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22春秋战国郑国各代国君

 昵称nLIe2 2011-08-13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22春秋战国郑国各代国君   

2009-12-19 19:27:52|  分类: 帝王将相 |  标签: |字号 订阅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22春秋战国郑国各代国君  - 楚天 - lqp59(楚天)的博客

郑桓公姬友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22春秋战国郑国各代国君  - 楚天 - lqp59(楚天)的博客

公名友,厉王少子,宣王母弟。为周司徒,封於郑。从平王东迁,建国於新郑。传十三世幽公,为韩所灭。 !

  周宣王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姬静把自己的异母兄弟姬友分封到都城镐京附近的咸林,在今陕西省华县西北一带,国号为郑,这就是历史上最早的郑国。姬友,史称郑桓公,又因为郑国是三等诸侯国,国君为伯爵,郑桓公也叫郑伯友。公元前781年,周幽王姬宫涅即位,因为郑桓公是他的亲叔叔,就封他为司徒,掌管全国土地和户籍。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22春秋战国郑国各代国君  - 楚天 - lqp59(楚天)的博客  却说周幽王为人粗暴残酷,喜怒无常,每天沉溺于声色,不理朝政,并闹出“烽火戏诸侯”、“千金买一笑”的荒唐故事。郑桓公见周幽王一意孤行,国家他日必将陡起祸患,自己只好另作打算,早思退路。一日,他把掌管王室书籍的太史伯请到府上,问:“老大夫见多识广,侍奉过好几位天子,依您看这周室的江山还长得了吗?”太史伯长叹一声:“当今天子残害忠良,宠信小人,周室恐有累卵之险!”郑桓公点点头,又问:“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老大夫您为我筹划,怎样才能躲过这场灾祸呢?”太史伯沉吟片刻,说:“司徒不如趁早离开这是非之地,找一个安身之所。”郑桓公忙问:“老大夫您看到哪里去比较合适呢?”太史伯说:“依我看,只有洛阳东面,黄河和济河的南面可以居住。这个地方,临近虢国(在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北)和郐国(在今河南新密市东南),这两国国君都是贪财好利之辈,百姓们不归附他们。您身为朝廷司徒,又是天子叔父,朝野上下都很爱戴您,只要您张口向他们借地,他们不敢不给。日子一长,虢郐两国的百姓都会成为您的子民啊!”郑桓公说:“虢郐之地,地面平缓,是四战之地,子孙恐怕不易安身,到江南一带怎么样?”太史伯说:“以往祝融曾经作帝喾高辛氏的火正之官,功劳很大,然而他的子孙在周代都没有很兴盛的部族,只有楚国还有兴起的可能。周衰,楚必兴;楚国兴起,对郑国不利。”郑桓公说:“那么我到西方怎么样?”太史伯说:“那一带的人贪财好利,性好争斗,不能久居。”郑桓公又问:“周代衰落,哪国又将兴起呢?”太史伯说:“可能会是齐国、秦国、晋国、楚国吧?齐国姜姓,是太公望的后裔,太公望曾经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秦国,是伯翳的后裔,伯翳曾辅佐舜帝怀柔百物;楚国的先辈祝融曾创下盖世功勋。而唐叔虞到晋地,地势险奇雄壮,又治理得井井有条,也肯定会兴盛。”郑桓公说:“老大夫对天下大事真是了若指掌呀!”就暗地开始筹划东迁事宜。

  周幽王九年(公元前773年),郑桓公派长子掘突带上丰厚的礼物向虢郐二君借地。郑桓公是当朝司徒,天子的亲叔父,位高权重,哪敢得罪!又贪图礼品丰厚,好处多多,两君一合计,各献五座城池:鄢、补、历、华、丹、田柔、蔽、苑、函、依。郑桓公闻讯大喜,即将郑国东迁,由长子掘突执掌国政.

