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究高考试卷 明辨复习方向

 luhuwu 2011-08-19
研究高考试卷 明辨复习方向
【专题名称】中学外语教与学(高考专辑)
【专 题 号】G381
【复印期号】2006年02期
【原文出处】《中国考试》(京)2005年11下期第39~49页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试卷依据《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共命制16份试卷,全国卷2份,分别为含听力卷及不含听力卷。另外,北京、天津、上海、重庆、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湖北、湖南、山东、安徽、江西等14个省市各命制试卷一份。2005年全部英语试卷体现出的突出特色,首先,紧扣《考试大纲》,体现命题原则和指导思想,突出英语学科特点,注重语言运用,强调基础性、交际性、能力性和综合性;其次,英语试卷继续保持成熟、规范、准确、适度的风格。试卷坚持了英语测试改革的总体方向,渗透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平稳平和”,既符合考生的实际情况,又达到高考选拔人才的要求。
      一、试卷结构
    我们以2005年含听力卷为例,对试卷结构进行分析。
    2005年高考英语试题(以下简称试题)包括两卷,共7个题目。第一卷由3部分组成:听力理解、英语知识运用(语法词汇和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第二卷由短文改错和短文写作两部分构成。从测试方法看,第一卷中所有的题目都为多项选择题;而第二卷为非选择题型。试卷共有85个客观性题目和1个主观性题目。从分值看,每个题目的赋分权重均不相同。显而易见,阅读和写作是其考查的重点,分数分别占了试卷总分的20%和25%。
      二、试题分析与启示
    试题涉及7个方面,包含题数多,很好地反映了《考试大纲》的要求。
    1.听力理解
    在2005年8份含听力试卷中,听力试题考查点较全面、对话交际性强;对话情景真实,听力语料拥有足够的信息含量。从测试结果看,北京卷难度为0.63,湖北为0.61,湖南为0.63。
    (1)找出事实性的细节——数字换算能力
    例1 [全国卷(1)]
    How much will the woman pay if she buys two skirts?
    A.$18 B.$19  C.$20
    M:$10 each and $1 off if people buy two.They are on sale.
    说话者没有明示,但是考生必须知道off,be on sale的意思,思考与分辨很重要。
    例2 [湖北卷(9)]
    What time will Professor Smith finish his talk?
    A.At about 1:45
    B.At about 2:15
    C.At about 2:45
    M:When does the meeting begin?
    W:Lunch will be served at 12:30,and Professor Smith will speak at 1:15.
    M:And do you have any idea when it will end?
    W:Well,Professor Smith will speak for about one and half hours.
    本题中,史密斯教授1∶15开始作报告,要讲一个半小时,考生听懂后,用简单的数字运算就能知道结束的时间。
    例3 [北京卷(11)]
    How many people can go and see a film if you pay $17?
    A.3  B.4  C.5
    W:...Adult tickets $six fifty,student tickets $ five fifty,tickets for children and 15 years of age four fifty, a family ticket is avaiable for two adults and two children or one adult and three children $17.
    考生在听对话的过程中,把听到的数字five fifty,four fifty,six fifty记录下来,再做答。
    (2)理解话语主旨——语意理解能力
    例4 [全国卷(10)]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Popular sports events.
    B.TV programs people like best.
    C.Things people do after work.
    W:You know I just finished some very interesting rescarch for the newspaper about things people do in their spare time.
    M:Really?What did you learn?
    本题中,说话者用的是in their spare time,而选项却写的是after work,听不懂spare time就判断失误。
    例5 [湖南卷(15)]
    How soon will the ticket office be closed?
    A.In an hour.
    B.In two hours.
    C.In three hours.
    M:Well, there are two more hours before the ticket office closes.
    考生在对待before一词,总离不开“以前、之前”。其实,将它译成中文有多样解释。如何理解,就看考生的功底了。这正是本题亮点所在。正确理解的关键词是two more hours和before.
    (3)判断谈话背景或说话者之间的关系——分析判断能力
    例6 [全国卷(8)]
    Why does the man feel surprised?
    A.The woman has bund a new job.
    B.The woman doesn't like leaving.
    C.The woman disagrees with him.
    M:Fikky,what's going on? Freggis just told me that you're going to be leaving us.
    W:Yes,I really feel bad out of it.But B.N.D.came up with a good offer.
    M:Well, I didn't know you were going to look for a new job.
    题干用“惊讶”,考生能从语气判断,女士用come up with a good offer表示已经谋到新职,男士这才恍然大悟。考生捕捉不到leave,a new offer, look for a new job,就无法分析梳理。
    例7 [北京卷(20)]
    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e man's talk?
    A.To welcome the students to the center.
    B.To inform the students of the arrangements.
    C.To tell the students the rules they should follow.
    本题对话编写得很独特,形式上像是对话,实际是男士的独白,女士三言两语介绍后就是男士的大段讲话。从And it's my job to make sure you have some fun while you are here.Now this afternoon...起直到Finally...on Sunday we...完全是每一天的活动安排,考生只有全部听完后才会得出这样的印象:男士在向学生宣讲他们的活动内容。独白一般较长,要求考生完整听,然后分析、加工,最后得出结论。
    例8 [湖北卷(20)]
    What is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speech?
    A.To call on people to give blood.
    B.To explain what a blood transfusion.
    C.To review the history of the research on blood.
