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知德《周易集注》来瞿唐先生上下經篇義

 雪山飞鸿居士 2011-08-01
     
来瞿唐先生上下經篇義

上經首乾坤者。陰陽之定位。萬物之男女也。易之數也。對待不移者也。自乾坤厯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履十卦。陰陽各三十畫則六址矣。陽極于六。陰極于六。至此乾坤變矣。故坤綜乾而為泰。乾綜坤而為否。否泰者。乾坤上下相綜之卦也。乾坤既迭相否泰。則其間萬物吉凶消長。進退存亡。不可悉紀。自同人以下至大畜。无非否泰之相推无否无泰非易矣。水火者乾坤所有之物。皆天道也體也。无水火則乾坤為死物。故必山澤通氣。雷風相薄。而後乾坤之水火可交。頤大過者。山澤雷風之卦也。頤有離象。大過有坎象。故上經首乾坤必乾坤厯否泰至頤大過。而後終之以坎離。下經首咸恒者。陰陽之交感。一物之乾坤也。易之氣也。流行不已者也。自咸恒厯遯大壯晉明夷家人睽蹇解十卦。陰陽各三十畫。則六十矣。陽極于六。陰極于六。至此男女變矣。故咸之男女。綜而為損。恒之男女。綜而為益。損益者男女上下相綜之卦也。男女既迭相損益。則其間萬事吉凶消長進退存亡。不可悉紀。自夬以下至節无非損益之相推。无損无益。非易矣。既濟未濟者。男女所交之事。皆人道也用也。无既濟未濟。則男女為死物。故必山澤通氣。雷風相薄而後男女之水火相交。中孚小過者。山澤雷風之卦也。中孚有離象。小過有坎象。故下經首咸恒。必咸恒厯損益至中孚小過而後終之以既濟未濟。要之天道之體。雖以否泰為主。而未必无人道。人道之用。雖以損益為主而未必无天道。上下經之篇義蘊蓄。其妙至此。若以卦爻言之。上經陽爻八十六。陰爻九十四。陰多于陽者凡八。下經陽爻一百有六。陰爻九十有八。陽多于陰者亦八。上經陰多于陽。下經陽多于陰。皆同八焉。是卦爻之陰陽均平也。若以綜卦兩卦作一卦論之。上經十八卦。成三十卦。陽爻五十二。陰爻五十六。陰多于陽者凡四。下經十八卦成三十四卦。陽爻五十六。陰爻五十二。陽多于陰者亦四。上經陰多于陽。下經陽多于陰。皆同四焉。是綜卦之陰陽均平也。上下經之篇義卦爻。其精至此。孔子贊其至精于變至神。厥有由矣。



來瞿唐先生易經字義




卦中立象。有不拘說卦乾馬坤牛。乾首坤腹之類者。有自卦情而立象者。如乾卦本馬而言龍。以乾道變化。龍乃變化之物。故以龍言之。朱子語錄。或問卦之象。朱子曰。便是理會不得。如乾為馬而說龍。如此之類。皆不通。殊不知以卦情立象也。且荀九家。亦有乾為龍。又如咸卦艮為少男。兌為少女。男女相鹹之情。莫如季之少者。故周公立爻象。曰拇曰腓曰股曰憧曰脢曰輔頰舌。一身皆感焉。蓋艮止則感之專。兌悅則應之至。是以四體百骸。從拇而上。自舌而下。无往而非感矣。此則以男女相感之至情而立象也。又如豚魚知風。鶴知秋。雞知旦。三物皆有信。故中孚取之。亦以卦情立象也。又以漸取鴻者。以鴻至有時。而群有序。不失其時。不失其序。于漸之義為切。且鴻又不再偶。于文王卦辭女歸之義為切。此亦以卦情立象也。有以卦畫之形取象者。如剝言宅言牀言廬者。因五陰在下。列于兩旁。一陽覆于其上。如宅如牀如廬。此以畫之形立象也。鼎與小過亦然。又有卦體大象之象。凡陽在上者。皆象艮巽。陽在下者。皆象震兌。陽在上下者皆象離。陰在上下者皆象坎。如益象離。故言龜。大過象坎。故言棟。頤亦象離。故亦言龜。又如中孚。君子以義獄緩死。亦取噬嗑火雷之意。以中孚大象離。而中爻則雷也。故凡陽在下者動之象。在中者陷之象。在上者止之象。凡陰在下者入之象。在中者麗之象。在上者說之象。又有以中爻取象者。如漸卦九三媍孕不育。以中爻二四合坎中滿也。九五三歲不孕。以中爻三五合離中虛也。有將錯卦立象者。如履卦言虎。以下卦兌錯艮也。有因綜卦立象者。如井與困相綜。巽為市邑。在困為兌。在井為巽。則改為邑矣。有即陰陽而取象者。如乾為馬本象也。坎與震皆得乾之一畫。亦言馬。坤為牛。本象也。離得坤之一畫。亦言牛。皆其類也。有相因而取象者。如革卦九五言虎者。以兌錯艮。艮為虎也。上六即以豹言之。豹次于虎。故相因而言豹也。故其象多是无此事此理。而止立其象。如金車玉鉉之類。金豈可為車。玉豈可為鉉。蓋雖无此事此理。而爻內有此象也。朱子語錄云。卦要看得親切。須是兼象看。但象失其傳了。殊不知聖人立象。有卦情之象。有卦畫之象。有大象之象。有中爻之象。有錯卦之象。有綜卦之象。有爻變這象。有占中之象。正如釋卦名義。有以卦德釋者。有以卦體釋者。有以卦綜釋者。皆言象也。所以說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但形容物宜可擬可象。即是象矣。自王弼不知文王序卦之妙。掃除其象。後儒泥滯說卦。所以說象失其傳。而不知未失其傳也。善乎蔡氏曰。聖人擬諸其形容而立象。至織至悉。无所不有。所謂其道甚大。百物不廢者此也。其在上古。尚此以制器。其在中古。觀此以繫辭。而後世之言易者。乃曰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一切指為魚兔筌蹄。殆非聖人作易前民用以教天下之意矣。此言蓋有所指而發也。