郑武公姬掘突

(?——前744)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22春秋战国郑国各代国君  - 楚天 - lqp59(楚天)的博客  名掘突,郑桓公之子。周幽王被杀后,与秦、晋、卫三国联军击退犬戎,受封卿士,留于洛阳执政。不久护送周平王迁都雒邑,受赏大片土地。后以离间计灭亡郐国,趁周天子巡视虢国防务时灭亡虢国,嫁女并杀死主张进攻胡国的大臣关其思,袭灭麻痹的胡国,使郑国逐渐强盛,为庄公小霸奠定了基础。

  周幽王九年(前773年),郑桓公遂东寄帑贿于虢、郐;大致在周幽王十年(前772年)时,桓公袭郐而取其地.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后,桓公之子武公继续伐郐夺邑;周平王二年(前769年),郐国灭亡,武公遂从郑(在今陕西省华县市)东迁于郐国故地--新郑(在今河南省新郑市西北).可见,袭郐而取其邑者为桓公,灭郐而迁郑者为武公.  

  郑武公是公元前770年继位的郑国第二代国君。他姓姬,名叫滑突,也有叫他撅(juē)突的。郑武公最初把郑国的国都迁建在京城(今荥阳市豫龙镇京襄城),依靠自己的雄才大略,远交近攻,为郑国400多年基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郑国人民也都感到光荣,以国为姓,都姓起了郑。

  郑武公为什么会把自己最初的国都迁建在荥阳的京城呢?这得从他的父亲说起。其父是郑桓公姬友。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姬静封弟弟姬友于郑(今陕西华县东)。到了周幽王的时候,周王室的心腹地带三川地区发生了大地震,同时旱情严重,民众纷纷逃亡。西北的游牧民族趁机侵扰,蚕食周王室的土地。内忧外患频发,周朝的实力和威望一落千丈。

  郑桓公为了保住自己的人民和亲眷不受战争的袭扰,听从太史伯的意见,于公元前772年将财产、部族、家属迁移到“河济之南、洛之东土”的“虢(guó)、郐(kuài)① 之间”。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桓公寄孥(nú)② ”。不久,郑桓公在一次与犬戎交战中被杀。  

  郑桓公的儿子撅突,由于保护平王东迁有功,继承了其父的司徒之职。平王赐虎牢之地,郑武公便把郑国东迁,并在东虢和郐国之间一个叫京的地方建都。这是武公东迁后建设的第一个都城。

  在京城立足之后,郑武公乘机灭掉虢、郐两国,并相继把邬(wū)、蔽、补、丹、依、厵(róu)、历、莘等十邑地纳入郑国版图,推行包括释放商奴,发展工商,繁荣经济;开发滩涂,发展农桑,强国富民;兴建乡校,教化民众,广集民意;加固京城,扩建城邑,巩固国防的“武公之略”,为郑国的日益强盛奠定基础,也为荥阳郑氏家族扎下了根基。  

  郑武公为强国提出了解放“商人”的口号。“商人”多是有技术、会经商的能人,周灭商后被定为世袭奴隶。武公东迁后,看到他们是建设国家不可忽视的力量,就依靠这批力量,开发《夏书·禹贡》所讲“荥波既潴(zhū)③ ”(荥泽)的滩涂荒地,扩建包括虎牢城在内的城池。郑武公还把桓公寄孥的京城建成宏伟都城。荥阳京城虽然后来没有成为郑国最高统治者的统治中心,但京城如此的规模,早已超过了“百雉(zhì)④ ”,并且还有桓公的“大宫”(宗庙)在,因此当后来庄公弟叔段占据此城时,祭(zhài)仲就对庄公说:“郑城过百雉,国之害也。”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建设如此宏大的工程,显示了武公之略的宏伟气魄。恢宏的京城在秦汉时期被降为京县,因超过县城的标准,而在城中建了一道东西城墙,群众称之为横城。所以,现城址呈“曰”字形状,京县是把京城一分为二使用的,至今京城的中间还残存着京县的残墙墩儿。

