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MVB压片-一些视频参数介绍视频压缩经常会遇到一些参数和术语,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他们的含义和对视频的影响。
固定码率: 在流式播放方案中使用固定码率最为有效。使用固定码率时,比特率在流的进行过程中基本保持恒定并且接近目标比特率,始终处于由缓冲区大小确定的时间窗内。固定码率的缺点在于编码内容的质量不稳定。因为内容的某些片段要比其他片段更难压缩,所以图像的某些部分质量就比其他部分差。此外,固定码率会导致相邻流的质量不同。通常在较低比特率下,质量的变化会更加明显。 随着 real 公司支持 VBR 的 R9/R10 的出现,现在压片基本上已经都不用固定码率了,不过对于 VCD 这样画质的视频用 CBR 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 动态码率: 当计划提供内容供用户下载、将内容在本地播放或者在读取速度有限的设备(如 CD 或 DVD 播放机)上播放时,请使用动态码率。(计划流式播放内容时也可以采用峰值动态码率模式。)当编码内容中混有简单数据和复杂数据(例如,在快动作和慢动作间切换的视频)时,动态码率是很有优势的。使用动态码率时,系统将自动为内容的简单部分分配较少的比特,从而留出足量的比特用于生成高质量的复杂部分。这意味着复杂性恒定的内容(例如新闻播音)不会受益于动态码率。对混合内容使用动态码率时,在文件大小相同的条件下,动态码率的输出结果要比固定码率的输出结果质量好得多。在某些情况下,与固定码率文件质量相同的动态码率文件,其大小可能只有前者的一半。 现在大部分视频作品无论是 RMVB 还是 DVDrip 基本上都是采用 VBR 编码的,推荐。RMVB 里的“VB”就是动态码率的意思,有别于以前的 RM。 -------------------------------------------------------------------------------- 动态码率中的平均码率: 使用基于动态码率中的平均码率时,可以指定所需的平均比特率。在某一点上,比特率有可能超过平均比特率,但是整体的比特率则不会超过平均比特率。基于动态码率使用两次通过编码。第一次通过时,数据的复杂程度将得到分析。然后在第二次通过时,系统将设置适当的质量级别以达到平均比特率。基于比特率的 VBR 编码的优点在于,压缩后的流将尽可能达到最优的质量级别,同时保持在可预测的平均带宽之内。 用 RealOne Player 播放视频时会看到该视频的码率,这就是平均码率。比如 450 Kbps。 -------------------------------------------------------------------------------- 动态码率中的质量码率: 使用基于质量的动态码率编码时,可以指定所需的质量级别(从 0 到 100)。然后在编码过程中,比特率将根据流的复杂程度发生波动 — 将较高的比特率用于表现丰富的细节或大量的动作,将较低的比特率用于简单的内容。基于质量的动态码率编码的优点在于,对于所有指定了相同质量设置的流,其质量都将保持一致。而缺点在于,编码前无法预知编码内容的文件大小或带宽要求。基于质量的动态码率编码使用一次通过编码。此模式有助于对内容进行存档。 现在很少有用质量码率的。 -------------------------------------------------------------------------------- EHQ MODE: EHQ MODE 就是画面质量和压缩速度的权衡。 high 就是质量高,速度慢。 low 就是质量低,速度快。 不过就本人实际使用情况来看,没有什么太大差别,加了这个滤镜会影响压缩速度。 -------------------------------------------------------------------------------- FPS(帧速率): 图像质量和帧速率之间存在制约关系;图像质量提高时,帧速率将降低。如果维持帧速率较为重要,那么可以降低图像质量设置。 人眼分辨不出24帧和30帧的区别,而30帧将会导致画面偏暗以及文件容量变大,而一般电影胶片是23.976帧,所以推荐采用24帧,而目前所有压制软件的默认帧速都是30,这也是最容易让人忽略的地方。 -------------------------------------------------------------------------------- 播放缓冲时间: 缓冲区越大,能够适应的图像质量越高,但同时用户在视频开始前必须等待的时间也越长,原因是播放机需要等到它的缓冲区充满后才会开始播放。通常情况下,缓冲延迟的时间(以秒计)与编码器中设置的缓冲区大小相匹配。但是,如果您计划通过RealPlay服务器进行流式播放,那么可以在编码器中设置较大的缓冲区大小。RealPlay中有一个称为“快速启动”的功能,能够使播放机比实际时间更快地填满缓冲区(假设有足够的带宽)。这意味着初始的缓冲延迟可能会短得多。例如,当用户尝试通过 DSL 或电缆调制解调器播放 56 Kbps 的编码内容时,启动延迟时间可能只有一两秒,而编码过程中的缓冲区大小设置则可能远远不止这些。 -------------------------------------------------------------------------------- 关键帧间隔时间: 如果使用的关键帧间隔较长,那么在必要时(例如场景变化时)会插入附加的关键帧。对于动作较少的内容,通常设置为 10 秒是比较合适的。对于比特率较高的内容,应当缩短关键帧间隔。 前面的关于视频剪切部分就涉及到这个问题。 -------------------------------------------------------------------------------- 1pass 和 2pass: 说的通俗一点,1pass 就是直接按照设定的码率进行压缩,而 2pass 是先对整个视频进行分析一遍以后,再压缩,从而使码率更加接近设定的平均码率,但是代价是要耗费2倍的时间。 个人推荐采用 1pass,本来压片就是个耗时的工作,2倍时间,呵呵,我可等不了,然而,最重要的并不是时间问题,而是 2pass 在经历了2倍的时间以后,画质并没有什么提高,个人认为 2pass 的作用仅仅是使最终文件的码率尽可能的接近当初设定的平均码率,举个例子:有一段最终幻想X2的动画,就是 Yuna 唱歌的那段,就这4分钟的视频,画面基本上都是光影效果很强烈的,所以设定平均 450,最大900的话,1pass 最终出来的文件平均码率是800左右,虽然偏离设定的450不少,但是这段视频所表现的场景就是这么复杂,只有用这样的码率才会使画面看起来不是很差,同样,还是450和900,采用 2pass,最终出来的文件平均码率是540左右,更接近于450,但是画面却惨不忍睹,所以如果是一部电影,时间较长,里面既有画面激烈的场景,又有画面平和的场景,平均起来,最终文件的码率基本上还是不会偏离设定码率太远的,所以推荐采用 1pass。 -------------------------------------------------------------------------------- 画面大小、分辨率: 严格的说,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咱们就姑且认为是一回事。细心的朋友也许会发现很多有水平的 DVDrip 或者 RMVB 作品的画面都是固定的那么几个大小,而实际上它们都是按照电影银幕的高宽来进行设定的。而 rmvb 是一种高度压缩的格式,高度压缩格式在高度压缩进程中,应该进行一系列优化才能达到清晰而又小巧的效果。 合适的画面大小是 rmvb 压制人性化的体现! 下面列出三种主要的宽高比,分辨率(画面大小)的实际应用条件: 1:2.35:640×272(DVDRIP/rmvb);608×258(DVDRIP/rmvb) 1:1.85:640×352(DVDRIP);608×336;576×312(DVDRIP/rmvb) 1:1.33:640×480;576×432(DVDRIP);576×432;512×384,480×360(DVDRIP/RMVB) 注: 1:2.35是传统电影的宽银幕,常见的DVDRIP画面大小是576×,640×,压制rmvb时默认即可。 1:1.85是DVD的变形宽银幕,640×是最常见的画面大小,压制时可以默认。640×以上的必须缩放,建议到608× 1:1.33是标准的4:3全屏模式,压缩时缩放到512×384。这种画面现多建于动漫片。动漫片的压制画面应该统一缩放到这个数值。 VCD 实际上是 4:3的画面,但是无论 N制还是 P制都不是整整好好的4:3,所以,如果原 VCD 画质清晰画面可以按比列放大到400x300,以达到最佳效果! 另外,DVD 光碟的视频画面大小都是很大的,通常都是720×,所以 DVD 直接转制 RMVB 必须缩小画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