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韩自由贸易区研究

 刘昌黎 2011-07-10
 

 

 

日韩自由贸易区研究
 
(研究报告)

刘昌黎

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

2001年10

(全文可在刘昌黎主页阅读:http://web./web/lchl

 

   

 

1990年代以来,特别是在世纪之交,在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发展的过程中,以两国间自由贸易协定为基础的双边自由贸易出现了迅速发展的新局面。2000年,全世界以地区间和两国间的自由贸易协定为基础的经济联合已达198个,其中已正式形成的自由贸易区有107个。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自由贸易协定不仅大多数都是1990年代缔结的,而且其中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还占很大的比重。在东亚地区,新加坡是开展双边自由贸易最为活跃的国家,日本、韩国以及东盟也正在积极开展双边自由贸易。其中,日本新加坡自由贸易区和日本韩国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已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从目前情况看,在日韩两国经济发展水平和贸易自由化能力有一定差距的情况下,日韩自由贸易区的进程虽然因韩国方面担心对日贸易赤字大幅度增加而搁浅,但日韩两国都没有放弃既定的目标。在日韩两国分别与新加坡和智利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后,日韩自由贸易迟早会提到两国的议程上来。

与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的发展一样,双边自由贸易也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发展的结果。如果说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是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先在有条件的国家和地区之间实现区域内的经济一体化和自由贸易的话,那么双边自由贸易就是在多边贸易自由化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先在有条件的两个国家之间实现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

从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多年来倡导的多边主义发展到地区主义再发展到两国间主义,标志着世界贸易自由化出现了新的发展特点,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从表面上看,地区主义似乎是对多边主义的倒退,两国间主义又似乎是对地区主义的倒退。但实际上,一方面,由于区域内自由贸易和两国间自由贸易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的自由贸易不仅没有受到阻碍,反而受到了有力的补充和推动;另一方面,由于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超越了地域的限制,呈现出在全球范围内发展的态势,所以作为贸易自由化现实选择的双边自由贸易的发展,就既是对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的补充和推动,也是对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补充和推动。双边自由贸易的迅速发展,不仅使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出现了新的局面,形成了新的特点,而且为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提供了新的途径,注入了新的活力。

目前,我国基本上是按照WTOAPEC和东亚“10+3”的基本框架,在多边自由贸易进程中开展广泛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而当务之急则是迎接加入WTO后大幅度降低关税的挑战,至于集团化和经济联合,还没有更多考虑的余地。这与我国产业特别是支柱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差,在总体上不具备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条件的情况下坚持全方位开放的对外经济战略有很大的关系。尽管如此,但面临双边自由贸易迅速发展的新局面,正当我国全力以赴迎接加入WTO后的冲击和挑战的时候,贸易自由化这一更为严重的冲击和挑战却已经悄然而至了!特别是日本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和韩国智利自由贸易协定在2001年内签署后,世界上没有参加任何经济联合或自由贸易区的主要国家就只剩下中国自己了。面临这种咄咄逼人的局面,我国已不得不重新审视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时间表,重新考虑双边或多边经济联合的问题了。

日本和韩国是我国的近邻,都是与我国经济关系最为密切的国家之一。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日本和韩国同为东北亚国家,1980年代后期以来,围绕东北亚经济合作,三国以民间为主,一直在热烈地讨论着日本海经济圈、东北亚经济圈、黄海经济圈等问题。然而,时至今日,日本海经济圈、东北亚经济圈、黄海经济圈的讨论没有结果,却出现了日韩自由贸易区即将建立的前景,这确实让许多人感到了意外。毫无疑问,日韩自由贸易区成立以后,由于日韩两国的关系进一步密切,在没有中日韩自由贸易关系的情况下,中日、中韩经济关系的发展必然会有相形见绌的感觉。

所以,自1998年日韩自由贸易区提出后以来,不仅日韩两国考虑到了对中国的影响,中国也切身感受到了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威胁。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不仅日本一些学者建议“中日韩自由贸易区” ,而且中国一些学者也提出了“中日韩经济合作体”和“中国、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日本、韩国三国四方自由贸易区”的设想。由此可见,日韩自由贸易区及我国的对策研究,已成为研究中日韩和东北亚乃至东亚经济联合的重要课题。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本课题组在1999年申报了辽宁省社科基金的资助项目,并获得了批准。对此,谨对项目申报过程中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协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为完成本课题研究,经过人员调整,成立了《日韩自由贸易区研究课题组》,其构成如下:

负责人:

刘昌黎  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员:

刘天舒  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讲师、博士生

于海霞  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研究生

李世为  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研究生

课题组成立后,经过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确定了写作提纲,并由刘昌黎执笔完成了研究报告的初稿。最后,由课题组成员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后定稿。

本研究报告所研究的日韩自由贸易区特别是双边自由贸易,乃是我国学术界所没有研究过的课题,本报告的研究可说是一个尝试。但是,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资料收集也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未能收集到韩国方面的第一手研究资料,从而给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样,文中的观点就自然会有许多偏颇不当之处。敬请学术界的同仁和实际工作部门的同志们提出宝贵的批评意见,并不吝赐教为盼。

在资料收集遇到困难之际,日本神户大学经济学部大津定美教授伸出了援助之手,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在此,谨一并表示感谢之忱。

 

                                   刘昌黎

        2001年7月13

 

     

 

第一章      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提出及其背景

第一节  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提出

第二节  世界性双边自由贸易的新高潮

第三节      日本经济集团化战略的变化与调整

第四节  韩国的贸易环境

第二章     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基础

第一节  日韩两国的经济水平和经济体制

第二节  日韩两国的对外贸易

第三节  日韩贸易的发展

第四节  日韩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第三章     走向日韩自由贸易区的道路

第一节  日韩自由贸易区的课题

第二节  日韩自由贸易区对日韩两国的影响与两国的对策

第三节  日韩自由贸易区对东北亚和东亚经济联合的影响

第四节  日韩自由贸易区对我国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