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破解银行理财产品四个不等式:到期日≠到账日

 李平东方明珠 2011-07-05

破解银行理财产品四个不等式:到期日≠到账日

http://money.msn.com.cn 2011-07-05 07:27:04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青岛理财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 宗学哲

  相同情况下,客户应选择到账及时的银行购买理财产品 ,以免耽误资金使用或影响理财收益。

  高收益≠高利息

  有些短期理财产品表面上是高收益,实际上因为期限太短 ,到期利息仅仅几十元,高收益的特性没有体现出来,一般情况下 ,是否购买短期理财产品要看资金的存储时间,如果资金长期不用 ,还是应当购买半年至一年的中期理财产品比较合适 ,以避免不断转存中资金的闲置以及时间成本。

  购买日≠起息日

  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时一般要公布募集日和起息日,募集日期一般为7至15天,也就是说,如果募集期为15天的话,1日购买理财产品,1至15日是按照活期计算利息,而不是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购买当日就开始按照理财收益计息。不过购买者可以采用签订“理财通”(自动七天通知)的方式来减少损失,如果购买理财时距离起息日大于或等于7天,签订“理财通”协议后,起息前的资金就会按照7天通知利率(1.49%)计息,可取得比活期高数倍的利息收益,起息时,资金会自动转成高收益理财。同样,理财资金到期后,如果不支取的话,也会自动转成七天通知存款,享受相对较高的活期利息。

  到期日≠到账日

  关于理财产品到期后资金到账问题,各家银行规定不一样:有的银行是到期日当日零时将理财本金和利息打入客户银行卡中;有的是延后3~5个工资日打入客户卡中,资金到账模式有点类似赎回开放式基金;有的银行规定到期日如果遇到节假日,资金到账日相应顺延。因此,客户在购买理财产品时不但要问明白起息日,还要问明白到账日。相同情况下,客户应选择到账及时的银行购买理财产品,以免耽误资金使用或影响理财收益。

  预期收益≠保证收益

  按照银行监管部门的规定,除了银行储蓄以外,其他多数理财产品均要用“预期收益”来表示,单从理财合同来看,银行多数产品都属于非保本浮动收益型,银行的预期收益不代表承诺客户一定拿到固定收益,当然这主要看产品投向,如果投资电网、铁路、高速公路等国家大型项目,并且年收益在5%以下,就可以把预期收益理解为保证收益。但如果投资股票、基金,甚至挂钩境外产品,并且收益特别高,那这种产品的预期收益就只能仅供参考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