  郑武公还兴办乡校,教化民众,广集民意。郑武公的进步政策调动了人们建设郑国、保卫郑国的积极性,历史上的“弦高犒(kào)师退秦兵”和“烛之武缒(zhuì)城退秦师”⑤ 的故事,就是郑国人积极主动保卫国家的表现。

  就在郑武公雄心勃勃地推行“武公之略”的时候,周平王对郑武公如此开疆辟土极力扩张产生了猜疑,并欲收回虎牢以东的赐地。于是,郑武公不得不在周平王六年迁都于郐,在今新密市郊刘寨建起了新都。至此,武公继承父志取虢郐十邑之地,“前华后河,左洛右济,主芣(fú)、騩(guī)而食溱(zhēn)、洧(wěi)”⑥ 的雄图大略基本实现。公元前744年,在位27年的郑武公逝世。郑武公死后葬于荥阳敖山的飞凤顶,因敖山衔广大武公之德,又名“广武”。

  郑国从郑武公开始,不仅把最初的国都定在了荥阳的京城,而且奠定了郑国雄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因此,特别受到后人的尊重,遂用带“武”的地名来纪念郑武公,广武、原武、阳武、武德、修武,这些带“武”字的古县名当时都在黄河南岸的广武山周围,都是为纪念武公的盖世功德而得名的。2004年,荥阳还在市区入市口建造了郑氏三公(郑桓公、郑武公、郑庄公)像,这尊高28.1米的紫铜雕像,是荥阳的标志之一。

郑庄公姬寤生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22春秋战国郑国各代国君  - 楚天 - lqp59(楚天)的博客郑庄公,郑武公之子,名寤生,今郑州市新郑人。是春秋初年的郑国国君,公元前757年生。公元前743年至公元前701年在位。他曾平定其弟共叔段的叛乱,继武公之后,为周平王的卿士。后来,周平王为了削弱郑的力量,分政于虢,任虢公忌父为右卿士,由郑庄公为左卿士,于是周、郑之间发生了矛盾,双方互派人质。不久,周平王死去,继之者周桓王打算让虢公单独执政,结果双方发生争执,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罢了郑庄公左卿士之职,郑庄公进行报复,不去朝见周王。于是桓王率领蔡国、卫国、陈国三国之师伐郑,战于葛,被郑军打得大败。到了公元前701年,郑庄公居然召齐国、卫国、宋国会盟于恶曹(今河南延津西南),几乎当上的春秋初年的霸主。

  郑庄公之父为郑武公(即掘突),其母为申侯之女武姜。郑武公十四年(前757),武姜生太子寤生,郑武公十七年(前754),又生少子叔段。因寤生出生时难产,惊吓了姜氏,所以姜氏不喜欢他,而宠爱他的弟弟叔段。公元前744年,武公病重,武姜多次在武公面前说叔段贤,“欲立段为世子,公弗许”。(《史记·郑世家第十二》)是年,武公病逝,寤生继承君位,这就是郑庄公。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22春秋战国郑国各代国君  - 楚天 - lqp59(楚天)的博客  庄公元年(前743),武姜请求制地(今郑州市荥阳汜水镇)作为叔段封邑。庄公说:“那里不行,因为制邑地势险要,是关系国家安危的军事要地。”武姜改而威逼庄公把京(今郑州市荥阳东南)封给叔段。京乃郑国大邑,城垣高大,人口众多,且物产丰富,庄公心里不肯,但碍于母亲请求,也只好答应。大夫祭仲进谏道:“京邑比都城还要大,不可作为庶弟的封邑。”庄公说:“这是母亲姜氏的要求,我不能不听啊!”   

