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验案 患者白某某,女,36岁,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人,2000年5月2日初诊。患者慢性肾炎多年,在中日友好医院做肾穿剌病理活检,病理诊断为中度系膜增生性肾炎,去年发现肾功能损害,曾在北京多家大型中、西医院住院治疗,病情不能控制,肾功能持续恶化。后来因为我主办“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整体功能代偿疗法”的全国学习班,有一位唐山的学生学习以后,回去告诉她,说我研究了一种治疗慢性肾衰的新理论,已经治疗了许多病人,效果不错,让她来找我治疗。病人就诊时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腰痛,疲乏,胃胀不适,食欲不振,下肢冰冷,口苦口干,大便不畅,小便黄,月经量少色黑,舌红苔黄厚腻,脉弦。近期化验肾功能:SCr:563umol/L,BUN:17.6mmol/L。HB:98G/L。尿检:PRO:+3,BLD+3,尿沉渣镜检:RBC:10~15/HP。西医的诊断已经明确,中医辨证为寒热错杂,湿热中阻,升降紊乱,浊瘀互结。治疗宜寒温并用,辛开苦降,清热化湿,活血泻浊。方用半夏泻汤加味: 半夏10克,干姜10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生晒参6克,炙甘草6克,大枣12克,肉桂6克,水蛭6克,生大黄6克,荷叶15克,桑寄生15克,土鳖15克,石韦30克,白茅根30克。 上方7付,每日1付水煎取1000毫升,去滓后再煎取600毫升,分3次于饭前1小时温服。 5月10日二诊,服上后,自觉症状明显减轻,胃胀、口苦口干、腰痛、下肢凉都减轻不少,大便通畅,舌苔黄腻也见变薄。患者说治疗了这么多年,吃了这么多的药,没这么轻松过,治疗的信心大增。既然药已对证,理当效不更方,继续用上方坚持服药1个月,化验检查,肾功能和尿检都有好转,继续用上方加减治疗至1年,肾功能、尿检完全正常。此后如有不适,仍用上方间断服用,现在也还来复诊,肾功能、尿检一直正常,一直坚持正常上班。 白女士从此成了中医的信徒,也介绍了好多的她的病友来找我看病。她跟我说:我以前的好多病友都已经去世了,我真是太幸运了,是中医救了我的命。 那么,对于白女士被西医诊断为“中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衰竭”的问题,中医怎么治疗呢? 医生在看病的时候,病人的症状体征会很多,慢性疾病尤其如此,医生要有能力在这复杂纷繁的症状之中找出主要的症状,找出症状之间关联性。在这位白女士的身上,最主要的症状是什么?哪些症状之间具有关联性呢?在白女士的症状中,最重要的表现是胃胀,胃胀、口干口苦、下肢冰冷之间具有关联性。 判断一位医生水平的高低,也主要是看这位医生能不能以最快速度找出病人的关键症状,找出症状与症状之间的关联性。大家如果住过医院,可能会看到这样的情况,住院医生或实习医生在接诊病人的时候,会一遍一遍的去问病人,就是怕漏掉了什么症状,而教授来查房的时候,往往会只问病人几个简单的问题。因为住院医生还在找关键症状,而教授只是需要通过几个问题来证实他已经找到的关键症状。作为中医,要培养这种能力,就必须多临床,多读书。而且读书更加重要,因为中医必须读经典著作,必须读历代名医的著作,而这些著作都是文言文,现在绝大多数的医生读不了,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大家抱怨好中医少的主要原因。象白女士的这个病,如果不学好中医的经典著作《伤寒论》和金元四大家之中的脾胃派李东垣的书,是不可能治好的。 生命科学的主要目的就是研究生命的运动规律,因为只有掌握了生命的运动规律,才可能据此判断生命活动的正常与异常,并据此提出改变生命活动异常的方案。比如西医发现了人体的血液循环规律、气体交换规律、能量代谢规律等等。中医也发现了体许多运动规律,其中最重要的是气机的升降出入规律。 中医最大的特点就是整体观念,整体观念首先强调人和自然的统一性,中医称为“天人相应”,或者叫“天人一整体”。