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本《伤寒论》类方辑要5

 淄水渔夫 2011-06-25
古本《伤寒论》类方辑要5
发表时间:2011-06-23 发表者:赵东奇 (访问人次:4)

49、奔豚汤方
方剂组成:
甘草二两(炙)  芎二两   当归二两   芍药二两
桂枝三两(去皮)葛根五两   半夏四合(洗) 黄芩二两
生姜四两(切)
右九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五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夜二服。
原文指征: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者,奔豚汤主之。
奔豚病,从少腹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者,皆从惊恐得之

 

50、蜘蛛散方
方剂组成:
蜘蛛十四枚(熬) 桂枝一两(去皮)
右二味,杵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匙,日再服,蜜丸亦可。
原文指征:
病人,睾丸偏有大小,时有上下者,此名狐疝。宜先刺厥阴之俞,后与蜘蛛散。

 

51、王瓜根散方
方剂组成:
王瓜根三分   芍药三分   桂枝三分(去皮)  蟅虫三枚(去足)
右四味,杵为散,酒和服方寸匙,日三服。
原文指征:
经水不利,少腹满痛,若一月再经,若阴肿者,王瓜根散主之。

52、当归生姜羊肉汤方
方剂组成:
当归三两   生姜五两(切)  羊肉一斤(切)
右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若寒多者,加生姜合前成一斤;若痛多而呕者,加橘皮二两,白术一两。加生姜者,亦加水二升,煮取三升二合,分温三服。
原文指征:
产后腹中疞痛,若虚寒不足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
寒疝,腹中痛,若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

 

53、当归散方
方剂组成:
当归一斤  黄芩一斤  芍药一斤   芎 一斤  
白术半斤
右五味,杵为散,酒和服方寸匙,日再服。
原文指征:
妇人妊娠,身无他病,宜常与当归散,则临产不难,产后亦免生他病。

 

 

54、当归芍药散方
方剂组成:
当归三两   芍药一斤  芎三两  茯苓四两
白术四两   泽泻半斤
右六味,杵为散,取方寸匙,温酒和,日三服。
原文指征:
妇人怀妊,腹中疞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妇人腹中诸病痛者,当归芍药散主之;小建中汤亦主之。

 

55、阿胶艾叶汤方
方剂组成:
地黄六两  芎二两  阿胶三两  艾叶三两
当归三两  芍药四两  甘草二两(炙)
右七味,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和合,先煮六味,取三升,去滓,纳胶烊消,温服一升,日三服。
原文指征:
师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续下血却不绝者,假令妊娠腹中痛,此名胞阻也,阿胶艾叶汤主之。

56、阿胶生姜汤方
方剂组成:
地黄六两  芎二两  阿胶三两  生姜三两(切)  
当归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右七味,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和合,先煮六味,取三升,去滓,纳胶烊消,温服一升,日三服。
原文指征:
妇人,陷经,漏下色黑如块者,阿胶生姜汤主之。

57、当归贝母苦参丸方
方剂组成:
当归四两  贝母四合  苦参四两
右三味,杵为散,炼蜜为丸,如小豆大。饮服三丸,日三服。
原文指征:
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者,当归贝母苦参丸主之。

 

58、当归附子汤方
方剂组成:
当归四两  附子大者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人参三两  黄连三两  
黄柏三两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原文指征:
三日,少阳受之即与厥阴俱病,则耳聋,囊缩而厥,水浆不入,脉乍弦乍急,乍细乍散者,当归附子汤主之。

 

 

59、麻黄汤方
方剂组成: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杏仁七十枚(去皮尖)
右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汤法将息及禁忌。
原文指征:
太阳病,头痛,发热,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者,此当发其汗。服汤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以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
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伤寒,传经在太阳,脉浮而急数,发热,无汗,烦躁者,宜麻黄汤。
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宜麻黄汤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也,宜麻黄汤。
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阳明中风,脉弦而浮大,短气,腹胀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涕,嗜卧,一身面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解,腹满加哕者,不治。
脉浮而紧者,可发汗,宜麻黄汤。
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

 

60、麻黄加术汤方
方剂组成: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杏仁七十枚(去皮尖)
白术四两
右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得汗,再服;得汗,停后服。
原文指征:
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白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虚肿者,属气分,发其汗即已,脉沉者,麻黄附子甘草汤主之;脉浮者,麻黄加白术汤主之

 

61、麻黄杏子薏苡甘草汤方
方剂组成:
麻黄一两(去节)  杏仁二十枚(去皮尖)  薏苡仁一合   甘草一两(炙)
右四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原文指征:
病人,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曰风湿。此因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子薏苡甘草汤。

 

 

62、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方
方剂组成:
麻黄四两(去节)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甘草二两(炙)  石膏半斤(碎,绵裹)
右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日再服。
原文指征:
发汗,若下之,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63、麻黄茯苓汤方
方剂组成:
麻黄二两(去节)  茯苓三两  防己三两  赤小豆一升(浸令毛出,曝干)  
白术三两
右五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原文指征:
湿气在内,与脾相博,发为中满;胃寒相将,变为泄泻,中满,宜白术茯苓厚朴汤;泄泻,宜理中汤;若上干肺,发为肺寒,宜小青龙汤;下移肾,发为淋漓,宜五苓散;流于肌肉,发为黄肿,宜麻黄茯苓汤;若流于经络,与热气相乘,则发痈脓;脾胃素寒,与湿久留,发为水饮;与燥相搏,发为痰饮,治属饮家。

 

64、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方
方剂组成:
麻黄二两(去节)  连轺二两  赤小豆四十枚(浸令毛出曝干)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
生梓白皮一斤(切) 甘草二两(炙) 生姜二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右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
原文指征:
伤寒,瘀热在里者,身必发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65、麻黄附子细辛汤方
方剂组成:
麻黄二两(去节)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细辛二两
右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原文指征: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66、麻黄附子甘草汤方
方剂组成:
麻黄二两(去节)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甘草二两(炙)
右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原文指征: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与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
虚肿者,属气分,发其汗即已,脉沉者,麻黄附子甘草汤主之;脉浮者,麻黄加白术汤主之。

 

 

67、麻黄升麻汤方
方剂组成:
麻黄一两半(去节)  升麻一两  知母一两   黄芩一两半  
桂枝二两(去皮)    白术一两  甘草一两(炙)
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原文指征:
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者,麻黄升麻汤主之;若食入口即吐者,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

 

68、越婢汤方
方剂组成:
麻黄六两(去节)  石膏半斤(碎,绵裹)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右五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原文指征:
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者,越婢汤主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