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病毒性黄胆型肝炎
肝硬化的食疗
无病毒性的肝硬化可用(丹参15克、赤芍12克、虎杖18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别甲30克、瓦楞子15克)为主药;有病毒的加大青叶30克、紫草15克,金银花15克、紫花地丁15克、连乔15克、脸色晦暗加当归12克、红花9克、肝区痛加元胡15克、木香12克、肝有腹水加(冬瓜皮30克、大腹皮15克、桑白皮18克、茯苓皮30克、陈皮12克、猪苓15克、桂枝9克)腹胀加厚朴12克、枳实12克、每天一付,水煎当茶饮服口干就喝,体质弱者减半。本方有降病毒,抗硬化,抗癌的功效。
建议首选考虑中药,因为西药尚处于研究阶段;我国医学家则发挥中医中药优势,研制了一些中药制剂,经动物实验与初步临床试验,均证实可以延缓、阻断肝硬化的发展,促进肝硬化的逆转,对早期肝硬化有较好疗效。
而甘舒胶囊有很好的修复肝损伤的功能。肝硬化是有多种病因引起的肝脏组织变化,服用甘舒胶囊可以
减缓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保持肝功能,减缓向肝硬化及其他并发症的的转化时间。
黄疸是什么?
黄疸
肝癌并发症可由肝癌本身或常合并的肝硬化所致,也可由抗肿瘤治疗手段引起,常出现于肝癌中晚期,是肝癌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一、发生机制
黄疸是中晚期肝癌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并发率约29.6%-37.5%,黄疸是胆红素代谢障碍时血浆胆红素浓度增高引起的巩膜、皮肤、黏膜、体液等黄染的一种临床表现,胆红素来自体内衰老的红细胞,其生成、代谢及排泄与肝脏关系密切,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障碍均可导致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黄疸,根据病因黄疸可分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及阻塞性黄疸三种,肝癌患者所并发的黄疽属于后两种,以阻塞性黄疸多见,具体发生机制如下:
1、肝内及肝门区肿瘤结节或肝门淋巴结肿大压迫各级胆管,导致胆汁引流不畅,结合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返流人血,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以结合胆红素为主,引起阻塞性疸。
2、肝内肿瘤侵人胆管,导致胆管不完全或完全阻,并可部分坏死脱落,下降至肝外胆管,突然阻塞胆道,引起阻塞性黄疸,据报道,此机制的发生率约为1.5%-8%。
3、胆管内癌栓形成,包括坏死肿瘤脱落,在胆管内生长,肝内原发肿瘤破人胆管,或肿瘤出血,含有癌细胞的血凝块形成栓子,阻塞胆管等,均可导致并发阻塞性黄疸。
4、弥漫性肝癌或合并有严重的肝硬化,因广泛肝细胞受损,胆红素在肝内的生成。代谢及排泄障碍,导致血中结合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水平均升高,引起肝细胞性黄黄疸, 同时也可因肝内肿瘤对胆道系统的压迫,合并有阻塞性黄疸,呈混合性黄疸。
5、一些抗肝癌治疗手段也可引发黄疸,如肝动脉化疗栓塞、经皮无水乙醇注射。外放射治疗等。钱建民等报道,肝动脉栓塞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102例,并发黄疸者约10例,占9.8%,其机制尚不完全明确。
二、临床表现
