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玄妙传说——“捕快贼出身”

 苏迷 2011-08-18
  
  朱  年
  苏州玄妙观,作为苏城著名的道教中心和苏州市民重要的游乐娱观场所,多少年来流传着各式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故事,这些 “玄妙传说”,又每每与古观的历史、风物交织在一起,既多逸事奇闻,也富深刻的哲理,可谓独具风采,引人入胜。
  苏州的民众都知道,明代宣德年间,苏州知府况钟是苏州历史上有名的“清官”,有“况青天”之称。况钟在苏州任上,减免赋税,扩建学府,疏浚河道,兴修水利,明断冤狱,政绩卓著,为人民做了几多好事,以至况钟在世时,苏城百姓就曾自发为其建造了生祠(在城西西美巷内)。明正统七年,况钟病重,苏州百姓“遍祷祭坛,为公祈祀,至有以身代死者”。至况钟去世时,则“群民罢市,如哭私亲”。翌年灵柩送归故里,苏州市民更是万人空巷,倾城相送,哭声百里不绝。
  况钟出身平民,自小就了解底层贫苦大众的疾苦。入仕后因博学多才,办事干练,被朝廷派任苏州知府。当时正值苏州吏治腐败之时,社会上强取豪夺成灾,贪污奢侈成风,冤案堆积,民不聊生,治安情况极度恶化。况钟到任后,即从整肃纲纪律法入手,严惩贪污,“戒奢侈”、“严贼盗”、“禁棍恶积弊”,使苏州的社会风气和社会治安得到很大改善,深受人民大众的爱戴。
  “捕快贼出身”,是一句在苏州民间广泛流传的的俗语,据说就与况钟在苏州玄妙观微服私访,“严贼盗,禁棍恶”有关。
  说明代宣德年间,苏州玄妙观已是踞郡城之中的姑苏胜地,观内摊贩林立,游人云集,但也因常年人多手杂,三教九流汇集,而成为了当时苏州城内窃案发生最多的地方。况钟到苏州府任上,偷盗泛滥,窃案连连,是他碰到的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常言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况大人沉思良久,为严禁贼盗,还民众一个清静世界,决定亲至城内窃案频频的玄妙观中,先行微服察访后,再徐谋良策。
  一日,况钟脱下袍服,换上了平民服饰,只随身带了一名书僮,悄悄地来到玄妙观内实地踏勘,想一探究竟。
  进观后两人径直至三清殿周围溜达徘徊,在人堆中察言观色,细细访查。只两日下来,就发现了一桩稀奇之事。他注意到观内有两人(一人的肩上还背着一个大大的褡裢)日日上午无所事事地或坐或站立于三清殿露台之上,好似每天在等候什么人似的,甚是优闲。且不时还看到有人送钱或物来交于他们,见面时双方并不搭话,来人照例呈上钱物后即匆匆离去,看似熟门熟路,十分默契。而他俩则是来者不拒,从不谦让,日日“照单全收”,只管不断地将钱物放于褡裢袋中。又见每逢中午时分,这两人便会踱下露台,沿着露台边一字排开的小吃摊贩走去,若见到摊上的馒头、糕团,或是熟菜,即随手取几样带走,见有馄饨、汤团,也随便坐下吃一碗,而取过、吃过,竟皆扬长而去,从不见付一分钱。况钟在旁一一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知内中必有隐情。他面上虽不动声色,暗中却加强了观察。这样至第三日的中午,待这两人吃过、取过,离开小吃摊后,况钟即踱步至一馄饨摊上,要了一碗馄饨,边吃边和那摊主攀谈起来。况钟问道:“不知刚才那两人为何吃东西不给钱?”那摊主苦笑一下,看了看况钟后说:“客官不是本地人吧?”况钟答:“正是。”摊主又说:“客官有所不知,刚才那两人实是苏州城内有名的贼头,手下的一帮窃贼凡偷东西得手,都要孝敬他俩一份,不然,即无法再在这里行窃了。而玄妙观中有哪家摊店不让他俩吃白食,他们就会派窃贼日日光顾,叫你防不胜防,谁人肯以小失大,哪家摊主不是息事宁人。”况钟连连点头曰:“原来如此。”
  至第四日,况钟即派僮儿带了衙役将这两人捉进府衙。
  两贼捉到后,况钟即刻吩咐带至花厅审讯。经审,两贼头供认,他俩为“拜把兄弟”,平时终日游手好闲,在社会上厮混,本来一直干些偷鸡摸狗的营生,后因自小都练过一些拳脚,遂逐渐在贼帮中逞凶霸道,占山为王,顺者昌,逆者亡,成为了“贼头”。现手下“徒弟”有一百多人,虽分布在苏城各地,但主要在城外阊门和城内玄妙观等人流集中之地行窃。社会上什么“开窑口”(即掘壁洞)、“敲木鱼”(即偷鸡)、“借铜钿”(即挖包)等都归他们管,凡行窃得手,他们即坐地分赃。况钟听后略一沉思,对两人正色曰:“现在有两条路供尔等选择,一是判你们长刑,立即收监;一是立功赎罪,将功补过。本官慈悲为怀,到是拟网开一面,非但不让你们坐牢,而是让尔等即日起在我衙内当捕快,专捉窃贼。你手下那些贼徒如能弃恶从善,从此不干那行窃的勾当,重新做人,也可既往不咎,还可为他们各自安排营生,让他们自食其力,你们看如何?”两贼头做梦也没有想到,捉到官府不吃官司,还能混个捕快当当,随即磕头如捣葱,连说:“小人们愿意立功。”
  况钟当下又设一计,让他俩当捕快后,对外且莫声张,由其中一人挑个日子“做生日”,届时要大办宴席,将手下贼徒都请来赴宴,两人即依计而行。
  宴请那天,果然手下贼徒纷纷前来祝寿,正觥筹交错间被况钟派人当场全部拿下。此时即由他俩人出面,当众宣布自己已然金盆洗手,现正在府衙吃粮当差,成了况大人手下的一名捕快,从此不再偷鸡摸狗。同时劝戒手下众贼徒也及早洗手,回头是岸,重新做人,且况大人也是有言在先,如能弃恶从善,则既往不咎,并一律安排营生,不至挨冻受饿,你们看如何?一时众贼徒都顺水推舟,纷纷表示本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实非长久之计,现愿意金盆洗手,干些正经的行当糊口。
  据说这些贼徒后来都由况钟一一安排了营生,不再危害地方,少数又重行窃贼勾当的,因苏州府中两捕快原是贼头出身,出去一查一访,即可抓捕归案。
  从此苏州城内的窃案减少了许多,民众念及“况青天”恩泽之余,“捕快贼出身”的俗语,也在苏州民间广泛流传。
                                          
  (作者系苏州市吴文化研究会理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