錯者。陰與陽相對也。父與母錯。長男與長女錯。中男與中女錯。少男與少女錯。八卦相錯。六十四卦。皆不外此錯也。天地造化之理。獨陰陽不能生成。故有剛必有柔。有男必有女。所以八卦相錯。八卦既相錯。所以象即寓于錯之中。如乾錯坤。乾為馬。坤即利牝馬之貞。履卦兌錯艮。艮為虎。文王即以虎言之。革卦上體乃兌。周公九五爻。亦以虎言之。又睽卦上九純用錯卦。師卦王三錫命。純用天火同人之錯。皆其證也。又有以中爻之錯言者。如小畜言雲。因中爻離錯坎故也。六四言血者。坎為血也。言惕者。坎為加憂也。又如艮卦九三中爻坎。爻辭曰。薰心。坎水安得薰心。以錯離有火煙也。



綜字之義。即織布帛之綜。或上或下。顛之倒之者也。如乾坤坎離四正之卦。則或上或下。巽兌艮震四隅之卦。則巽即為兌。艮即為震。其卦名則不同。如屯蒙相綜。在屯則為雷。在蒙則為山是也。如履小畜相綜。在履則為澤。在小畜則為風是也。如損益相綜。損之六五。即益之六二。特倒轉耳。故其象皆十朋之龜。夬之九四。即姤之九三。故其象皆臀无膚。綜卦之妙如此。非山中研究三十季。安能知之。宜乎諸儒以象失其傳也。然文王序卦有正綜。有雜綜。如乾初爻變姤。坤逆行。五爻變夬與姤相綜。所以姤綜夬。遯綜大壯。否綜泰。觀綜臨。剝綜復。所謂乾坤之正綜也。八卦通是初與五綜。二與四綜。三與三綜。雖一定之數。不容安排。然陽順行而陰逆行。與之相綜。造化之玄妙可見矣。文王之序卦。不其神哉。即陽本順行。生亥死午。陰本逆行。生午死亥之意。若乾坤所屬尾二卦。晉大有需比之卦。類術家所謂遊魂歸魂。出于乾坤之外者。非乾坤五爻之正變。故謂之雜綜。然乾坤水火四正之卦。四正與四正相綜。艮巽震兌四隅之卦。四隅與四隅相綜。雖雜亦不雜也。八卦既相綜。所以象即寓于綜之中。如噬嗑利用獄。賁乃相綜之卦。亦以獄言之。旅豐二卦。亦以獄言者。皆以其相綜也。有以上六下初而綜者。則自外來而為主于內是也。有以二五而綜者。柔得中而上行是也。蓋易以道陰陽。陰陽之理流行不常。原非死物膠固一定者。故顛之倒之。可上可下者。以其流行不常耳。故讀易者不能悟文王序卦之妙。則易不得其門而入。既不入門。而宮牆外望。則攻邑不改井之玄辭。其人天且劓之險語。不知何自而來也。噫。文王不其繼伏羲而神哉。




變者。陽變陰陰變陽也。如乾卦初變即為姤。是就于本卦變之。宋儒不知文王序卦如屯蒙相綜之卦。本是一卦。向上成一卦。向下成一卦。詳見前伏羲文王錯綜圖。如訟之剛來而得中。乃卦綜也。非卦變也。以為自遯卦變來非矣。如姤方是變。卦變玄之又玄。妙之又妙。蓋爻一動即變。如漸卦九三以三為夫。以坎中滿為婦孕。及三爻一變則陽死成坤。離絕夫位。故有夫征不復之象。既成坤。則並坎中滿通不見矣。故有婦孕不育之象。又如歸妹九四中爻。坎月離日。期之象也。四一變。則純坤而日月不見矣。故愆期。豈不玄妙。

中爻

中爻者。二三四五所合之卦也。繫辭第九章。孔子言之詳矣。大抵錯者陰陽橫相對也。綜者陰陽上下相顛倒也。變者陽變陰陰變陽也。中爻者。陰陽內外相連屬也。周公作爻辭。不過此錯綜變中爻。四者而已。如離卦居三同人曰三歲。未濟曰三季。既濟曰三季。明夷曰三日。皆以本卦三言也。若坎之三歲困之三歲。解之三品。皆離之錯也。漸之三歲。巽之三品皆以中爻合離也。豐之三歲。以上六變而為離也。即離而諸爻用四者可知矣。孔子韋編三絕。于陰陽之理。悅心研慮已久。故于圓圖看出錯字。于序卦看出綜字。所以說錯綜其數。又恐後人將序卦一連。不知有錯綜二體。故雜亂其卦。唯令二體之卦相連。如乾剛坤柔。比樂師憂是也。又說出中爻。宋儒不知乎此。將孔子繫辭所居而安者。文王之序卦。所樂而翫者。周公之爻辭。認序字為卦爻所著事理當然之次第。故自孔子沒而易已亡至今日矣。

 
  国学|易学|象数|李守力收藏的文献博客
 
       http://tongzi.blog.hexun.com/7045397_d.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