肝癌患者并发黄疸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在肝肿大。肝区痛。食欲减退。消瘦、脾肿大、腹水等肝癌常见症状基础上出现皮肤、巩膜。小便呈黯黄色或黄绿色,大便颜色变浅灰或呈白陶土色,皮肤瘙痒、胆绞痛,或伴有寒战。高热等。主要临床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胆管炎以腹痛、发热、黄疸为主要表现;进行性无痛性黄疸;波动性黄疸。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对于肝癌诊断已明确的患者,本病的诊断不难,肝癌患者出现皮肤、巩膜、小便黄染,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或未见皮肤、巩膜、小便黄染,仅有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即可诊断。血中结合胆红素显著升高,尿胆红素阳性,见皮肤癌痒,大便呈白陶土色,为阻塞性黄疸;血清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均升高,以结合性胆红素为主,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增高,为肝细胞性黄疸。
(二)鉴别诊断
对于肝癌诊断尚未明确,以黄疸为首发症状的患者,本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困难。须与胆管癌。胰头癌及十二指肠壶腹肿瘤鉴别,肝癌的黄疸常有肝炎肝硬化病史,出现于肝癌晚期,伴有右上腹胀痛,多有血AFP浓度升高;而胆管癌、胰头癌及十二指肠壶腹肿瘤多无肝炎、肝硬化病史,仅以无痛性进行性黄疸为首发症状,血AFP浓度多正常,腹部B超、CT、MRI、PTC(经皮穿刺肝胆管造影)、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核素胆系造影、血管造影等检查有助于以上疾病的鉴别。
四、治 疗
肝癌并发黄疸的患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积极对肝内原发肿瘤进行治疗.是控制和消除黄疽的根本措施。针对黄疸,亦应积极利胆退黄或控制其进展,尽可能改善患者全身状况,减轻患者痛苦,为后续治疗寻求时机。
(一)内科治疗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给予低脂肪、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戒除烟酒。如合并有肝性脑病的患者,尚应限制或禁止蛋白饮食。
2.保肝及利胆药物治疗 肌苷能促进受损的肝细胞恢复,肝泰乐能促进肝细胞再生,益肝灵可保护肝细胞膜免受毒物损伤,门冬氨酸钾镁能加速肝细胞内三核酸循环,辅酶A、三磷酸腺若能促进机体能量代谢,均有利于肝功能的改善,使血中胆红素水平下降,可酌情使用。
3.激素 激素可降低黄应时毒素对机体的损害,并抑制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减少胆红素的生成,抑制黄疽的进展。临床上常用强的松龙,每天20-30mg。
4.补充血浆白蛋白 白蛋白可与血中非结合胆红素结合,形成结合胆红素,降低非结合胆红素对机体的损害。
5.肝酶诱导剂 能加强肝细胞内与胆红素代谢有关的酶的活性,促进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常用苯巴比妥等。
6.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是指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将胆汁引流出体外,是恶性胆道梗阻常用的姑息性治疗方法之一。适于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及转移性肝癌引起的胆道梗阻,或肿瘤切除术前,黄疸指数太高,须减轻黄疸,改善肝功能时。 (二)手术治疗
1.肿瘤切除术 肝癌压迫胆管引起梗阻性黄疸的患者,胆管未受侵犯,且一般情况好,心、肺、肾功能正常,肿瘤有手术切除指征时,应及时进行肿瘤切除术,手术方法包括肝的规则切除和不规则切除,临床可根据肿瘤部位、大小及肝脏储备能力等情况选择不同术式,术后胆管压迫解除,黄疸可完全消退。
2.置管引流术 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肝叶切除等手术中,放置T型、U型、Y型引流管,通过肿瘤占据或压迫的管腔,同时行高位空肠段造口,肝胆引流管与空肠造疾分别引出体外,术后可在体外将两管连接,将胆汁引入肠道。对于一些已失去剖腹探查机会的极晚期病例,则可采用经皮肝穿刺肝胆管引流(PTCD)。
