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镇江小夫妻养殖蝗虫入菜致富“飞蝗腾达”

 榆杨 2011-08-24



  看样子好像是什么地方闹起了蝗灾。其实这些蝗虫都是沧州沧县农民在自己家的大棚里养殖的,农民的一部分收入靠的就是这些蝗虫了。   农民:“我今年弄个20000多元钱。”   记者:“一点都不愁销路是吧?”
  农民:“不愁,现在可不愁了,销路可不愁。”   记者:“还准备上大棚吗?”   农民:“大棚我倒上了,和他们合伙在那边上的大棚。”   蚂蚱学名叫蝗虫,是农业生产中的害虫,但当地很多农民自古就有食用蝗虫。蝗虫有100多个品种,其中大多体内含有毒素,人食用了会引发过敏,还有一部分不会导致人体过敏的蝗虫抗病能力又很弱,人工很难养殖。目前只有东亚飞蝗生命力强,对人体无害,很适合养殖。 
  当的养殖蝗虫已经有9个年头了,但几经起伏当初很多养殖蝗虫的人到后来又都放弃了。白方亮是当地第一批养殖蝗虫的人。   记者:“你是从哪年开始养这个东西的? ”   白方亮:“我从2000年。”   记者:“那时候赚钱了吗?” 
  白方亮:“赚了但是利润相当薄了。那时候就是个人编个小笼子,省得蝗虫飞出去那个小笼子,我们拎着去沧州,去饭店啊去那地方销去。那时候挺麻烦来回这个路费一跑就不划算了。”   走街串巷的卖蝗虫虽然也能赚到点钱,但是与其耽误的时间来比,养殖户们还是觉得入不敷出。所以到2000年前蝗虫产业红火了一下,又沉寂下来。   2000年一个从部队专业的青年回到了村里,在别人对蝗虫渐渐失去兴趣的时候,他却对蝗虫产生了兴趣。   白贺兵:“因为当时我退伍回来以后啊,想做点事,他们有养殖的,但
是我感觉他们没有特别成功,在那时候我看,我自己能不能干起来。” 
  2001年白贺兵接手了谁都不愿意的做下去的项目,花400元钱从村里人手上买了蝗虫卵,自己搭了大棚,开始养殖蝗虫。在养殖初期,他也遇到了销路难的问题。   白贺兵:“其实我自己当时就定那么两条,我在家里利用互联网向外传播我养殖蝗虫的这个信息,第二就是靠自己出去跑销路。几年下来,觉得还是网络销售能把蝗虫销售到更远。”   在蝗虫推销不出去的时候想到了互联网,让白贺兵没想到的是,互联网上有很多关于蝗虫的供求信息,而自己发布了信息之后也有买家找到了他。   白贺兵:“第一笔生意好像是上海,第一次不多要了20公斤,他们比较守信誉,虽然是第一次吧,但是人家说完以后挂了电话一会儿就把钱打到账上了。” 
  虽然第一次只做成了20公斤的生意,但是却坚定了他养殖蝗虫的信心。只是当时他自己手中的货少,所以不敢接大订单。但是如果能在沧县形成一个大的蝗虫养殖区,那么销路应该是不用发愁的。于是白贺兵在2001年开始在电视上播广告,希望更多的村民和他一起养殖蝗虫。   梅官屯的杨宝凤就是从电视上看广告知道蝗虫能家养这个消息的。她也是第一个在梅官屯养殖蝗虫的人。现在杨宝凤已经在白贺兵那里学到了养殖技术,自己也总结了很多养殖经验成了当地的养殖大户。   杨宝凤:“今年一年两季下来能挣个4,5万块钱吧。”   记者:“像你这样的,这个没什么投入啊?” 
  杨宝凤:“没有投入只有回报嘛,种地呢,大热天的,你不也得去干嘛,你这不就是一早一晚的嘛,打点草回来,填点草喂喂。”   蝗虫虽然是食草性昆虫但是它不是什么草都吃的,蝗虫只吃单叶草的植物。   农民:“就吃单叶草,是单叶草就吃,菜一类的不吃,双叶的都不吃,双叶都不吃。”   很多村民看到杨宝凤养蝗虫赚了钱,都开始跟着养起了蝗虫。 
  记者:“这多少钱一斤?”   农民:“10元钱。”   记者:“这100多斤?”   农民:“1000多元钱,卖1000多元钱,一个妇女在家里呆着没事做这就是办事呢,就像办事一样。” 
  就这样一户带一户的养殖,现在梅官屯是全县最大的蝗虫养殖基地了,有100多户农民在养殖蝗虫。为了能让养殖的蝗虫不危害农作物,这里的农民想出了这样一个解决的办法。   农民:“两道门就是保险,现在小没事,等大了,张了翅膀了,一道门开了就飞了,这样的,这道门关上,这样出来就在这里面了,这要是跑出去了,你还得逮。”   蝗虫是一种群居形昆虫,所以即便单独几个飞出棚外,也会在棚的周围,不会跑到很远的地方。再加上当地农民管理有方,蝗虫给当地的农民带来了很大的好处。   农民:“我这个棚的面积呀,就是一个棚80来平方米,80来平方米,平平常常的能弄150,10斤蚂蚱,150斤就算10元一斤还1500多元钱呢,要是养两季就是3000多元钱,要是再卖点小蚂蚱再卖点种子呢,那价钱就更没准了,小蚂蚱还贵。” 
  蝗虫的繁殖能力很强,大概两个月繁殖一批在河北地区一年能繁殖两批,所以农民买虫卵是一次性投资以后靠蝗虫的自身繁育就足够养殖了。   现在沧县的蝗虫产量上去了,而白贺兵也从一个蝗虫养殖户摇身一变成了蝗虫经济人。当然他主要的营销方法还是靠网络。   李华清现在是沧县收购蝗虫的大户,他就是通过互联网找到了沧县。现在白贺兵每年要替他在这收走几吨蝗虫。   李华清:“我就是根据白贺兵在网上发布的信息,我找到他们和他们领着我在这个梅官屯还有官厅这一带收购。人家也是辛苦把咱们领过来,我就给拿出1元或1元5角的辛苦费。”
  记者:“你这一兜有多少?”   李华清:“这一兜有5斤左右。”   记者:“你每次来能收多少兜?”
  李华清:“有5,6吨沉吧。都是食用,光我们山东省每年这么多可能还不够吃。”   现在市场上的蝗虫主要用途就是食用,很少量的一部分做成了蝗虫酱等加工品。沧县的蝗虫现在成了抢手货,一公斤能卖到22元。这几年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今年沧县的蝗虫产量已经有10余吨了。
 

