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学生把读和写结合起来——点改法(三)

 luhuwu 2011-08-19
让学生把读和写结合起来——点改法(三)
【专题名称】中学语文教学
【专 题 号】G31
【复印期号】1997年10期
【原文出处】《语文教学通讯》(临汾)1997年03期第34-38页
【作者简介】李元昌 吉林


    如果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常想着怎样学习别人的经验和方法,在读文章的时候,也经常想着自己的作文,这样,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和整体语文能力是十分必要的。这也就是说,让学生把读和写结合起来,这一期所刊载的点改法主要是介绍这方面的内容。
      四、运用点改法,促使学生读写结合
    叶老曾经说过:“可是如何才能提高语文水平呢?读写结合是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根本方法。”我们实验的作文批改的点改法,试图在读写结合上走出一条路子来。
    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能力的提高。学生在阅读中去吸取,去积累;也在阅读中去欣赏,去借鉴。阅读能力有了进步,必然会促进写作能力的发展。我们运用点改法这种形式批改学生的作文,就是想让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学会读文章;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也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
    运用点改法指导学生阅读,必须有鲜明的针对性。这和课堂教学指导学生阅读有所不同。这种指导,是让学生带着自己作文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选择地去阅读。在阅读中发现自己作文的不足,在阅读中吸取人家的长处,在阅读中借鉴别人的方法,在阅读中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
    学生在练习写人记事的作文时,经常犯详略不当的毛病。有个学生写了一篇题为《犟姑娘》的作文,由于没有处理好详写和略写的关系,写成了下面的样子:
    于海珍是全村出了名的犟姑娘。
    她从小患了神经麻痹症,双腿瘫痪,她柱着双拐在小学里读书,每到风天雨天的时候,她妈妈不让她去上学,她不听。她妈妈要去送她,她也不让。她非得自己拄着双拐一步一步走不可。有一回放学路上,天下起了大雨,她不小心,滑进了路旁的河沟里,她爬呀爬呀,爬也爬不上来,快到半夜了,妈妈才找到她。妈妈哭了,可她却没有哭,反而安慰妈妈说:“这点小事算什么,不要紧。”她就这样坚持读完了小学。
    上初中了,每天往返十几里路。家里困难,买不起自行车,她就拄着双拐走,同学们要用自行车驮她,她不同意,她说:“自己的路,还要靠自己来走。”早早晚晚,她从不迟到;刮风下雨,她从来也不耽误一天课。老师夸奖她,同学们赞佩她。她的学习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就这样,她又坚持念完了初中。
    她初中毕业,因为身体残疾,没能升入上级学校。她自己学裁剪,成了一个很有名气的裁剪师傅,她干了两年裁剪活,本来好好的,说什么也不干了,要养鸡。大家劝她,她不听。大家说,于海珍的犟劲又上来了。
    她把自己那间房腾出来,买来鸡笼和几十只鸡雏做实验。她又学会了鸡病防治,饲料配比。一年后,她向银行申请了一笔贷款。她的鸡舍扩大了,小鸡增加到800多只。
    两年后,规模又扩大了,她又雇了两名工人。