3.肝动脉结扎 可阻断肿瘤90%的血供,而仅减少正常肝组织25%的血供,使肿瘤缩小,甚至缺血坏死,减轻对胆道系统的压迫,使黄疸缓解,且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
4.肝动脉插管化疗 进腹后由胃大弯处找到胃网膜右动脉,分离出长约1cm的一段动脉,用套线牵引,切开前壁,插人导管,直至肝动脉,根据肿瘤位置决定插人肝固有动脉、肝右动脉或肝左动脉,固定导管,将其引出腹壁,行插管化疗,或用微化疗泵化疗,将微化疗泵埋置于皮下。
5.胆管一空肠吻合术 肝癌压迫胆道,不能手术切除时,可行胆管一空肠吻合术,将胆汁引人肠中,减轻黄疽。该法术式很多,包括左右肝管空肠吻合术、左肝内胆管空肠吻合术等,临床可视肿瘤压迫部位选择合适的吻合点,也可在术中放置U型管引流。
(三)中医药辨证论治
1.湿热内阻,湿从热化
主证:身目俱黄,色泽鲜明,发热口苦,心烦懊恼,食欲不振,脘腹胀问,尿少黄赤,大便干结,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利胆退黄。
方药:茵陈蒿汤加减。
常用药物:茵陈、桅子、大黄、黄书、黄连、黄柏、苦参、龙胆草、白鲜皮、防己、猪苓、茯苓、薏苡仁、泽泻。热重于湿者见全身发黄,色泽鲜亮,壮热口渴,烦躁不安,或伴神昏谚语,或吐血黑便,可酌加犀牛角、黄连、生地、玄参、金银花、蒲公英、大青叶、上茯苓等清热解毒之品,或加大小蓟。首草。丹皮、地榆等凉血止血剂。湿重于热者可见身目黯黄,头重身困,胸脘痞满,恶心呕吐,可酌加桂枝。白术、厚朴、霍香、苍术。砂仁等c湿热并重者可见头身困重,脘腹痞满,舌苔厚腻而黄,脉懦弱或德数,可加葛根、木香、厚朴、木通等。
2.瘀血内阻,胆腑不利
主证:身目黯黄,色泽晦黯或如烟熏,口淡不渴,胁下刺痛,积块坚硬,固定不移,时有寒热,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苔白,脉弦涩。
治法:行气活血。
方药:隔下逐瘀汤加减。
常用药物:川穹、红花、赤芍、当归、五灵脂、元胡。香附、乌药、积壳、茵陈、郁金等。
3.脾虚湿盛,湿从寒化
主证:身目黯黄,色泽晦黯或如烟熏,食少神疲,肢软乏力,心悸气短,脘腹胀 闷,畏寒肢冷,或见腹大胀急,早宽暮急,大便搪薄,下肢浮肿,小便不利,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脉濡滑或微弱。
治法:健脾益气,温阳化湿。
方药:茵陈术附汤加减。
常用药物:茵陈、附子、白术、干姜、桂枝、山药、黄茂、苍术、郁金、厚朴、茯苓、猪苓、泽泻等;伴腹大坚满,早宽暮急者,可酌加陈皮、大腹皮、大黄、甘遂、芜花等。如伴见黑便、呕血者,可加白及、灶心主、阿胶等。
症状;乏力,气短,不欲言,纳差,胃不适,腹胀,肠鸣,面黄瘦,便溏,口干苦,不思饮.
舌象;舌苔白.脉象;弦滑数. 西医诊断;急性病毒性黄胆型肝炎 中医认为;气阴两伤,脾虚胃弱,湿热蕴郁 治法;补气养阴,健脾和胃,清热利湿 方药; 生芪15克,茵陈15克,藿香10克,炒白术10克,茯苓15克,杏仁10克,陈皮,蔻仁3克,白芍30克,丹参15克,石斛15克,郁金10克,黄芩10克, 服7剂后去石斛加川断15克,木瓜12克.每日中午加服河车大造丸1丸 服7剂后情况好转.前方去陈皮,杏仁,黄芩,加酒胆草10克,五味子12克,焦三仙30克,继服河车大造丸,每天中午1丸. 生芪15克,茵陈15克,藿香10克,炒白术10克,茯苓15克,五味子12克,蔻仁3克,白芍30克,丹参15克,石斛15克,郁金10克,陈皮12克,旋复花10克,党参12克,生赭石10克,生瓦楞30克. 服九剂后肝功能全部正常.症状消除.宗前法拟服丸药以善其后[摘自中国中医协会会长关幼波中医大师临床方例] 肝硬化腹水 茵陈30克,赤苓30克,扁蓄15克,木通10克,通草5克,半边莲15克,车前子12克,大腹皮10克,冬瓜皮与子各12克,杏仁10克,陈皮10克,元胡10克,白芍10克,当归10克,丹皮6克,郁金6克,桃仁10克,麻仁10克,木香5克,厚朴10克,葫芦壳 25克,二丑15克. 白水送下. 上方经过配合使用分水丹,每次30粒,白水送下,服药九十多剂,患者腹水全部消除. 肝功能正常.[摘自中国中医协会会长中国国宝中医大师关幼波方例] 急性病毒性无黄疸型肝炎 症状:腹胀,肝区痛,腰痛,大便干稀不调,肝功能不正常.