本基地主要经营:鲜活蝗虫、速冻蝗虫、蝗虫卵、种蝗,凡在我基地购买种蝗与蝗虫卵的朋友,本公司会为您免费提供蝗虫养殖材料,欢迎各地想得到创业机会的朋友前来垂询,让我们共同打造一片与众不同的致富空间!QQ:731819181,电话:0539-5193286,EMAIL:pfjui000@163.com ,联系人:井经理 

 

镇江小夫妻养殖蝗虫入菜致富“飞蝗腾达”
2010-08-30 08:27:02 复制本文地址传给QQ/MSN线上好友 进入论坛

   连日来,镇江丹徒区上党镇上会村残疾人庄义明和妻子小赵在自家的大棚里,每天忙于捉蝗虫、卖蝗虫。蝗虫上市10多天来,小庄和妻子精心养殖的蝗虫已经“飞”入镇江市内多家大型酒店,而由蝗虫制出的“天鸡虾排”、“飞蝗腾达”等佳肴,比普通水虾的价格高出四五倍,美食家们仍趋之若鹜。

 

  小庄妻子拿着入袋后准备出售的蝗虫。

  大棚内养殖的蝗虫。李国平 万凌云 摄

  去年底,下肢残疾的小庄和妻子承包了上会丰城村的30多亩土地,除了种植观赏植物睡莲和养殖特种鱼类外,蝗虫的养殖是他们大胆尝试的新项目。在这片地区,大大小小的养殖户有上百家,别说没有养过蝗虫,就是听也没有听说过。小庄夫妻在区残联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严格按照蝗虫养殖的要求,搭建了养蝗虫的大棚,买来了蝗虫苗,此前已种好了蝗虫爱吃的玉米草。今年六月份,蝗虫苗破壳而出,随着温度的升高,蝗虫的繁殖也越来越快,越来越多。

  据介绍,养殖蝗虫的条件十分苛刻,养殖大棚不能靠近村庄和水稻田,因为蝗虫对农药和化肥十分敏感。如在上风给水稻治虫,几百米外大棚里的蝗虫都会成批死亡。由于远离了污染源,养殖出来的蝗虫自然也就绿色环保。一个多月前,小庄夫妻俩一天只能收获几只、几十只蝗虫,现在每天已能收获两三公斤。720多只蝗虫才有一公斤,而每公斤蝗虫的市场价可达到100多元。饭店将蝗虫制成“飞蝗腾达”等菜肴后,利润更大。小庄夫妻俩已初尝养殖蝗虫的“甜头”。

  小庄告诉记者,蝗虫在古代及近代科技还不发达时,曾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据有关史书记载,蝗虫袭来遮天盖地,片刻工夫地里的庄稼就被吃得精光,特别是我国北方农村和牧区,深受其害。为此一些地方痛恨蝗虫到了“剥其皮、食其肉”的程度。如今,在一些地方蝗虫真成了一道名特小吃。没有什么不敢吃的现代人,将蝗虫制成菜肴,再辅以“飞蝗腾达”等好口彩名字,很快就成了一些饭店里的“招牌菜”。(李国平 万凌云)

  链接:蝗虫的营养价值

  蝗虫体内富含蛋白质,含量占虫体干重的73.5%,其氨基酸组成与鸡蛋蛋白相似。蝗虫体内还含有维生素A、B、C、E和多种矿物质,是良好的人体保健资源和动物饲料蛋白源。可鲜用或干用入药,具有止咳平喘、解毒、透疹等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