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英语学习的终极目标——感性(下)

 MouseHappy 2011-08-03
(续中篇)一般情况下以理解吸收为目的的“读”是不用发出声音的,但如果碰巧需要发出声音呢?我们来做个试验好了,继续往下读这本书——出声地读,这时候感觉到脑海中没有内声出现了——注意,我们有必要问一下,实际情况是否同这种感觉是一致的?

        做个试验,继续放出声音来读,但速度慢些。可以感觉到,我们在读着某个字的时候,眼光却不时地要往我们尚未读的内容上看——这一点在文字换行处表现得尤为明显;同时,我们还没有读到的内容,眼光到过之后我们已经理解了。实际上,慢些读、细心体会,同样能感受到脑海中出现了内声信息——就在我们眼光为发音打下提前量的同时。我们的理解是与脑海中的内声同步的,而不是真正发出的声音。

        通过“读”的方法来理解文字的时候,我们的直接理解能力面对的是出现在大脑中的内声。直接理解能力能够发挥作用的第一层,是可以快速而又顺利地将文字转化为内声信息;对声音马上能够理解,是第二层次的体现。

        通常我们“写”在纸上的文字,还需要读(内声或真声)几遍检查一下语句是否通顺,体会写出来的东西别人读了之后能不能领会到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注意,这里边读边检查的过程是依靠语言的直接理解能力完成的,基本也上不含有理性的成份。

        总之,熟练的“读”这一过程中,语言的直接理解与使用能力也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经过以上讨论与体会,可以切实感受到我们熟练运用汉语的表象之下,语言的直接理解与使用能力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实际对语言的运用中,越是觉察不到理性的思路,就说明直接的、感性的能力在其中起的作用越大。牛哥英语认为,没有良好的直接理解与使用能力,要想熟练运用语言是不可想象的。

        这个总结给我们一个启发:学习语言必须以培养良好直接理解与使用能力为首要目的,英语当然不能例外。实际上,我们传统方法所学到的内容,词汇与语法部分对于我们要达成这一目标还是有帮助的,但一味依靠理性的、逻辑的方法解决语言问题,这一想法明显是错误的。正是基于这一错误的追求,导致了学习方法与手段的错误。

        另外,牛哥英语发现,无论“听、说、读、写”哪个环节,对于声音(内声或真声)信息的依赖程度都是非常高的,没有它的帮助几乎寸步难行的。而我们学习英语,大部分人几乎就想在一个不接触任何声音资料的环境中取得成功,现在看看可行吗?牛哥英语经以后一步步地分析中,我们会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声音才是语言最为本质的存在形式,声音才是我们掌握语言的真正突破口;同时这种声音必须是基本地道的,而不是想怎样发音都可以。这一结论奠定了学习英语的正确方法的基础,以前的失误几乎都是因为没有对此问题足够重视。

       最后要说明一点,这几篇文章的目的,是想要说明我们外语学习的目标应该是感性的,是为了让大家有一个事先设定的正确方向。关于这一点,结合《学好英语,感性基础最重要》一文,可能会有更清楚的认识。有些网友以为牛哥英语在这里谈的是学习方法,如果这是由于文字方面的不成熟造成大家误解,还请原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