    本题语料采取独白形式,一位女医务工作者谈输血的意义、作用,讲到输血的历史等,意在打消人们的顾虑,号召人们献血,尤其最后一句So please give blood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一语段设置四个问题,第17小题的题干有一个没学过的词,但是18、19、20三道题的内容与此相关,讲话中多次提及此词,耳濡目染便可耳熟能详,意思是输血。由此可见,听力并非绝对拒绝生词,特殊情况下也可出现,但是,要使被试者或从字里行间,或从上下文中能够不费劲揣度出来。
    例9 [湖南卷(17)]
    What can we learn about the man?
    A.He is willing to wait.
    B.He is pleased to see the woman.
    C.He is disappointed about his phone order.
    M:...Tickets for a good concert are worth waiting for.
    在本题,be willing to wait与be worth waiting for在此处殊途同归,考生知道,就能选对。
    (4)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考查理解能力
    例10 [北京卷(14)]
    How is the man feeling?
    A.Tired B.Nervous C.Hopeless
    M:It depends on how long the interview losts.Oh, dear, I hope things go OK.I know I can do the job.
    W:Just relax.Everyone has his first time....
    本题中,男士在叙述时使用感叹语Oh,dear暗示了他的不安。女士安慰道,请放松,任何人第一次总会惴惴不安。接续下来是诸多建议和谆谆教诲,话语,特别是语气也反衬出男士的nervous。
    情景明确的语料、科学的设题、恰如其分的语气从而吐露说话者的真实意图,也是全面考查被试者能力载体。
    例11 [(全国卷16)]
    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the man's English?
    A.Excellent B.Acceptable C.Strange.
    W:...By the way,where are you from?
    M:China.
    W:China? But you speak English like a native speaker....
    本题中,女士使用惊讶、赞叹的口吻说道:“什么,你是中国人?英语就像是你的母语一样!”她的潜台词是:“你的英语说得太地道了。”这是一种由衷的赞美,命题者灵活地把情感因素融于试题设计和选项。
    2.知识运用
    知识运用部分又分为两节:“语法和词汇”和“完形填空”。
    (1)语法和词汇
    语法和词汇,即单项填空,主要考查考生的语法知识和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以及对词语和词语搭配、习惯用法等的正确理解能力。这部分试题覆盖面广,淡化了语法,突出了语言的实用性,试题重点突出,强调动词用法能力的考查。从设计的角度看,这部分考查的重点不是语法结构和词汇记忆,而是把语法和词汇知识的测试放在适当的情景中,强调了语言知识的实际应用和交际功能。所以这里单纯考查语法和词汇知识的题数很少,大多数题目考查考生在特定语境中理解和运用语法、词汇等基础知识的能力。
    例12 [北京卷(27)]
    Scientists think that the continents___always where they____today.
    A.aren't;are  B.aren't;were
    C.weren't;are  D.weren't;were
    分析 理解句意是关键:科学家们认为陆地不总是在现在所在的位置。由于知识先入为主,这会造成考生看到always就会选aren't的可能。
    例13 [江苏卷(29)]
    They____on the program for almost one week before I joined them,and now we____it as no good results have come ont so far.
    A.had been working; are still working
    B.had worked; were still working
    C.have been working; have worked
    D.have worked; are still working
    分析 虽然题干较长,但是限定很清楚(before I joined them),而且全句一致,前后都有联系(and now...as no good results have come out so far),如果首尾不相顾就会误选,这是对考生语境或语篇能力的考查。
    例14 [北京卷(29)]
    As soon as he comes back, I'll tell him when____and see him.
    A.you will come  B.will you come
    C.you come     D.do you come
    分析 选项B与D相对而言干扰作用不大,选项C的干扰作用比较大。考生在做题时不会前后呼应,明明是宾语从句,但是,受I'll tell和when的干扰,误以为是时间状语从句而错选C。数据统计,误选C的考生多于正确选项A的考生。
    例15 [全国卷Ⅱ(8)]
    ——Did you tell Julia about the result?
    ——Oh, no, I forgot.I____her now.
    A.will be calling  B.will call
    C.call        D.am to call
    分析 只根据已掌握的有关now的用法,就会造成对此题目的犹豫不定甚至误选。
    例16 [湖北卷(26)]
    ——from other continents for millions of years, Australia has many plants and animals not found in any other country in the world.
    A.Being separated
    B.Having separated
    C.Having been separated
    D.To be separated
    分析 此句出自课本的原型,只改动三个词。这对引导学生好好读书有积极意义,课本毕竟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载体。
    例17 [天津卷(9)]
    It is what you do rather than what you say____matters.
    A.that   B.what
    C.which  D.this
    分析 从题面和选项看是考查强调句型,但实际上更有让考生对句子内容理解以加强自我认识提高的目的。
    例18 [江苏卷(30)]
    In our childhood, we were often____by Grandma to Day attention to our table manners.
    A.demanded  B.reminded
    C.allowed   D.hoped
    分析 社交礼仪不仅是从前而且是现在乃至永远的生活中教育和学习的内容。
    例19 [福建卷(33)]
    When____help, one often says "Thank you."or"It's kind of you.”
    A.offering     B.to offer
    C.to be offered  D.offered
    例20 [北京卷(31)]
    ——Why did you leave that position?
    ——I____a better position at IBM.
