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登州及其后裔现状

 儒家气学大宗师 2011-07-20

胡登州及其后裔现状

    胡登洲(1522—1597),字明普,中国伊斯兰大学者,经堂教育创始人。后人尊称胡太师,也有称胡太师巴巴者。太师于明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出生在陕西咸阳渭城里一个家境富裕的家庭,自幼聪颖过人,灵慧超众,“生平无骄,不二色”。幼年曾习儒学,不久即随本乡高师祖习经,聆其吾教义理之大略,遂概然以宏扬正道为已任。太师欲要启后世之蒙,泄先天之秘,则感汉学知识不足,在他年过半百时,又崇延名师,谙习诗书,能过目成诵。不久适逢有西来学人(缠头),相觅请教,遂出经教授。太师默识义旨,顿会其意,继归秦中(陕西),遍索藏经之家,高价请购,于是昼夜钻研,刻苦考查,冬不炉,夏不扇,夜不安于席者数年,乃深明正心诚意之学,贯通尽性穹理之源,宣天方之秘,漏泄其微,按东土之音,配合其节,究于理之赅而不偏,辞之平而有味,且好学不厌,诲人不倦,于是远近端士正人,如梦方觉,负芨载道,接踵其门,从师求学。太师从此讲经传道,设帐于家,后延至清真寺内,始有经堂教育产生。
    太师帐下,授徒百人,著名者有冯、海二先师(名不详),冯巴巴(咸阳人)设帐于家,经传华北、中原、江南、东南沿海一带;海巴巴(渭城里人),在宁夏同心城设帐多年,弟子众多,经传西北和西南诸省。
    经学之始,阐训万代,自太师启之。迄今四百余年,学业相承,代不乏人,人才之盛,宛若群星。太师所创经堂教育,由陕西关中辐射长城万里、黄河上下、长江两岸、大漠内外、天山南北,经声琅琅,教门大兴,光彩熠熠。太师创经学之苦心,引后来者之功德,开百世未明之惑,救教门于衰微之时,辩异端是似之非,其功无与论比也。
    太师巴巴归真于明朝万历年间,即公元1597年古历八月二十八日,享年76岁。初葬河边。清康熙壬寅年间,即公元1662年,太师归真65年之后,渭河泛滥,太师坟墓将受其浸,后人迁坟于咸阳渭城里胡家沟东塬上。这里有一片回民公墓,附近则是明时的渭城大寺。相传,迁坟那天有千数百人,启坟时,异香袭人,骨若淡金。及殓后,两手芬馨,多时不散。此机密乃大能的真主醒令人们知太师为传教大贤,真正的“卧里”之品也。
    太师在世时,咸阳渭城里有二十六坊,族性繁多,生计鼎盛。渭城里的胡姓为一大姓,在一八六二年,陕回起义后,渭城是抗清中心,后惨遭卡非勒杀戳,二十六座清真寺被焚,幸免于难者逃往别处,渭城再无一户吾教人居住。真主护佑,太师之墓。仍保存至今。每年八月二十八日,西安各坊教民来此上坟。
    清人赵灿阿訇赞胡太师曰:“志奋道兴,学旷千古,才萃万灵”。四百年前,在明朝皇帝律令高压,儒家思想对回人的同化,佛道势力重重包围,伊斯兰学人寥落,经典匮乏,圣教面临泯灭之时,真主相助胡太师巴巴应运而生,创立经堂教育,设定经堂课目,从此奠定了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的基础,拉开了经堂教育的序幕。太师巴巴是真主太而俩为中国穆斯林特选造就的复兴中国伊斯兰教的大贤哲。埃及艾大教授赞胡太师是中国的安萨里。太师巴巴延续、发扬振兴了中国的伊斯兰教,他用经堂教育这一光辉模式,塑造了从明朝嘉靖至今日四百余年的1700万中国穆斯林。
    居住在陕西咸阳渭城弯胡家沟的胡氏族人和后裔,由于战乱和灾荒,在明朝末年相继逃难定居各地,以陕西镇安县西口镇程家川为多。近百年来,部分族人遍及国内八省十七个县市。据有人统计,祖籍咸阳胡家沟的胡姓穆斯林,现已繁衍了十六代,有三千多口人。数百年来,胡氏族人谨遵祖训,每年逢太师忌日,都要过“乜贴”,缅怀胡巴巴对中国伊斯兰教传播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以继承和发扬太师巴巴用毕生精力振兴伊斯兰文化的不朽精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