  叔段到京邑后,号称京城太叔。仗着母亲姜氏的支持,从不把尊君治民放在心上,而是招募勇士,加固城垣,囤积粮草,训练甲兵,加紧扩展自己的势力,与母亲武姜合谋,准备里应外合,袭郑篡权。

  郑庄公深知自己继位母亲大为不悦,对姜氏与叔段企图夺权的阴谋也清清楚楚,但他却不动声色。叔段在京城的反常举动引起了人们议论,大夫祭仲又对庄公说:“凡属都邑,城垣的周围超过三百丈,就是国家的祸害。所以先王之制规定,封邑大的不超过国都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超过九分之一,现在京城不合法度,您怎么能容忍呢?”庄公很无奈的说:“姜氏欲之,焉辟害?”意思是姜氏要这样,我哪里能避开这个灾祸呢?祭仲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给叔段安置个地方,不要让他再发展蔓延。一经蔓延就难于对付了。蔓延的野草尚且难除,何况是您受宠的兄弟呢?”庄公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先等等看吧。”

  庄公一次次退让,促使叔段篡国称君的野心日益增长。不久叔段竟命令西部和北部边境同时听命于自己。接着又把京邑附近两座小城也收入他的管辖范围。大夫公子吕对庄公说:“一个国家不能听命于两个国君,主公究竟打算怎么办?您如果要把君位让给太叔,下臣就去侍奉他;如果不让,那就请除掉他,不要让老百姓生二心。”庄公则不温不火地说:“用不着除他,没有正义就不能得民心,迟早他会自取其祸。” 

  叔段一再挑战庄公的权威,而郑庄公却一次次忍让,难道他真相信不用自己动手上天就会惩罚叔段吗?不是的。这是因为郑庄公作为一国之君,他不能把喜怒挂在脸上。更重要的是庄公知道过早动手,必遭外人议论,说他不孝不义,所以故意让叔段的阴谋继续暴露。

  庄公二十二年(前722)在母亲武姜怂恿下,叔段亲率甲兵万人准备袭击郑都,武姜准备开城门接应。庄公得到叔段起兵日期的密报,说:“该是动手的时候了!”即命令公子吕率200辆战车讨伐叔段。京邑百姓闻讯,纷纷叛段。叔段大败溃逃,仓皇出奔鄢邑(今河南鄢陵县西北)。庄公又攻打鄢邑,叔段外逃共国(今河南辉县)避难。所以历史上又称叔段为共叔段。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22春秋战国郑国各代国君  - 楚天 - lqp59(楚天)的博客  庄公对母后武姜十分恼恨,一气之下,把她逐出国都,软禁在城颖(今河南临颍西北)。发誓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左传·隐公元年》)但武姜毕竟是自己的母亲,郑庄公不久又后悔起来。他既思念母亲,又不愿违背誓言,就叫人修筑了一座高大的土台,思念母亲时,就登台向城颖方向眺望。后来人们就把这夯土台叫“望母台”。(今郑州市新郑洧水南岸)

  当时在颖谷管理边境事务的颖考叔看破了庄公的心思,就乘给庄公献礼的机会给他出了个主意。说:“你虽然发过誓,但真想见老夫人也不难。‘厥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左传·隐公元年》)庄公听了很高兴,就让颖考叔办理这事。隧道挖好后,庄公在地下见到了母亲,十分感慨地唱道:“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母子情意恢复如初。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22春秋战国郑国各代国君  - 楚天 - lqp59(楚天)的博客  郑庄公“克段于鄢”,成功的处理了内政方面的问题,实现了国力的统一,从而为争霸中原奠定了基础。当时郑庄公还是周平王的卿士,权利非常大,这也为他借周王名义讨伐不听话的诸侯创造了条件。前721年,即平息叔段叛乱的第二年,郑庄公就发兵攻打近邻卫国,从此走上了扩张的道路。  

  周王室东迁,主要依靠郑国和晋国的力量,故周郑关系甚密。但随着郑国日益强盛,周平王担心朝政大权被庄公操纵,遂刻意削弱庄公的权力,准备将一些事权交虢公掌管。庄公怨恨平王,平王畏惧庄公,只好否认此事。但庄公不信,于是“周郑交质”,也就是各自把自己的儿子作为人质交于对方。

