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说课稿2

 昵称2540638 2011-07-22

《油菜花开了》说课稿

(第六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雅尔塞中心校的吴美玲。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油菜花开了》。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通过解剖观察油菜花,让学生认识花的基本构造,共设有三个活动:

活动一:观察一棵油菜花。把观察的油菜和曾经观察过的凤仙花比较,认识油菜的根,茎,叶,花,果实及种子。
活动二:观察一朵油菜花。通过解剖一朵油菜花,认识油菜花的构造和各个部分特征。
活动三:观察一棵油菜的花,通过观察,发现油菜花的过程,引发出花是怎样产生果实及种子的问题。

本课内容是本单元学习的引子,所以要为后几节课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和情感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力求为学生以后研究生物与环境,生物多样性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通过一年的科学课学习,有了一定的操作能力,但还不够成熟,需要老师细致的指导。
在学习过程中,对于那些平时动手能力比较弱的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动手,勤于思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整个探究活动中,而对那些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则要引导他们学会合作,学会交流。

三、设计理念

科学课主要是培养学生勤于钻研、持之以恒、合作学习的情感态度和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探究、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创造性地感受、鉴赏科学知识。

四、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上述理解,也根据新课标对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要求及本课特点,我确定教学目标为:   

   科学概念:

1.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构成,它们能够帮助植物满足自身的需要。

2.花是植物的系列器官,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1.解剖油菜花,并观察油菜花各部分的特征。

    2.观察一株油菜上的花的变化过程,并用图画的方式记录油菜花变成油菜荚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获得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产生探究各种各样花的浓厚兴趣。

五、教学重点、难点

  《科学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我把学习使用解剖的方法认识油菜花的各部分构造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策略

      教法:为了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这节课主要采用解剖法、观察实验法进行教学。

      学法:指导导学生运用观察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进行学习活动。

七、设计思路

我在教学时依照教学目标并遵循学生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通过操作演示和实际探究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发现。引导他们亲身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八、教学准备

     课件、镊子、放大镜、油菜花、观察记录表等。

九、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首先播放课件(春暖花开,小树发芽,开始新生命的画面)并提出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为新课教学创造最佳的学习氛围。
(二)探究油菜花在开花后的变化

      活动一:观察一株油菜(播放课件)

      观察需要一定的顺序。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出示一棵油菜,让学生整体感知,并问:你觉得这棵油菜长得怎样?你知道油菜各部分的名称吗?激起千层浪,这样的问题不仅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通过自主观察思考,很快就能指出油菜的根、茎、叶、花、果实。

      活动二:观察一朵油菜花

      这部分内容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所以在教学时我采用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进行教学。学生在观察了油菜的完整植株后,自然会对油菜花的观察产生兴趣。

      首先让学生观察油菜花,可是花比较小,还有些地方被盖住了看不清,怎么办呢?提出问题,激发想象。小组讨论得出用放大镜解剖等方法。你认为应该怎样解剖?要注意一些什么?寻找解决方法,研究制定实验方案。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总结归纳。做到真正的多向互动,共同探讨。学生小组合作动手解剖,仔细观察,把观察的结果如数量、颜色、气味等记录下来。实现学生在课堂里的主动学习。让学生去实践、去探究。最后得出结论:油菜花是由花瓣,萼片,雄蕊,雌蕊四部分构成。

      活动三:观察一株油菜上的花

      这部分内容我让学生自己找出感兴趣并且有价值的问题,再共同讨论得出答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展开讨论,什么样的是花,什么样的是花蕾?油菜花凋谢后留下的是什么?推测花蕾的变化。说说推测的依据。让学生试着画出花蕾变化的连续图。

(三)小结

     学生自我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关于绿色开花植物你还想知道什么?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

      鼓励学生课后种植白菜花,观察花孕育为果实的过程,并做好观察记录。此环节是注重学生的课外探究活动。新课程的一个特点就是强调科学实践,要求在生活中学习科学。这样的活动,能够把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从课内引到课外,从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十、板书设计

                       油菜花开了

                 植株: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花朵:花瓣、萼片、雄蕊、雌蕊

     科学的板书设计往往对学生全面的理解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的板书设计突出了学习内容的重点,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帮助的作用。

十一、教学评价

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根据教材的编写和教学实际,注意三维目标的整合,创造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教学特色。在这种教育理念指导下,我又采取学生自评、互评老师评价的多种评价方式,达到增强学生探究兴趣的目的。

后附:参赛感受

参加这次活动,很高兴得到许多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使我有了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在此谢谢大家。