舌象;舌苔薄白.脉象;沉弦. 中医认为是;肝郁脾虚,湿热内蕴. 治法;健脾舒肝,清热利湿. 方药; 党参12克,川断10克,炒白术10克,茯苓15克,香附10克,柴胡10克,草蔻6克,当归10克,赤白芍各12克.藿香10克,酒黄苓10克,女贞子12克. 服十剂后好转,去柴胡,草蔻,加草决明24克,山楂15克,三剂后复查肝功能正常.但仍感腰痛,尿黄, 拟以调补肝肾兼以利湿清解余毒. 方药如下; 川断15克,当归10克,女贞子12克,白芍12克,泽兰12克,蒲公英15克,黄柏10克,木通6克,六一散12克[包],车前子12克. 二个月后,肝功能全部正常,症状消除. [摘自中医大师关幼波方例]黄疸,系因土湿木郁,复感不正之气,化生湿热,熏蒸淫溢,泛于肌表所致。
[脉证机理]平人谷入于胃,脾阳消磨,蒸其精液,化为气血,所谓脾为生血之本,胃为化气之源。足太阴脾以湿土主令,肺气宣畅,则其湿外发皮毛而为汗,手太阴肺从令而化湿,内渗膀胱而为溺,虽湿气淫蒸,得汗溺输泄,故土不伤湿,木气条达,黄疸弗作。 由于饮食不洁,劳逸不均,或因酒色失度,致使中土郁滞,脾湿不运,肝木郁滞.当此之时,若感受不正之气,必致水谷消迟,谷精堙郁,不能化气,陈腐壅滞。肝主五色,入脾为黄,脾土不运,木郁不达,土木双郁,则化生湿热,而病黄疸。湿热移于膀胱故而症见溺黄赤涩;湿热淫蒸,泛于周身,故皮肤、面目、全身皆黄,鲜明如橘。湿热郁蒸,中气不运,升降失职,肝脾郁陷,故而大便稀溏。胆胃上逆,故症见胸脘痞闷,恶心呕吐,纳差厌油。浊气熏腾,故恶闻食臭。食则胆胃更逆,而致头眩心烦,口苦咽干。湿热不解,肝胆郁蒸,故而发热。湿热熏蒸,故而脉濡、浮数,舌苔白腻或白厚腻或白粘腻或黄厚腻。 [治则]健脾疏肝,清利湿热、退黄何首乌30克佛手片9克 粉丹皮9克 全瓜萎9克 川郁金9克绵茵陈30克 净连翘8克 山栀子9克 赤小豆12-15克 水煎温服 [方解]猪苓片、建泽泻,健脾利湿;炒杭芍、粉丹皮、何首乌,平胆疏肝;川郁金、佛手片、全瓜萎、清肺利气降逆;绵菌陈、净连翘、山栀子、赤小豆,清利膀胱湿热,退黄。 [加减]胸胁满闷,呕吐重者,加法半夏9克,降浊以止呕。身热不退者.加炒黄柏6至9克,清利湿热以退烧。发烧汗出,二便不利者,加生大黄9至12克,荡涤脏腑之郁热。大便稀溏者,加滑石粉15克,利小便以实大便。胆道阻塞(梗阻性黄疸),脉见虚大而涩,舌苔厚腻,大便色白,身黄重者,以《茵陈蒿汤》主之,通利退黄。绝对禁用姜、枣,以免助湿热而滞中气。 [忌宜]忌食腥荤及辛辣刺激食品,以清淡饮食,鲜菜、高糖、高蛋白食品为宜。注意休息,勿劳累。并须予以隔离。 [附记] 黄疸,包括急性黄疽型肝炎等发黄的疾病。 黄疸有阴黄、阳黄之分,有谷疸、酒疸、女劳疸之别。其病机均因脾家湿旺,木气郁滞。湿在上者,阳郁而为湿热,则病阳黄,湿在下者,阴郁而为湿寒,则病阴黄。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即系阳黄之一;脾虚发黄,则多为阴黄。谷疸.由于脾湿运迟,复感外邪,水谷难消,土木郁蒸。酒疸,由于嗜好饮酒化生湿热,汗溺闭塞,湿热遏瘀。女劳疸,由于好色伤肾,火泄水寒,阳亏土湿.肝木遏陷,化生湿热。 治黄疽之法,首在健脾利湿,疏肝解郁。属湿热者,兼以清利湿热;属寒湿者,兼以暖水行瘀。且应恪守“利脾湿莫伤肝阴,滋肝阴莫助脾湿”之原则。急性黄疸型肝炎,为肝胆燥热,脾家湿旺,用上方治疗甚捷。或在《茵陈蒿汤》的基础上,加入丹、芍、首乌等疏木柔肝之品,祛湿退黄亦捷。总以保护肝脏。有利于肝功之恢复为原则。 临床所见胰腺炎,胰头癌等亦发黄,因其病因不同,另当别论。 胆汁淤积性肝硬化、神经性皮炎、干燥综合症 黄煌医案
肝硬化复发,三棱、莪术再次使他痊愈 他请人开了清热利肝的药方,自己把三样药加进去,三四个月后,好了!刘老师,至今健在,六十多岁,他讲争取活过七十。 提示: 1、药能治百病,不能治百人,以上药方只是原创的个人心得,不适合所有同类病人,世上也没有任何一种药方能够适应所有的同类病人,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择决,切勿生搬硬套。 2、不但“药能治百病,不能治百人”,粮食也是如此,在川贵地区,有一部分人一吃面食就呕吐,之所以写3个提示,重点写给哪些爱转牛角尖、一根筋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