自然是人类生存的条件,人类是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类的生命活动和自然的运动变化保持一致。自然的基本规律就是阴阳。 《老子》第二十五章中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周易·系辞上》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老子》认为,道是自然。《周易》和《内经》认为道是阴阳。综合上述三部经典的意思,自然的规律就是道,道就是阴阳,自然的规律就是阴阳的规律。 那阴阳的规律是什么呢? 阴阳的规律有很多,其中有一条基本规律就是升降规律,即阴升阳降。大家都知道,对上下的方位划分阴阳,则上为阳,下为阴,即阳在上,阴在下。而阴阳的运动规律则是阳降阴升的,因为阴阳必须相互作用,才会产生变化,才能化生万物。如果阳本身在上,再向上走,阴本身在下再向下走,那阴阳就分离了,事物就不可能发生变化了,生命的运动也不会产生了。大家去看看《周易》的卦象(见下图),泰卦是三阳爻在下,三阴爻在上;否卦是三阴爻在下,三阳爻在上。泰卦的卦象昭示的意思是,阳本位于上,现阳爻在下,意为阳气下降,阴本位于下,现阴爻在上,意为阴气上升,阴升阳降,为阴阳相交,事物有了发生、变化的基础,所以是吉象;而否卦正好与泰卦相反,阳本位于上,现阳爻在上,为阳气不降,阴本位于下,现阴爻在下,为阴气不升,为阴阳不交,事物失去了发生、变化的基础,所以是凶象。 泰卦
否卦 因为天人相应,所以人体最重要的运动规律也是升降规律,所有的脏腑功能都有固有的升降规律,而各脏腑的升降又共同构成了人体总体的升降运动,以此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五脏之中,心肺居于人体的上部,所以心肺是以降为主的,肝肾居于人体的下部,所以肝肾是以升为主的,脾胃居于人体的中部,脾气主长,胃气主降。更为复杂的是,脏腑之间的升降也是相互协调的,如果某一脏腑的升降功能失调,就会影响到其他脏腑的升降功能,导致人体发生疾病。我估计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应该都听说过“心肾不交”,很多朋友还互相之间开玩笑说:“你心肾不交了吧?”这里所说的“心肾不交”指的就是心和肾升降功能失调了。心位于人体的上部,中医称为“上焦”,《内经》认为心为“阳中之太阳”,主神志、主血脉,就是说心的阳气很旺盛。肾位于人体的下部,中医称为“下焦”,《内经》认为肾为“阴中之少阴”,肾主水,主生长发育,主藏精。正常情况下,心的阳气下降,以温暖肾脏,帮助肾的阳气,以推动水液的运行,使肾所主的水不致寒冷、泛滥;肾水必须上承以济心阴,使心火不致亢盛。这就是所谓的“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如果心阳不能下降帮助肾阳以温化水液,就会使肾水泛滥,出现尿少、水肿等症状;如果肾水不能上承以济心阴,就会导致心火亢盛上炎,出现心烦、失眠等症状,这就是心肾不交的表现。脾胃居于人体的中部,中医称为中焦,胃主受纳、降浊,也就是接受饮食水谷,饮食水谷因为胃气的下降而下行被消化吸收,消化后的糟粕因胃气的下降而从肛门排泄,因此胃气必须下降,胃气以降为顺,治胃的时候,是以通为补,以降为补,如果胃气不降,就会出现胃脘部胀满,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等胃气上逆的症状;脾主运化、升清,也就是饮食水谷经过胃进入人体,在脾的运化作用下精微物质(也就是营养物质,中医也称为清气)被吸收,经过脾的升清作用而向上输送到肺,再经过肺的宣发、肃降而输布到全身,因此,脾气必须上升,脾气以升为健,治脾的时候必须升脾气,如果脾气不升,就会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如果脾气不能升,胃气不能降,则气机会壅塞在中焦,其典型的症状就是胃脘部胀满,中医称为“痞证”。脾胃的升降紊乱,导致中焦的气机壅塞,除了出现“痞证”以外,还因为阻塞了人体气机升降的通道,而影响其他脏腑的气机升降,表现出复杂的证候,如阳气被阻隔于上,火不下行,而出现上热下寒的表现。 