真的想打他/她一顿,都要克制住这个第一反应,特别是对孩子,因为他们也知道自己错了,那时,他们在鞭打自己,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形成罪恶感,这,就是自我否定的心态。
自我否定的极端化会导致抑郁或自虐等倾向,因为他们没有出口,无法将那个自责和不安宣泄出去。那时的他们已经受伤,而且是自残所致,因此,我们作为亲人就要为他们疗伤,成为他们的朋友,特别是对于配偶和孩子,更应该无条件地呈现出包容与接纳。但不是迁就或替他们找借口,而是在面对现实的前提下,给予他们亲人的谅解与关爱。
华盛顿的父亲怎么做的?面对砍倒樱桃树的儿子,他只是赞美了儿子的诚实,同时我也相信,他一定也告诫儿子乱砍滥伐的损失,并让他接受自己的错误,以免今后再犯。否则,这位美国第一任总统也会不那么体谅下属,有那么多同道者,并接纳所有的不同了。
一般来说,孩子会把家里的问题都揽在自己身上,包括父母之间的问题,更何况这种原本就是他自己造成的损失。所以那个自责的包袱,已经压得他很沉重了,作父母的,不是在他惩罚自己时再雪上加霜,而是协助他度过这种困境,鼓励他勇于承担责任。利用这种机会,把坏事变成好事,这个过程叫做转化,如此,他们会有朋友,即便所有人都不接受他,他也会接受自己,作自己的朋友,一个接纳自己的人,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同时,他也会体谅、包容、理解和协助他人,因为他已经具备了转化能力,这可是最佳的心理素质之一。
贴士:
儿子向父亲学作男人,如复印关系。面对逆境或困境时,父亲的心态往往就是儿子未来处理问题的心态,特别是避免情绪化时,那个大度、遇事冷静和理智,孩子都会全盘吸收,因此,养不教,父之过,绝非一句简单的话,而是一项庞大的教育工程和自我成长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