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一个简单实例,生产某产品FG01需要水电和人工,特别是工资需要月末实际发放时才能确定,这不符合成本管理的事先预算事中控制的原则,于是SAP提供这样的解决思路 :
(1).建立作业类型和次级成本要素(Tcode:KL01/KA06: 注KA06)
假设建立2个作业类型假设叫WATER代表水,LABOR代表人工,建立2个次级成本要素假设8000000001代表水,分配给WATER, 8000000002代表人工,分配给LABOR。
(2).设置作业类型计划价格(Tcode:KP26)
假设直接使用KP26给成本中心CCTR01作业类型WATER 计划价格3元/立方米,LABOR 为10元/小时。
(3).发送作业到生产工单(Tcode:KB21N/CO11N等)
假设平时使用KB21N(或CO11N)平时从成本中心CCTR01发送WATER 1000立方米和LABOR 1000小时到工单PROD01, 则Tcode: CO03分析工单的成本将发现生产投入以8000000001和8000000002次级要素分别按计划价格*投入作业数量计入3000元和10,000元。而CCTR01体现在成本中心的贷方(成本中心贷方表示从贷方转出)。
假设将8000000001/8000000002不叫次级要素,叫专用应计结转科目,KB21N也产生应计财务凭证,就比较符合国内(某些人的)习惯,而实际上ECC版本的实时FICO统驭设计思路基本就是向此靠拢。
(4).财务实际费用过帐(Tcode:F-02或HR过帐)
直到本期末,假设成本中心CCTR01累计发生水费(会计科目4000040001) 3200元, 期末发放工资时, 成本中心CCTR01职工薪酬-在岗职工基本工资(科目4100010001)共9500元, 职工薪酬-XX补贴(科目4100010009) 500元。
(5).实际成本分割(Tcode:OKES/OKEW| KSS2)
假设某成本中新只提供一种作业,则该成本中心无使用分割结构,否则就应该建立分割结构,由于成本中心CCTR01提供了2种作业,则需定义分割结构,步骤如下:
I. OKES:定义分割结构,将成本要素组(可包括初级和次级)对应到作业类型 。
对本例,具体地说,就是将会计科目4000040001(成本中心可能存在交互,最好也加上次级水8000000001)对应到作业类型WATER, 职工薪酬类科目4100010001-41000100**(加上次级水8000000001)对应到作业类型LABOR。
II. OKEW:将分割结构分配给成本中心
III. KSS2按分割结构将费用划分到作业类型
参考表1:
成本中心
|
会计科目
|
实际费用(成本中心借方)
|
作业类型
|
消耗作业计划金额(数量*计划价格)
|
次级要素(成本中心贷方转出,工单投入)
|
CCTR01
|
4000040001
|
3200
|
WATER
|
1000*3
|
8000000001/3000元
|
4100010001
|
9500
|
LABOR
|
1000*10
|
8000000002/10000元
|
4100010009
|
500
|
(6).实际作业价格计算(Tcode:KSII)
KSII后,WATER实际价格为3200/1000=3.2元,和计划单价差异 0.2,LABOR实际价格=(9500+500)/1000=10元和计划价格恰好相同。
*假设没有分割结构,则将成本中心CCTR01所有费用/全部作业数量=13200/2000=6.6,系统将认为WATER和LABOR的实际单价都为6.6,因为费用没有分割。
(7).以实际作业价格重估工单(Tcode: MFN1|CON1/CON2)
因为平时作业类型是以为计划价格发送到生产工单, WATER 8000000001/3000元, 而实际应该是3200元(1000*实际价格3.2元),重估时调整成本有2种方法:修改原凭证和补差异,修改原凭证就是将原始的3000更换为3200,补差异则是根据实际价和计划价差异补充200元到生产工单,通常采用后者。 LABOR计划和实际价格恰好相当,无需调整。
重估工单后,成本中心WATER贷方转出为3200元, 正好和借方实际水费用 4000040001发生数一致,而工单实际WATER投入也为3200元。
上面只是一个简单应用举例,企业的具体实际业务可能远比此复杂,但是原理基本相同。
简单概括,作业类型为平时使用计划价格确定加工费用提供了一个桥梁,期末再根据财务实际发生数还原为实际,即满足平时成本管理需求,又迎合了财务会计的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