  庄公二十四年(前720),周平王去世,周桓王继位。庄公先后两次派兵强割周王室温地(今河南温县)、成周(今河南洛阳东)的庄稼以示威。周桓王对庄公的做法十分恼火,对郑亦采取强硬态度。前717年,郑庄公朝周,周桓王故意对他无礼,以为报复。随后又任命虢公为周室右卿士,以分庄公之权。多心计、善谋略的郑庄公意识到此时与王室交恶对自己并不有利,便改而采取忍让态度。同时,励精图治,开疆扩土,不断壮大自己的势力。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22春秋战国郑国各代国君  - 楚天 - lqp59(楚天)的博客  前714年,北戎部落乘中原诸侯国连年混战之机,南侵郑国,郑庄公亲自率军抵御。当时北戎兵骁勇善战,而地形又不利于郑国兵车作战,庄公甚为忧虑。公子突详细分析了戎军“轻而不整,贪而无亲,胜而不让,败不相救”的弱点,认为应采取伏设诱敌的办法,分而歼之。郑庄公觉得此计甚善,于是分三处埋伏,命大夫祝聃率一支勇敢而不刚强的部队先出阵求战,和敌人一接触就佯败退走。戎兵不知是计,被诱入郑军埋伏圈。郑国三处伏兵把戎军分为几段而攻之,使其首尾不得相顾,祝聃又率部反戈回击,造成前后夹攻之势。北戎后续部队无法相救,遭郑军伏击的北戎前军被全部歼灭。  

  前712年,周桓王试图大张王权。他行使两周时期天子予夺封邑的权力,用本不属于王室所有的苏氏十二邑换取郑之十邑,使郑国实际损失了四邑。后又索性免除了郑庄公的左卿士职位,郑庄公于是不朝。

  前707年,周桓王统周军及陈国、蔡国、虢国、卫国四国部队讨伐郑国。郑庄公率大夫祭仲、商渠弥等在繻葛(今河南长葛县北)列阵御敌。当时周军分为三个军阵,周桓王率领左军和陈国军队力图征服郑庄公。郑庄公摆开了名为“鱼丽”的阵势,战车前冲,步卒后随,先打实力最弱的陈国军队,使蔡国和卫国军队畏惧而仓皇退出战场,然后集中兵力从两边合击周军,周师大败。周桓王被郑将一箭射中肩膀,忍痛勉强指挥军队逃出重围。祝聃要追逐活捉周桓王,郑庄公制止说:“君子不希望逼人太甚,何况欺凌天子呢?我们是自卫,国家能免于危亡就足够了。”战后,郑庄公为了表示尊王,还特派大夫祭仲去慰问受伤的周桓王及其左右随从。

  葛繻之战,使周天子威信扫地,郑庄公声威大振。宋、卫、陈等宿敌都来求和,郑国成为当时中原最强盛的诸侯国。前701年,郑庄公与齐、卫、宋等大国诸侯结盟,俨然已是诸侯霸主。

  郑庄公一生功业辉煌。他在位期间,分别击败过周、虢、卫、蔡、陈联军及宋、陈、蔡、卫、鲁等国联军。御燕、侵陈,大胜之;伐许、克息、御北戎,攻必克,战必胜,可谓战绩显赫。同时,郑庄公又是一个有战略眼光,精权谋、善外交的政治家。其过人的政治才能,也是他在春秋列国纷争中能小霸中原的重要原因所在。