活动结束了,可是心里不知为什么就是平静不下来。参加这次活动,感触很深:首先是看见衣老师,头顶那么多的光环,竟然是那么的年轻。原来成绩不是靠年龄的积攒而是努力付出得来的;然后是教研员老师在很晚的时间里指导参赛教师,牺牲个人的宝贵时间;还有就是岳老师、老师她们不再年轻却有着年轻人的热情认真的准备着活动;参赛教师的表现。。。了解了他们所付出的辛苦努力,真正感受到了他们的敬业和奉献精神,还有对事业的热爱。我想这是参加这次活动感受最深的地方,也是最最值得我学习的。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也要向她们学习,学习她们的爱岗敬业。
 
 
 
 
 

《各种各样的花》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全体教育同仁:

大家好!我叫孙玉英,是来自绥化管理局,嘉荫农场小学部的一名科学教师。我说课的内容选自,义务教育、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各种各样的花》,本课是学生在学习了第一课《油菜花开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有关更多花的知识,扩充对花知识外延。下面我将从说教学设计,授课效果和课后反思,来分别陈述我对本课的理解。

一、说教学设计:它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的要求,本着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出发,我确定本节课有教学目标如下:

(1)科学概念:能区分完全花和不完全花,知道雄花和雌花,单性花和两性花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自己设计有关花的研究专题,完成花的专题研究活动,并能将研究结果以表格、文字等方式呈现出来。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观察、研究花的活动中,能形成自觉的爱护生命、保护花草树木的意识,在课后并有继续研究花的浓厚兴趣。

(二)说重点、难点的确定

新课标要求,科学课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为目的,因此,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能自己设计有关花的研究专题,完成花的专题研究活动。四年级学生年龄较小,认知水平有限,对于研究,植物的繁殖和花的关系,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确定以此项内容为教学难点。

(三)说教学准备: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为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根据本节课的内容需要与学生的需求,我为学生准备了:(1)多媒体课件  2)放大镜(3)镊子  4)观察研究所需的表格(5)每组三种以上不同种类的花。

(四)说教学流程:

依据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和认知规律,我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大环节。    

环节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情景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于是,我便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一段《各种各样的花》的录像,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春天来了,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是多彩的季节、是百花盛开的季节,让我们一起走进花的世界,走进花的海洋,来尽情地欣赏这美丽的大自然吧!(学生欣赏)

这样,学生在欣赏中,就会情不自禁的步入花的美妙世界,为接下来的学习和研究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

环节2、开放探究、交流共享(这是学生探究活动的主要部分)

新课标指出:“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要以探究为核心,因此这一部分内容,我没有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而是引导学生,经历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设计了以下三个研究活动

活动(1)比较花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此项活动是,是学生进行观察活动的开始。学生通过刚才对花的欣赏以及对上节课地回顾,很快地说出花的不同之处。对于花的相同点,学生回答不一,出现了种种分歧,这时我会巧妙地引导学生从花的构造上来研究,与此同时,我再出示几张有代表性的花的图片,并标出花的各部分名称加以比较,这时我再明确指出,无论是花的雌蕊还是雄蕊都叫做花蕊。因为我在课件上重点强调了每一种花的花蕊,从而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各种花的相同点是:都有“花蕊”。学生通过观察比较顺利地完成以下表格。

活动(2)认识完全花和不完全花

这部分内容,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开放式的小组观察、动手解剖、来解决问题。该活动是以第一个活动为基础,学生通过比较观察不同类型花的构造,对区分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自然是水到渠成,但是对于不完全花中缺少的是哪一部分,学生还不能明确指出,尤其是那些花朵较小的,雌蕊和雄蕊差别不大的,这时我便走入学生当中,充当组内的“临时成员”适当点拨,共同研究。学生通过解剖、观察、研究,再观看放大的图片,更深入地了解了不完全花的特征。此时我又出示了丝瓜,花落结果实的图片,通过观察,学生们也初步了解果实的形成和花的关系。

活动(3)交流共享、获取新知(开展花的观察报告会)

交流汇报是科学探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我关注的不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探究活动,以及活动的价值。此时我提醒学生,汇报时,一定要基于前面的观察结果,这样你在汇报中才能做到有话可说,有理有据,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最后学生根据交流和汇报,进一步来完善我们设计的表格。(出示表格)

环节3、知识外延、巩固提升

此环节我为学生设计了两个内容。

1)小调查:在这里,我为学生讲述一个,有关西瓜地有无给花授粉的统计报告,由此得出,虽然果实的形成和雌花有关系,但是它也离不开雄花的授粉。

2)拓展文本、观察奇异的花,这里有体形庞大的大王花,有花瓣

是绿色的花,有没有花瓣的花,还有奇形怪状的花。通过课件展示,

不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激发了学生有继续研究花的浓厚兴趣。

环节4、分析讨论、重视感悟 (这时本课的小结)

