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梅 别名:九重葛、三角梅、毛宝巾、肋杜鹃 科属:紫茉莉科,叶子花属 产地:原产巴西 形态特征:叶子花为常绿植物,茎长数米,花卉栽培中常修整成灌木及小乔木状
,株高1一2m,老枝褐色,小枝青绿,长有针状枝刺。枝、叶密被毛,单叶互生,卵状或卵圆形,全缘。花小,淡红色或黄色,三朵聚生,一般有三枚大型叶状苞片呈三
角状排列,小花聚生其中,苞片色有紫、红、橙、白等色,为该花的观赏部位。花期 可从11月开始到来年6月,瘦果五棱形,常被宿存的苞片包围,很少结果。 习性: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属短日照植物,在长日照的条件
下不能进行花芽分化,性喜光,不耐阴。南方地区可以露地越冬,北方则做为温室花卉盆栽培 养。对土壤要求不严,但盆栽以松软肥沃土壤为宜,喜大水、大肥,极不耐旱,生长期水分供应不足,易出现落叶。
一、繁殖方法: 采用扦插、劈株分蔸、高空压条和嫁接法繁殖。主要是扦插法。扦插基质分别为沙插,土插,煤渣插。 沙插:使用粗沙和细沙都可以,粗沙比细沙通透性稍好,细沙保水能力比粗沙稍强,各有千秋,各位花友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就是。 土插:选用通透性比较好的沙壤土或者疏松的不是太肥沃的壤土,也可以在花盆里的边缘进行扦插。 煤渣插:选择烧过的煤球、煤渣捣细装盆进行扦插。 选用枝条:一般采用一年生成熟的枝条,多年生的大枝条,也可以采用嫩枝扦插。将枝条剪成10厘米长的插穗,插入培养土中(用素沙土加三分之一腐殖质或锯末,加适量水搅拌均匀),扦插以3~6月为宜。插完用塑料膜封好。温度在20℃至25℃,25天即可生根,2个至3个月可分盆。 高空压条:在6~7月进行。用于较名贵的或扦插不易发根的品种。选择已木质化、约1一8 cm粗的枝条,用利刀环剥0.5-1.0cm的树皮。先用湿土包好环剥处,再用塑料薄膜包封,外用小绳上下端缚紧枝条。用废弃的针筒往里注水保持湿润。约经1个月可发根,当长出较多新根时,剪下栽入盆中即可。移栽以春季最佳。此法宜在春、秋季进行。 劈株分蔸:分支很低的植株,两枝分开后,都能带部分根系植株,可以直接劈开,分成两株上盆种植。 嫩枝扦插:在霉雨季节的5-6月份,利用嫩枝插入沙盘置于阴凉处,保持湿润,也可以生根成活,但由于嫩枝太小,营养含量少,抵抗力差,基质消毒和管理都要严格的条件。成活后不容易形成大的盆花。 一年生枝条扦插:选择比较粗壮的节间较密的一年生成熟枝条,裁成5-6寸长,进行扦插,节间稀疏的枝条要有3个芽以上才好。一般选择比较粗一些成活率高。 多年生大枝条扦插:更新下来的老枝条,大枝条裁成适当的长度(选择适当的形状,保证3个芽以上)进行扦插同样生根成活,一般爱好者种植不多,建议使用大枝扦插,由于体内富含营养,生命力顽强,容易形成愈合组织,发根也快,容易成活成型。一些带潜伏花芽的大枝条,插生不久,就能开花。一些当年即可成型、开花。 盆栽叶子花常用15~18 cm盆,每盆可栽3株扦插苗。土壤以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最为适宜,盆栽可用腐叶土、园土和粗沙混合的基质,以鸡粪或马蹄片作基肥效果较好。 2.2 温度管理 叶子花的生长适温为15~30℃,5~9月为19~24℃,9月至翌年5月为13~16℃。夏季耐35℃高温,生长不受影响。冬季温度不低于7℃,开花需15℃以上,3℃以下叶片易遭冻害。 2.3 光照管理 叶子花属喜光性植物,如光线不足或过于荫蔽,新枝生长细弱,叶片暗淡。三角花在充足阳光下可开花不断,花色鲜艳。 2.4 肥水管理 叶子花对水分的需要量较大,特别盛夏季节,水分供应不足,易产生落叶现象,直接影响植株正常生长或延迟开花。夏季和花期浇水应及时,花后浇水可适当减少。如土壤过湿,会引起根部腐烂。在生长期内每10~15 d追施液肥1次,花期增施2~3次磷肥。需要注意的是,叶子花对肥料的需求与温度的高低有着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环境温度较高则可多施追肥,二环境温度较低则要少施追肥。 2.5 病虫害防治 叶子花常有叶斑病危害,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0.167%浓度的溶液喷洒。有时,盆土过湿或排水不畅,易发生根腐病,注意盆土的疏松和透气。虫害有刺蛾和介壳虫危害,用2.5%敌杀死乳油0.02%浓度的溶液喷杀。 2.6 摘心、修剪 摘心时间要根据供花时间而定,3月上市的应在上年10月中旬摘心,4月上市的在11月中旬摘心,5月上市的在12月中旬摘心,6月上市的在翌年1月中旬摘心。修剪一般都在花后,将枯枝、密枝以及顶梢剪除,促进更多新枝,保证年年开花旺盛。5~6 a左右还需短截或重剪更新。 三、花期调控 3.1 控水处理 叶子花的花芽分化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受到水分多寡之影响,在预定开花时期的前40~50 d,应该停止浇水进行控水,使盆土处于较干的状态后再浇水,但水不宜浇多,浇水后20 d左右开始开花。采用此法时要注意: ①植株生长旺盛,成熟叶片多,方可用此方法处理; ②在处理前后均不能遮光,在全光照条件下进行; ③开花后少浇水,可延长花期。 3.2 短日照处理 叶子花是典型的短日照植物,在所需开花前60~70 d开始进行短日照处理,利用黑色布或黑色塑料布遮光,每天只能见光9 h,一般短日照处理45 d左右即可,处理后10~20 d便可开花。 病虫害:常有叶斑病危害,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洒。虫害有刺蛾和介壳虫危害,用2.5%敌杀乳油5000倍液喷杀。 管理要点 1.