  郑、宋之争是郑庄公一生遇到的重要大事之一。郑国东邻宋国,北邻卫国。郑与宋、卫两国都有矛盾,随时有遭宋、卫夹攻的危险。公元前719年,宋国纠集了包括卫、陈、蔡、燕、鲁在内的多国联军,先后两次围攻郑国,大有铲平郑国之势。在这种情况下,郑庄公冷静沉着、毫不屈服。他一方面在军事上加强防御,顽强抗敌;另一方面在外交上处理好与列国的关系,不计前嫌,化敌为友,尽可能联合一切可以利用的政治力量。比如,陈国虽曾与宋国一起侵郑,但郑庄公在击败陈师之后主动与陈和好。鲁国曾在伐郑之役中出兵援宋,但郑庄公并未因此忌恨于鲁,而是主动向鲁示好求和,直至结为同盟。齐国当时是诸侯中强国,郑庄公很注意密切与齐的关系,以利用齐国势力来牵制宋人。此外,与周交恶,也很注意策略。虽大败王师,而又夜使祭仲劳王;既恨周王弃己,又用周王之权威以打击宿敌。前713年,借声讨宋殇公不朝周天子之罪,郑庄公联合齐、鲁之师,以天子之命伐宋。齐、鲁军队败宋军于菅(今山东武城县东南),郑军先攻占宋国郜(今山东武城县东)、防(今山东金乡县西),后又打败宋、蔡、卫三国联军,最终使宋国屈服。

  郑庄公英雄一世,但也有两个重要的政治失误。一个重要失误是生前没有对太子忽(即郑昭公)之位作出妥善安排,以致自己一死,郑国立即陷入郑昭公和郑厉公(公子突)之争,使郑国形成两君并立的混乱局面,为害甚久。另一重要失误是重用高渠弥,这为郑国留下了严重后患。前695年,庄公想立高渠弥为卿,时为太子的昭公反对,庄公不听,执意用高渠弥任大臣。及昭公为君,高渠弥害怕昭公借机杀己,便乘跟昭公出城打猎之机,射杀昭公,并与权臣祭仲合谋改立昭公弟子亹为君。

  郑庄公在位四十三年,于公元前701年病逝。郑国亦由盛转衰。

郑昭公姬忽

(?——前695)

  春秋时郑国国君,姬姓,名忽。郑庄公长子。做世子时屡立战功,时齐国受蛮夷困扰,姬忽一战而胜,齐公极为欣赏他,将爱女许配与他

  郑庄公临终,欲立其次子突,然则大夫祭仲反对而未成,庄公薨,即位为昭公,即位后宋庄公胁祭仲更立公子突(即厉公),遂奔卫。

  后祭仲念庄公临终之言,且有强大的齐国撑腰。遂发动政变,突出奔,祭仲迎郑昭公复位,然昭公与大将高渠弥交恶,昭公其人优柔寡断。并未对高采取任何行动,但高却与昭公出猎时将其射杀,前后在位三年。  昭公本人是个非常善于带兵打仗的人,然其只在位三年,并未为郑国做出贡献,而其和忽,丰,仪四个庄公的儿子的内争,却让郑国逐渐的衰弱下去。

郑厉公姬突

(?——前673)

  春秋时郑国国君,姬姓,名突。郑庄公次子。郑庄公临终前欲立其为继承人,然则大夫祭仲以废长立幼,国家必乱为由反对,遂未成立,庄公薨,郑昭公立,忽之每兄为宋庄公,宋庄公威逼利诱祭仲帮历公夺位。然则约定国师皆为祭仲所管,政变成功后即位,在位四年。然则国事皆为祭仲所管,闷闷不乐,欲铲除他,事败出奔宋。后郑国内乱不断,郑子仪十四年得复位,前后在位共十一年。其间宋庄公欲挟送还之功,想要郑国全国之财产,历公拒绝后发生郑宋战争,郑国胜。大败宋国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22春秋战国郑国各代国君  - 楚天 - lqp59(楚天)的博客郑子亹姬亹   

(?——前694)

  春秋时郑国国君,郑庄公第三子,高渠弥杀郑昭公而立之。初子亹与齐襄公为公子时,有隙。齐襄公谋讨郑,子亹往,高渠弥为相,至而不谢,齐襄公怒而伏甲杀之,车裂高渠弥。在位仅一年。

 