    A.offer     B.offered
    C.am offered  D.was offered
    分析 换工作可能是考生走向社会后都要经历的事情,句意给出的是人们换工作的一个常见理由。
    (2)完形填空
    2005年16份高考英语试卷“完形填空”试题的命制,基本上遵循了“突出语篇,强调应用,注重实际”的设计思路。试题特点鲜明——“考查考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词汇知识的掌握情况”,即要求考生通读短文,掌握文章大意,综合运用所学的词汇、语法等知识,从试题所提供的词汇、短语中判断出使短文意思通顺、结构完整的词汇或短语。因此,完形填空题需要考生不仅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功底,而且要有很强的语篇分析和理解能力。在语篇中考查语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是高考英语试卷中最具挑战性的项目,它有效地引领英语教学要重视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正如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还提出:“高中词汇教学更注重对词汇所承载的深层含义的理解,也更注重表达的灵活性和恰当性。高中的词汇教学更重视语篇的支持,重视文化的影响,语法教学不能只局限在语法的范畴内,必须与逻辑思维联系起来,与说话人的意识联系起来,与篇章语境联系起来,与题材、体裁联系起来,与词汇的用法联系起来,与文化联系起来。”“高中阶段的语法教学,应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出发,把语言的形式、意义和用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在语境中了解和掌握语法的表意功能。”完形填空试题的考查导向明显地体现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对英语教学和复习备考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应该研究和尝试新的教学策略,思考如何在语言知识课上“教师讲得少,学生想得多”。
    2005年完形填空试题考查趋势明显地由局部理解向整体理解转移:试题考查点减少了单句层次的试题,明显增加了语篇理解的试题;设问角度突出考查对整句,对上下文乃至全篇的理解。
    ①考查点设制的三个层面
    首先,“点”的层面。答题时只需考虑设空所在的句子的意思便可得出答案,属于较易试题。例如:
    例21 [全国卷Ⅰ(37)]
    Suddenly I noticed that a man sitting at a table near the window kept glancing in my direction,____he knew me.
    A.since   B.even if
    C.though  D.as if
    此处空白确定的依据是空白前的“kept glancing in my direction”,由此考生可以判断出答案为D,意思为“这个人似乎认识我”。
    例22 [福建卷(39)]
    For hours,the secretary took no notice of them, hoping that the couple would finally become____and go away.
    A.surprised  B.disappointed
    C.worried   D.troubled
    根据句子中的“took no notice”和“go away”就可以判断出答案为B选项disappointed。
    例23 [江苏卷(49)]
    I would go to the pile of letters marked with"Funny" if we needed a____, or...
    A.cry   B.laugh
    C.chat  D.sigh
    根据“Funny”可以判断出选B选项laugh。
    科学的完形填空短文在空白设计时必须易中难兼顾,大到整份试卷,具体到一篇短文的空白设计,应当考虑到效度、信度、难度和区分度。这就决定了20个空白的难易度不能一刀切,让低水平的考生不沮丧,中等考生正常发挥,高水平的学生能脱颖而出,这是选拔性考试的命题原则。上边的几个例子的共同点是考查“点”层面,但这些点的正确判定是根植于考生对全句、乃至,上下文的理解的层面上。
    其次,“线”的层面。答题时需要弄清前后几个句子甚至上下一两段段意才能找出答案,属于中等难度试题。例如:
    例24 [北京卷]
    I couldG381Q205.jpgwait for him to open up his gift. In fact, I barely slept the night before.Upon awakening, I went to the kitchen toG381Q206.jpgthe coffee, tea, and morning goodies.In the living room was a beautiful keyboard with aG381Q207.jpg:"TO my wonderful mother, all my love, your son."
    41.A.perhaps  B.really
      C.almost   D.hardly
    42.A.start   B.cook
      C.set    D.serve
    43.A.note    B.notice
      C.word    D.sign
    第41小题:从下文“barely slept”得知母亲前一天夜几乎没睡着,她急不可待地要把礼物给儿子,really(确实)与意义相反;perhaps(可能)、almost(几乎)都是可能性,不能表达母亲的急切心情;否定词hardly(几乎不),后面接动词wait,正说明母亲简直无法再等待的心情。
    第42小题:母亲一早就去厨房,cook(烹调)与后面宾语the coffee, tea不搭配,它可以与breakfast搭配;set(摆放)、serve(端饭菜)都必须有服务对象,通过对全段的理解可以感到此时家里其他人都没起来;start(开始动手)正说明一开始的情况,该空白难度太大,选cook的考生数远高于选start,说明对段意的理解不够,只有“点”概念,从考后分析看,此处不设空为好。
    第43小题:此处说的是儿子给母亲的字条,notice(通知)、word(字、消息)、sign(示意)意义都不对;只有note符合此意。
    教师分析完形填空文章时常常用“逾越句子层次”来教诲学生,顾名思义,需要填充的内容须与上下文甚至与全文相联系才对。
    例25 [辽宁卷]
    The journey was unexpectedly G381Q208.jpg, and the ioy and excitement about the Pole had gone out of them.The sun hardly G381Q209.jpg.The snow storms always made it impossible to sight the stones they had G381Q205.jpg to mark their way home.