在白女士的症状之中,有胃胀不适,就是胃部胀满,中医的术语就是“痞”,见到“痞”就可以告诉我们病人的体内存在气机的升降紊乱了;同时还有口干口苦和下肢冰冷,是典型的上热下寒证,形成机理是由于脾胃的升降紊乱,中焦的气机壅塞,阻塞了人体气机升降的道路,阳气不能下降,火郁于上,而出现口干口苦的上热证,阳气不降,下部失去阳气的温暖,而出现下肢冰冷的下寒证。这就是白女士疾病的关键所在。 在《伤寒论》中就有一个专门治疗“痞证”的名方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的药物组成有半夏、干姜、黄连、黄芩、人参、甘草、大枣。半夏的性味是辛温的,功效可以化痰燥温,和胃降逆止呕;干姜的性味是辛热的,功效可以温中散寒,健脾止泻;黄连的性味是苦寒的,功效可以清心胃之火,燥湿止利;黄芩的性味也是苦寒的,功效可以清肺热、胆热,可以加强黄连的清热作用;人参、甘草、大枣三味的性味都是甘平偏温的,主要功能是健脾益气,并且可以调和诸药。全方药物虽然只有七味,却蕴藏了很多的配伍技巧,概括为“寒温并用,辛开苦降,攻补兼施”。半夏、干姜,性味辛温,可以祛寒、燥湿、升脾阳,恢复脾的升清功能;黄连、黄芩,性味苦寒,可以清胃热,降胃气,恢复胃的和降功能。脾气能升,胃气能降,则中焦的痞塞消除,人体气机升降的道路通畅,阳降阴升,则上热下寒的症状可以解除。人参、甘草、大枣,补益脾胃,强壮正气,使脾胃自身的功能加强,气机升降的动力更加充足。黄连、黄芩是寒的,半夏、干姜是温的,这就是寒温并用;半夏、干姜是辛的,黄连、黄芩是苦的,这就是辛开苦降;半夏、干姜、黄连、黄芩是祛邪的,人参、甘草、大枣是扶正的,这就是攻补兼施。在一张七味药的方子中,用了这么多的技巧,而且在一般人看来是自相矛盾药物,如寒药和热药,补药和泻药,能够如此巧妙的配伍运用,按照对抗治疗的思路完全是不可想象的。所以说,如果不能参透自然界的规律,想学好中医,实在有点玄。 方中加小量的肉桂,可以加强温下寒的作用,因为肉桂可以温肾阳,通气化,引火归元;水蛭可以活血通络,特别是可以通肾络,因为水蛭生于水中,肾在五行中属水,对于慢性肾衰的患者,用水蛭通络更好;生大黄一方面可以活血,一方面可降浊,对于慢性肾衰时的浊邪停留,和中焦胃气不降,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荷叶能出污泥而不染,气味芳香,可以升清而降浊;桑寄生补肾,是治疗肾虚腰痛的良药;土鳖破血通络止痛,是治疗瘀血腰痛要药;慢性肾衰的患者若见腰痛,则多属肾虚与瘀血并存,桑寄生与土鳖同用有良效;石韦、白茅根可以清利湿热,是针对慢性肾炎的用药。 白女士的舌象是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舌质红是热象,舌苔黄腻是湿热的征象,弦脉是气机被阻滞不通畅的征象。从舌象、脉象来看,白女士是体内有湿热阻滞,气机不畅。那白女士体内的湿热是怎么来的呢?脾胃同居中焦,互为表里,五行同属于土。但是,脾为己土,阴土;胃为戊土,阳土。脾的运化、升清功能主要依赖于脾的阳气,脾虚主要是阳气的虚弱,因为阳气虚弱而生寒,因为阳虚运化无力而生湿,所以脾的特性是“喜燥恶湿,喜温恶寒”。胃的受纳、和降功能主要依赖于胃的津液(津液属阴,所以也称阴液),胃虚主要是津液不足,因为阴虚而生热,因为津液不足而生燥,所以胃的特性是“喜润恶燥,喜凉恶热”。如果脾胃虚弱,脾虚会生寒、生湿,胃虚会生热、生燥,脾虚所生的湿和胃虚所生的热互相蕴结,就成了中焦的湿热,而半夏泻汤的辛开苦降、寒温并用、攻补兼施也是治疗中焦湿热的经典方法。半夏、干姜的辛温一方面可补脾阳,祛寒邪,化湿邪,另一方面辛温发散可以遂脾气的升发之性;黄连、黄芩之苦寒,一方面可以清胃热,祛热邪,另一方面苦寒降泄可以顺胃气下降之性,人参、甘草、大枣的平补脾胃则可以增强脾胃的功能,杜绝湿热的再产生。和前面我们所讲的升降紊乱联系起来,中焦脾胃的病绝大多数都是虚实互见,寒热错杂,升降紊乱。虚,是指脾胃虚弱;实,是指脾胃虚弱所产生的湿热;寒因脾虚而生,热因胃虚而生。 以上就是治疗白女士的思维、用药过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