郑子婴姬婴

姓姬名婴 (? ─ 前680年),字子仪,中国春秋时代郑国君主 (前694年─前680年在位)。无谥号,史称子仪或郑子。

  子仪在位十四年,是郑庄公诸子中出任国君时间最长者。祭足继续以大夫身份执政,直至前682年去世,但随后郑厉公来攻,子仪为部下傅瑕所杀,厉公复国。 

  子仪是郑庄公之子,郑昭公、郑厉公及郑子亹均为子仪的兄长。

  祭足在前697年迫郑厉公流亡后,复国的郑昭公和继任的子亹分别为高渠弥及齐襄公所杀。祭足不敢迎接厉公回国,于是迎接正于陈国流亡的子仪回国即位。《史记》和《左传》均称之为郑子。

  前691年,鲁庄公到滑国准备和郑子会面,商讨援救纪国的事宜。郑子以国内局势未稳为由推辞。但在次年 (前690年) 纪国灭亡前,郑子与陈宣公和齐襄公在垂地会面。

  祭足去世后两年 (前680年),流亡在栎的郑厉公发兵进攻郑国,守将傅瑕被擒。傅瑕向郑厉公承诺,回到郑国后会杀死郑子而协助厉公复位,于是厉公把他释放。傅瑕回到郑国后,把郑子和他的两个儿子都杀掉,迎接厉公回国复位,但厉公指傅瑕为臣不忠而把他处死。

  根据《史记》记载,前686年,郑国都城南门有一蛇与城外的蛇相斗,被外蛇杀死。斗蛇事件被视为厉公复位的预兆。

 

郑文公姬踕

 (?——前628)

  春秋时郑国国君,姬姓,名捷,郑厉公子。文公十八年,背齐桓公而亲楚。次年,齐、鲁等国攻郑,楚出兵围许以救郑。三十六年,晋公子重耳出亡过郑,文公弗礼。重耳即位为晋文公,于是秦晋共围郑,乃使烛之武说秦穆公罢兵,与郑盟。文公之子子兰入晋,得晋文公爱幸。遂从晋意,以子兰入郑为太子,晋亦罢兵。在位四十五年。

  郑文公有三个夫人,六个儿子,被他设计杀了五个,剩下一个子兰逃到晋国才活下来。   

郑穆公姬子兰

(前649——前606)

  名兰,传说为其母梦天使赠兰草而生。后为晋文公所立。曾驱逐杞子等秦军内应,并粉碎秦军袭郑的企图。寻助晋攻秦,败秦兵于汪。后因惧大国来攻,分别向楚、晋求好。晋灵公复会诸侯时,恨郑首鼠两端,拒其于门外,赖大夫子家陈述郑居大国之间,不得不委曲求全,方得晋谅解。

郑灵公姬子夷

(?——前605)

  春秋时郑国国君,姬姓,名夷。郑穆公之子。

  初立,楚献龟,令为羹。大夫子家、子公朝,子公欲食,而勿与。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灵公怒而欲杀子公,谋未动,为子公与子家所杀。在位仅一年。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22春秋战国郑国各代国君  - 楚天 - lqp59(楚天)的博客  可见成语染指于鼎:

  郑灵公即位不久后,楚国向郑灵公进献一只鼋。郑灵公非常高兴,便令厨子烹煮作羹。正巧公子宋与子家来到殿前。公子宋食指大动,于是悄声对大家说:“我每次食指大动都能尝到珍奇美味,这次君王一定把美味分与大家。”

  及至入殿见厨师正解割大鼋,便相视而笑。灵公很奇怪,便问,大家据实相告。灵公听后不悦,暗想:我不赐予你,无论你食指怎么动,也是没用。

  鼋羹煮好后,灵公招来许多大臣,赐予他们鼋羹。最后宋灵公才召见公子宋,却没有赐食鼋羹。公子宋大怒,不顾一切地将食指伸入鼎中蘸食鼋羹后拂袖而去,灵公暴跳如雷,声称非杀掉公子宋不可  