    39.A.safe    B.fast
      C.short    D.slow
    40.A.rose    B.set
      C.appeared  D.disappeared
    41.A.taken up  B.cut up
      C.set up   D.picked up
    第39小题选项D的判定取决于考生对这一段的正确理解。下文谈到暴风雪,难辨先前留下的路标,一个队友落入冰隙中并且罹难,这一切暗示行动缓慢。
    第40小题,与上文叙述相同,如果说第39小题是结果,那么40小题就是原因之一。暴风雪的缘故,使得太阳很难露面。
    第41小题,考查词组,句子不难,四个选项判定较难。向例短语、词组是难度相对大的考点,作为一个大的题项,有难有易是正常现象,否则就无法体现它的选拔功能。
    完形填空强调语篇的理解。通篇文章中,点是基础,线是发展,面是提高。试题正是灵活运用“线”来发展考生在文章阅读时的上下文贯通能力。
    最后,“面”的层面。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进行逻辑分析,推理判断能力。在做好“点”“线”的基础上才能做好“面”的题。答题时必须通观全文,从整体角度考虑才能判断出最佳答案,属于较难试题。后两种小题所占比例为70%以上,体现了高考英语“突出语篇”的命题风格和考查要求。例如:
    例26 [北京卷]
    Dear Laura,
    I just heard you tell an old story of gift giving and unselfish love in your program.You doubted that such unselfish love would happen in today's world.Well, I'm here to give you G381Q210.jpg.
    36.A.hope    B.advice
      C.support  D.courage
    信的开始You doubted that such unselfish love would happen in today's world.的这句话,正体现作者要说明的中心是unselfish love(无私的爱),而信的结尾又作了肯定回答:that kind of love still exists and lives even in the ever-changing world of me, me, me!首尾呼应,中心明确。把握住这个中心,对做出正确选项极有帮助。第36小题在开门见山的第一段中,体现出对全文的总结,文中的you持doubted(怀疑)态度,作者当然不可能support(支持)、courage(鼓励);advice(劝告)是在对方没主意的情况下发出的;hope(希望)正是针对怀疑而来,作者在下文中以事实给you以希望,打消他的怀疑。误选B的考生高于选正确选项A,其主要原因是没有从全文进行考虑,缺乏“面”的意识。
    例27 [全国卷(不含听力)]
    As I drove my blue Buick into the garage, I saw that a yellow Oldsmobile was G381Q211.jpg too close to my space.I had to drive back and forth to get my car into the G381Q212.jpg space...."Can't you see you're not G381Q213.jpg me enough space? Park farther over."
    ...
    My mistress is sorry, too, She parked so G381Q214.jpgbecause she just learned to drive. We will park much farther over after this.I am glad we can beG381Q208.jpg now.
    21.A.driven   B.parked
      C.stopped   D.stayed
    22.A.complete  B.close
      C.narrow   D.fixed
    27.A.keeping   B.saying
      C.offering  D.leaving
    38.A.crazily   B.noisily
      C.eagerly   D.early
    39.A.neighbors  B.friends
      C.drivers   D.writers
    作者在文章开始时说她驾驶别克车进停车场发现另一辆车给她的车留的空间过小,作者用too close来描绘。下文的结果必然是前后挪动方才在狭小的车位停靠。第27小题是一句对话,从句意揣测,作者情绪很激动,上下文分析,空白一定是空间所留太小。说明矛盾有些激化。第38小题与第39小题是车主人的留言,从语言的和缓程度去预测下文,我们能感到峰回路转,双方冷静下来了。对方说自己是个驾车新手,恳请作者谅解,因此,我们能够想到日后两人会成为朋友。当然,事情发展到此,文章也就要结束了。从阅读理解角度预测,第40小题应当涉及两人成为朋友后的事情。
    概括起来讲,完形填空题项灵活、全面地考查了学生对某一词汇、短语、句子、段落在阅读的基础上理解,进而考查他们对全篇文章的掌握和理解情况。
    ②完形填空试题设空与选项的特点
    16份试卷中完形填空的选材时代感强、思想健康,在布空方面以实词为主,动词、名词为核心,形容词副词铺垫,充分体现了语言知识运用的特征。例如全国卷Ⅱ动词8个、名词4个、形容词、副词6个、代词与介词各一个;北京卷动词10个、名词4个、形容词2个、副词3个、连词1个;广东卷动词7个、名词8个、形容词2个、连词3个;湖南卷动词8个、名词4个、形容词1个、副词1个、短语2个、连词3个。
    通过对上述若干例子的分析,我们看到试题在如下方面做的比较理想:
    第一,素材难度控制方面适合高中毕业生水平;
    第二,原则上长度界定在200个词左右,即小题数的10倍这一较为理想的文长;
    第三,20个小题覆盖面已尽可能大;
    第四,回避了正确选项在文章其他地方出现,没有无原则送分现象;
    第五,三个干扰项只对正确答案起干扰作用,它们之间互不干扰;
    第六,作到了答案的惟一性;
    第七,布空均衡;
    第八,考查目的明确,立足语篇理解。
    ③建议
    首先,明确试题考查要求,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完形填空试题的考查特点,我们可以把该试题的考查要求概括为16个字:“信息常识,上下呼应,搭配遣词,逻辑贯通”,其考查核心可以说是考查考生的复写能力。在此技能基础上进而逐步形成书面表达时的行文逻辑、遣词造句能力的提高。因此,考生必须运用写文章的常识,解答完形填空试题:要使文章结构严谨,必须要上下互相呼应。必须把握住“文中无闲句,句中无闲字”这一原则。每选一个选项都要考虑到选项所在的句子与上下文有无必然的联系,切不可由于错选而使选项所在的句子成为与上下文毫无联系的闲句。