    她成功了,成了乡里有名的养鸡女状元。大家都向她学习,学习她身残志坚、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附近的地方都请她去做报告,请她去介绍经验。于海珍每到一个地方,都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大家都尊敬她,爱戴她。也希望自己能像于海珍那样,成为经济改革大潮中的弄潮儿。于海珍面对成绩并不骄傲,她又在计划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大型养鸡场。
    我们分析一下这篇学生的习作。这篇作文的目的是写这位身残志不残的姑娘在农村经济改革的大潮中所表现的勇于开拓、奋力拼搏的精神。她的犟劲应该在怎样克服困难办养鸡场的过程中去表现。读小学、读初中虽然也突出了她性格的“犟”,但和办鸡场相比,就显得轻了。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详略不当,头重脚轻。结尾所写的,也是可有可无。此时,正值讲完《背影》不久,针对这篇作文存在的问题,在总批中我们设计了下面的题:
    一、阅读第二册《记叙的详略》一文,答下列各题:
    1.凡是能够具体生动的表达中心思想的材料都要详写。
    2.详写了次要方面,会使中心思想不突出,造成喧宾夺主;完全不写次要方面,对主要方面也会有影响,或者使情节不完整,或者使前后不连贯,或者使文章显得单调,影响中心思想的表达。
    二、根据回答上题后的启发,阅读《背影》,然后填空。
    背影在文中出现了四次,其中详写的是第二次,因为这一次最能表现父子的浓厚感情。略写的是一、三、四次,如果详写了这几次,就会使这篇散文的中心思想不突出。如果一点不写,背影也就失去了线索作用,情节也就不完整了。
    三、根据对上二题的回答,阅读自己这篇作文,回答下面的题:
    1.这篇作文的中心是表现了于海珍勇于开拓进取,百折不挠,身残志不残的精神。
    2.根据详写、略写同中心思想的关系,请填下面的空:
    (1)应该详写的材料是她在办养鸡场的过程中,怎样克服困难的事情;
    (2)应该略写的材料是小学读书、初中读书的事;
    (3)应该删除的材料是她成功之后给大家介绍经验等一些事。
    四、重新修改这篇作文。
    出第一题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短文的学习,把握住详写和略写的尺度。然后根据这个标准去阅读《背影》,理解《背影》处理材料的方法。这正是学生的作文所需要的。第三题则是根据知识短文的指导,通过对《背影》的学习来发现自己作文中所存在的不足。在借鉴《背影》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作文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拿出修改作文的方法,这就是第四题所要完成的任务了。
    修改后的作文,前三段就写了三句话:
    于海珍是全村出了名的犟姑娘。
    她从小患了神经麻痹症,双腿瘫痪,她拄着双拐一步一步读完了小学。
    她拄着双拐,每天往返十几里路,又一步一步读完了初中。
    办鸡场的过程是这样写的:
    养鸡谈何容易,村里那么多人都赔了个底朝天,何况又是个残废人?
    城里的服装厂来聘请她,她不去。
    外地专业户用高薪请她,她也不去。
    谁说也不行,她心里有数:“我不是吃闲饭的,别人能办到的事,我不信我就办不成。”
    她把自己那间住房腾出来,买来鸡笼和几十只鸡雏做实验,等以后把本领学到手,再大刀阔斧地干。从此,她迷上了鸡。她黑天白夜不离鸡房,观察小鸡的生长情况。过几天后,她最担心的情况发生了,早晨还乱蹦乱跳的小鸡,到晚上全不吃食了,打蔫了,这可急坏了她。怎么办?自己对鸡病一无所知,她急忙去请兽医,一出门,便一个跟头;起来走几步,又一个跟头……
    找来了兽医,鸡病虽然治好了,她却陷入了沉思。
    “鸡好养,鸡病难治。”村里的人都这么对她说。
    她的犟劲又上来了。她到县新华书店买来了有关养鸡和鸡病防治的书,开始学起来。白天,她拄着双拐在鸡舍里照顾小鸡;晚上,坐在灯下学习;热了,用凉毛巾擦把汗;渴了,喝几口凉水。
    不但家里人,就连村里人见她桌前那一堆书,都为她发愁,什么时候能读完呢?