温度:生长适温为15-30℃,其中5-9月份为19-30℃,10月-翌年4月为13-16℃,在夏季能耐35℃的高温,温度超过35℃以上时,应适当遮荫或采取喷水、通风等措施,冬季应维持不低于5℃的环境温度,否则长期5℃以下的温度时,易受冻落叶。 三角花开花需15℃以上的温度,为延长花期,应在冬初寒流到来前及时搬入室内,置于阳光充足处,维持较高的环境温度(可在元旦、春节间持续开花) 2.光照 三角花喜光照,属阳性花卉,生长季节光线不足会导致植株长势衰弱,影响孕蕾及开花,因此,一年四季除新上盆的小苗应先放于半阴处。冬季应摆放于南向窗前,且光照时间不能少于8个小时,否则易出现大量落叶。短日照花卉,每天光照时间控制在9小时左右,可在一个半月后现蕾开花。 3.水分 春秋两季应每天浇水一次,夏季可每天早晚各浇一次水,冬季温度较低,植株处于休眠状态,应控制浇水,以保持盆土呈湿润状态为宜。盆栽的生长季节适当控制水分,可促其花芽分化;6-7月三角花处于旺盛生长阶段,可根据不同的品种,适当控水2-3次(程度以嫩梢和新叶梢呈萎蔫为度),每天向叶片喷水1-2次,2-3天后再浇透水(以盆底流出水为准)这样反复控水几次,可有效促成花芽分化,花蕾出现后每天早晚各浇水一次,同时向叶面喷水1-2次,直至开花,不耐积水,梅雨季节要防积水以免植株烂根死亡。 4.土壤 三角花喜疏松肥沃的微酸性土壤,忌水涝,盆栽时可用腐叶土、泥炭土、沙土、园土各一份,并加入少量腐熟的饼渣作基肥,混合配制成培养土。开花植株每年进行一次翻盆换土,时间以早春萌动前为好,换盆时用剪刀剪去过密和衰老的枝条。 5.肥料 除在盆土中施足基肥外,生长季节还应追肥。伴随着换盆,可根据植株的大小,每盆施入10-15个饼肥,之后每半月追肥1次稀薄的饼肥水,内加0.1﹪的磷酸二氢钾,既可加速其营养生长,又能促进其花芽分化,现蕾后改施以磷、钾肥为主的速效肥,可在稀薄的饼肥水加入少量的磷酸二氢钾,同时给叶面喷施0.1﹪-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盛花期每周浇施1次矾肥水,叶面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 注意: 1. 炎夏和冬季因植株生长缓慢或休眠,应停止施肥,以免造成肥害。 2. 勿施浓肥或生肥(未经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以防止造成伤根,导致叶焦脱落,甚至整株死亡。 病虫害防治: 1. 叶斑病:病斑初为黄褐色,周围有黄绿色晕圈,后扩展成近圆形或不规则的病斑,边缘暗褐色,到了后期,病斑上出现黑色小点粒。 防治方法:发现少量病斑可在其上面涂抹达克宁霜软膏,将发病较多的枝条剪去,发病初期一般可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防治,每7-10天喷1次,严重时按照实际的经验,在第四天再喷一次,之后隔7天喷一次。连续3-4次,防治效果好。 2.褐斑病:为害叶片,在叶面上产生直径为0.1-0.5厘米的黄褐色至浅褐色病斑。 防治方法:发现少量病叶及时摘除烧毁,发病初期,用70﹪的代锰森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每10天喷一次,连续3到4次。 3.介壳虫:在光照不良,通风欠佳,高温高湿的环境中,易发生多种介壳虫刺吸为害。 防治方法:可用45﹪的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杀。 养花问答 问:三角花为什么会出现大量落叶? A.盆土忽干忽湿,盛夏浇水不足,冬季浇水过多,均易造成大量的落叶。B.光照不足,植株长时间处于阴暗的角落,易引起落叶。C.温度忽高忽低,短时间内变化太大,易造成落叶D.肥料浓度过大,会造成叶片一夜间枯焦脱落。 问:怎样促成三角花短时间内开花? 新抽出的枝条叶色转为浓绿,枝条变得充实时,用750倍的多效唑水溶液或1000倍的矮壮素水溶液,每盆浇施2-3千克药液,然后移放到阴凉处,3-5天后再移到光线较好处,经过10-15天的培育,植株会陆续开花。 问:怎样给三角花整形修剪? 新栽小苗长出5-6片叶时,要及时摘去顶芽,保留下部的3-4片叶;新抽枝条长出5-6片叶时,进行第二次的摘心(即摘去顶芽),如此反复几次,可形成丰满的树冠。已开花的大植株,一年可进行2次修剪,第一次结合早春换盆,从基部剪去过密枝、纤细枝、病虫枝,同时缩剪徒长枝,对保留的枝条也要进行短截。第二次在花谢后,酌情疏枝、剪去枯枝、弱枝、内堂枝,保留的枝条在30厘米处截去顶梢,同时将所有的侧枝 剪短,促使多发新枝,形成更多的花芽。生长衰弱的大龄老株,可行重剪,即每个大枝仅保留基部的2-3个芽,其余全数剪去,促成植株更新复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