    词汇方面注重根据语境进行遣词造句能力的提高,对文章理解应能做到上下文融会贯通,因为这是完形填空的考查重点之一。文章中若有上文的因为,下文必有所以;上文若有其然,下文必其所以然。阅读短文需要考生从字里行间中仔细揣摩,在复写的过程中只有同原文作者的写作意图相吻合,才能摸索出因为与所以,或其所然与其所以然之间的脉络。所以要时时注意突出一个“思”字,例如可以加大无词填空训练——提高语篇意识、探究意识。
    其次,通过语言实践,夯实语言基础知识。词汇知识的训练突出一个“用”字,在使用中熟练掌握常用词汇。尤其要加大对一词多义、易混词汇的练习和运用,通过复习提高灵活运用词汇的能力。
    第三,朗诵、欣赏佳作佳篇,增强语感。完形填空试题的短文难度低于阅读理解试题的短文,并且短文原汁原味,内容贴近生活,读来朗朗上口。如果能细细咀嚼,我们不仅能从中欣赏和感悟到优美的语言,而且也能习得地道的英语。
    3.阅读理解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而阅读是获得较综合,复杂,深刻信息的重要途径。高中英语教学大纲和新一轮课程改革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说明了阅读理解的重要性。阅读理解以及被人们称作缺词阅读的完形填空在高考中所占的分值之大(占总分的46%),更体现了高考着重考查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特别是阅读能力的倾向。阅读理解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比如对听力选项的理解、单项选择题干的分析、改错题项整段文章的把握等,都需要借助阅读能力来完成。
    (1)阅读理解能力测试要点
    阅读理解部分着重考查考生对有关日常生活话题文章的理解能力,通常内容包括几个重要的阅读微技能:领悟文章的主旨;理解文章的具体细节;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词义;做出简单的判断和推理;理解文章的脉络结构;揣测作者的意图和态度等。阅读理解测试的目的是考查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
    (2)阅读理解选材
    不论是全国卷还是单独命题的省市试卷,在文章的选材上基本体现了主题得当,公平对待所有考生,不存在性别、地域的偏倚。所有文章的语言地道,内容清楚,结构紧凑。短文使用的词汇符合高中毕业生的认知程度,文章长短适宜,绝大部分考生能在规定的时段内完成阅读、理解、作答。全部80余篇文章皆自成一体,读时能感觉到有头有尾,并充分考虑到题材与体裁的广泛性。
    (3)阅读理解部分的共性
    2005年的16份高考英语试题中的阅读理解部分具有以下几个共同之处:
    首先,各卷都包含了五篇文章。总词汇量均介于1900~2200个词(包括问答题部分);
    其次,体裁多样化,包括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广告等。几乎所有的试卷都包括了这四类文体;
    第三,题材丰富,涉及科普、社会、文化、政治、经济,人物介绍等。材料真实,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语言生动规范,描写具体,推理严谨。丰富的文章内容反映了高考的文化内涵,体现了高考对学生了解多元文化、提高全面文化素质的要求。例如不含听力的全国卷,5篇文章分别是:A篇,记叙一位母亲以特殊方式鼓励孩子的故事。B篇,介绍红帽社团,反映老年妇女要求享受生活。C篇,报道台湾地区发生的一件奇异的案件。D篇,讨论全球变暖所产生的影响。E篇,则是对学校的自然科学教学方法提出质疑。以科普类的文章为例,各地的试题就涉及了如下多样的内容:Global warming(全国卷),Language as a system of symbols(北京卷),A sense of direction(上海卷),Warm period(天津卷),Rainforests(福建卷),Lighthouse(重庆卷),New building materials(湖南卷),Animals'ability to act(湖北卷),New computers(浙江卷),Physical activity(辽宁卷),Driver alert(山东卷),Tea growing, picking and processing(江西卷)Handshaking(安徽卷),Wave energy(广东卷),Plants defend themselves(江苏卷)。
    第四,文章后设问形式基本相同,均采用问答或填空形式,备选答案是四个,其中只有一个是最合适的(浙江卷阅读理解第二节除外)。
    例28 [全国卷(不合听力)(47)]
    Who set up the Red Hat Society?
    A.Emily Cornette  B.Ellen Cooper
    C.Jenny Joseph   D.Joe Heywood
    问答形式。
    例29 [全国卷(含听力)(67)]
    Parents with large families ask fewer questions at dinner because____.
    A.they are busy serving food to their children
    B.they are busy keeping order at the dinner table
    C.they have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younger children
    D.they are tired out having prepared food for the whole family
    填空形式。
    第五,所问问题均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对知识细节的理解。例如:
    (1)The right order which tells the story is____.
    (2)Choose the right order of the events given in the following.
    (3)Which statement is true?
    猜测词义。例如:
    (1)The word...in paragraph...refers to____.
    (2)The underlined word "..."means____.
    理解文章主旨大意,概括中心。例如:
    (1)The story mainly tells us____.
    (2)The writer wants to tell us____.
    (3)The best title of this passage should be____.
    推理判断。例如:
    (1)We can infer from the passage____.
    (2)We can conclude from the passage____.
    (3)The author's attitude to...is that____.