此环节我以一个归总的问题出现,并加以适当的点拨:

用“惊讶”和“感悟”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从而充满自信地完成我对本课的小结。

1)让我惊讶的是——————(2)我深深地感悟到——————。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设计是一节课的缩影,我的板书设计形象美观,而又简明扼要地展示了我的教学思想和知识链接。

2《各种各样的花》

 


       完全花             不完全花

                   

两性花        单性花

                            

雄花        雌花

三、说授课效果: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学习,参与活动,这样既学到了知识又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我想通过我大胆地尝试和精心的设计,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说课后反思:

我认为本节课体现的亮点是:让学生自己设计有关花的专题研究,完成花的专题研究活动。即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又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不足之处:设计之后才有一种新的想法:我为学生提供的花的实物,数目可能过多,使学生目不暇接,这样有可能会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降低了学生学习探究的实效性。

以上仅仅是我的个人理解,这样开放式的课堂尝试,一定会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但是我会一如既往地不断努力,让开放的课堂,为我们的科学殿堂---增色、添彩。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花、果实和种子》说课稿

(第4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花、果实和种子》。

     一、说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的主题是新的生命,这一单元的学习是从植物入手,通过对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观察研究,让学生了解每一种开花植物都要产生足够的种子,以延续它们的物种。然后从植物的种子到动物的卵,获得有关植物和动物繁殖的认识。本课是这单元教学的重点之一,所以学好这部分内容十分重要。

      二、说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心,有一定的知识经验的储备,这对培养他们积极的探索精神和正确的思维活动有着积极的意义。由于北方季节来得较晚,所以花还没有开,我试想用课件播放展示。所以教学设计时,我在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上既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又要符合班级学生实际,符合学生心理及思维发展规律,符合季节特点来进行教学设计。

     三、说教学理念

    教师要有一种敬畏、珍爱生命的意识来教学本课的内容。 启发学生用探究的方法认识事物,实现人人学有用的科学的理念。

     四、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一朵完整的花的雄蕊和雌蕊,知道 果实和种子是植物开花、传粉、受精以后形成的。

    2.过程与方法: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乐于尝试着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花的授粉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探索的欲望,乐于尝试应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

    五、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的构造和油菜花的果实和种子。

    2.难点:了解花粉是如何在雄蕊和雌蕊之间传播,并使雌蕊内的胚珠受精成长。

    六、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这节课主要采用观察实验法。将教师的演示实验设计为学生的分组实验,让学生带着问题,动手操作。可以参照学习《各种各样的花》的方法,来教学这一部分的知识,让学生体会科学学习的方法和规律。      

    2.说学法

   “教为不教,学为会学;要授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这节课要教给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科学学习习惯;教给学生观察、推测、探究、验证的科学学习方法。

    七、说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放大镜、镊子、显微镜和有关植物传粉、受精的课件。

     学具准备:放大镜、镊子、白纸、油菜果实、油菜花和其他植物的花等供分组探究用。

    八、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 ,激发探究的兴趣

    教师质疑: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花的结构,也知道开花——结果——孕育种子是植物繁殖后代的重要方式。可是有一种奇怪的现象:自然界里许多植物(如南瓜、玉米……)有的开花后会结果,有的开花后却不会结果,这是怎么回事呢?到底植物的果实和种子是怎样形成的呢? ( 这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我根据学生回答,引入课题,将注意力集中到进一步观察研究花的雄蕊和雌蕊上来。(是啊,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雄蕊和雌蕊与植物的繁殖有着直接的关系,那么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呢?想不想知道?好,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花、果实和种子。(教师随机板书课题)首先我们要从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开始。(设计意图:在学生的好奇心的驱使下,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出新课。)

   (二) 探究花的雄蕊和雌蕊

     在观察方法上,除了1.运用多种感官观察,2.借助工具:放大镜、显微镜、镊子等观察外,还提示孩子们可以3.通过实验帮助我们观察。我引导孩子们根据雄蕊和雌蕊可能具有的功能,观察雄蕊花药里的花粉是否容易抖落,雌蕊的柱头是否有粘性,等等。问:在显微镜下花粉是什么样的?(小组探究,得出:千姿百态,但大多数为球形结构)然后用画图的形式将你观察到的花的雌蕊与雄蕊记录下来,并建议他们阅读课本上的资料认识各部分的名称(雄蕊:花药、花丝,雌蕊:子房、花柱、柱头)。

     提示学生:观察雄蕊时要选择较大的,花粉容易分离的,花的颜色较鲜艳的花。观察雌蕊时,要选择新鲜的花,否则,柱头上的粘液就不黏了。

     接下来,我引导学生思考:雄蕊和雌蕊的这些构造上的特点与它繁殖后代的功能有什么关系?(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观察后,自然地引发思考构造与繁殖的关系,过渡到第二部分的教学。)

