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食品安全专题

 天雷教育 2011-07-11

食品安全最重要    公民权益依法护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千千万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非法食品添加剂、地沟油、上海染色馒头、染色花椒(火锅底料)、瘦肉精、蔬菜、果品农药残留或激素严重超标等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环节问题严重。

一、分析原因

1、政府

制度的角度:监管体制存在缺陷,管理的难度很大

法律的角度:法律体系不健全和执法不严

道德的角度:缺乏食物安全问题宣传教育;缺乏诚信体系

国情的角度: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食品生产的总体水平不高

2、企业

法律的角度:忽视食品安全,违法生产,法律意识淡薄

道德的角度:唯利是图;缺乏诚信,道德素质低

责任的角度:缺乏责任意识

3、个人(消费者):

法律的角度:缺乏食品安全常识;缺乏法律(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评析有关的食品安全问题

1、请对生产质量不合格食品(或其他商品)的企业的行为作简要评析。

1)企业的行为是违法行为(法制意识淡薄)。侵犯了消费者的安全权、知情权、公平交易权和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2)企业的行为是不道德的行为,违反了明礼诚信的道德规范,败坏社会风气,产生信任危机,破坏了社会稳定。

2、制假售假有哪些危害?

1)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侵犯了公民的生命健康权;2)损害其他合法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3)败坏社会风气,产生信任危机,破坏了社会稳定。

3、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严肃查处相关责任人,这说明了什么?

这体现了党和政府关注民生的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2)我国宪法和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利。伤害他人生命,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政府只有依法行政,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切实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三、解决措施: 

1.国家:

法律角度:建立健全法制,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的监管,使法律起到威慑作用;

道德: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环境;

科技角度:加快标准体系建设,提高食品安全检测、控制技术;

国家其他对策:

重点抓好源头治理工作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

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加强行业自律;

建立完善食品安全预警反应机制;

2.企业和经营者:

道德角度:要提高素质, 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市场交易原则,自觉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要加强自身的安全体系和道德体系建设,诚实守信,依法经营,通过抓管理、抓质量来提高产品竞争力、赢得消费者信赖。

3.消费者:

首先,应主动学习和掌握有关消费的知识,如有关商品、服务、市场以及消费心理等方面的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消费者维权途径等;其次,要具有良好的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最后,增强维权意识,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敢于同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作斗争。

4.人民:发挥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增强人民的食品安全意识,鼓励和支持群众举报违法犯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