  公子宋回家后也怒气难消,又听说灵公要杀他,便先杀死灵公,报了未赐鼋羹之恨。郑国在经历了一场混乱之后又重新建立了一个国家,公子宋亦由于谋杀国君而被诛。后人将此事浓缩为成语“染指于鼎”比喻沾取非分的利益。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22春秋战国郑国各代国君  - 楚天 - lqp59(楚天)的博客  此事虽起于口腹之欲,然而最终则导致一个国家陷于水火之中。由这个小故事便可知道古圣人的“去人欲,存天理”,“克己复礼”实在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呀!虽口腹之欲,纵容它,也会成为日后杀身的隐患。

郑襄公姬子坚

(?——前587)

  春秋时郑国国君,姬姓,名坚。郑灵公庶弟。即位后依违于晋、楚两大国之间。襄公八年,因与晋盟,楚庄王出兵攻郑,围郑三月。晋军未及援,襄公肉袒牵羊,以城降楚。庄王却三十里与郑和。旋晋军至,楚师还击,郑助之,遂败晋军。在位十八年。  

郑悼公姬沸

(?——前585)

  春秋时郑国国君,姬姓,名费。郑襄公子。在位二年。

郑成公姬睔

(?——前571)

  春秋时郑国国君,姬姓,名睔,郑悼公弟。初得楚之助。及立,背晋盟楚。晋厉公伐郑,楚共王救郑。成公十三年,晋悼公伐郑,坚守,晋军退。在位十四年。

郑厘公姬恽

(?——前566)

  春秋时郑国国君,姬姓,名恽,一做髡顽,郑成公子。为太子时晋、楚均不以礼。即位后晋会诸侯于郑,子驷为相,又不以礼待之,子驷乃使人杀公而以暴病卒以告诸侯。在位五年。

郑简公姬嘉

(前570——前530)

  春秋时郑国国君,姬姓,名嘉,郑僖公子。公初立,诸公子欲诛相子驷,子驷尽除诸公子。子驷、子孔相继执政。晋伐郑,与晋盟;楚伐之,又与楚盟。执政者皆以侈而专国政。简公十二年,诛子孔,任子产为卿,郑赖以存。在位三十六年。

郑定公姬宁

(?——前514)

  春秋时郑国国君,姬姓,名宁,郑简公子。定公八年,子产死,以子太叔执政。十一年,周敬王避子朝之乱出居狄泉,公与晋谋,入敬王于周。在位十六年。  

郑献公姬趸

名趸,为郑定公子,在位十三年。

郑声公姬胜

(生卒年不详)

  春秋时郑国国君,姬姓,名胜,郑定公之子,为春秋时期诸侯国郑国第二十任君主,在位三十八年。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22春秋战国郑国各代国君  - 楚天 - lqp59(楚天)的博客  当时“晋六卿强,侵夺郑,郑遂弱”。声公五年(前496年),郑相子产去世,“郑人皆哭泣,悲之如亡亲戚”。

姓姬,名易,公元前463~前456年,葬于河南新郑市郑韩故城

  郑国第二十一任君主,郑声公之子,在位8年。前455年郑人杀死哀公,立郑声公弟丑,是为郑共公。

郑共公姬丑

 郑共公,姓姬,名丑,郑国第二十二任君主,在位31年。

  郑共公是郑声公之弟,前455年郑人杀郑哀公后,被立为国君。

郑幽公姬已

郑幽公,姓名姬已,为郑国第二十三任君主,郑共公之子,在位1年。

  前423年韩武子伐郑,杀幽公。

 

郑繻公姬骀

郑繻公,姓姬,名骀,为郑国第二十四任君主,郑幽公之子,在位27年。

  前408年韩景侯伐郑,取雍丘。次年郑伐韩,在负黍击败韩兵。前400年郑围韩之阳翟。前398年繻公杀其相子阳,两年后子阳之党弑繻公。

郑康公姬乙

( ?——前375)  

  郑国末君。姬姓,名乙,郑定公五世孙。一名乙阳,是为康公。《史记·郑世家》载:“(郑君乙)二十一年,韩哀侯灭郑,并其国”。此后,郑氏子孙播迁于陈(今河南淮阳)、宋(今河南商丘)间,以原国名为姓,便是郑姓之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