(三)、给花传粉

    观察花蕊,孩子们会发现:雄蕊花药上有很多花粉、雌蕊柱头上有很多黏液。 要让学生认识传粉是植物生命延续过程的第一步。

     从以下方面突破难点:

    1.观察图片:关于昆虫传播花粉的研究,我提供了蜜蜂传播花粉的图片。

     2.实验:引导孩子们小组合作探究,让他们亲眼看到花粉是怎样传播的。过程是(见课件)。提示学生:用柱头接触白纸上的花粉时,动作要轻,也不要对着纸呼吸,以免将花粉吹走。用柱头轻触花粉也要反复多点几次,以保证获取足够的花粉。

     3.动态展示:孩子们初步感知后,我用课件展示油菜花受精的示意图,可以帮助我们突破难点。这时,让孩子们自己来解答诸如有的南瓜、玉米开花为什么不结果等问题,那是很有乐趣的事。

   此外,通过交流经验,教师介绍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植物传播花粉的其他情况,主要是昆虫传粉和人工授粉。 (设计意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突破教学难点。)

(四)、 观察油菜的果实和种子

    小组活动:1按成长顺序把它们排列在纸上2、我让学生用画简图、口述等方式表诉研讨结果。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进一步体验受精对于花的发展是何等重要?

    在学生观察时,要注意3、提醒学生小心地剥开油菜的果实4、提示孩子们可以用工具辅助(如放大镜)观察并统计。还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种子的排列,想办法数数角果荚里种子的个数,再数数一株油菜大致长多少个角果荚,算一算一株油菜的种子有多少……这就可以把数学统计的知识应用到科学上来。这一部分的观察活动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第一部分的继续,又是第4把种子散播到远处的准备。我鼓励孩子们仔细观察并提出新的问题。

5、要提醒学生选取的油菜果实是有代表性的。让学生把两种(一种是成熟的,一碰会炸裂;另一种是即将成熟的,能剥开,不会炸裂的)都试一试,让他们亲身体验一下,看看从中能发现什么问题?)因为过于成熟的, 轻轻一碰就会炸裂,里面的种子就会弹出,统计的数字就不准了。我想这也是对学生探究能力的一种培养。

    在学生数完一个油菜荚了有多少粒种子后,6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发现和想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认识植物繁殖的意义方面去思考。)

7、比较油菜和豌豆花、果实和种子。(设计意图;启发学生观察更多的果实和种子,为拓展延伸部分做铺垫。)

    (五)、 拓展与延伸 (任选一项)

     1.调查:果农为了防止果树不结果,往往采用什么措施?为什么?写调查报告

    2.实验:课外做一个南瓜雌花授粉和不授粉的对比实验。只给其中一朵进行人工授粉,看哪一朵花能结果?写实验报告

    3.观察:到花丛中悄悄地观察蜜蜂怎样传播花粉。写观察日记。

     4.试一试:给一些花进行人工授粉,用毛笔头或者海绵轻轻地碰雄蕊,沾上花粉,再轻轻地碰雌蕊,接下来观察子房的变化。写观察日记。     (设计意图:注重学科整合,通过拓展延伸,使学生的课堂学习能够延续到课后。)

       九、说板书设计

                              3.花、果实和种子

      一、 雄蕊和雌蕊

       二、 给花传粉

       三、   油菜的果实和种子

    (设计意图:简明扼要,突出重点,一目了然。)

     十、说教学反思(课前反思)

     设计后我对这节课教学流程做了认真反思

      闪光点有五:1、一石激起千层浪式的导入。从农村学生身边的常见植物南瓜、玉米等入手,通过提问:有的植物开花后会结果,有的却不结果,这是怎么回事呢?到底雄蕊与雌蕊与植物的繁殖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这样不但调整了学生兴趣,而且自然切题。2、通过观察和实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观察一:探究花的雄蕊和雌蕊;观察二:探索果实和种子。除了用感官外,借助工具,辅以课件展示。用棉签做传粉实验,学生深刻理解。3、注重学科间的整合。如用画图的形式记录雄蕊和雌蕊;用数学统计的知识计算豆荚数及种子数;写观察日记,调查报告用到了语文知识。4、注重拓展与延伸。教学流程(五)拓展与延伸目的:要扩大学生的视野,不能局限于教材上的几种植物,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鼓励学生走向自然。自觉地仔细地观察一棵植物,用教材上的方法进行研究,那么教学的目标就实现了。5、注意知识的联系。如用学习第2各种各样的花的方法学习本课,观察油菜的果实和种子的活动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第一部分的继续,又是第4把种子散播到远处的准备。

