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造化钟神秀:奇特的“岱崮地貌”

 荷叶的图书收藏馆 2011-07-06

造化钟神秀:奇特的“岱崮地貌”

走进沂蒙山区,到处可见一些姿态奇特的山峰。它们的顶部呈圆形或方形,平展开阔,峰巅周围却峭壁如削,峭壁下面坡度由陡到缓。放眼望去,一座座带着“帽子”的高山城堡,成群耸立,雄伟峻拔,若狮、若豹、若龙,似游、似腾、似飞。山坡至山下是层层梯田般的农田和果园,田地尽头是一户户农家。

这种四周陡峭,顶部较平的山,属于地貌形态中的“桌形山” 或“方形山”,或叫做“方山”。当地人也将其称之为“崮”。其顶部裸露的“石帽子”,大多由坚硬的石灰岩组成。这是我国继喀斯特地貌、张家界地貌、嶂石岩地貌、丹霞地貌之后的第五种岩石造型地貌,由于这种地貌类型在岱崮镇最为典型,因此中科院专家将其称之为“岱崮地貌”。

寻访岱崮奇观

我国的“岱崮地貌”典型分布在鲁中南低山丘陵地区,主要集中于沂蒙山区的蒙阴、沂水、沂南、沂源、平邑、费县、枣庄市山亭区等7个县区境内,有名有号的崮不下百座,组成了壮美的沂蒙崮群,其数量之多、地域之集中、形态之壮美,为世界罕见。素有“山东七十二崮奇观”的称号。但“七十二”并非精确数字,只是用以形容“崮”这一奇特地形分布之广泛。其中以岱崮镇的崮最为典型,位于沂蒙山区的腹心区域,是临沂“崮群”风景区的核心镇。沂蒙有72崮,36崮在蒙阴,18崮在岱崮,岱崮的崮地貌数量之多,造型之美是首屈一指的。

揭秘岱崮地貌

据专家介绍,在距今5亿—6亿年寒武纪时代,沂蒙山区还沉浸在汪洋大海之中,海底有一个个突起的山地。风吹雨打,河流摆动等外力作用无时不在侵蚀着山地,经过千万年之后,逐渐降低成平原。当平原再遇地壳抬升时,再次被抬起,形成平顶的山地,从而进入新一轮侵蚀循环。

“崮”就是新一轮侵蚀循环的残留物。这种奇特山势形成于距今约5亿年前的古生代寒武纪浅海相沉积,结束于距今约6700万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纪喜马拉雅山运动。它们经受了强烈的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经过漫长年代的浸蚀、溶蚀、重力崩塌和风化等多重地质作用形成。平坦崮顶就是平顶山地的遗存,崮顶高度可以代表古平原的抬升高度,隐含了地壳抬升运动的重要信息。

由于发育阶段的差异,崮的形态也会高矮不等、形态不一、硬度不同。高低虽有不同,但主要集中在海拔400~600米间;而分布的聚集度不同,坚硬层的厚度等也不同。岱崮镇地区以寒武纪的厚层石灰岩为顶盖,而有名的孟良崮却是由坚硬的花岗岩组成顶盖的。

瑰丽之宝

“岱崮地貌”是经亿万年地质演化而形成的地质构造和岩石,属于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中科院专家们成立了课题组,专门致力于研究这一独特地貌。专家们指出,“岱崮地貌”不仅具有科学研究功能,还集风景旅游、生态旅游、农业旅游和文化旅游于一体,具有多种功能的开发价值。目前,蒙阴县岱崮镇已经制定了详细的保护和开发规划,把“岱崮地貌”风景群作为特色旅游目的地进行培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