    这几类问题在16份试题中所占的比例各不相同。
    有些题目的设置比较巧妙地考查了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例30 [山东卷(67)]
    The main problem of Yosemite National Park is its____.
    A.rundown water pipes  B.overcrowdedness
    C.lack of money     D.narrow roads
    由文章第三段最后两句可看出该公园所面临的问题是答案B,即过分拥挤。但有的学生由于不善于深层理解,不会推理,判断和分析,就误认为是lack of money。
    以上共性我们可以看出阅读理解题的命制原则:每个题于都立足于阅读材料,没有一个答案是文章的原句,所设定的干扰项确实具有干扰作用,各题干虽然简洁明了,但是做到了尽可能包容更多的信息,最长者不超过20个词,最短的只4个词,如福建的第72小题The news brief covers____,一个cover就将短文所涉及的内容全部包容了。
    第六,关于文章语言的使用,都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遵循了《考试大纲》的规定,所用词汇绝大部分是高考词汇表所规定的单词;
    其次,各卷都有少量词汇表外的生词出现,但它们基本可以从上下文的语境中猜出大概意义。有的不知其意,也不影响对全文的理解。比如全国卷(含听力卷)C篇一节介绍动物时出现giraffe一词,首先giraffe不影响读者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其次,前边lion后边elephant都学过,自然能猜到是一种动物。这类词所占比例也不超过《考试大纲》规定的3%;
    再次,有的所谓生词是利用构词法演变而成的,实际上是旧词。这类词的数量有逐年增多的趋向。仅以高考全国卷(含听力)为例,有如下几个词或加了前后缀,或做了词性的转换,或与其他词合成为新词:productivity, enable, unguarded, adventureland, non-event, woody, full-blown, well-being.
    最后,文章所使用的句式,基本上是常用的句型,其复杂程度与高中现行教材基本一致,最长的一句话也不过40个词左右。总之,2005年英语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文章选材难易适度。
    (4)启示
    ①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提高阅读能力的办法是指导学生不断地阅读。要注意把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日日坚持,持之以恒,肯定会有所作为。
    所谓精读,就是仔细地一句一句,甚至一个词一个词地读。弄清每一句的意思和结构,理解每一句的用法。必要时,要查辞典,要请教别人,要反复看,直至彻底弄明白为止。将较难的英文译成中文,是检验是否真正理解的一个好办法。难句的判定标准不完全取决于生词的多与少,较长的句子,虽然没有生词,但是高中生们未必能理解到位。原因在于精读不精,泛读量少,没有对长句子引起足够的重视。
    例31 [全国卷(含听力)篇]
    第一段,Pet owners are being encoraged to take their animals to work, a move scientists say can be good for productivity,work-place morale, and the well being for animals.
    分析 由于结构的干扰作用,很少有考生能读懂此处的意思,可是,作者在这一段中(实际只有一句话)表明了观点,若不理解,则很难对第58小题的拟订文章题目的要求做出正确判断。再比如第二篇文章第四段有一句长达38个词的句子,在精读时应该能够用中文讲明白,The US customs station in this area iS closed on Sundays, so he just drove around the locked gate, as he had done every weekend since the gate appeared last May, following a tightening of border security.
    精读的文章,可以是正在学习的课文,也可以是报刊杂志上的短文。这类文章应有一定的难度,要出自英美人手笔,生词不要太多。如文章后有检测题,还应认真完成各个问题,因为答题也是一门技术。
    对于泛读,好多人不太重视。其实泛读对增强语感、增加语言使用经验,好处极大。不会泛读的人,其实不叫会阅读。所谓泛读,就是泛泛一读,尽量不查辞典,不分析结构,也不必字字必看。大概地读,能明白文章基本意思即可。这种阅读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在故事内容上,它会对语言的学习产生意想不到的好处。泛读的东西很多,如书店中的各种简易读物、21世纪报中学生版等,只要你想看,你会找到无尽的资源。
    阅读是一项技能,也可以说是一门技术。而技能是在实践中练出来的。不要过分依赖理论的解释,也不要相信什么“速成”秘诀,拿起文章,投入阅读,成功就在前面。
    在准备阅读理解测试时,要对经常出现的问题和答题规律进行总结。要读一读近几年高考试卷中的阅读理解试题,特别是近三年的全国和各地高考试题,具体了解高考考的是什么样的文章,难度有多大,避免在备考时走上弯路。
    考生应努力使自己达到以下几项要求,才能做好阅读理解试题:
    第一,能迅速看准每一句的结构,找出主句的主语、谓语和宾语。与此同时理解句子的意思;
    第二,有一定的词汇量和分辨词义词性的能力;对于准备参加2006年高考的学生,如能将基本词汇掌握2500个,常用词组、短语、固定搭配400个,合成、派生词500个,那么在明年的试卷中原则上不会遇到麻烦;
    第三,能灵活运用所学过的语法和词汇知识,对影响意思理解的复合句、非谓语动词短语、关联词语、后置定语、省略、替代和跳跃等语言现象做出正确判断;