      教学效果预测:本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很浓,对科学知识掌握也会很好,用的最多的就是观察法,只是由于实验条件所限,学生实验探索可能还不够到位。但基本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激发科学兴趣以及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意识应该是很成功的。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和处理

1、教材简析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新的生命》单元的第五个内容,是学生在探究了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之后延伸出来的一个观察探究活动,教材分为四部分:(一)观察油菜散播种子的方式;(二)测量栗子跳动与滚动的距离;(三)观察随风飞行的蒲公英种子;(四)收集有关植物散播种子的资料。本课的教学重点并不在于记住种子传播的方式,而在于通过对果实和种子特征的进一步观察,推测它们传播种子的方式,并想办法验证,获得果实种子形态与传播方式相联系的认识。

2、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植物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有利于生命的延续;不同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在形态上是不同的,它们各有把种子散播到远处的方式;果实和种子的结构与种子散播的方式是相适应的。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假设,利用测量实验等方式寻找证据验证假设。

3、教学重点: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侧重与学生共同经历推测——假设——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培养运用不同的科学技能与方法来获得确凿证据进行验证的能力。

4、教学难点:理解果实和种子的结果与种子散播的方式是相适应的。

5、教学准备:油菜植株图片、油菜、栗子、蒲公英、苍耳等果实(种子),种子传播的相关课件、放大镜、卷尺、“跳动、滚动距离测量记录表”。

二、说学情分析

为了延续生命,植物要把种子散播出去,这是学生已经从生活中积累的原有经验,然而植物为什么要把种子散播到远处,又是利用什么方式进行传播的,这些是不被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所注意的。可喜的是,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旺盛的,本校的四年级学生已经有较好的科学习惯和科学思维,他们对科学课的热情程度还是挺高的,所以,我觉得这堂课应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说教、学方法及手段

1、说教法

以推测——假设——验证的科学探究为的情感升华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多媒体教育资源的合理应用将可以很好地感染学生的情感,让情感得到升华,使其理解作者表达的中心思想,与作者产生共鸣。主线,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我除了采用讲述法、谈话法、演示法等作适当的点拔,还将科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融为一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渗透到科学教学中去,鼓励学生收集更多的资料,获得更多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的认识,获得果实种子形态与传播方式相联系的更多证据。

2、说学法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理念是“科学探究”。围绕这个理念,我把教学过程分成了三大板块,每个板块都有明确的主题,学生就依据这个主题,结合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通过小组合作,观察讨论并记录等形式不断深入到科学探究过程之中,在经历一个个活动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明确种子传播的意义

种子能繁衍后代,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可植物为什么要把种子散播到远处去,学生并不清楚.为此,课一开始我先出示油菜整株图片,并请学生做一道数学题:“一棵拥有30个油菜果荚的油菜,每个油菜果荚平均拥有20多粒种子,一年可产生多少种子?”接着问“如果它们成熟后,都掉落在植物的附近,会产生怎样的情况?”通过计算和思考,学生会意识到如果产生的种子都落在母株近旁,会互相争夺水分和养料,会造成物种的退化,种子传播得越远,才越有利于新生命的健康成长,从而教师接过话题,引出种子散播方式。在此环节中,我用算题引入,用具体的数字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有效地了解种子传播的意义,培养学生探究植物传播种子方式的兴趣。

第二板块:推测、验证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

1、讨论油菜传播种子的方式

我让学生观察成熟后裂开的油菜果荚,问:油菜是如何把种子散播到远处的呢?然后请学生作出自己的猜测,并说出自己的猜测依据,再想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学生可能会从凤仙花种子的传播得到启示,由此学会知识的迁移.

2、测量栗子跳动与滚动的距离

首先,出示栗子树的图片,展示带外果皮、有开裂痕迹的栗子果实,问:“栗子成熟了,从高高的树上掉下来,你估计会掉到什么地方?”“能设计实验来验证吗?”在校交流实验设计的过程中,我关注小组成员分工及注意事项的讨论与引导,接着,请学生在课堂内模拟测量栗子跳动与滚动的距离,并做好记录,讨论后得出结论:果实跳动与滚动的距离和它的形状落下的地形等有密切的关系。

这一部分是运用测量的方法证明栗子是通过跳动和滚动把种子传播到远处,这是比观察更能说明问题,证明推测的一种方法,同时在观察的基础上,学生凭借一些工具寻找更为有利的证据,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探究种子传播的兴趣也会更加浓厚。

3、观察随风飞行的蒲公英种子

蒲公英的种子随风飞行散播到远处,这是学生所熟知的,在此环节,我设计了两个小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原有经验基础上得到提升。