    两个月后,鸡舍墙上,贴着她画的小鸡解剖图,她绘制的常见鸡病防治表,饲料配比表。
    一年后,她向银行申请了一笔贷款。她的鸡舍扩大了,小鸡增加到800多只。
    两年后,规模又扩大了,她又雇了两名工人。
    她成功了。
    乡政府的大礼堂里,掌声雷鸣,她胸前戴着大红花。她眼睛湿润,这个犟姑娘流泪了。
    她激动地向领导、向群众汇报自己的工作,描绘着她那鸡场的前景——一个现代化的大型养鸡场。
    她说:“我跌倒多次,可我每一次跌倒,都没顾到摔得疼不疼,第一个念头就是快点起来继续往前走。”
    她在朝前走,可能还会摔倒,但她马上会起来的,因为那是犟姑娘走的百折不回的路。
    修改后的作文写得比较集中了,在办鸡场的过程中,突出了于海珍的主要性格——犟。这个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实下了一番功夫研究《背影》,借鉴了其中的方法,完成了自己作文的修改。
    运用点改法指导学生阅读,必须目的明确。在阅读中学习什么,借鉴什么,学生必须清楚。
    有的学生作文中选材不典型,不管芝麻西瓜,拿过来就往作文上写;有用的材料和没用的材料,同时在作文里堆砌。关于选材的问题,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谁是最可爱的人》那篇通讯时已经给学生们讲过,然而并没有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学生也没有把选材的方法应用到作文中来。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总批中出了下面的题:
    读《谁是最可爱的人》,答下面的题:
    写松骨峰战斗,目的要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马玉祥救朝鲜儿童,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访问在防空洞中的志愿军战士,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三件事从不同方面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质,选材十分典型,分析你文中写的事情,是否具有典型性,如有收获,就请你重新修改这篇作文。
    出这样的题,目的是很明确的,就是指导学生有目的学习《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作者是怎样选取典型材料的。学生在这些题的指导下,在阅读中就会知道自己作文中存在着怎样的不足,在阅读别人文章时也明白要注意学习什么。这样,才能切合学生的作文实际,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易于把握,易于接受。
    当然,这种形式的阅读,是在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前提下,有目的的阅读,有针对性的阅读。在用点改法批改学生作文的时候,我们也利用这种形式,让学生也学会读自己的作文,让学生自己去研究自己。这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和阅读能力也是十分有利的。因此,我们在对学生作文点改时,经常出一些题,来指导学生阅读自己的作文。
    在内容上,我们常出类似于下面的一些题:
    △请你写出这篇作文的目的。
    △请你在作文中把能表明你写作目的的语句用“~~”线标出。
    △请你在下面概括出这篇作文的中心思想。
    △这篇作文共6个自然段,根据内容可分三个层次,用“Ⅱ”线在文中标出,并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每层的内容。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把×段的中心句找出来,用“~~”标上。
    在作文的结构上,我们则出像下面的一些题:
    △__________段是总写,________段和_________段分写,本文的结构方式是_____________。
    △用“~~”线标出×段的过渡句。
    △请写出本文的线索。
    △请在下边写出这篇说明文的顺序。
    在写作方法上,出类似下面的一些题指导阅读:
    △×段运用了几种说明方法,在眉批中注明。
    △请写出本篇作文的论证方式
    △×段从正面阐述论点,如从反面进一步论证,就更有说服力,请在下面补上反面论证。
    △×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在眉批中写出。
    △请把×段中的描写语句用“~~”线标出,把文中议论的语句用“______”线标出,并在眉批中写出二者之间的关系。
    △本文的开头很有新意。请在下面回答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
    △×段运用了插叙,请把插叙的部分用[]号括上,并在眉批上说明其作用。
    △本文侧面描写很成功,你正面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侧面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段的景物描写既有概括描写,又有具体描写。概括描写的语句用“~~线标出,具体刻画的语句用“_________”画出,这样描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的学生所描写的景物与人物的思想感情不一致,针对这种情况,出了下面的题:
    1.阅读《挖荠菜》中我摆脱大管家追赶之后和春天孩子们在野地里自由自在挖荠菜的那两段景物描写,找出景物描写和人物思想感情的关系。
    2.你作文中的景物描写同人物的思想感情又是怎样的关系?阅读《挖荠菜》之后你受到怎样的启发,怎样修改你的作文,请在下面答出。
    有的学生受某篇课文的启发,或借鉴了某篇课文作者的手法,我们则在总批中出这样的题:
    你借鉴了哪篇课文中的写作方法?二者相同之处是什么?不同之处又是什么?认真思考后,请在下面答出。
    在语言和修辞上,我们也出一些题指导学生的阅读,如下面的一些例子:
    △“××”词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有几个词用得很恰当,请用“~~”线标出,并在眉批上注明妙处。
    △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特点。检查文中的人物对话,把不符合要求的用“________”线标出,并在文中加以修改。
    △引用歌词,有利于突出中心思想,然而其中几句与中心思想关系不大,应将其省略,省略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中你运用的几个比喻很形象,用“~~”线标出来。
    下面一篇例文的点改目的就是指导学生阅读自己的作文,研究自己的作文。
    g31ha02.jpg
    总批:
    一、写出这篇作文的中心思想:
    通过驳斥开卷有益,揭露黄色书刊和影视对青少年的恶劣影响,希望同学们不要读黄色书刊。
    二、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①②两句各属于哪种修辞方法,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在眉批上答。
    2.这篇作文用了几个事实论据,有什么作用,请在眉批上注明。
    3.按议论文的基本结构用“Ⅱ”给这篇作文划分层次,并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引论:提出开卷真的有益吗?摆出错误论点。
    本论:用事实证明黄色书刊、影视对青年学生身心的危害。批驳错误论点。
    结论:告诉大家,读黄色书刊决不能开卷有益。
    4.实践一词为什么加引号,在眉批上答。
    三、结尾那一段,老师给改过了,同原文比较,哪个结尾好,请在下面回答:
    答:我写的结尾,老师给删除的部分在意思上和前边的重复,很累赘。删掉后,不但答案也在其中,结尾也显得利索干净,给读者留下深思的余地,并且照应前文。
    这样点改学生的作文,使学生加深了对自己作文的理解。甚至学生在作文中无意识应用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在教师引导阅读自己的作文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这就直接变成了学生的能力,在以后的作文中,他们就能有意识地去应用。在运用点改法批改作文之后了解学生,学生们认为,他们以前作文时,很少考虑用哪种写作方法,也很少考虑哪个词用得恰当不恰当。作文完成后,也很少去分析自己的作文。运用点改法批改作文之后,他们才发现,自己也掌握了不少写作方法,也应用了不少写作方法。在以后的作文中,他们就注意使用这些方法了。一篇作文写完,放一段时间,有的学生也能发现自己作文中的某些问题。这就为学生以后能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打下了基础。有人说,学生发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是学生作文的一大进步。同理,学生能够在自己的作文中发现自己的长处,不也是学生的一大进步吗?如果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能头头是道地说出为什么这样写或那样写,这能单纯地认为只是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吗?
    我们还运用这种批改方法,结合教学,让学生在阅读自己作文中巩固语文基础知识,并指导他们在作文的实际中运用,请看下面的几道题:
    △破折号主要有三种作用,×句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在“××”词上加上下面哪一种标点,才能具有讽刺意味,请你在认为对的序号上打上“√”号。
    (1)括号 (2)引号 (3)书名号
    △×句是陈述句,应该改成反问句,为什么,在眉批上注明。
    △文中×句是单句还是复句?如果是复句,在文中划分层次并标明相互间的关系。
    △×句在语法上犯了________________错误,在文中修改。
    △碳酸氢钠从语体色彩上来考虑,是______________用语,人物对话应该用__________________语,此词在文中应改成________________。
    运用点改法指导学生阅读,不同于讲读课中的阅读,也不同于测验或考试中的阅读题。是针对着自己作文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有目的的去阅读,去吸取,去借鉴他人的方法和经验,来完善自己,提高自己。让学生在写作文的同时学会读文章,在读文章的时候学会写文章,使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这也是我们运用点改法批改学生作文的又一个主要目的。? ^




相关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