    第四,有良好的思维能力。会边看边加工所得到的信息,从而做出正确的推理判断,综合概括,准确理解表面意思和深层含义。如果仅停留在一个词一个词的认读上,无法形成整个句子的意思,这是无法吃透文章主旨大意的。改进的措施是,同学们在泛读一篇文章后,先闭目思考一下所读文章的大概意思,然后再对某段重新浏览,尔后仍思考该段都讲了哪些内容。久而久之就能形成篇章意识。良好的思维能力就会逐步形成了;
    第五,会精读,也会跳读和略读,这取决于读的目的;
    第六,具有相当的阅读实践经验和良好的语感,如果每天能阅读至少4~5个短篇,半年时间就会感到受益匪浅;
    第七,对英美文化有较多的了解,从多听多读中来。
    ②如何提高做题能力
    第一,如有的文章带标题,应仔细看标题。标题是文章主题的高度概括,它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和线索。
    第二,先快速浏览一下全文。大概了解一下这是记叙文还是科普文章,中文注释的单词是什么意思。常识告诉我们,记叙文多细节判断、理解判断题;而科普文章又常见文章标题提炼、理解判断题,比如主旨大意、作者写作意图之类的问题。
    第三,仔细看原文。凡人物与数字或地名可用笔作个记号,没弄明白的地方也可画个线,以便看完全文再重读。读时要注意弄明白句子的结构,同时在大脑中加工所得到的信息。
    第四,看完文章,即可做题。要注意四个选项都看看,不要只看了一两个就做出判断。对有把握的题,在做完判断后就不要折回原文核对了。但对没有把握的题则应把相关的句或段重看一次。
    第五,判断词义词性时要注意结合上下文,高考考的是该词在特定的环境下的意思。
    第六,概括中心意思时,要注意不可离题太远,太笼统,但也不要只概括一段或几句的意思。
    第七,问及对某个问题的看法与态度,要记住是在问作者态度,而不是问你作为中国学生的想法。尤其是说明文,必须了解哪是作者的观点,哪些是所提到的事实,这样才能减少误判。
    第八,如时间够,还应复读全文,核对各题答案,完成未定之题。要注意各题的答案要逻辑一致,不能自相矛盾。
    4.书面表达
    英语试卷考查被试者的两种功能,语言输入功能和语言输出功能。听与读是知识的输入功能,说与写是知识的输出功能。听、读已在试卷中占有很大的权重。目前,说,即口试还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操作,写——书面表达的检测作用就凸显出来了。书面表达一直作为高考英语科试卷的主观测试题之一,主要基于英语作文这种测试题型能达到考查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大部分要求。它通过限时的简单写作来考查学生是否能够运用学过的英语知识和掌握的技能进行思想交流,学生的写作水平能否达到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写作要求。
    (1)《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以及《考试说明》对考生书面表达的要求
    《新课标》对高三(八级)写作要求是:
    ①能根据所读文章进行转述或写摘要;
    ②能根据用文字及图表提供的信息写短文或报告;
    ③能写出语意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叙述事情或表达观点和态度;
    ④能在写作中做到文体规范、语句通顺。
    这也是2005年16份高考试卷书面表达试题的命题依据。
    2000年《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能就课文内容作简单的改写。根据提示,写80至100个词的短文,做到意思表达正确,基本语法和常用句型无严重错误。能够写简单的书信,便条和通知,书写格式,行文及常用语无严重错误。
    《考试大纲》对书面表达的评分标准特别强调内容要点、应用词汇和语法结构的数量和准确性、上下文的连贯性及语言的得体性。对于21至25分“很好”档的定位是,短文能覆盖所有内容要点,应用了较多的语法结构和词汇,有效地使用了语句间的连接成分,使全文结构紧凑,完全达到预期的写作目的,具备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
    分析2005年的全国英语16份高考试卷,我们不难发现高考英语书面表达正向实用性和开放性发展,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这一切与大纲、考纲、考试说明并行不悖。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紧扣教学大纲对考生书面表达的要求;以有指导的写作为主,便于考生在短时间内构思成文;突出试题的交际性,考查考生在特定的情景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增强试题的实用性,所选话题贴近学生学习生活,为学生所熟悉;易于表达,学生有话可写并且能够写;要求考生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想;留给学生足够的写作空间。
    (2)书面表达试题的特点
    首先,以有指导的写作为主,便于考生在短时间内构思成文。除上海卷和广东2卷为命题作文以外,其他14个题目都是要求考生根据具体文字描述和图片情景,写一篇100字左右的短文。那么考生就需要在短时间内认真理解文字或图片介绍,用所学的英语知识,用合乎英语习惯的表达方式传递信息,进行思想交流。
    其次,突出试题的交际性,考查考生在特定的情景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例32 [全国卷1]
    假设你是李华,正在英国牛津参加短期语言培训,计划星期天去伦敦旅游,互联网上一则广告引起你的注意,但一些具体信息不明确,请给该旅行社发一封邮件询问有关情况。
    现在旅游已成为众多中国人必不可少的休闲方式,通过旅行社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更是方便快捷的旅行方式,那么用英文向旅行社询问所需的旅游信息更足每一个英语学习者很有可能遇到的现实情况,题目给出的信息全部使用英语,不仅增强了真实感,同时也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真正做到了考查考生在特定的情景中运用语言的能力。试想,若考生连所给的英语提示都读不懂,那怎样成文?