1)用放大镜观察蒲公英的果实和种子

2)比较绒毛摘除和未摘除的蒲公英种子的运动状况;

在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会得出蒲公英的种子轻,带有绒毛,可用风力传播到远处,由此获得种子形态与传播方式相联系的认识。

第三板块:拓展延伸,研究、收集其他植物散播种子的信息

我先出示教材中的4幅图,携带着苍耳果实的狗,在吃野果的小鸟,通过鸟或风力传播,而长在塔顶的一棵树,利用水流传播种子的莲蓬。利用这些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推测它们的传播方式,获得果实种子形态与传播方式相联系的更多证据,同时这些图片也是给学生提供一些启示,引导他们到课外更好地进行观察,并整理用各种方法获得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结合各板块的学习,通过学生的观察→推测→验证,对内容的归纳,教师的点拔,最后形成以直观性强的表格形式的板书,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板书设计: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植物果实种子形态传播方式

油菜果荚成熟时炸裂、弹射

栗子接近球形跳动、滚动

 蒲公英轻、带绒毛随风传播

苍耳果壳外部带剌扎住动物皮毛传播

果实种子形态与传播方式密切联系

 
 
 

种子的萌发》说课稿

     

一、课标解读

《种子的萌发》是生物新课标中第四个一级主题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里二级主题《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的第一节,课标中具体的内容标准是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二、本节具体内容介绍

本节安排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和种子萌发的过程;第一个内容里安排的是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实验;第二个内容里安排的是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实验,但这两个探究实验中,重点是第一个实验,教参确定本节的课时是两个课时,所以我这样安排本节内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一个课时,后面两个内容合用一个课时。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就是第一个课时《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三、教材分析

1 本节内容的地位:本课时实际就是一个探究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这个实验是七(上)教材安排的第三个探究实验。第一个探究实验重在展示探究的一般过程,向学生介绍关于变量和对照实验知识,里面控制的变量只有一个,设计的对照实验是一组;第二个探究实验,重在训练学生作假设和处理数据表格的能力。这第三个探究实验重在训练学生作假设、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而且本实验一下子考虑的是三个变量,要求让学生自主学会设计对照、控制变量。可以说,这个实验是七(上)探究实验的核心实验,一旦学生学会了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对后面的探究实验就尊定了良好的基础。

2 重点、难点的确定:在本节课中,关于变量和对照实验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就是学会控制变量,设计三组对照实验,难点就是学会利用三组对照实验控制三个变量,初步明确对照组和实验组。

四、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拟定了下列几个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进一步复习变量和对照实验的概念。

2 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作假设的能力;

    培养学生学会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

     发展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如何达到)

a、利用本教材的第一个探究实验,让学生情景再现,进一步认识变量和对照实验这两个概念。

b、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平时的观察及耳濡目染的生产实践,让学生自主做出假设,并找出合理的依据,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来尝试控制变量,设计三组对照实验。

c、通过分组讨论,动手操作,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的重点、难点

本节课,学生在尝试中学会控制变量,设计三组对照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如何在尝试中完善方案,设计三组对照实验,控制三个变量,是本节课的难点。

六、教学方法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思想,我大胆的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采用了在尝试中学会制定计划和完善计划的新型模式。充分利用提供的材料用具,采用了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积极探索设计一个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主动探求知识的场所。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式教学理念。

七、学习方法

受人与鱼,莫过于授人与渔,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仅仅为了学会知识,更是为了会学知识。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多种途径,如:观察、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尝试操作等等,来开展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八、教学策略

本课时主要采取以下策略来实施教学:

1以旧带新,让学生增强知识的衔接性,系统性;

2充分利用学生耳濡目染的生活经验,训练学生作假设的能力;

3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尝试由控制一个变量,设计对照,然后设计三组,同时控制三个变量;

4采用启发引导式,在学生尝试操作中,完善实验计划。

九、教学程序

1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a.处理:提问导入: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可以分为哪四大类群?种子植物根据种子外面是否有果皮包被,又分为哪两类?师以问题2导入章节的新课。

(这样设计,意在增加学生知识的衔接性和系统性)

b. 尝试根据学生生活经验,描述被子植物一生所经历的阶段。从而导入本课时的学习。

2 学习新课: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a.复习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

回忆本教材中的第一个实验,引入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的复习。

b.学生根据探究主题,提出问题。

c.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及日常观察,作出假设,并说出假设的合理依据。

d.师出示相关的实验用具,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会控制变量。

第一步:师引导学生回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情景再现,回忆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的知识;

第二步:根据本实验的假设,明确本实验控制的变量;

