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哪些事情 问:糖尿病患者怎样做到合理饮食? 糖尿病患者应该遵守一定的饮食规则: 问:如何估算每日饮食的热量? 在估算每日应摄取的总热卡前,应首先了解一下自己的体重情况。下面是一个简单的计算公式: 标准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0]×0.9 如体重处于标准体重加10%或减10%以内为正常; 如超过标准10-20%为过重,超过20%为肥胖; 如低于标准10-20%为过轻,低于20%为销售; 饮食热量的估算 正常者:每天摄取的总热量(千卡)为 标准体重×30(千卡/公斤) 肥胖者:每天摄取的总热量(千卡)为 标准体重×20-25(千卡/公斤) 消瘦者:每天摄取的总热量(千卡)为 标准体重×35(千卡/公斤) 如从事较重体力劳动,每日每公斤体重可适当增加5-10千卡。 问:外出就餐要注意些什么? 首先,进餐前20-30分钟先服好降糖药,在点菜时应尽量不选油炸、油爆、糖渍、熏制的菜,尽量挑选蒸、煮、拌、炖的菜肴,主食可选米饭、蒸馒头或粥,不要选炒饭、炒面或油炸、高糖的点心,饮料可选茶、矿泉水、苏打水,不要喝甜饮料。 问:是否可以饮酒? 糖尿病患者只有在血糖处于良好控制的情况下才能少量饮酒。但如果在注射胰岛素或服用降糖药物,空腹时不可饮酒,否则将有低血糖反应。 问:糖尿病患者如何进行运动? 糖尿病患者可以参加适当的运动,不过运动计划应该向您的主治医生进行咨询,特别是40岁以上和糖尿病史十年以上的病人。因为,有些运动可能加重眼睛、肾脏和神经的病变。运动时,糖尿病患者的血压可能比正常人升得更高。另外,患心脏病的危险性也会增加,要是出现胸闷、异常眩晕、视力模糊、恶心的任何一种症状,都应停止运动,立即就医。当血糖高于240mg/dl(13.3mmol/L)可出现酮体时也不能参加运动,运动时应带好糖尿病证明卡,使别人知道你患有糖尿病。 问:糖尿病患者能否参加旅游? 糖尿病患者无需限制旅行,但应事先作好安排。 关于自我血糖监测的几个小知识
问:为什么要进行自我血糖监测? 血糖水平是判断糖尿病治疗情况的最直接的指标,糖尿病治疗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将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的水平,延缓并发症的发展。自我血糖监测是及时有效的掌握血糖控制情况最直接的检测方法。 问:什么人需要密切监测血糖水平? 列病人需要密切监测血糖水平: 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人; 1型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 围手术期糖尿病(手术前后7天以内); 合并严重感染的糖尿病病人,如皮肤溃疡长期不愈等; 经常运动的患者; 正在药物调整期间的患者。 问:应该在什么时间段监测血糖? 清晨空腹1; 三餐前半小时,有利于发现低血糖。 三餐后2小时血糖2,:能较好地反映进食及降糖药是否合适 挽上睡觉前,有利于保证睡眠的安金; 必要时加测凌晨1-3时的血糖,有利于发现夜间低血糖和空腹高血糖,明确血糖波动的原因; 其他时间:如外出赴宴、运动前后、情绪波动、自我感觉不适等需要加测血糖。 问:一般每天要监测几次血糖? 不同的糖尿病病人自我血糖监测建议: 最近刚被诊断为糖尿病、接受多次胰岛素注射治疗或正在使用胰岛素泵的病人;每天监测4-7次1。 -对于使用胰岛素治疗不稳定的糖尿病病人,强调每天进行多次的血糖监测。 -空腹血糖不熊代表或完全代表全天血糖水平,测定随机血糖是必要的。 糖尿病血糖未控制的病: -1型糖尿病:空腹血糖>12.2mmol/L(220mg/dL),每天监测4-7次血糖1。 -2型糖尿病:前两次空腹血糖>16.7mmol/L(300mg/dL),每天监测4次血糖1。 采用单纯饮食控制或口服降糖药治疗的病人: -血糖控制相对稳定时:每月2-4次。 -血糖控制未达标者:每周4-7次。 尝试一种新的饮食方式、运动前后、旅行、调整注射胰岛素剂量或次数、有低血糖症状、怀孕或打算怀孕时,要及时监测。 -根据病情、医生的建议及自己的需要随时监测。 问:糖化血红蛋白对治疗糖尿病有什么意义? 许多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如果能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至8%以下。糖尿病的并发症将大大降低。如果糖化血红蛋白>9%,说明患者持续性高血糖,会发生糖尿病性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并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症。因此,有关专家建议,如果糠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已达标准,并自血糖控制状态较为平稳,每年至少应该接受2次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于那些需要改变资料方案,或血糖控制状态不稳定的患者,及正在进行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该每三个月进行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糖化血红蛋白需要到医院测量。每2-3月测一次就可以。 问: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值分别代表什么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是“线"的概念,反映最近2-3个月血糖控制情况,是判定糖尿病长期控制的重要指标;血糖是"点"的概念,反映测量当时的血糖水平。"点""线"结合同时测定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可帮助鉴别暂时的血糖变化还是一段时期持续的血糖变化。 一次血糖高,而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平时血糖控制良好。 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都高:一段时期血糖控制都不好。 一次血糖正常而糖化血红蛋白明显增高:此次抽血前较注意控制血糖,但最近2-3个月血糖控制是不满意的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调节
罹患糖尿病。工作、生活的压力又直逼而来。如何以平和的心态应对生活中的种种,是糖尿病患者健康生存的关键。现代医学己经证实,恶劣的情绪可导致血糖的增高,因此为了高效控制血糖,我们必须学会调适心境。找一段时间,找一个空间,远离世事的纷杂。让心情彻底放飞。我们无法逃避挫折、困惑,但是我们可以选择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它。 尽量使自己保持愉悦。如果实在无法控制情绪,记得一定要测定血糖,以兔不良的心情导致血糖升高,并且根据血糖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当人们感到紧张、焦虑、恐惧或受惊吓时,神经系统会向大脑发出信号,促使体内胰岛素的拮抗激素升高。一方面增加肝糖释放入血液,另一方面抑制胰岛素分泌,以致血糖增高,导致糖尿病恶化。 心理调适的小方法: 自我激励的方法 定下目标:制定几个切实可行的目标。每达到一个目标,给自己一个鼓励。 确定优先工作次序:如累你经常抱怨繁忙,应当重新调整工作节奏,按照轻重缓急逐个处埋。 参加一个有意义的社会团体。对社会进步的贡献会进一步肯定自身的价檀。 不轻易否定自己:即便某件事做错了,也要肯定自己的努力 学会放弃::过分执着反而会坐失更多的良机,必要的放弃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