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先忧后乐”的范仲淹

 苏迷 2011-08-18

吴靖宇
  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和文学家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人。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
  范仲淹祖先本是邠州(今陕西彬县)人,后迁居吴县。父亲范墉,学识广博,曾任宋武宁军节度掌书记。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八月二日范仲淹出生在徐州。两岁时丧父,家道逐渐中落,母亲谢氏贫无所依,改嫁山东淄州长山朱氏,范仲淹从其姓改名为说(Yue)。他自幼刻苦好学,借住长山醴泉寺僧房,时常伴灯苦读到天明,才和衣而眠。每日仅煮一罐稠粥,凝冻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韮菜和盐末而食,这就是历代流传的“断齑划粥”的典故。生活如此清苦,他却毫不在意,寒来暑往,历三个春秋,学业大有长进。但他仍不满足,深感孤陋寡闻,盼望得名师指教。
  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范仲淹赶到南京(今河南商丘),进入北宋四大书院之一的应天府书院(又名南都学舍),更加如饥似渴勤奋学习,“昼夜不息,冬月备甚”。疲倦时,“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有一次,宋真宗至亳州太清宫朝拜,路过南京,人们“皆往观之”,惟独范仲淹仍闭门读书,好友催之,日:“此乃千载难逢也!”范仲淹微微一笑,答道:“异日见之未晚!”
  大中祥符八年(1015),范仲淹在经过五年寒窗苦读之后考中进士。始还姓更名。孤贫低微的身世,刻苦求学的经历,磨砺和培养了他清正孤傲的品质和奋发向上的思想。从此,范仲淹胸怀“以天下为已任”的远大抱负,踏上了忧国忧民的仕途。
  范仲淹先是出任广德军司理参军,掌讼狱、审案事。真宗天禧五年(1021)任泰州西溪镇盐仓监官,掌管盐税。因见海堤年久失修,海潮泛滥危及人畜生命,便力争整修海堤,以保田安民。仁宗天圣二年(1024)秋至天圣六年(1028)春,范仲淹率民夫4万余人修复长达150里的捍海堤,外逃百姓纷纷返回家乡安居乐业。当地人民为了纪念范仲淹,不仅为他修建祠堂,并将捍海堤取名为“范公堤”。
  仁宗景祐元年(1034),范仲淹出任苏州知州,恰逢苏州暴雨成灾,四郊农田被淹。范仲淹心急如焚,上书提出疏白茆江等五河、导太湖水入江海的建议。他又亲临现场,督修疏浚工程。经一年多努力,终于解除水患,保障了当地农业生产。
  范仲淹十分关心办学,尽力“劝天下之学,育天下之才”。他在苏州时曾买下南园宅地,风水先生道贺:“此乃宝地,在此兴建住宅,家中定有公卿出世。”范仲淹笑曰:“与其独占宝地,不如让出建学,岂不出更多公卿将相之材。”于是他创设府学,延请名流讲学,一时盛况空前,各地纷纷仿效,故有“苏学天下为第一”之誉。
  范仲淹刚正不阿,以天下社稷为重。对此,有“促淹三光”之赞。仁宗天圣七年(1029),刘太后仍独揽大权,垂帘听政,范仲淹冒死直谏,触怒太后,被贬河中府。临行,人们赞日:“此行极光(非常光荣)。”仁明道二年(1033),江淮及京东大灾,皇室仍挥霍无度,范仲淹再次大胆谏诤,时逢宰相吕夷简利用后妃争宠,怂恿仁宗废郭皇后,范仲淹“率谏官、御史伏阁争之”,又第二次被外贬,同僚好友饯行时鼓励说:“此行愈光(更加光荣)!”范仲淹出知睦州,徙苏州,因治水有功,才被召回朝廷,授天章阁待制。景祐三年(1036),范仲淹因见吕夷简结党营私,朋比为奸,便将京官晋升情况绘成百官图交给仁宗,仁宗听信谗言,将范仲淹第三次贬谪,降职贬至饶州(今江西鄱阳),朝野震动,不少亲朋不顾吕夷简威胁,坚持送行并勉励说:“此行尤光(尤其光荣)。”范仲淹听罢大笑:“仲淹前后已是三光了!”
  仁宗康定元年(1040),西夏犯边,范仲淹受命北上,以龙图阁直学士身份,与韩琦同领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驻陕西泾原重镇,世称“韩范”,守边数年,号令严明,精练士卒,爱抚边民,“人心归之”,西北局势转危为安。人们赞许范仲淹“龙图老子”、“胸中自有数万甲兵”。
  仁宗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奉召回京,任参知政事,主持改革“冗官、冗兵、冗费”,实行新政,提出了著名的新政纲领《答手诏条陈十事》,仁宗诏令全国实行,史称“庆历新政”。
  范仲淹一生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最高理想,他的这一名句,激励着历代仁人志士前仆后继,奋斗不息。仁宗皇祐四年(1052),范仲淹以病甚自青州(今山东益都)请调颖州(今安徽阜阳)途中病逝徐州,享年63岁,“四方闻者皆为叹息”。凡他从政过的地方,百姓纷纷为他建祠画像。范仲淹死后被追赠兵部尚书,谥文正。葬于洛阳。著有《范文正公全集》。
  苏州城内范庄前原是范仲淹的祖宅,他逝世后,于南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在范义庄旁建范文正公祠,门前原有一座高大的“先忧后乐”石牌坊。范仲淹祖墓在天平山,墓旁建有祭祀他的“忠烈庙”,清乾隆帝南巡游此,赐名“高义园”,并御笔题额题碑。1989年又新建“先忧后乐”坊。
  
  
  
  
  
                                 (作者系苏州日报原副刊编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