第三步:让学生在讨论和亲自操作中,学会分开设计三组对照实验,分别控制三个变量;

第四步:由易到难,综合设计三组对照实验,控制三个变量,让学生尝试操作中完善方案。第五步:学生在操作中,教师引导学生考虑方案中的每一个细节,进一步完善计划方案。

e.学生设计完后,让学生结合具体实验设计,说出三组对照实验,并且要在具体分析中,明确对照实验中的唯一变量,从而预测结果,学会做出结论。

5         创新实验设计,开阔学生思路。

教师提供相关实验材料,让学生在讨论中设计三组对照实验,从而布置学生课外创新设计本实验,利用不同的实验用具,控制三个变量,设计三个变量。使学生思路开阔化。

十、综述

以上是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这一课时认识和教学过程的设计。本着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材料用具,让学生充分在尝试中,在热切的观察和热烈的讨论中,使学生主动而轻松的掌握了本次实验的设计,成功的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学科学《动物的卵》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下册二单元第六课,在《动物的卵》这一课中,学生通过观察各种动物的卵,了解动物卵是孕育着新的生命,只要条件合适,动物的卵就会发育成长为一个新的动物。

二、地位作用:本课是关于动物繁殖方式的第一课,在此前几节课中学生研究了植物 的繁殖方式,本课承前启后,是以后研究动物繁殖的基础,是本单元的重点课之一。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了解了植物的繁殖方式,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对科学研究也有浓厚的兴趣。

四、总设计意图:本课主要利用农远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解决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学生对实物的观察,观看视频,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切身体验。以自己熟知的事物为基础,通过观察进行推测,并通过视频进行了解,这样对鸡卵的结构、孵化等有个基本的认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观察中学生认识卵的一些特点,知道在一下条件下卵会发育成动物。

2、过程与方法:采用实物和视频结合的办法观察研究动物卵的特点,通过视频了解经历小鸡的孵化过程,学生经历观察和研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动物繁殖奥秘的兴趣,感受自然界生命的多样性和生生不息。

(设计意图:本课课标的设计以三维目标为原则,理解概念,重视过程的体验,同时培养学生学科学的兴趣。)

六、教学重点:卵的结构观察  小鸡的孵化过程

七、教学难点:了解鸡蛋各部分的作用

八、课时 一课时

九、课前准备:卵实物  课件

十、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导入:

1、板书课题:动物的卵。2、师谈话:前几节我们学习了解了植物的繁殖方式,那么动物是怎样繁殖的呢?三年级时我们知道了蚕是由蚕卵发育而来的。(播放蚕卵视频)在自然界中许多动物是靠卵来繁殖的。引入卵的观察。

(设计意图:以旧引新,利用农远资源视频观察蚕卵变成蚁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观察其它动物的卵做好铺垫。)

(二)、动物卵的观察:

1、呈现各种卵的图片(视频)

学生观察形状、大小、颜色并进行研究。师提出:它们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①形状:球形----  椭圆形----    米粒形----   炮弹形----

拓展:师提出 鸡卵的壳很脆一碰就破可为什么用力捏不破,与它的外形有关吗?学生研究后回答(联想到奥运会鸟巢   蛋外壳呈椭圆形,即拱形,这种形状会将外界的力传递到整个外壳,因此用手捏鸡蛋时,即使有受力不均的现象,只要不是受力过大,外壳是不容易破的,这就好比桥梁做成拱形比做其他形状的承受力要大,还不只是这,因为力具有传递性。当你捏的时候,通过鸡蛋里液体把力传递给鸡蛋的其他地方,而鸡蛋壳是由碳酸钙构成的,有一定的坚固性 ” 

 ②颜色:白色---  绿色---  橙色---  黄色 ---

  大小:鸭蛋 鸡蛋 燕欧蛋 赤翡翠蛋 鹌鹑蛋 杜鹃蛋 戴菊莺蛋(通过视频与书 上的排列顺序对号)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观察学生对各种卵获得一个感性的认识,并对卵的外形进行探究)

•    2、补充知识:动物的卵,产卵多少(视频)刺鱼只产80-100粒;鳑鲏产200-300粒;而鲢能产50万粒;草鱼产40万粒;鳗鲡能产1000万粒;翻车鱼(产卵三亿粒)、胖头鱼(产卵五十万粒)、黄花鱼(产卵三十万粒)。鱼类之所以大量产卵是为了增加存活后代的数量,尽可能广泛地散布母系基因。

•    产卵最少的是美国佛罗里达的齿鲤鱼,在几天的产卵期中只产大约20个鱼卵。

(设计意图: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加学习兴趣。)