    第三,增强试题的实用性,所选话题贴近学生学习生活,为学生所熟悉。
    例33 [北京卷]
    美国中学生JEFF将来你所在的红星中学学习中文,经协商安排在你家住,假设你是李华,给JEFIF写封信,按以下四张图所示写一篇60字的作文。图1:他居住的房间,图2:一块骑车去学校;图3:在学生餐厅就餐,图4:在学校的运动场(有篮球场,游泳池,乒乓球台等)。
    现在北京中学和国外学校的交流活动越采越多,外国学生到北京家庭居住也并不是稀奇的事情,所以这篇作文基于这个主题,运用信的形式,贴近学生生活,更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写作水平。
    第四,留给学生足够的写作空间,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一定的发挥空间,不会出现动不了笔的情况。
    例34 [山东卷]
    假设你是新华中学的学生李华,得知某英文报招聘兼职记者,你有意应聘,请按照下列要点给报社写一封应聘信。
    该试题对于信的内容只给出了框架结构及内容提示,有一定的开放成分,优秀的学生可以用复杂多变的句式表达出来,得到较高的分数,而一些基础不理想的学生,也可以用简单的句子表达出来,而且能保证必要的区分度。
    第五,考生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想。伴随课程改革的深化、新课标的颁行与实施,学生的英语水平毫无疑问在逐步提高,因此,命题在尝试把更高标准的要求体现在书面表达题项上。在16篇高考书面表达中有9篇都要求考生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感想或建议。例如:重庆试题要求考生根据两点建议发表自己的观点及理由;湖南试题要求考生对夏令营活动内容提出建议或要求;江西试题要求考生对上网交友发表自己的看法;福建试题要求考生对考试作弊提出自己的看法;天津试题要求考生谈第15届书市的意义等。全国卷(含听力)的英语启事及五个英语必写内容同样也是发表观点和感受的一种体现。
    除了具有上述共性以外,每个作文试题又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
    首先,江苏试题时代气息强、文化氛围浓。
    例35 [江苏卷]
    假设你是李小平,是江苏中学的学生,请你围绕《建设和谐社会》的话题,根据下面所给出的要点提示,用英语给全省中学生写一封倡议书。
    《建设和谐社会》,这是一个很时髦的话题,很有时代感。但写好这篇作文绝非易事。考生必须对此话题有足够的了解与认识。比如要熟悉环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奥运等内容。本作文题区分度很好。
    其次,浙江试题设计巧妙、综合性强。
    例36 [浙江卷]
    你的英国朋友正在做一个课题:世界各地的生日庆祝方式。她请你介绍中国学生过生日的方式,请你根据以下要点写一篇短文。
    高考书面表达题既不是简单的汉译英,也不是天马行空、任意发挥式的“开放”作文,要求的是将所规定的材料内容经整理后,展开思维,运用所学英语知识准确地表达意思的能力。所以该试题要求学生既要条理清楚的介绍题目要求中的三点方式,又要求考生拓展思维,提出自己认为更有意义的方式和理由,达到较强的区分度。
    第三,辽宁试题平稳而不失灵活。
    例37 [辽宁卷]
    看图作文、大致内容:大家乘坐公交车;车坏了,大家一起推。重新上车后,大家互相谦让。
    看图写话是一种检查学生观察理解能力及运用语言能力的形式。考生必须根据所示图片或图片组,恰当地运用所学的词句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该试题延续了2004年众人见义勇为,合力捉劫犯的接触生活、歌颂时代主旋律主导思想,通过一件发生在上学路上乘车的故事体现出众人齐心协力、共同克服困难的团结精神。考生能很容易看懂图画并理解其中道理,尔后运用所掌握的语言把该故事表述清楚,也有较高的区分度。
    (3)复习建议
    认真研究、进而横向比较今年的16份高考试题之后,我们不难发现高考英语书面表达题设计巧妙、题目新颖、综合性强,多方位、多角度对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进行考查,是融形式、文体、交际于一体的好试题。所以这就更要求学生彻底丢弃过去那种死记硬背单词、生吞活剥语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复习方法,从整体上把握英语,以能力的提高作为参加选拔性考试的基石。学生应从现在起逐渐加大阅读量和听的输入量,将阅读、听力训练与书面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经常体会和领悟作者传递信息和表达思想的方式。在话题讨论和写作中经常运用所学到的表达方式就会有所创造。尽量做到“五多”:多看、多听、多思考、多用心体验和感悟身边的人和事、多用英语说和写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此外,还应当多背诵,这一点与中文学习很相近;大凡小学、初中、高中阶段通过背诵而积蓄多的学生,他们的中文作文水平都比较高。须知,今天的积累,是为明天的输出做准备。与此同时学生还必须勤于练笔,加强基本功训练。尽力熟悉多种文体的组织结构和段落层次的写作方法,学会运用过渡词和逻辑关联语,使短文连贯流畅。
    对于中学英语教师来说,从高一、高二起就应有意识把写作训练融入每一堂课的教学当中,延伸每一个单元话题,给学生更多原汁原味的素材,让学生多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方方面面,鼓励学生用语言描述周围的变化与改革。英语写作是一种创作性的学习过程。启动知识信息储存,构思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对语言表达的正确性和准确性、思维的逻辑性和文章的条理性都比口语要求更高。所以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周围发生的事,自己写些日记(或周记),把句子写顺,提高文字表达能力,然后再逐渐练习各种题材的短文。高三阶段,更具体到今后阶段,教师应当把近两年出现在高考试卷中的30余个题目分类型梳理,根据各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练习,讲评。教无定法,但是熟悉《教学大纲》、了解《考试大纲》是教学与复习中必需的;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将课改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