(三)、卵结构的观察:以鸡卵为例观察

1、实物观察(放大镜)①生鸡蛋观察:在鸡蛋外面敲开一个洞观察;放大镜观察外面气孔;②敲开熟蛋看气室;切开鸡蛋认识各部分。

2、视频观察:放图    蛋壳  蛋膜  蛋白 蛋黄 气室

3、卵的各部分的作用:①在上面的观察时教师提出要学生对各部分作用进行推测。②以人生长为例说明作用:人需要呼吸,需要摄入营养等比对说明。

鸡蛋各部分对胚胎发育的作用

名称

作用

蛋壳

坚硬:对卵内胚胎具有保护作用;有小孔: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防止营养物质流失

蛋白

供给养料和水份

蛋黄

提供营养

气室

提供氧气

发育成小鸡

(设计意图:利用农远资资源源制用视频创设观察情境突破教学难点。在实物、视频的双重作用下,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观察分析,进行猜想、验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课件的作用。)

(四)卵的孵化:

1、鸡卵的孵化条件:①种蛋 ②外界条件----温度湿度通风(视频)

2、鸡蛋的孵化:(视频)

3、资料:各种卵的卵化时间(视频)

(设计意图:设计小鸡孵化的情境,学生亲历过程,发挥视频影像达意、声画传情的特点,突破本课的重点。)

(五)、总结:概念:卵生   卵生动物(看书说明)

(六)、拓展:课后研究:查阅资料研究青蛙卵的孵化过程,体会生命的生生不息。

八:板书设计:动物的卵

       卵的外特征

       卵的内部结构

       卵的发育

参考资料:1、远程教育资源在学校教育教学上的应用

          2、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案例

3、远程教育资源在农村教学中的应用

4、教科版科学教师用书四年下册

5、人教社课程教材研究

6、教师备课系统(光盘)

7、网上下载图片

 
 
 
 

《动物怎样繁殖后代》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节课是苏教版第五册下册第三单元的第2课。本课内容的安排是根据动物繁殖行为的基本过程:雌雄识别、交配、生产、哺育后代来设计的,同时也穿插了一些动物独特繁殖方式的介绍:无性繁殖、卵胎生。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有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认识自然界中的动物在自然条件下,大多是根据雌雄结合进行有性繁殖的,引导学生识别动物的雌雄、了解动物繁殖过程中的一些特点。

第二部分:认识动物繁殖后代的两种方式:卵生和胎生。

第三部分:介绍一些动物适应环境的独特繁殖方式。

第四部分:介绍动物哺育后代的行为:哺食和传授生存技能。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的基本性质与目的,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道在自然条件下,大多数动物的繁殖方式是进行有性繁殖,即经过雌雄两性的结合生殖。

2、知道动物的两种基本繁殖方式:卵生和胎生。

3、了解一些动物的特殊繁殖方式,知道动物繁殖方式具有多样性特色。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动物的两种基本繁殖方式:卵生和胎生。

教学难点:收集、分析、整理动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信息。

、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设计一些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在练习的过程中注意练习的层次和坡度,让学生积极参与,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学法指导

注意引导学生采用观察、比赛、概括的方法概括出动物的繁殖方式:胎生和卵生。让学生都能够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说一说你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

2、孩子们,你们对动物怎样繁殖后代了解多少?

3、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结合课本一起走进动物世界!

二、辨别雌雄

1、今天首先亮相的动物是谁呢?

(出示图片孔雀开屏)是不是所有孔雀都会开屏?

2、是呀!只有雄性孔雀才会开屏,雌性孔雀不会开屏。

世界上大多动物可以分为雌性和雄性。引导学生抓住雌雄性动物的特征进行辨别。

3、利用动物夫妻间也是有感情的来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爱护大自然、爱护我们的地球。

三、教学胎生和卵生

1、雌性动物和雄性动物找到自己伴侣以后,就像我们人类一样成双成对、恩恩爱爱。它们结婚之后,经进交配在母体内产生受精卵,过一段时间它们就会生动物宝宝来。

2、在科学中把像鱼、鸡那样的通过产卵或下蛋方式繁殖方式归为一类,把这种繁殖方式称为卵生。把通过卵生繁殖的动物称为卵生动物

把像马和大熊猫等哺乳动物直接生出小动物的繁殖方式归为一类,把这种繁殖方式称为胎生。把以胎生繁殖的动物称为胎生动物

3、认识动物怎样哺育后代

四、奇特的繁殖方式

让学生知道世界上的动物千奇百怪,同样除了一般常见的卵生胎生繁殖后代的方式以外,还有其它一些奇特的繁殖方式。

五、自我评价与课外延伸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说一说你这一节课你都知道了些什么?课后查阅资料了解一些动物关心、爱护自己宝宝的事例,把它记录下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